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世纪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及其著作简介

中社学人 2023-08-28

(图源:Priscilla Du Preez







白寿彝(1909—2000)字肇伦,又名哲玛鲁丁。回族。河南开封人。主编《中国通史纲要》《中国史学》《史学概论》《回族人物志》(共4卷本)《回族历史》《回民起义》《中国通史》(12卷,22册)等书,著有《中国交通史》《学步集》《史记新论》《历史教育和史学遗产》《中国伊斯兰教史存稿》《中国史学史》(第1册)《白寿彝民族宗教论集》《白寿彝史学论集》《中国史学史论集》等。

 

岑仲勉(1886—1961)学名铭恕,字仲勉,别名汝懋。广东顺德县人。著有《隋唐史》《隋书求是》《唐史馀审》《通鉴隋唐纪比事质疑》《唐人行第录》《金石论丛》(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81)《黄河变迁史》《府兵制度研究》《西周社会制度问题》《两周文史论丛》《墨子城守各篇简注》;西北史地研究有《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突厥集史》《中外史地考证》等;主要论文收录在《岑仲勉史学论文集》。

 

 陈恭禄(1900年-1966年10月8日),江苏省丹徒县高资镇人,早年入扬州美汉中学、南京金陵大学就读,学习期间,即编写出版《日本全史》;民国15年毕业后,任南京明德中学教师,写成《印度通史》。民国17年9月,至金陵大学讲授中国近百年史;民国22年夏,任武汉大学教授,出版《中国近代史》,数月内售至四版,被列为当时大学丛书之一,其后又重印再版多次,在当时的学界影响极大,历三年仍回金大,出版《中国近百年史》;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迁至皖南,后抵成都,饱尝艰辛,深受国难家愁之苦,除授课外,撰写部分《中国通史》,发表了《秦始皇与儒家思想》《汉代文化统一论》《三国时蜀户口之估计》等论文。日军投降后,绕道西北,东归故里,举家迁南京,潜心学术研究;1951年,在苏州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此后一直任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曾任南京市第二、三届政协委员;一生治学谨严、求实,致力于历史教学与研究;讲课认真负责,诲人不倦,深得学生爱戴;1966年10月患癌症逝世。


陈翰笙(1897—2004)原名陈枢,江苏无锡人。农民问题及世界史专家。著有《中国农民》《西双版纳的土地制度》《美国垄断资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印度莫卧尔王朝》(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再版)《陈翰笙文选》(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解放前的中国农村》1-3辑(与薛暮桥、冯和法合编,展望出版社)《解放前后无锡、保定农村经济》(与薛暮桥、秦柳方合编)等。


陈梦家(1911—1966)曾使用笔名陈慢哉,祖籍浙江省上虞县,生于南京。编著有《殷墟卜辞综述》《西周铜器断代》《西周年代考》《六国纪年》《尚书通论》(商务印书馆1957年)《武威汉简》(文物出版社1964)《汉简缀述》(中华书局1980)《中国铜器的综录》《老子今释》(重庆商务印书馆1945)《海外中国铜器图录考释第一集》(北京图书馆、商务印书馆1946)《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铜器集录》(科学出版社1962)等。


陈旭麓(1918~1988),湖南省湘乡县(今双峰县)人,初名修禄。陈旭麓是著名历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建校元勋之一。陈先生生前还担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史学会副理事长、上海中山学社副社长、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交流中心副主席、上海地方史志研究会副会长。著有《初中本国史》《司马迁的历史观》《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浮想录》等。其中《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浮想录》被誉为新时期“中国本土史学的标志性文本”。


陈序经(1903~1967),字怀民,广东文昌县(现属海南省)人。著名的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民族学家。曾就读复旦大学,曾任岭南大学校长、中山大学副校长、南开大学副校长。《匈奴史稿》是遗著,20世纪50年代在公务之余写出计80万字的《匈奴史稿》,未遑对全稿进行整理修订,即不幸病逝。


