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推荐收藏】张薰华先生学术成果一览

政经青年智库 中社学人 2022-09-09
沉痛悼念张薰华老先生


2021年2月1日凌晨2点24分,著名经济学家、《资本论》研究泰斗、土地经济学的拓荒者张薰华老先生在第一人民医院仙逝,享年100岁。




一、个人介绍

个人简介:张薰华(1921年-2021年),男,江西九江人,中国共产党员。著名经济学家,前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上海经济学会会长。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专于经济学基础理论,特别是《资本论》研究,成果斐然,桃李天下。

人物生平:1940年,张薰华被复旦大学农学院农艺系茶叶专业录取;1941年(大学二年级),转到经济系,完成了由茶叶专业的学生向经济专业的学生的转变;1944年,加入中共南方局领导的外围组织中国学生导报社,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心脏地带坚持斗争;1945年,被推选为复旦大学毕业同学会主席,组织了挽留校长章益的运动;同年,毕业留校,任经济系助教;1949年7月29日,陈毅和粟裕签署授予张薰华等同志复旦大学“校务委员并兼常务委员”的“委任状” ,张薰华作为常委并兼任主任秘书(相当于校办主任)代行学校行政事务;1952年,退出行政工作,返回经济系任教,讲授经济数学和统计学;1959年,被选派到中共中央党校,脱产学习三年;1962-1984年,任复旦大学经济系主任。

二、荣誉奖励

(一)社会荣誉

1988年 主讲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课程被评为教育优秀奖

1989年 全国优秀教师

1992年 复旦大学研究生教学一等奖

1995年 全国环境教育先进个人

2008年 荣获第九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杰出贡献奖

2012年 第二届世界马克思经济奖

2015年 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

(二)获奖作品(有决定意义的作品)

1.《统计学原理》讲义被中央高等教育部列为全国推荐教材;

2.《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地租的必然性》载于中央内刊《调查和研究》发至各省市委领导机关,催生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土地批租”政策,为中国土地批租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3.《土地经济学》是中国大陆第一部土地经济学专著;

4.《交通经济学》是中国大陆第一部交通经济学专著。
三、主要学术成果

张薰华老先生一生致力于政治经济学研究,据不完全统计,老先生一生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代表性著作10余本。

(一)代表性著作

1.《<资本论>提要》(1-3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978、1982年版。

2.《〈资本论〉中的再生产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3.《<资本论>脉络》, 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4.《土地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5.《生产力与经济规律》,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6.《社会科学争鸣大系: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7.《交通经济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8.《<资本论>中的数量分析》,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9.《土地与市场》,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

10.《<资本论>难句试解》,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二)学术文章

[1]张薰华,张晓理.人口法制与依法治国[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05):113-121.

[2]张薰华,王岩.生态文明建设要义论[J].当代经济研究,2014(01):5-10+96.

[3]张薰华.2012年“世界马克思经济学奖”获奖感言(二)[J].海派经济学,2012,10(04):9-11.

[4]张薰华.孜孜不倦探索经济规律[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03):78-82+87.

[5]张薰华. 从唯物辩证法看新中国的变化——兼论中国人口问题[A]. 上海市经济学会.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上海市经济学会,2009:12.

[6]张薰华.科学发展观焦点在生产力发展[J].生产力发展研究,2009(02).

[7]张薰华.流通经济的科学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08(04):4-6.

[8]张薰华.社会和谐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J].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00):155-157.

[9]张薰华.《资本论》与当代[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7(06):4-9.

[10]张薰华. 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创新性[A]. 上海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上海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上海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2007:4.

[11]张薰华.试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J].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6(00):3-8.

[12]张薰华.社会和谐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路[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12):10-12.

[13]张薰华.科学的理论与科学的方法[J].海派经济学,2006(03):136-140.

[14]张薰华. 从发展生产力剖解“三农”问题[A]. 上海市经济学会.上海市经济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上海市经济学会:上海市经济学会,2005:7.

[15]张薰华.社会主义者应是环保主义者[J].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4(00):3-4.

[16]张薰华.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问题[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12):3-4.

