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习明: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经典阅读训练的思考

王习明 中社学人 2022-09-09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经典阅读训练的思考



摘 要:马克思主义经典阅读训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其目标在于,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学习体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立场、基本方法及其逻辑推导的过程和理论表述的方式,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专业研究者;其方法是体系化经典阅读训练,即在一定的时间段内高强度地、不间断地、系统地、有主体性地阅读经典,既要从整体上把握和领悟每篇经典原著的写作目的、理论内涵、论证方法及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上的地位和思想价值,又要逐字逐句地抠精辟论述(金句)的精确含义和表达语气。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体系化经典阅读





 我国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分别为2—3年和3—4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在本科大多没有系统阅读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博士生在入学前系统地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的也不多,入学前系统地阅读过马克思主义经典的也需要进一步强化———扩大阅读范围或再次阅读研习,因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会常读常新。他们要在基本学制内系统地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并形成经常阅读研习马克思主义经典的习惯和能力,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经典阅读训练当成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高强度、体系化阅读,并明确主要目标、掌握科学方法、加强交流和考核。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阅读训练的主要目标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整体性研究的学科,其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成为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并能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当代现实问题的专门人才。这就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阅读训练并由此养成系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习惯和能力。因为马克思主义经典是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思想精华的代表性著作,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可以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更好地感受并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运用于分析和解决我们当前面临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可以零距离地感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真扎实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和非凡的创新精神。只有系统地钻研马克思主义经典,才能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只有系统地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经典阅读训练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系统地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从整体上学习和体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培养自己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立场研究社会现实和指导日常生活的能力。从学科定位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的学科,社会科学的属性更多一些,尽管也具有人文学科的部分属性:强调人民情怀和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文学科偏向艺术,多倾向于价值判断,重视人生的体验和心灵的感悟,主要依靠直觉和体悟,通过由我及人的类比和感悟探索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存意义,抒发内心世界的感悟,没有系统的理论性,其表达具有模糊性、隐喻性、多义性、歧义性,常常给简单的事情赋予错综复杂的意义。社会科学偏向科学,主要依靠科学的观察、严密的逻辑推理发现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注重理性批判和客观分析;它借鉴了诸多自然科学方法,常常运用经验归纳法或假设演绎法,其理论具有系统性、简洁性、准确性。当然,社会科学也与自然科学有显著区别:社会科学范式除与自然科学范式一样具有整体性、工具性和相对稳定性等特征外,还具有与自然科学范式不同的多元性、民族性或地域性、价值性或目的性和互补性等特征;自然科学往往存在新理论完全取代旧理论的情况(如“日心说”对“地心说”的替代),社会科学一般不存在一个“范式”对另外一个“范式”的完全替代,所有深刻的社会理论都是认识社会的窗口,如韦伯的阶层理论与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就都在现代社会的研究中发挥作用,并不存在完全替代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社会科学属性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其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被恩格斯称为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剩余价值学说“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而人类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一个现实部分,即自然界生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部分”,“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而且实质上也是服从于同一运动规律的”,因此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人类历史,运用的是研究自然史的科学方法;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也是“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方法,是社会学中的科学方法,这个方法把社会看作处在不断发展中的活的机体。当然,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具有人文性(即阶级性),它“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


 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生来说,相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文性,更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生尽管必须确立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但理想信念的确立,是一种理性的选择,而不是一时的冲动,光有朴素的感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深厚的理论信仰作支撑;必须具备研究社会的能力,能用简洁的理论、准确的语言和严密的逻辑揭示复杂社会现象的运行规律,能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当代现实问题。这就要致力于培养社会科学特有的逻辑推导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就是要引导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经典当成科学经典来阅读。阅读经典不同于阅读教材。阅读教材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其结论———基本观点、主要规律等,因为这些观点、规律在教材中有更简洁准确的论述,要迅速了解这些内容,读教材更有效率;阅读经典是要体会经典作家(思想家、科学家)导出结论的过程及其所带来的理智的快乐和思想上的冲击,学习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方式方法。阅读科学经典不同于阅读人文经典。阅读人文经典,用零星时间进行片断阅读,也会有收获———感悟人生经验或提升人格境界,如偶尔用几分钟时间阅读《论语》某个语段,也可能提升道德。阅读科学经典要有收获,必须用相对连续的时间进行系统阅读,不仅要完整地阅读整部经典著作,而且要阅读这部经典著作产生前的基础性著作。如阅读列宁的《国家与革命》,如果不连续性地从头到尾阅读,如果没有阅读马克思恩格斯相关著作,特别是《法兰西内战》《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就很难准确系统理解《国家与革命》所阐释的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更无法体会其研究立场、研究方法和表达方式。连续地系统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还可加深对已读经典的理解,如阅读《论人民民主专政》可加深对《国家与革命》的理解。