陈寅恪(1890—1969),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人。著有《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非亲笔所著,是学生后来根据笔记整理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元白诗笺证稿》《小逻辑》《柳如是别传》《金明馆丛稿初编》《寒柳堂集》《陈寅恪学术文化随笔》《陈寅恪文集》《金明馆丛稿二编》等。

 

陈垣(1880—1971)字援庵。广东新会人。著有《元西域人华北考》、《明季滇黔佛教考》《中国佛教史籍概论》及《通鉴胡注表微》等;宗教史方面有《火祆教入中国考》(1922)《摩尼教入中国考》(1923)《回回教入中国史略》(1927)等;研究元史,从事《元典章》的校补工作,写成《元典章校补释例》又名《校勘学释例》。校勘学﹑考古学的成果还有《旧五代史辑本发覆》(1937)《二十史朔闰表》和《中西回史日历》等。他阅读了大量宋人、清人有关避讳的述作,并广泛收集引用了一百种以上的古籍材料,写成《史讳举例》。


邓广铭(1907—1998),字恭三,山东临邑人。宋史学者。著有《宋史职官志考证》《辛稼轩年谱》《稼轩词编年笺注》《岳飞传》(三联书店1955)《王安石——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人民出版社1975)《两宋政治经济问题》(知识出版社1988)《韩世忠年谱》《辛弃疾传》《辛稼轩年谱》《陈龙川传》等。

 

董作宾(1895—1963)原名作仁,号平庐,字彦堂,河南南阳人。著有《殷墟文字甲编》《卜辞中所见之殷历》(1931)《殷历谱》(1945)《西周年历谱》《殷墟文字乙编》《中国年历总谱》(中英文对照)等。

 

范文澜(1893—1969),初字芸台,改字仲澐(一说字仲潭),浙江绍兴人。著有《诸子略义》《正史考略》《文心雕龙注》《群经概论》,其《中国通史简编》和《中国近代史》(上册)是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地叙述中国通史的著作;主编《捻军》。

 

方壮猷(1902—1970)原名彰修。湖南湘潭人。长期研究民族史和宋辽金元史,其著作侧重于考释。与郭沫若、夏鼐等书信商讨,编成《楚墓通讯集》一册;著有《中国史学概要》等。

 

冯家升(1904—1970)字伯平。山西省孝义县人。合著《中国社会史——辽》(英文)《维吾尔族史料》;著有《中国火药的发明和西传》;译有《东胡民族考》等。

 

冯承钧(1887-1946)字子衡,湖北汉口人。中外交通史家。著有《西域史地释名》《瀛涯胜览校注》《星槎胜览校注》《马可波罗行纪》《成吉思汗传》、《中国南洋交通史》《再说龟兹白姓》《高昌城镇与唐代蒲昌》;译著《吐火罗语考》(伯希和、列维原)等。


傅斯年(1896—1950)初字梦簪,字孟真,山东聊城人,祖籍江西永丰。著有《东北史纲》(第一卷)《性命古训辨证》《古代中国与民族》(稿本)《古代文学史》(稿本);发表论文百余篇,主要有《夷夏东西说》《论孔子学说所以适应于秦汉以来的社会的缘故》《评秦汉统一之由来和战国人对于世界之想象》等。有《傅孟真先生集》六册。

 

傅衣凌 (1911-1988) 。中国历史学家﹐中国社会经济史学主要奠基者之一。原名家麟﹐笔名休休生。福建福州人。他以探究中国封建社会长期迟滞问题为核心,集中研究明清社会经济史,提出中国封建社会弹性论、乡族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论等比较系统的见解。1988年5月14日,逝世于厦门。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是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著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秦汉的方士与儒生》《尚书通检》《中国疆域沿革史》《史林杂识》《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顾颉刚古史论文集》等。

 

郭沫若(1892—1978)原名开贞,号尚武,曾名鼎堂。四川乐山人。主编《甲骨文合集》;考古学方面的文章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卜辞研究》《殷商青铜器金文研究》《十批判书》《奴隶制时代》《文史论集》等。一生著作被编辑为《郭沫若全集》三十八卷,其中《文学编》二十卷《历史编》八卷《考古编》十卷。