[17]张薰华.经济学体系与唯物辩证法[J].经济经纬,2003(02):4-5.

[18]张薰华.正本清源论价值[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2(02):36.

[19]张薰华. 经济学创新与唯物辩证法[A]. 中国《资本论》研究会.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资本论》研究会:中国《资本论》研究会,2002:8.

[20]张薰华.基本原理在于揭示规律[J].高校理论战线,2002(02):27.

[21]张薰华.劳动价值论论纲[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1(06):22-24.

[22]张薰华.劳动价值论深释[J].当代经济研究,2001(11):10-15+72.

[23]张薰华. 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地租的必然性——兼论上海土地使用问题[A].中国土地科学二十年——庆祝中国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中国土地学会,2000:3.

[24]张薰华.人地关系与体制改革[J].中外房地产导报,2000(12):13.

[25]张薰华.关于人口数量规模与素质结构的几个问题[J].决策参考,2000(02).

[26]伍装,张薰华.现代经济学中的两种价值判断理论[J].经济学家,1999(05):79-84.

[27]张薰华.《资本论》教学改革初探[J].当代经济研究,1999(08):18-20.

[28]张薰华.中国土地批租的学术探索[J].中国经贸展望,1999(01).

[29]张薰华.经济哲学与经济学哲学[J].东南学术,1998(06):7-10.

[30]张薰华.体改的源头在金融与地产改革[J].学术月刊,1998(07):28-29.

[31]张薰华.《共产党宣言》的理论与实践[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02):8-12.

[32]张薰华.《资本论》论经济规律[J].特区经济,1998(03):22-25.

[33]张薰华.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看甬港深经济合作[J].宁波经济,1998(02):25-26.

[34]张薰华.试论环境科学与环境经济学[J].上海环境科学,1998(01):13-14.

[35]张薰华.经济改革的几个理论问题探析[J].学术月刊,1998(01):3-8.

[36]张薰华.洪灾的根本原因是人口过剩——张薰华教授访谈录[J].探索与争鸣,1998(11).

[37]张薰华.坚持与发展《资本论》原理[J].当代经济研究,1997(06):10-13.

[38]张薰华.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看深港甬经济合作[J].特区经济,1997(11):19-20.

[39]张薰华.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融通自然科学[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02):5-7.

[40]张薰华.两个根本转变的理论导向[J].当代经济研究,1997(01):2-6.

[41]张薰华.农业生态转型及其体制改革[J].改革月报,1996(12).

[42]张薰华.控制人口与可持续发展[J].复旦学报(增刊),1996.

[43]张薰华.从生产方式看效率与公平[J].学术月刊,1996(09):38-40.

[44]张薰华.简评《国家主导型市场经济论》[J].财经研究,1996(07):61.

[45]张薰华.“可持续发展”论纲[J].世界经济文汇,1996(03):3-4.

[46]张薰华.土地与环境[J].中国土地科学,1995(04):1-5.

[47]张薰华.试论经济科学的发展[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03):7-11.

[48]张薰华,袁绪亚.市场体系中的土地市场定位与运行[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01):2-6.

[49]张薰华.再谈做人与治学[N],复旦大学《南区人》,1995.

[50]张薰华.体改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改革与理论,1994(05):7-8.

[51]张薰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J].当代经济研究,1994(05):7-10.

[52]张薰华. 土地市场与市场体系[A]. 中国土地学会.'94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土地学会:中国土地学会,1994:5.

[53]张薰华.在市场经济中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J].安徽大学学报,1994(03).

[54]张薰华.《资本论》与市场经济[J].《资本论》与当代经济,1993(04):37-42.

[55]张薰华.利用市场经济机制发展生产力[J].学术月刊,1993(06):1-5.

[56]张薰华.长江开发与保护长江[J].理论月刊,1993(04):32-33.

[57]张薰华.市场经济体制理论与实践[J].改革月刊,1993(03).

[58]张薰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发展生产力[J].《资本论》与当代经济,1992(02):12-17.

[59]张薰华.林字当头与林农牧渔副为序[J].林业经济,1992(03):1-4.