 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当成科学经典来阅读,就是要连续地、系统地阅读,学习体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立场、基本方法及其理论推导的过程和表达方式,从而训练和提高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逻辑推导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阅读训练的体系化方法



 既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经典阅读训练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社会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那么,马克思主义经典阅读训练就必须遵循社会科学研究能力提升的学术训练规律,体系化地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体系化经典阅读不同于消遣性阅读、知识性阅读:前者是旨在提高学术能力的训练性阅读,是在特定时期用有限时间来完成的;后两者是一辈子的事情。


 首先要根据研究生的学历层次和专业方向进行系统泛读和重点精读。所谓系统泛读,就是通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基本著作,系统地了解这些著作的重要论述并从中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硕士研究生应通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毛泽东选集》等,博士研究生应通读《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列宁专题文集》《毛泽东文集》《邓小平文选》等。经典著作的版本应采用最权威的最新版本,这些最权威的最新版本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其体例科学、选文精要、说明和注释都简洁准确、索引也方便人物或事件的查找,如人民出版社的2012年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009年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所谓重点精读,就是在泛读的基础上反复体会和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特别重要的著作,学习其逻辑推理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精读篇目应在泛读的书目中选择,要体现少而精和管用的原则,先由一级学科选择共同篇目,再由二级学科增加适当篇目。


 其次要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段不间断地阅读。体系化阅读是一种打基础的阅读,只有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段连续阅读才能建立起逻辑联系,特别重要但又难懂的经典必须反复读才能基本读懂;只有长时间地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地阅读、体会、思考、研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等),持续地被经典征服(获得感悟),才能磨砺心性、提高专注力,使自己的研究能力迅速提高。为了保证全日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有足够的时间阅读经典,一般应在确定录取时开始,全国统考研究生录取名单一般在4月中旬确定,推荐免试研究生一般在入学前一年的9月;经典阅读的考核时间一般在研究生二年级上学期期末(12月),这样就至少有20个月的阅读时间。为了保证全日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博士研究生有足够的时间阅读经典,导师可在博士研究生联系时(一般在1月前)要求他开始体系化阅读经典,在博士二年级上学期第二月即10月考核,其体系化阅读时间也至少有20个月。总之,全日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生在硕士阶段和博士阶段一般分别应有20个月体系化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的训练期,在这20个月内必须平均每天阅读5小时以上。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了阅读任务或考核不合格,应延长半年或一年。


 最重要的是有主体性地阅读。所谓主体性阅读,就是要充分激发每一个研究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将体系化地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当成经典阅读训练期最重要的事情,尽可能挤出能够整天阅读的时间(每个月至少5天,每天不少于10小时),上课期间也要尽可能每天阅读2小时以上,如因上课、写作、调研或其他必须完成的事耽误了经典阅读,一定要想方设法地补起来。要根据已读经典的数量、阅读速度和学术目标制订详细的阅读计划:硕士研究生如在入学前已经阅读过培养方案所列大多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且准备读博士,可适当增加一些,最好在读博士前将博士研究生应当阅读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完;博士研究生如在读博前没有完成硕士研究生的经典阅读任务,其平均每天阅读经典的时间应比一般人多1—2个小时或推迟经典阅读考核;阅读速度慢的(硕士研究生泛读速度达不到每小时8000字、博士研究生泛读速度达不到每小时1万字),应多计划一些时间。在阅读时要自我封闭,心无旁骛,专注于理解文本并通过文本与经典作家对话,探求适合自己的理解经典的方法。在理解经典时,不要借助导读、参考书,也不要依赖高水平的老师或同学的帮助,而要靠个人的钻研、琢磨,可借助经典著作中的说明、注释、索引,也可在反复钻研、琢磨之后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自己的感悟或困惑。只有在阅读某篇重要经典论著或某个系列的经典论著有了重要的感悟,想撰写研读论文时,才需要查阅相关的研读论文,比较自己的感悟与已发表的研读论文的异同,并分析原因,看自己的解读是否有创新或误读。因为只有在经典阅读中反复钻研、琢磨,才是社会科学的学术训练,研究能力才能提升。恩格斯指出,学习和研究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方法就是“根据原著来研究这个理论,而不要根据第二手的材料来进行研究”;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思想深刻,必须专心致志地读、原原本本地读。