 

郭廷以(1904—1975)字量宇。中国近代史的开拓者,口述史的倡导者。河南舞阳人。著有《近代中国史纲》《近代中国史事日志》《太平天国史事日志》《中国近代史》《近代中国的变局》《中华民国史事日志》《太平天国史事日志》《太平天国历法考订》《台湾史事概说》等。

 

韩儒林(1903—1983)字洪庵。河南舞阳人。蒙古史专家。著有《穹庐集》《韩儒林文集》,主编《元朝史》等。

 

何兹全(1911—2011)山东菏泽人。主要著作有《魏晋南北朝史略》(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中国通史·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社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爱国一书生:八十五自述》《读史集》和《五十年来汉唐佛教寺院经济研究》等。

 

何炳棣(1917~2012.06.07),浙江金华人。1938年清华大学毕业,1952年获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史博士学位。1966年,何炳棣先生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79年,何炳棣先生被选为美国艺文及科学院院士。代表作有《明清社会史论》《读史阅世六十年》等。


何炳松(1890—1946)字柏丞。浙江金华后溪河村人。著有《通史新义》《新史学》《历史研究法》《历史教育法》《西洋史学史》《中古欧洲史》《秦始皇帝》《近世欧洲史》《近世欧洲史》《浙东学派溯源》《程朱辩异》等。

 

洪业(1893 — 1980),号煨莲,名正继,字鹿岑,福建侯官(今闽侯)人,当代杰出的史学家、教育家。1915年赴美留学,1919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文硕士。1923年回国先后担任燕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教务长、图书馆馆长,著作有《引得说》《勺园图录考》 《洪业论学集》。


侯外庐(1903—1987)原名兆麟,又名玉枢,自号外庐。山西省平遥县人。著有《中国古代社会与老子》《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上、下册)《中国近代思想学说史》《中国近代哲学史》《中国思想史纲》(上、下册)《中国封建社会史论》《宋明理学史》(上、下册)等;翻译《资本论》。

 

胡厚宣(1911—1995)幼名福林,河北望都人。主编《甲骨文合集》《甲骨文合集释文》《甲骨文合集材料来源表》《甲骨文与殷商史》,著《甲骨学商史论丛》(四集)、《古代研究的史料问题》《五十年甲骨文发现的总结》《五十年甲骨文学论著目》《战后新获甲骨集》(四种)等。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洪马辛、嗣穈,字希彊,参加“庚款”留美考试后改名适,字适之,学名洪骍,笔名天风、藏晖等。安徽绩溪人。著有《中国哲学史大纲》(1919)《尝试集》(1920)《胡适文存》(1921)《胡适文存二集》(1924)《胡适文存三集》(1930)《戴东赢的哲学》(1927)《白话文学史》(1928)《胡适文选》(1930)《胡适论学近著》(1935)《四十自述》(1933)《藏晖室札记》(1939)《胡适日记》(1933)《齐白石年谱》(与黎锦熙、邓广铭合编,1949),以及《先秦名学史》(1922)等英文论著等。还翻译了都德、莫伯桑、契柯夫等人的短篇小说(先后编辑为两集《短篇小说》出版),以及拜仑的长诗《哀希腊》、易卜生的剧本《娜拉》(与罗家伦合译)等。胡适去世后,台湾编辑出版了《胡适选集》(1966)《胡适手稿》(10卷,1966-1970)等,大陆出版了《胡适往来书信选》(1979)《胡适书评序跋集》(1987)《胡适文集》(12册,1998)等。

 

黄仁宇,(1918年6月25日-2000年1月8日)美籍华人,曾从戎于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期间的中华民国国军,后赴美求学,密歇根大学历史博士,以历史学家、中国历史明史专家,大历史观的倡导者而为世人所知。著有《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等畅销书。


方国瑜(1903—1983),字瑞丞,纳西族,著名社会科学家、教育家。云南省丽江市人,开创了云南少数民族历史的研究教学;开拓了中国西南历史地理研究。他撰写了《云南史料目录概说》《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彝族史稿》、等。被著名史学家徐中舒称之为"南中泰斗 滇史巨擘"。