[60]张薰华.试论经济运行中的交通业[J].财经研究,1991(07):32-37.

[61]张薰华.社会经济发展与脑力劳动[J].学术月刊,1991(05):24-28.

[62]张薰华.人口、发展生产力与失业[J].上海经济研究,1991(04):11-12.

[63]张薰华.经济理论争鸣中的若干问题[J].学术月刊,1991(02):21+41.

[64]张薰华.科学与生产力[N].解决日报,1991-9-11.

[65]张薰华.贱尺璧而重寸阴——张薰华教授谈做人与治学[N].复旦,1991-12-6.

[66]张薰华.价值规律与宏观调控[J].财经研究,1990(02):13-16.

[67]张薰华.股份制的资本性质[J].学术月刊,1989(08):27-31.

[68]张薰华.价格理论与实践[J].求索,1989(01):8-15.

[69]张薰华.初级阶段的主要问题是人口膨胀[J].学术月刊,1988(08):24-27.

[70]张薰华.经济科学的创新与发展[J].学术月刊,1987(09):3-4.

[71]张薰华.论土地国有化与地租的归属问题[J].特区经济,1987(05):23.

[72]张薰华.经济规律与平均数规律[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7(01):20-27.

[73]张薰华.以马克思主义指引新经济学科建设[J].世界经济文汇,1987(03):4-5.

[74]张薰华.试论环境经济规律[J].学术月刊,1987(02):24-31.

[75]张薰华.生产力与分配关系相互作用的规律[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01):2-8.

[76]张薰华.论交通的症结在于没有走上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轨道[J].唯实,1987(01):14-17.

[77]张薰华.论价值规律制约的货币流通规律[J].贵州社会科学,1986(11):1-8.

[78]张薰华.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J].青海社会科学,1986(02):29-37.

[79]张薰华.土地与生产力[J].世界经济文汇,1986(01):29-34.

[80]张薰华.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规律和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规律[J].学术月刊,1986(01):1-9.

[81]张薰华.价格体系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J].学术月刊,1985(08):1-7.

[82]张薰华.竞争为经济规律开辟道路[J].贵州社会科学,1985(06):1-5+9.

[83]张薰华.论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J].学术月刊,1985(03):1-7.

[84]张薰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展《资本论》的理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05):15-21.

[85]张薰华.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N].世界经济导报,1984-5-7/6-4.

[86]张薰华.用怎样的观点发展《资本论》——与熊映梧同志商榷[J].学术月刊,1984(01):7-14.

[87]张薰华.价格理论与理论价格[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04):1-6+39.

[88]张薰华.探索规律  尊重规律[J].学术月刊,1983(01):5-6.

[89]张薰华.《资本论》中的经济危机理论[J].中国经济问题,1982(03):34-39.

[90]张薰华.关于《试校〈资本论〉中某些计算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1982(02):108-112.

[91]张薰华.不要轻易抛弃《资本论》的经济范畴[J].学术月刊,1981(10):11-12.

[92]张薰华.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途径——学习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理论的体会[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05):10-16.

[93]张薰华.辩证法在《资本论》中的应用[J].学术月刊,1980(07):1-8.

[94]张薰华.试校《资本论》中某些计算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1980(03):53-63.

[95]张薰华.加速资金周转,少花钱,多办事[J].思想战线,1979(04):6-8+5.

[96]张薰华.试论人口发展规律——兼论我国人口必须进一步控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05):6-11.

[97]张薰华.科学技术优先发展的规律和自身发展的规律[J].学术月刊,1979(01):33-34.

[98]张薰华.速度是经济竞赛中的决定性因素——纪念十月革命四十二周年[J].学术月刊,1959(11):5-8.

[99]张薰华.论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J].统计工作通讯,1956(24):21-23.

[100]张薰华.论国民经济发展的平均速度指标[J].复旦学报(人文科学版),1956(02):149-164.

[101]张薰华.论“高速度”的含义及经济速度间的对比问题[J].复旦学报(人文科学版),1956(02):165-176.

