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郝立新: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

郝立新 中社学人 2023-08-28




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



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特征是整体性。要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必须从历史发展和理论逻辑的双重维度来思考。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独特而重要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对以往旧哲学、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整体性超越,以及对新世界观形成的整体性推进;二是通过深入拓展对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实现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建构;三是在马克思逝世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社会现实和思想理论的变化情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重要的补充和完善。回溯恩格斯的思想轨迹,重温他的理论贡献,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恩格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之一。然而长期以来,在一部分人那里,恩格斯的贡献遭到不同程度的忽视甚至曲解。自从命运使马克思和恩格斯相遇之后,这两位战友毕生共同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成就就是创立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要了解恩格斯的思想就必须了解马克思的思想,同样,要了解马克思的思想也必须了解恩格斯的思想。研究恩格斯不仅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马克思的思想,更重要的是为了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 义理论,或者说,为了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


恩格斯早期思想的独特发展轨迹

在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过程中,恩格斯和马克思各自以不同的方式达到世 界观上的一致。一方面,相同的大的时代背景对他们的思想产生的影响具有 共同性;另一方面,他们的具体生活环境和人生经历又致使他们的思想发展轨 迹带有不同的鲜明的特点。恩格斯同马克思一样,曾一度是黑格尔哲学的信奉者。他虽然在总体上以黑格尔历史哲学为基础,但又反对黑格尔哲学中的保守方面,而欣赏其“深邃的非静止的辩证法”。与黑格尔把君主政体视为历史发展的极限的观点不同,恩格斯把历史比作螺旋式上升并且越升越快的发展过程,并明确揭露了黑格尔哲学的内在矛盾。

恩格斯和马克思虽然都是通过费尔巴哈思想这一中间环节转变到唯物主义立场上来的,但他们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又都带有各自的特点。由于恩格斯同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特别是英国社会现实的接触比马克思更为直接,而受黑格尔哲学的熏陶又没有马克思那么深,所以他比较容易摆脱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束缚,而不像马克思那样经历了艰难而痛苦的理论批判过程。费尔巴哈 的唯物主义思想帮助恩格斯摆脱黑格尔的思辨唯心主义。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恩格斯进一步产生了对黑格尔哲学思辨特点的反感。

费尔巴哈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马克思在《1844 年经 济学哲学手稿》中侧重于理论的批判和论证,较多地显示出受到费尔巴哈人 本主义思想的影响。恩格斯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资本主义现实施以道德的批判,但更侧重于对现实社会,特别是经济生活的直接分析,而较少使用费尔 巴哈的概念、术语来论证人的本质和历史发展。恩格斯通过亲身参加社会实践并进行深入的理论批判,突破和超越了费尔巴哈。当马克思通过研究资产阶级政治发展的历史和理论以及古典政治经济学,批判黑格尔哲学,解剖市民社会,逐渐超越费尔巴哈,接近唯物史观时,恩格斯则通过亲自考察英国的机器大工业和无产阶级状况,克服了黑格尔思辨哲学,也逐渐超越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并达到与马克思相同的见解。


恩格斯与马克思合作对新思想形成的整体性推进

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整体性推进的过程。这就是说,从思想 史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在创立过程中,其内在的理论组成部分并非独立发展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用这一整体性的视角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就不难发现恩格斯的理论研究成果的重要贡献。