 为了激发研究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的主体性,应分年级建立读书会,定期汇报交流(在校期间一般每月一次),主要是汇报阅读的进度、收获和困惑,交流快速有效的阅读方法(含笔记方法)和克服阅读困难的心得;研究生导师可参与点评,点评应侧重于阅读方法、阅读态度(是否努力、是否太慢)、笔记方法,重在鼓励。也就是说,分年级建立读书会及其定期汇报交流制度,主要是对阅读进度进行检查,并讨论阅读方法与阅读态度之类的问题:如何处理阅读与生活、阅读与上课的关系,如何做读书笔记,读不懂读不快怎么办,以便在马克思主义经典阅读训练阶段形成比学赶帮的氛围。一月一次的汇报交流会主要是提供读书的动力,一般不讨论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具体内容,不解决具体的经典的知识问题,具体经典的知识问题的讨论主要在经典阅读的课堂上进行,也可在小组(一般不超过5人,也可2人)范围内进行。






三、体系化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体系化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必须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写作的时间顺序进行系统阅读,必须从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开始,而研究生特别是硕士研究生由于不了解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产生的时代背景、不适应马克思恩格斯的话语体系、跟不上经典著作体现出来的理论思辨水平,因而感到难读难懂,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要克服畏难情绪,首先应有迎难而上的精神。体系化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培养科学研究能力的必由之路和最重要的必修课。任何研究生在开始阅读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时都会感到难读难懂,但如果硬着头皮读下去,多读几遍、多读几篇(部),就会感到读得越来越快,收获越来越大,达到一定量,就能撕破语言密码,掌握经典著作中的精髓要义。一般来说,硕士研究生只要硬着头皮在半年内啃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卷,就能形成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基本能力;博士生只要能用半年左右时间通读完《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0卷,就能形成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其次,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完成的阅读量,当天的任务必须完成。要先整体把握经典的基本思想、基本立场、基本方法,然后“抠”重点语句(即金句,思想深刻的语段)的字眼。在整体把握时,可忽略(或跳过)对把握经典的基本思想、基本立场和基本方法影响不大的事件、人物;“抠”金句的字眼就是一字一句地反复琢磨,既要准确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又要体会句子表达的语气,还要特别分析其语境和限定条件,理解其体现出来的理论思辨方法及其针对性。要读、思、写相结合。需要精读的篇目,硕士生必须尽可能从4个方面来分析:(1)写了什么,即通过划重点和编写内容提要把握主要内容、核心观点;(2)为什么要写,即结合写作背景,把握其写作目的(是为了解决当时的什么问题),从中体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问题导向;(3)如何写,即明确其立场特别是阶级立场和看问题的角度,学习其理论推导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从中体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关怀和科学理性;(4)金句摘抄、赏析,即摘抄最经典的论述、解释其含义、指出其经典性的体现(或者是用简洁的语言揭示了深刻的道理;或者是其理论具有解释力,能解释复杂的社会现象)。博士生应在硕士生分析的4个方面的基础上加上如下3个方面:(1)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上有何地位,通过比较相关经典,侧重于分析其承前启后作用;(2)还有哪些经典与这一论题相关,通过联想、搜索和归纳,将这一论题相关经典进行梳理;(3)当代价值(历久弥新的思想价值)是什么,主要指理论上的启示、立场和方法上的指导。当然,并不需要所有的经典阅读都要面面俱到,可以突出其中的几个方面,但精读篇目的阅读理解必须至少有4个方面,其中金句赏析必须包含。第三,要借助读书会的氛围和小组会的交流。要通过参加每月一次的读书汇报交流会解决阅读方法和阅读动力问题,通过经常的小组交流来解决特定经典阅读中具体知识问题,也可通过课堂讨论来加深对经典中的特定理论问题的研究。