四、学界评价

以下是部分学者对张薰华老先生的评价(含张薰华老先生生前专访、相关文章提及内容):

朱民:张老师淡泊名利,宠辱不惊,物质生活简单,粗茶淡饭,简朴服饰,长居第九宿舍陋室。但张老师在工作上严于律己,求真务实,学术上谨慎严格,规范又创新。张老师思路极其严谨,但时时大胆创新,他深入探索各经济规律, 不断开拓,言人所未言。真是一生清贫,一身浩气。

朱国宏:他自觉地用唯物辩证法来进行学术研究,特别是用其具体的方法‘圆圈的圆圈’研究经济理论和中国的现实经济问题,取得丰硕成果,对推动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洪远朋:张薰华教授是学者、革命者、领导者。

程恩富:张薰华教授的主要学术贡献可以概括为“‘一专三新’,专就是中外《资本论》的顶尖专家,三新就是指我国土地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和交通经济学三大新学科的开拓者和领航人。”

李建平:沉痛悼念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复旦大学张薰华教授!张教授在《资本论》和政治经济学研究上卓有建树,作岀了杰出贡献!我指导的博士生王盛副教授已出版了《张薰华经济思想研究》一书,有幸拜访过张教授,留下了珍贵的合影!张薰华教授千古!

何干强:沉痛悼念张薰华教授!张老系统地校正了《资本论》数学计算中的笔误;阐述了他对《资本论》辩证法的深入理解(他用“圈圈方法论”来概括),我曾为此与张老有多次交往。张老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卓越贡献!

李志青:张薰华老先生在忆及他在革命战争时期的经历时,眼里充满了自豪,充满了意气风发,不见一丝的不安,就好像在那个岁月,那个时代,求学、革命是如他之辈人生的唯一选择!

许兴亚:沉痛悼念我们慈祥的长者张薰华教授!张薰华老师是我国《资本论》学术界十分令人敬佩和怀念的先辈。我们这届研究生和年轻的学者,在学习期间大多都曾学习和得益于他和洪远朋老师的《<资本论>提要》,以及他后来的《<资本论>脉络》。他以细致入微的笔调,通俗易懂而又言简意赅的语言,系统地阐述了他对《资本论》的理论和方法的独到的见解,使人读后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一位慈祥和蔼的长者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眼前。他用列宁的“圆圈论”系统阐述了他对《资本论》辩证法的深入理解,并且孜孜以求地率先把马克思《资本论》的原理和方法,运用于探索解决我国的土地问题和环境经济学。尤其是他那种虚怀若谷的气度,对后辈温厚、关怀、包容和提携的精神,令人永远都会肃然起敬。我与何干强同志一样,在读研期间也曾在《中国社会科学》上与张老师进行过商讨。但他从未因此而对我们这些晚辈心存芥蒂和疏远。在他1985年作为国务院学务委员会专家组的副组长,在以宋涛老师为组长、谷树堂老师和葛家澍老师等为成员的专家组对我校政治经济学专业学位授权点进行选点检查时,我受我的导师周守正教授委托,做了具体的书面和口头汇报。张老师在代表专家组对我校该学科点进行评价时,对我们仍然给予了非常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并且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在以后的年代中,我的学生中亦有报考过他的博士研究生的。记得有一年全国《资本论》学术研讨会的间隙,我曾与张老师一起在海滩散步。除了学术上的交谈之外,张老师甚至向我解释了一位我和周老师的学生未能考取他的博士生的业务上的原因。对此我心中十分感激,没齿难忘。张老师的人品、道德、学问和风范,永远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楷模!张薰华老师千古!晚生许兴亚泣挽

回顾张薰华老先生的一生,先生淡泊名利,一生清贫,一身浩气;潜心政治经济学研究,留下不少发人深省的名篇;笃志于教学、科研,为祖国经济建设、教育事业培养人才。张薰华老先生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相关阅读




部分资料来源于“腾讯网”“中国知网”“复旦大学校友会”微信公众号

图文:李旭娇 尤惠阳 林超群   排版:李旭娇  责编:肖斌副教授

本站责编:曹野

本次转载来源:微信公众号“政经青年智库”

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等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