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110)《资本论》第四篇第十一章
文献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 第374-389页
经典名言
1.人数较多的工人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同一劳动场所),为了生产同种商品,在同一资本家的指挥下工作,这在历史上和概念上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
2.许多人在同一生产过程中,或在不同的但相互联系的生产过程中,有计划地一起协同劳动,这种劳动形式叫做协作。
3.较大量的生产资料积聚在单个资本家手中,是雇佣工人进行协作的物质条件,而且协作的范围或生产的规模取决于这种积聚的程度。
4.正如协作发挥的劳动的社会生产力表现为资本的生产力一样,协作本身表现为同单个的独立劳动者或小企业的生产过程相对立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有形式。
5、他们(雇用工人)的劳动的联系,在观念上作为资本家的计划,在实践中作为资本家的权威,作为他人意志——他们的活动必须服从这个意志的目的——的权力,而和他们相对立。
体现为工人和自己的劳动相异化。
6、他们(工人)的协作是在劳动过程中才开始的,但是在劳动过程中他们已经不再属于自己了。体现为工人和自己本身相异化
研读笔记
赵湘雯
一、主要内容
1、关于文章标题
本章主要介绍了相对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方法,即协作。共分为27段进行阐述。
2、各部分内容:
(1)1-3段 考察协作的基本前提:社会平均劳动
通过对工人数量,劳动小时等量上的变化,比较说明什么是社会平均劳动,即同时雇用的人数较多的工人的总工作日除以工人人数,本身就是一天的社会平均劳动。
有一点需要说明:即平均劳动力。
对象化为价值的劳动,是社会平均性质的劳动,也就是平均劳动力的表现。工人个体的差异在较多工人聚集在一起时会互相抵消,归于消失。
结论:
对单个生产者来说,只有当他作为资本家进行生产,同时使用许多工人,从而一开始就推动社会平均劳动的时候,价值增殖规律才会完全实现。
分析:
在这一部分的表达中,马克思察觉到,资本家会将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进行比较,认为有利可图才会投入生产,或者千方百计降低个别劳动时间来获取更多的利润,正是价值规律促使资本家这么做。
(2)4-6段 协作的本质:生产资料的节约
通过生产资料的节约是资本获得增殖的过程
概念:协作
许多人在同一生产过程中,或在不同的但互相联系的生产过程中,并存着,协助着,协同劳动,这种劳动形式叫做协作
问题1:“生产资料的节约”如何实现?
劳动方式不变,同时使用人数较多的工人,使一部分生产资料在劳动过程中被共同消费。
问题2:“生产资料的节约”产生什么后果?
1、不变资本的价值组成部分降低了,生产资料的节约是商品便宜,从而使劳动力的价值下降。
2、生产资料的节约改变剩余价值同全部预付资本,也就是同资本的不变组成部分和可变组成部分的价值总额之间的比例。
(3)7-13段 协作的两个作用
(a)7-9段:第一种作用,使劳动对象更快的通过劳动过程的每个阶段
(b)10-13段:第二种作用,可以缩短制造总产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
(4)14-15段 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对协作的影响
(a)可变资本的影响:
协作工人的人数或协作的规模,首先取决于单个资本家能支出多大资本量来购买劳动力,也就是取决于每一个资本家在多大规模上拥有供许多工人用的生活资料。
(b)不变资本的影响:
较大量的生产资料积聚在单个资本家手中,是雇佣工人进行协作的物质条件,而且协作的范围或生产的规模取决于这种积聚的程度。
(5)16-21段 资本的管理职能
(a)资本的管理职能的成因:
一旦从属于资本的劳动成为协作劳动,这种管理,监督和调节的职能就成为资本的职能。这种管理的职能作为资本的特殊职能取得了特殊的性质。
(b)资本主义管理内容的二重性
首先,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动机和决定目的,是资本尽可能多地自行增殖,也就是尽可能多地生产剩余价值,因而也就是资本家尽可能多地剥削劳动力。
其次,雇佣工人的协作只是资本同时使用他们的结果
(c)资本主义管理的生产过程本身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是制造产品的社会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6)22-27段 资本主义的协作
(a)22-24 资本主义协作在社会历史中所处的历史阶段
历史地说,资本主义的协作形式是同农民经济和独立的手工业生产相对立而发展起来的。
(b)25-27 协作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地位
第一、简单协作在那些大规模运用资本而分工或机器还不起重大作用的生产部分,始终是占统治的形式。
第二、虽然协作的简单形态本身表现为同它的更发展的形式并存的特殊形式,协作仍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形式。
♡♡♡♡♡♡♡♡♡♡
二.重要论述
1、P374,1段
我们已经看到,资本主义生产实际上是在同一个资本同时雇佣人数较多的工人,因而劳动过程扩大了自己的规模并提供了较大量的产品的时候才开始的。人数较多的工人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为了生产同种商品,在同一资本家的指挥下工作,这在历史上和概念上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
2、P388,25段
正如协作发挥的劳动的社会生产力表现为资本的生产力一样,协作本身表现为同单个的独立劳动者或小业主的生产过程相对立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有形式。这是实际的劳动过程由于隶属于资本而经受的第一个变化。这种变化是自然发生的,这一变化的前提,即在同一个劳动过程中同时雇用人数较多的雇用工人,构成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这个起点是和资本本身的存在结合在一起的。
