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郑永年:中国的第三次开放(12000字完整版)

郑永年 中社学人 2022-09-09
IPP评论是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官方微信平台。


★ 本文主要整理自郑永年教授于2021年4月11日在深圳龙岗区党政干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专题研讨班上的主旨演讲,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研院”

第一次开放:封闭而导致的被迫开放

在近现代史上,中国第一次开放是一种被动式的开放。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同样失利,结果导致英国的大炮轰开了我们的国门。因此,这是一个被迫的开放,是一种不情愿的开放。但这里需要提出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中国为什么走到了被迫开放的境地?其实答案也并非多么玄妙,无非就是之前的不开放。一旦封闭起来,就有落后的危险;长期封闭起来,必然导致落后的结果,这是历史给中国人的教训。



第二次开放:摸石头过河的主动开放

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开放,是在被动挨打的情况下开启的,对中国人来说体验远称不上愉快,但是经过百年的抗争,总算是解决了基本的安全问题。然而中国还面临着深刻的贫困问题。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邓小平为中国开启了第二次开放,而广东,尤其深圳就在其中扮演了十分耀眼的角色。这一次开放是中国主动开启的,虽然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决策者的战略眼光和决策气度都是令人钦佩的。

第三次开放:大变局下以规则引导为目标的持续扩大开放

中国第三次开放的大背景,是世界出现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变局涵盖的具体内容比较多,我之后再详细阐述,但简单地说,就是西方国家的相对衰落和中国崛起意味着近代以来西方文明主导人类发展进程的局面正在发生变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有很多重要的工作需要开展,其他各项工作,我会在下两节中介绍,这里我想先点出最重要的两项,持续扩大开放和参与规则制定。




★ 本文主要整理自郑永年教授于2021年4月11日在深圳龙岗区党政干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专题研讨班上的主旨演讲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研院”

本次转载自微信公众号“IPP评论”

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等信息



全文完整版,请点击左下角

跳转原创首发平台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