黄现璠(1899年11月13日—1982年1月18日),原名甘锦英,壮族,祖籍广西扶绥县。中国现代历史学家、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现代民族学奠基人之一。曾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历史学九年,后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他一生致力于历史学、民族学研究凡五十年,成为壮学开山祖师以及民族学派“八桂学派”的开拓者和当代历史学界“无奴学派”创始人。著有《中国通史纲要》《唐代社会概略》《宋代太学生救国运动》《广西壮族简史》《侬智高起义》《壮族通史》(合著)等。


翦伯赞(1898—1968)原名象时,湖南桃源人,维吾尔族。主编《中苏半月刊》《中苏文华》《大学月刊》及《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历代各族传记汇编》《中外历史年表》等杂志,主编《戊戌变法》《中国通史参考资料》《中国史纲要》,还著有《最近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历史哲学教程》《中国史纲》《先秦史》《秦汉史》《中国史论集》》《历史问题论丛》等。

 

蒋廷黻(1895—1965)湖南邵阳人。著有《最近三百年东北外患史》《中国近代史》《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上、中)《蒋廷黻选集》(台北文星出版社),译著有海斯著《族国主义论丛》。

 

金毓黻(1887—1962)别号静斋。辽宁辽阳人。著有《渤海国志长编》、《辽海丛书》《奉天通志》《东北文献拾零》及《东北通史》上编、《中国史》《中国史学史》等。

 

劳干(1907—2003 ),湖南省长沙人。他的研究范围以汉代为中心,上及上古,下及北魏晋南北朝。重点是居延汉简。著有《居延汉简考释》、《汉晋西陲木简新考》《秦汉史》《敦煌艺术》《成庐诗稿》《劳干学术论文集》《魏晋南北朝史》等。

 

雷海宗(1902—1962) 字伯伦。河北省永清县人。编著有《中国通史》《中国通史选读》《西洋通史》《西洋通史选读》(30年代前期)、《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商务印书馆1940年出版)、《世界上古史交流讲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审定)等。另有《历史的形态与例证》《中外的春秋时代》《上古中晚期亚欧大草原的游牧世界与土著世界》等史学论文多篇。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著有《清代学术概论》《墨子学案》《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情圣杜甫》《屈原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文化史》《新民说》等。著作较多,以《饮冰室合集》较为完备。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遗著被辑为《李大钊文集》《李大钊全集》,有关史学的论著被编为《李大钊史学论集》。

 

李剑农(1880~1963) 号德生。湖南邵阳西乡滩头(今属隆回县)人。致力于近代政治史研究。著有《最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史》(后由作者删去导论和最后一章,改名《戊戌以后三十年中国政治史》)、《中国近百年政治史》。《政治学概论》,对西方政治学作了综合的介绍。抗战时期,他写成《中国经济史稿》,后经过补充,分成《先秦两汉经济史稿》《魏晋南北朝隋唐经济史稿》《宋元明经济史稿》三册出版,这是部系统研究中国经济史的专著。

 

李济(1896—1979)字济之,湖北钟祥任。著有《中国民族的形成》《西阴村史前的遗存》《中国文明的开始》《安阳》《西阴村史前遗存》《殷墟器物甲编·陶器》上辑、《李济考古学论文集》《中国考古报告集新编》等。合著《古器物研究专刊》。

 

李新(1918~2004)原名李忠慎。四川省荣昌县安富镇(现属重庆市)人。著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简史》《中国革命史的几个问题》《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讲话》等,主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四卷本)《中国革命史》(全书十二卷)和《中华民国史》(全书十三卷)等。

 

梁方仲(1908-1970)中国经济史学家,明清史学家。广东省番禺县(今广州市)人。是著名的历史学家,经济史专家,致力于中国社会经济史的研究,特别是对于明代财政史,更是鞭辟入里,多所创见,成绩斐然,被国内外史学界誉为研究“明代赋役制度的世界权威”。是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的奠基者之一。


