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170)《资本论》第三卷第五篇第二十一章——第二十四章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马列微讲堂 Author 高晓娟
研读笔记:高晓娟
这一篇由第二十一章到三十六章组成,我读的内容是第二十一章到第二十四章,即《生息资本》、《利润的分割.利息率.“自然利息率”》、《利息和企业主收入》、《资本关系在生息资本形式上的外表化》,这四章主要分析生息资本、利息、利息率以及有关的问题。其中,第二十一章分析生息资本和利息的形成和本质;第二十二章分析利息率;第二十三章分析平均利润怎样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第二十四章分析在生息资本上,资本关系怎样取得最表面、最富有拜物教性质的形式。
一、生息资本的形成、性质和特征
生息资本是为获得利息而贷给他人使用的货币资本。货币资本除作为货币具有的使用价值之外,当它当作生产利润的手段时,就成了资本商品。所谓资本商品,就是货币作为资本成了商品,或者说资本商品就是当作商品的资本。但是,它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因为资本商品并不是出卖,而是贷放。而货币作为资本商品贷放时就形成生息资本。原文中是这样说的:“就它作为可能的资本,作为生产利润的手段的这种属性来说,它变成了商品,不过是一种特别的商品。或者换一种说法,资本作为资本,变成了商品。”
生息资本具有一种特别的流通形式,这就是G—G’,即从货币出发带来更多的货币。这个特殊的流通形式掩盖了生息资本和职能资本之间的关系,但它实际上是以职能资本的运动为前提的。生息资本的流通,最初是两次支出,第一次支出是货币作为生息资本从货币资本家手里贷给职能资本家,第二次支出是由职能资本家用它来购买商品。最后也是两次回流,“贷出的资本的回流是双重的,在再生产过程中,它流回到执行职能的资本家手中,然后回流再进行一次,转移到贷出者即货币资本家手里,偿还给它的真正的所有者,它的法律上的起点。”
生息资本的主要特征是贷放和偿还。它是贷放出去的,而不是卖出去的,它的贷放以流回为条件。
二、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拥有货币资本的资本家是不会白白地把货币资本贷放出去的,他必然要求借入货币资本的资本家拿出一定数量的货币,作为使用这笔贷款的报酬。这种借款人因借款而支付给贷款人的报酬,就是利息。货币资本家贷出货币资本,是为了获得利息。那么,这个利息是从哪儿得来的呢?职能资本家向货币资本家借钱以后,用来办工厂或开商店,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从而获取平均利润。但是,它不能把平均利润全部占为己有,而必须拿出一部分作为利息,付给借贷资本家。所以,利息只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由于平均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来自工人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所以,利息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是职能资本家为了取得货币资本的使用权而付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因此,不能把利息当作货币资本的价格。如果我们把利息叫作货币资本的价格,那就是价格的不合理的形式,与商品价格的概念完全矛盾。“利息是资本的价格这种说法,从一开始就是完全不合理的。”
三、利息及其下降趋势
利息的大小由利息率决定。利息率就是在一定时期利息量与贷出货币资本量之间的比率。由于利息是平均利润中分割出来的一部分,利息率一般不能超过或等于平均利润率,而必须在平均利润率以下,否则职能资本家就不愿意借钱。但是,利息率也不能等于零,否则,借贷资本家不愿意贷款。所以,利息率总是在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摆动。在平均利润率一定的条件下,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借贷资本的借贷情况。
但是,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利息率有一个下降的趋势。这是因为:第一,平均利润率有一个下降的趋势,因此,利息率也下降;第二,食利者人数在增加,货币资本量的供给在不断增大;第三,由于资本主义信用事业的发展,也使社会上的闲置货币更容易集中起来,形成大量的借贷资本。
四、利息和企业主收入
由于利润的一部分采取利息的形式,平均利润也就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两部分。企业主收入是平均利润大于利息的差额,也就是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的总和。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是资本所有权和资本使用权分离的结果。利息表现为资本所有权的果实,企业主收入表现为资本使用权的果实。
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好像是由资本家和利润本身的性质产生的。利息和企业主收入本来是剩余价值的分割部分,现在表现得与剩余价值无关,好像只是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企业主收入也表现得与雇佣劳动者无关,而只与利息相对立。在职能资本家看来,生产劳动的剥削是要花费力气的,他不像生息资本家那样无所作为。在他看来,企业主收入是监督劳动的工资,而且认为这种劳动是复杂的,其工资也应该与工人的工资更高。
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正像利息不是货币本身产生的一样,企业主收入也根本不是什么“监督劳动”的报酬。利息和企业主收入“二者不过是剩余价值的不同部分,并且它的分割丝毫不能改变剩余价值的性质、它的起源和它的存在条件”。
五、资本关系取得了最表面最富有拜物教性质的形式
在第二十四章,马克思一开始就指出:“在生息资本上,资本关系取得了最表面、最富有拜物教性质的形式。”这就是说,在一生息资本上,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完全颠倒地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
在这里,使人看到的就是G—G’是货币到更多的货币,是货币生产更多的货币;其中,一切起中介作用的过程都不见了,一切社会生产关系也不见了,余下来的,只是G和G’,只是物的数量关系。这就是说,生息资本既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又掩盖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关系。所以,在生息资本上,资本关系取得了最表面最富有拜物教性质的形式。
编辑:高晓娟 审核:刘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