 研究生特别是硕士研究生在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时候,容易犯教条主义的错误———在现实问题的分析上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具体结论(或观点)。因此,体系化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反对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中的某个具体结论(或观点)当成裁剪现实的剪刀、评判现实的尺度,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经典当成表述科学真理的文本来研究,从中学习体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研究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都是为了解决革命和建设的问题,其具体结论(或观点)都是有针对性的,不能脱离历史场域来理解;不需要死记硬背,更不能用来阻止理论的创新;但贯穿其中的基本立场、基本方法和核心思想是有指导性的,必须准确掌握和灵活运用。马克思恩格斯一直反对将他们的理论当成教条。他们认为,尽管《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是完全正确的,但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极为相似的事变发生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如果不把唯物主义方法当做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把它当做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那它就会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是教条,它的全部精神和整个体系都要求人们对每一个原理都要历史地、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毛泽东认为,不应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当做教条看待,而应当看作行动的指南,当成革命的科学;不但应当了解他们研究广泛的真实生活和革命经验所得出的关于一般规律的结论,而且应当学习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习近平提出,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原原本本学,熟读精思、学深悟透,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体系化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要有意识地培养用经典解释经典的习惯和能力,从中学习体会领悟辩证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实事求是的方法,力求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融会贯通,并能运用于社会现象的研究和日常生活的指导。用经典解释经典,可以运用于金句赏析,尽可能在已阅读的经典中搜集与所摘抄的经典论述相关的论述,并进行比较分析,以明确这些论述的异同及其原因,如阅读列宁的《共青团的任务》,摘抄“共产主义青年团必须把自己的教育、训练和培养同工农的劳动结合起来……才能成为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后,可与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论述进行比较分析;也可以运用于分析所精读的重点篇目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上的地位,将这一重点篇目与其前后发表的相关重点篇目所表述的基本理论进行比较,以准确把握其在理论上的创新之处和历史阶段性,如在分析《共产党宣言》的理论史地位时,既可将其与之前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后的《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法兰西内战》相比较,又可将《共产党宣言》正文与不同时期的序言进行比较;还可以运用于梳理某个精读篇目所讨论的重要论题的相关经典,比较不同经典篇目论述同一论题的异同,并分析其异同产生的原因,如在梳理《实践论》所涉及关于认识与实践关系论题的相关经典篇目时,可将《实践论》关于认识与实践关系的基本理论与所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关于认识与实践关系的经典篇目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及其原因,从而体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体系化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要与关心日常生活、国家大事和世界形势相结合,学习并养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现实社会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出现的新问题。


 体系化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在注重社会科学的学术训练同时也要注意学习体会其科学理论所包含的人民情怀和革命精神,从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培养经世济民的情怀、树立为人类解放而奋斗终身的志向。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开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揭露现代社会的一切对抗和剥削形式,考察它们的演变,证明它们的暂时性和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的必然性,因而也就帮助无产阶级尽可能迅速地、尽可能容易地消灭任何剥削;这一理论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同革命性结合起来。”





四、马克思主义经典阅读训练的考核 



 经典阅读训练考核既是为了检验经典阅读训练的效果,又是为了形成比学赶帮的氛围,营造一个专心致志读经典的环境。经典阅读考核应以过程考察为主,以结果考核为辅。


 过程考察主要是查看资料:读书汇报交流会资料、读书笔记。读书汇报交流会分年级进行,由研究生自己组织,一般每月一次,每次都应有一个确定的主题(或内容)、有2个以上的主汇报人、2个以上的主点评人(可邀请导师做主评人),硕士研究生一般围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交流4次、《列宁选集》交流2次、《毛泽东选集》交流2次,博士研究生一般围绕《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交流4次、《列宁专题文集》交流2次、《毛泽东文集》交流2次、《邓小平文选》交流1次。每个研究生至少参加6次读书交流会、做2次主汇报人。每个研究生在参加每次交流前都要提交所读经典的篇目、心得、困惑,交流内容都要汇编留存。读书笔记必须包括所有精读篇目的单篇理解和一篇专题性的综合报告。单篇理解必须包括本文第三部分所述7个方面中的至少4个方面(含金句赏析),硕士研究生每篇不少于1000字,博士研究生每篇不少于2000字。专题性的综合报告应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确定一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系统梳理所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要有明确的问题意识、严密的逻辑分析和独到的感悟,其字数硕士、博士研究生分别不少于1万字、2万字。


 结果考核以面试为主,分方向考核。考核专家可由本方向和相近方向的导师组成,指导教师回避,每个硕士、博士考核组的专家人数分别不少于3人、5人,其中博士考核组必须至少有2名校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生导师参加。考核专家主要根据研究生的读书笔记面对面地提问,看其是否真正阅读了并有收获,重点考察对经典的贯通能力和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运用能力。

 考核成绩分为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不合格者必须继续阅读经典半年以上,并参加下一轮考核。只有合格以上的才能进入学位论文选题环节。


 总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生要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必须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阅读训练并按照体系化地经典阅读方法训练。不论是硕士生,还是博士生,在进入学位论文选题环节前,都要克服一切困难、专心致志地体系化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形成整体理解和系统把握其基本要义与“抠”重点语句相结合的阅读习惯,学习和体会经典作家思考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


说明:公众号在推送时略去了原文中的相关注释和参考文献


本刊投稿邮箱:

gxmlljy@126.com






作者简介:王习明,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引用格式】王习明:《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经典阅读训练的思考》,《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2021年第5期。


文章来源:《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2021年第5期


本次转载来源“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微信公众号


本站责编:曹野


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等信息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把时间交给阅读中社学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