柳诒徵(1879—1956)字翼谋,号劬堂、知非,江苏镇江人。著有《中国文化史》和《中国历史要义》等。

 

刘崇鋐(1897—1990),字寿民,福建福州人。以欧洲史和美国史为主。中英文散篇著作颇多,均未集结成书,散见于台北《传记文学》月刊者,计有《悼念先师梅月涵先生》(一卷一期)《五十年前毕业清华学校的回忆》(十三卷一期)《梅月涵先生手书家世真迹》(十六卷二期)《我所认识的廷黻兄》(二十九卷五期)等篇。

 

吕振羽(1900—1980),湖南武冈县(今属邵阳县)人。著有《中国民族简史》《殷商时代的中国社会》《中国政治思想史》《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简明中国通史》《史论集》《史学研究论文集》《中国社会史诸问题》《中国历史讲稿》等。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著有《白话本国史》(1923)《吕着中国通史》(1940、1945)《先秦史》(1942)《秦汉史》(1947)《两晋南北朝史》(1948)、《隋唐五代史》(1957)《历史研究法》(1945)《史学四种》《中国民族史》(1934)《经子解题》(1926)《先秦学术概论》(1933)《理学纲要》(1931)《宋代文学》(1931)《中国制度史》《文字学四种》《吕思勉读史札记》等。


罗尔纲(1901-1997),广西贵县(今贵港市)人。太平天国史研究专家。论著有《太平天国史》《太平天国史论文集》(十集)《李秀成自述原稿注》《湘军兵志》《绿兵志》等。

 

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笔名毅,绍兴柯桥镇江头人。著有《新民族观》《新人生观》《文化教育与青年》《科学与玄学》《逝者如斯集》《中山先生伦敦蒙难史料考订》《蔡元培先生与北京大学》等。

 

罗香林(1906—1978)字元一,号乙堂,广东兴宁宁新镇水楼村人。客家研究开拓者。师从梁启超、王国维等著名学者。首创族谱学,乃继甲骨学、敦煌学、简犊学之后,开拓了历史研究新领域。其《客家研究导论》《客家源流考》《客家史料汇篇》等开创性著作为客家研究之学奠定基础。还著有《中国族谱研究》《中国民族史》《中国通史》《乙堂文存》《傅秉常与近代中国》《唐代文化史》《唐代桂林之摩崖佛像》《唐元二代之景教》《国父家世源流考》《香港前代史》《香港与中西文化之交流》《民族生存论》《国父在香港之历史遗迹》《国父与欧美之友好》《民俗学论丛》等。

 

马非百(1896—1984),湖南隆回永固镇人,为治先秦史的名家。著有《秦始皇帝传》《秦集史》《秦史纲要》《桑弘羊年谱》《管子轻重篇新诠》等。 

 

马衡(1881—1955)字叔平,别署无咎、凡将斋,浙江鄞县人。金石考古学家、书法篆刻家。著有《中国金石学概要》《凡将斋金石丛稿》等。

 

马长寿(1907—1971)字松龄,又作松舲。山西省昔阳县人。著有《康藏民族之分类体质种属及社会组织》《凉山罗夷的族谱》《嘉戎民族社会史》《钵教源流》《中国西南民族分类》《论匈奴部落国家的奴隶制》《突厥人和突厥汗国》《南诏国内的部族组成和奴隶制度》《北狄和匈奴》《乌桓与鲜卑》等,遗著有《凉山罗夷考察》《彝族古代史初稿》《氐与羌》《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和《清代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调查资料》等。

 

毛子水(1893—1988),名准,字子水,以字行,浙江衢州江山县人。所有著述收集在《毛子水全集》(五大部)。

 

茅家琦,男,1927年生,江苏人,国际知名历史学家,南京大学终生成就奖获得者,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荣誉资深教授。1947年考入中央大学,195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经济系(中央大学易名南京大学),并留校任教。历任南大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历史研究所所长、台湾研究所所长等职务。现任《中国思想家丛书》副主编兼终审组召集人、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从上个世纪50年代伊始,茅家琦就师从罗尔纲、陈恭禄等前辈史家研究太平天国史。80年代开始研究晚清及1949年以后台湾的历史。


