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21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

中社学人 2022-09-0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马列微讲堂 Author 崔菁菁

文献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1868年-1869年书信)(第275-350页)












研读笔记:崔菁菁
















 


病痛中的坚持与细节中对中国的关注

——读《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1868-1869年书信


马克思恩格斯书信中的遗产,内容十分丰富,它的价值同马克思恩格斯书信的历史价值、政治价值和科学价值一样大。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和中国共产党在过去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都曾从中获取过巨大的精神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马克思恩格斯书信中的遗产仍是中国共产党人非常宝贵的财富和无穷无尽的精神源泉。

一、病痛中的坚持

1868-1869年是马克思身处病痛中的两年,1868年整整一年,马克思都处于病症和失眠的痛苦之中,另外还患过一次胆囊炎。1869年,马克思由于身体虚弱,而常患流行性感冒。特别是肝病和长脓肿使他的健康很坏,严重妨碍了他的工作。

从1864年9月第一国际成立以后,马克思还无偿袒负着第一国际的繁重复杂的领导工作,直到1872年国际海牙代表大会召开后退出第一国际。这八年的领导工作,迫使马克思不得不经常在深夜进行《资本论》的创作,从而导致马克思的疾病不断加重,马克思完全是在牺牲自己的生存的条件下进行《资本论》创作和领导第一国际的工作。还需注意的一点就是,从事《资本论》写作还只是他的理论工作的一部分,因为政治斗争的需要,马克思经常停下《资本论》的写作,去完成别的著作的写作和起草第一国际文件。马克思在进行政治经济学研究和《资本论》的创作过程中,有着极严谨的科学态度,如果有新的著作他没读到,或者有新的材料他没看到,甚至在没有弄清一个理论的全部结论前,他是不会把自己的著作拿去发表的。如果手稿放了一段时间,他若不在内容和文字上进行修改,是不会把作品拿去付印的,这就是马克思的《资本论》为什么有三个手稿的原因。《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以后,为了使《资本论》更加符合各国工人阶级阅读和理解的需要,马克思对千辛万苦写成的《资本论》第一卷的内容一改再改,对《资本论》德文第一版第二版、俄文版、法文版不停地进行修订。

二、书信细节中对中国的关注

1868年1月11日,马克思给恩格斯的信在最后说:“你若能在本月16日给杜西寄一团棉线,我将非常感谢。这一天是她的生日,而这个小骗子喜欢一切中国式的礼节。”“杜西”和“小骗子”指的是马克思的小女儿爱琳娜·马克思。1869年4月26日,《马克思致爱琳娜·马克思》所用的称呼为“我亲爱的小古古”(little Quoquo)并在最后说“再见,我的小古古。”可见,马克思的小女儿爱琳娜在家里被戏称为“中国的皇太子古古”(Chinese Prince Quo-Quo)。在马克思家人的信件中,这些称谓经常使用,

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一生中至少有151件作品(不含译作、读书笔记)、800多处文字直接论及中国。这些“论中国”的作品是马克思各时期、各领域、各体裁文本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对“中国”的关注经历了由“零星提及”到“集中论述”再到“补充深化”三个阶段。这一过程与马克思思想的转变、创立的学说和进行的实践密切相关。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世界观的变革,使得马克思从西方思想史中的“文本中国”印象走向了对民族解放运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现实中国”的关注。马克思的“中国观”与其对“中国”乃至东方社会的阅读史密切相关,是在扬弃其他思想家的“中国观”以及与资产阶级报刊的倾向性报道斗争等中逐渐生成的。

















主编|刘宁宁        副主编|陈月颖
责任编辑|高晓娟      本期校对|张力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