陈月颖
这一章的中心内容是考察协作形式上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共分为15段,首先,指出简单协作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其次,分析了协作的优点及其资本主义特征;最后,强调资本主义的协作是协作的一个特殊历史形态。
1-5段:阐明简单协作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
第1段指出,人数较多的工人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为了生产同种商品,在同一资本家的指挥下工作,这在历史和概念上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而在资本主义初期,工场手工业同封建行会手工业相比,除了资本家雇佣的工人较多之外并没有什么区别。
进而第二段指出,两者虽区别不大,但还是会有变化。即简单协作由于工人数量较多,个人劳动之间的差异可以相互抵消,因而每个工人的劳动具有了社会平均劳动的性质,这样一来资本家便可以获得一般剩余价值率。
第3、4段指出,即便是劳动方法不发生变化,同时使用较多的工人也会在劳动过程的物质条件上引起变革,当工人聚集在一起进行协作劳动时,会使生产资料得到更有效的利用,这样生产资料会获得节约,使资本家节省不变资本,降低商品价值,从而降低劳动力的价值,相应的就会提高剩余价值率。简单协作使资本主义生产成了可能,资本主义生产正是从简单协作开始的。
6-8段:主要论述了协作劳动的优点。协作劳动同单人劳动相比有六点优越性:
第一,协作劳动不仅提高了个人生产力,而且创造了一种集体的生产力,这种集体的生产力所发挥的效果是个人劳动在短时间内所不能达到的。
第二,协作劳动能够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当多数工人一起劳动时,他们之间就会形成竞争的氛围,从而促使单人卖力工作,提高个人工作效率。
第三,协作可以激发劳动者特有的种属能力。协作过程中,劳动者可以同时从不同方面作为劳动对象进行加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个人局限,提高个人的能力,成为一个全能的人。
第四,协作可以将复杂劳动简单化,将不同的操作过程分给不同的人同时进行,从而缩短生产产品所必需的时间。
第五,既然协作可以缩短生产产品的时间,那必然会在既定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量,提高生产效率。
第六,协作一方面可以扩大劳动的空间范围,从而适应某种劳动过程中劳动对象对空间联系上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可以相对的在空间上缩小生产领域。在较小的区域内集中使用劳动力和生产资料。
9-13段:说明了资本主义协作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资本主义协作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是要一定量的资本。只有具有一定量的资本和生产资料,才能雇佣更多的工人使用生产资料进行劳动,而且进行协作劳动的工人数量以及规模也取决于资本家手中的资本和生产资料。同时,资本主义协作还要取决于资本家支付的不变资本或拥有的生产资料的数量,正如第10段所说:“较大量的生产资料积聚在单个资本家手中,是雇佣工人进行协作的物质条件。”
第二,资本主义管理具有两重性。第11段末尾写道:“一旦从属于资本的劳动成为协作劳动,这种管理、监督和调节的职能就成为资本的职能。这种管理的职能作为资本的特殊职能取得了特殊的性质。”这种“特殊的性质”表现在资本家的管理不仅仅是一种由社会劳动过程的性质产生的特殊职能,也是由这一过程的资本主义的对抗性质产生的职能。因为随着雇佣工人数量的增加,他们的反抗也会加剧,资本压制这种反抗的力量也会随之增加。
第12段指出,资本主义的管理之所以在内容上具有二重性,是因为它管理的生产过程本身就具有二重性,这个生产过程包括社会劳动过程和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这种管理就其形式来说是专制的,而且把直接监督工人的职能交给了特殊的雇佣工人,如经理,监工。
第三,工人协作所产生的生产力,是资本的生产力。资本所购买的是单个的劳动力,而协作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资本并未为这种结合劳动力所付款。但是,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就已不属于自己,而并入资本了,成为了资本的一种特殊存在方式,他们所发挥的生产力成为资本的生产力。
由于协作的劳动力不费资本分文,而在资本之前也未能发挥,因而这种劳动的社会生产力好像是在资本天然具有的生产力,是资本内在的生产力。
14-15段:资本主义协作是协作的一个特殊历史形态,协作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形式。
简单协作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或是现代的殖民地都存在着,但是资本主义的协作形式一开始就是以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为前提的,因而是协作的一个特殊历史形态。
简单协作只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阶段,这时并没有分工,因而劳动生产力不能大规模地提高。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便进一步改进生产方式。这样,就逐渐地在简单协作的基础上产生了以分工为特点的协作,即分工和工场手工业。
曹珊珊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四篇第十一章,以协作劳动为切入点,通过对协作劳动内涵的清晰阐释、对协作劳动历史发展的简要梳理、对协作劳动下资本的职能的深刻剖析,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过程转化为社会过程的历史必然性;资本家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剥削地位与压迫作用及雇佣劳动者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被剥削、被压迫地位和“出卖他个人”的悲惨境地。