孟森(1868—1937)字莼孙,号心史。江苏武进人。中国近代清史学科的一位杰出奠基人。著有《明史讲义》《清史讲义》《心史丛刊》《清朝前纪》《明元清系通纪》《明清史论著集刊》及《续刊》等。

 

蒙文通(1894——1968)字尔达,名文通,四川省盐亭县石牛庙乡人。我国现代杰出的历史学家。 蒙文通先生在中国古代史及古代学术文化研究领域中,辛勤耕耘了一生,造诣很深,成就甚高。他早年受业于清末国学大师廖平与刘师培,从研究传统的经学开始了他漫长的学术生涯,后来又向近代佛学大师欧阳竟无先生问佛学与古代学术思想,不断拓宽研究天地,一生精进不已,终于成为博通经史、诸子,旁及佛道二藏、宋明清哲学的一代著名学者。主要著作有:《古史甄微》 《辑校李荣老子注》《辑校成玄英老子义疏》《周秦少数民族研究》《经学扶原》等。  


缪钺(1904—1995),字彦威,江苏溧阳人,生于河北迁安,居家保定。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诗词、书法亦堪称大家。历任河南大学中文系、广州学海书院、四川大学教授、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先生治学最大特点是文史结合。1995年1月6日病逝于成都。


漆侠(1923年3月12日-2001年11月2日),中国历史学家。1923年生于山东省巨野,1944年考入国立西南联大历史系,1948 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入北大文科研究所史学部读研究生。1951年3月至1953 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员。自1953年,任教于天津师范学院(后改称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后任河北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中国农民战争史学会顾问(原理事长)、河北省历史学会会长、河北省社科联副主席等职。2001年逝世于河北保定。


齐思和(1907—1980),山东宁津人。著有《中国史探研》《世界中世纪史讲义》《西洋现代史》(英文)《中国与拜占庭的关系》《史学概论讲义》《黄帝的制器故事》《五行说之起源》;主编《史学年报》《燕京学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的《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世界通史》(古代史卷)《外国历史小丛书》;编译有文献资料集《中世纪初期的西欧》《中世纪晚期的西欧》及《新史学》,译有《新史学》,合编《中外历史年表》等。

 

钱海岳,历史学家,1901年生于江苏无锡,上世纪20年代开始从事南明史研究,1949年后曾于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南明史课程,著有《哀蝉落叶集》《涣花楼诗集》《明清故宫词》《重修清史商榷》《吴越国故迹考》《禹迹考》《订补历代州域形势》等著作多种。并完成了史学著作纪传体版《南明史》。


钱穆(1895—1990),江苏省无锡人。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斋号素书堂、素书楼。撰写《国史大纲》,采取绵延的观点了解历史之流,坚持国人必对国史具有温情和敬意,以激发对本国历史文化爱惜保护之热情与挚意,阐扬民族文化史观,公推为中国通史最佳著作。著述颇丰,主要有《论语文解》《孟子要略》《国学概论》《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文化史导论》《中国人之宗教社会及人生观》《文化与教育》《中国文化史导论》《政学私言》《中国社会演变》《中国知识分子》《中国历史精神》《文化学大义》《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思想史》《人生十论》《四书释义》《国史新论》《黄帝》《秦汉史》《阳明学述要》《中国思想通俗讲话》《秦汉史》《宋明理学概述》《庄老通辨》《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孔子与春秋》《论语新解》《中国史学名著》《双溪独语》、《孔子传》《理学六家诗抄》《中国历史研究法》《民族与文化》《史记地名考》《史学导言》《中国文化精神》《世界局势与中国文化》《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史记地名考》《中华文化十二讲》《中国文化传统的潜力》《人生三步骤》《现代中国学术论衡》《晚学盲言》《灵魂与心》《中国学术通义》等;《朱子新学案》是他研究理学的重要著作。

 

瞿同祖(1910—2008),湖南长沙人。著有《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清代地方政府》《中国封建社会》《汉代社会》等;译有《艾登回忆录》等。

