《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38)《对华贸易》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马列微讲堂 Author 马列微讲堂
主讲人:王志建
写作背景
《对华贸易》写于1859年1月,从理论上看,主要是因为马克思为无产阶级制定革命理论,不仅要了解欧洲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也需要了解东方社会的现状,以便为制定科学理论提供支撑。从实践上看,欧洲正处于1848年革命失败的低潮时期,同时也是下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酝酿和准备时期。而中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沦落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中国人民不堪内外统治势力的双重压迫,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马克思通过研究中国,期望中国危机和中国革命能够引发西方革命,能够给亚洲乃至世界文明带来新的曙光。
主要内容
马克思为了论证出西方列强对华进口贸易迅速扩大的主要障碍,来自于依靠小农业与家庭工业相结合的中国经济结构,就通过援引题为《额尔金伯爵赴华赴日特别使命有关文件汇编》的蓝皮书,利用分析各种数据,来论证出英国对华进口贸易迅速扩大的主要障碍并非来自清政府的野蛮人为设置障碍,而是来自于中国人的节俭和对传统服饰的偏爱,尤其是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土地所有制。从而,说明了英法美资本主义国家并不能够像对其他国家所做的那样,使中国从根本上成为其产品倾销的市场。
启示
第一,体现了马克思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扎实的研究功底。《对华贸易》篇幅虽然很短,但马克思参考了许多官方的文件,如《额尔金伯爵赴华赴日特别使命有关文件汇编》的蓝皮书。其材料之全面,内容之详尽,无不体现出马克思的治学严谨。
第二,马克思始终坚持唯物史观的角度进行评述。马克思在说明对华贸易时,将其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利用辩证法来深入分析,深刻剖析英国对华进口贸易迅速扩大的主要障碍,比较客观真实地得出正确的结论或评价。
第三,要善于主动学习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反对狭隘民族主义。马克思关于《对华贸易》的分析,启示我们不能固步自封,闭关锁国,要善于接受国外先进的文明成果。但在向外国学习的同时,不能盲目照抄照搬,更不能允许西方国家打着“文明”的幌子,来强迫我们接受所谓的“普适价值”和新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