在这里,马克思考察的“同规模较大的生产结合在一起的”协作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协作,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初期阶段工场手工业时代下的协作。
协作是许多人在同一时空下,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生产过程中,在资本雇佣劳动力的作用下,使许多分散的和互不依赖的单个劳动过程转化为一个结合的、有计划的社会劳动过程。在这种社会劳动过程中,忽略了由于体力、技巧和勤劳的个别劳动差别得到了社会平均劳动力,这种劳动形式叫做协作。
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对协作概念进行了区分,这种协作一是与日后的机器大工业时代相区别的“简单形态的协作”;二是强调协作并非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有产物,它“并不构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个特殊发展时代的固定的具有特征的形式。”
原始社会的协作以人类“原生”的公有制为基础。协作形式下的大规模共同劳动并非基于特定目的,而是出于生产力极其低下情况下的人类“本能”。奴隶社会的协作则是基于奴役关系。以亚洲王权国家为代表的封建社会的协作基本已经与资本主义协作在相互区别的表象下也有着类似的本质。区别是“由于同时使用的工人的数量和所积聚的生产资料的规模才和农民经济有本质区别的大农业中,近似地表现出来。”;类似是因为“劳动者赖以生活的那些收入都集中在一个人或少数人的手里”。
马克思通过对不同社会形态的协作进行梳理,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不发达的工场手工业时代下的协作进行了清晰的阐释,更为重要的是阐明了资本主义协作的作用及其原因,进而揭示了资本的作用。
首先,空间上的共同劳动集聚激发了“个人的竞争心和振奋他们的精力”凸显了人的社会性;在极短时间内,大量劳动力完成一定的工作量,使协作获得了超越个人劳动的时间上的优势。其次,同时进行不同劳动操作可以共同使用生产资料,进而节约生产资料,避免不必要的生产资料的浪费,再次,在资本的推动下不断加强劳动强度,“使许多人同种作业的连续性和多面性得到加强”。在这种社会劳动过程中,资本家同时雇佣许多工人同时进行生产,“他们的数量就是他们的力量。”、“单个劳动者的力量的机械总和,与许多人手同时共同完成同一不可分割的操作(例如举起重物、转绞车、清除道路上的障碍物等)所发挥的社会力量有本质的差别。”许多力量融合为一个总的力量而产生的新力量,人数众多使整个劳动过程忽略了由于体力、技巧和勤劳的个别劳动差别,减少了必要劳动时间。为了实现价值增值,一开始就推动社会平均劳动的时候协作就发挥了它最大的作用——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协作具有社会性质,创造新生产力的原因。
指挥协作创造新生产力的魔法棒就是资本。资本主义协作中,资本支配劳动者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成为雇佣工人,起初需要有最低限额的单个成本,使小业主变为资本家,从而购买劳动力、创造剩余价值,实现资本积累,最低限额的单个成本是协作的物质条件,这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较大量的生产资料积聚在单个资本家手中,是雇佣工人进行协作的物质条件,而且协作的范围或生产的规模取决于这种积聚的程度。”这就使协作自然而然地具有了资本主义性质。随着协作的发展,资本的指挥成为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所需的实际的生产条件,资本的双重职能便不断凸显出来,一种是“由社会劳动过程的性质产生并属于社会劳动过程的特殊职能”即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管理监督和调节职能。“一旦从属于资本的劳动成为协作劳动,这种管理、监督和调节的职能就成为资本的职能”。另一种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殊性即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所具有的“资本主义式”的“剥削一种社会劳动过程的职能”即剥削。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获得的途径是剥削劳动力,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对劳动力的剥削也愈加严重,资本家与劳动力的冲突也就不断升级。
协作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形式,“和工场手工业时期相适应的、仅仅简单协作在那些大规模运用资本而分工或机器还不起重大作用的生产部门,始终是占统治的形式。”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承接农业经济和机器大工业资本主义更发展形式的过渡和基础阶段。在资本的支配下,协作发挥的劳动的生产力表现为资本的生产力。通过协作,一方面个人劳动过程自然地转化为社会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协作又成为资本通过提高生产力从而更大程度地剥削劳动力的一种方法。马克思通过简单协作的资本主义性质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社会性,进而得出了资本的管理、监督、调整和剥削的四重职能,论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剥削性质,实现了历史上完整和逻辑上的统一。
编辑:陈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