 

全汉昇(1912—2001),广东顺德人。主要从事唐宋经济史,特别是宋代经济史的研究。建国后,研究重点转向明、清和近代经济史。著有《中国经济史论丛》《中国经济史研究》《汉冶萍公司史略》等。

 

商承祚(1902年3月7日-1991年5月12日),字锡永,号驽刚、蠖公、契斋,广东番禺人,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金石篆刻家、书法家。出身书香仕宦之家,早年从罗振玉选研甲骨文字。曾任中山大学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有《殷虚文字类编》《商承祚篆隶册》行世。


尚钺(1902—1982)原名仲吾、宗武,字健庵。河南罗山人。著有《中国历史纲要》《中国通史讲义》《尚钺史学论文选集》等。

 

邵循正(1909—1973)字心恒。福建福州人。主持编辑了《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的《中法战争》《中日战争》《盛宣怀未刊信稿》等。著有《中法越南关系始末》《邵循正历史论文集》及与翦伯赞、胡华合著《中国历史概要》,与陈庆华合著《中国史纲要》第四册等。


史念海(1912—2001),山西平陆人。是我国历史地理学的主要创建人之一。著有《中国的运河》《河山集》(一、二、三集)《中国历史地理纲要》[上、下册](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至1992)《中国古都和文化》(中华书局1998)《唐代历史地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黄河流域诸河流的演变与治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与顾颉刚合著《中国疆域沿革史》。

 

孙毓棠(1911—1985),江苏无锡人。著有《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中国古代社会经济论丛》等,所有论文汇集在《孙毓棠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1995)。

 

唐长孺(1911—1994)江苏吴江县人。著有《魏晋南北朝史论丛》《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唐书兵志笺正》《山居存稿》《魏晋南北朝史三论》等专著;主编了《中国通史参考资料(魏晋南北朝分册)》《吐鲁番出土文书》(共10册)《敦煌吐鲁番文书初探》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历史卷隋唐五代史部分。


唐德刚(1920年8月23日-2009年10月26日),美籍华人学者,历史学家、传记文学家、红学家。1920年生于安徽省合肥县西乡山南馆唐老圩,就读于舒城中学。1939年,入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历史学系;1943年毕业,获学士学位;1944年,在安徽学院史地系讲授《西洋通史》;1948年,赴美留学,1952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1959年获史学博士;后留校任教,并兼任哥伦比亚大学中文图书馆馆长,负责口述历史计划中国部分;1972年,受聘为纽约市立大学教授、亚洲研究系系主任;曾任纽约文艺协会会长;2009年10月26日,因肾衰竭卒于美国旧金山佛利蒙家中,享年89岁。

 

谭其骧(1911—1992)字季龙,笔名禾子,浙江嘉兴嘉善人。我国历史地理学科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主编及主持修订了《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辞海》历史地理分册等,重要著作还有《长水集》等。

 

陶希圣(1899—1988),名汇曾,字希圣,以字行,笔名方峻峰。湖北黄冈人。主编《食货半月刊》,著有《中国社会现象拾零》《当代中国史学》《潮流与点滴》(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等。

 

屠寄(1856—1921)清末民初史学家、教育家、社会学家。原名庾,字敬山,一字景山,号结一宧主人,江苏武进人。光绪十八年进士,曾入两广总督张之洞幕,任广东舆图局总纂,主修《广东舆地图》,并在广雅书局与缪荃孙等整理《宋会要》稿本,另著有《蒙兀儿史记》等。


卫聚贤(1899—1989)字怀彬,号介山、助臣、耀德、卫大法师,山西万泉人。在考古学、古钱币学家、博物学方面有专长。著有《中国考古学史》《中国考古小史》《古史研究》《中国社会史》《古今货币》《古器物学》《十三经概论》《古钱》《古钱年号索引》《楚辞研究》《文字学》《台湾山胞由华西迁来》》等。

 