1844 年秋,马克思恩格斯在巴黎会面并开始了他们伟大的合作。这种合作的基础,是他们通过对以往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的批判以及在这些领域的独创性探索,所达到的对主要社会历史问题认识的一致性。他们通过各自独特的道路逐渐找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支撑点,即社会的物质经济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恩格斯不仅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上,而且在唯物史观的形成史上,都对马克思产生了积极影响。当马克思恩格斯继续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历史发展的轮廓和规律越来越清楚,彻底清算包括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在内的唯心史观、全面阐发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任务迅速地摆到他们面前。在合作一年多之后,他们就实现了在人类 历史观领域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哥白尼式的倒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他们不仅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而且清算了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并全面阐述了唯物史观。与此同时,马克思恩格斯还对当时德国流行的 “真正的社会主义”进行了批判,指出这种社会主义观在社会主义运动的现实性、哲学依据和实现途径等问题上的荒谬,为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准备了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宣示了马克思主义的诞 生。在此之前,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草拟了《共产主义信条草案》,继而又对这个草案进行补充和完善,形成了《共产主义原理》,从而为《共产党宣言》的写作提供了重要参考和理论准备。《宣言》确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它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内在矛盾,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阐明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现实道路和依靠力量。它摒弃了空想社会主义仅仅诉诸道德情感的空洞说教,彻底与其划清了界限。《宣言》第一次集中而透彻地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崭新的世界观,宣示了社会历史观的伟大变革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建构所作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由其哲学基础、政治经济学思想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组成的整体,是“完整的世界观”。它是对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 在内的整个现实世界的整体认识和科学把握,是对世界发展特别是人类社会 发展的内在规律、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其生产方式的本质和规律,以及社会主义运动的规律的全面而深刻的揭示。从马克思主义创立者的经典著作中,我们看到的往往不是单一地或孤立地去阐释某一个学说,而是综合地运用哲学、 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去回答和解决特定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简言之,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有机联系、水乳交融地存在于这些著作之中的。

恩格斯在自己所写的多部著作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和论证。这既体现在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某一方面基本原理的系统阐释上,也体现在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要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的深入说明上。

首先,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这一阐述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阐释关于社会历史发展基础的原理。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是物质生产及其方式。二是阐释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是以承认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内在规律为前提的,认为历史进程总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但是与此同时,它又主张社会历史不同于自然历史,社会规律有别于自然规律。三是阐释关于社会历史发展动力,特别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四是阐释关于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原理, 即说明国家和法律的现实基础与意识形态的特点,特别是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

其次,对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物的自然观的创立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详细论述了如何“把自觉的辩证法从德国唯心主 义哲学中拯救出来并运用于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以及辩证唯物 主义自然观的力学基础和创立过程,并系统阐释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在《自然辩证法》手稿中,恩格斯对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辩证法问题作了深入研究,在批判地继承黑格尔辩证法合理因素的基础上,揭示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再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精辟的阐释。无论是在《反杜林论》 中,还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我们都会看到,恩格斯在阐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时,总是强调它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之上的。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完善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继续推进由他们共同开创的事业。这不仅表现 在他花费大量精力整理马克思遗留下的尚未出版的《资本论》手稿,使《资 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得以问世,而且表现在他根据新的情况和新的研究 成果,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了重要的补充和完善,创造性地捍卫和发展了马 克思主义。恩格斯晚年对历史唯物主义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做了大量的理论工作。恩格斯一贯反对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视为某种机械的教条或刻板的公式,因而绝不能把那种所谓的“教条主义形而上学体系”的责任归于恩格斯。他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 1892 年英文版《导言》中指出:“本书所捍卫的是我们称之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东西。”这种捍卫不仅存在于马克思给予过高度评价的这本小册子里,而且存在于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所写的一系列著作、文章和书信中。他在捍卫历史唯物主义的同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方法。这是恩格斯晚年在书信中表达的最重要的观点之一,主要针对当时法国和德国一部分青年中流行的滥用马克思主义的词句、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倾向。1895 年,即他生命的最后一年,恩格斯在致桑巴特的信中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方法。补充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是恩格斯晚年的重要工作。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发展和研究深入而不断完善和发展的。

第一,弥补以往理论研究的缺憾。第二,根据新的史料推出新的研究成果,填补了一些领域的空白。第三,为了纠正“青年们有时过分看重经济方面”的片面性,恩格斯对一些他和马克思在以往的理论表达中有所忽略或阐述不充分 的原理进行了拓展性或补充性的说明和论证,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历史辩证法的思想。第四,深刻揭示社会主义运动的辩证性质。


经典与当代
微信ID:cnMARX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经典与当代」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的唯一官方公众平台,旨在沟通学会信息、关注学界动态、促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发展。



作者单位:郝立新,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  


基金资助: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传播方式研究”[项目编号:2016MYB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原载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0年第6期

本次转载来源:“经典与当代”微信公众号

本站责编:曹野

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等信息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把时间交给阅读中社学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