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179)《资本论》第三卷第六篇第四十三章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马列微讲堂 Author 陈佳慧
文献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六篇第43章级差地租Ⅱ——第三种情况:生产价格上涨结论(802—834页)。
研读笔记:陈佳慧
我这次阅读的是第四十三章,级差地租Ⅱ的第三种情况,生产价格的上涨。开篇马克思就指出生产价格的上涨是以不支付地租的最坏土地的生产率的降低为前提的。在第二次投资的生产率不变或提高时,上述情况只有在第一次二又二分之一镑投资的生产率已降低的场合,才是可能的。正是因为假定存在着级差地租Ⅱ,这种特殊情况才发生,并且这种情况事实上表现为级差地租Ⅰ的一种变形对级差地租Ⅱ的反作用。接下来马克思举了例子来证明第二次投资的生产力比第一次投资原有的生产率高。同时如果假定第二次投资的生产率只和第一次投资原有的生产率相同,那么情况还是一样的。第三种情况是只有在第二次投资的生产率下降,第一次投资的生产率不变时才会以纯粹的形式出现。级差地租Ⅰ不受影响,只是由级差地租Ⅱ产生的那个部分有变化。生产价格上涨时的另一种可能的情况,即一向不值得耕种的较坏土地现在已被开垦的情况,马克思假定有这样一种土地a参加竞争。所以那个一向无租的土地A也将提供地租。由于a级土地的加入,产生了一种新的级差地租Ⅰ,因此在这个新的基础上,级差地租Ⅱ也会以一种变化了的形式表现出来。
生产价格上涨可能有两种方式 或者A土地仍然是无租的,并且仍然起调节价格的作用 或者比A更坏的土地加入竞争,并调节价格,因此A土地也提供地租。第一种方式 :A级土地仍然起调节作用。第二种方式 一种较坏的土地(以a表示)加入竞争,A级土地提供地租。
所以马克思根据表格分析,得出结论:首先,把没有地租的起调节作用的土地作为零点,地租序列恰好与肥力差额序列成比例。对地租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的收益,而只是收益的差额。可见只要已经耕种的土地仍有竞争能力,土地上使用的资本越多,一国的农业和整个文明越发展,每英亩的地租和地租总额就增加得越多,社会以超额利润形式付给大土地所有者的贡赋也就越多。这个规律说明了大土地所有者阶级的可惊的顽强生命力。任何一个社会阶级也不像他们那样浪费 任何一个社会阶级也不像他们那样竟有权要求维持一种传统的“适合身份”的奢侈生活,而不管挥霍掉的钱是从哪里来的;任何一个社会阶级也不像他们那样可以放心大胆地负债累累。他们总会再站住脚,因为别人在土地上的投资为他们提供地租,并且这种地租远远超过资本家从土地取得的利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