王葆心(1869-1944)是湖北罗田人,民国时期历任湖北革命实录馆总纂、武昌师范大学教授、武汉大学教授;其间兼任湖北国学馆馆长、湖北通志馆筹备处主任、《湖北通志》总纂。


王国维(1877—1927)字伯隅,又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海宁人。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著《观堂集林》等。一生著述甚富,大都辑录在《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中。

 

王桐龄(1878—1953),号峄山,河北任邱人。著有《中国史》《东洋史》《中国民族史》《中国历史党争史》《儒墨之异同》等。

 

翁独健(1906—1986)原名翁贤华。福建福清县人。著有《新元史》《蒙兀儿史记爱薛传订误》《斡脱杂考》《蒙元时代的法典编纂》《元典章语集释》等。

 

王养冲(1907—2008),上海南汇人。我国法国大革命史和西方近代思想史研究领域的一位重要奠基人。著有《法国大革命研究》《西方近代社会学思想的演进》《法国大革命史》等;还翻译《拿破仑书信文件集》《罗伯斯庇尔选集》等,为法国史研究积累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王钟翰(1913—2007),湖南省东安县人。清史、满史专家。著有《中国民族史》(主编)《满学朝鲜学论集》(主编)《满族简史》(通纂之一)《清史新考》等。

 

王仲荦(1913年~1986年),浙江省余姚市人。1937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曾任上海太炎文学院、中央大学、山东大学教授。山东省史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专于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史。著有《魏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关于中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及封建关系的形成问题》《北周六典》等。


吴晗(1909—1969),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义乌人。主持改绘《历代舆地图》及标点《资治通鉴》,主编《中国历史小丛书》《外国历史小丛书》,著有《读史札记》《朱元璋传》以及《历史的镜子》《史实与人物》《灯下集》《春天集》《投枪集》《学习集》《三家村札记》《谈骨气》等。

 

吴宓(1894-1978),陕西省泾阳县人。字雨僧、玉衡,笔名余生,中国现代著名西洋文学家、国学大师、诗人。国立东南大学文学院教授(1926-1928)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教授,1941年当选教育部部聘教授。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学贯中西,融通古今,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著作有《吴宓诗集》《文学与人生》《吴宓日记》等。在南京任教期间,与柳诒徵、刘伯明、梅光迪、胡先骕、汤用彤等创办《学衡》杂志,任总编辑。该刊11年间共出版79期。其宗旨主要是提倡国学,兼介欧美学术。因于白话文持异议,与当时的新文化运动形成对峙之势。这一时期他撰写了“中国的新与旧”“论新文化运动”等论文,采古典主义,抨击新体自由诗,主张维持中国文化遗产的应有价值,尝以中国的白璧德自任。吴宓认为“只有找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普遍有效和亘古长存的东西,才能重建我们民族的自尊”。


夏曾佑(1865—1924)字遂卿,一作穗卿,自号别士。浙江杭州人。著有《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1993年重版时改名《中国古代史》。

 

夏鼐(1910—1985)字作铭。浙江温州人。主编并参加编写了《辉县发掘报告》《长沙发掘报告》《新中国的考古收获》《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著有《齐家期墓葬的新发现及其年代的改订》《考古学论文集》《考古学与科技史》《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国文明起源》等。

 

向达(1900—1966)字觉明。湖南溆浦人。土家族。致力与中西交通史研究、敦煌学等。著有《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中西交通史》《蛮书校注》等。

 

谢国桢(1901——1982)民国十五年(1926年),考取了清华学校研究院(国学门),主要随梁启超学习和研究,次年毕业。后曾于国立北平图书馆、国立中央大学、云南大学任职和执教,解放后相继在南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后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教和从事研究工作。一生在明清史、文献学、金石学和汉代社会等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撰写了《清开国史料考》《晚明史籍考》(解放后又两次出版了增订本)《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等重要著作和大量学术论文,编纂了《清初农民起义史料辑录》《明代农民起义史料选编》《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等资料汇编。


杨联升(1914—1990),原名莲生,后以莲生为字;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河北保定。著有《中国货币与信贷简史》,杨氏论著的精华多收入《中国制度史研究》(英文)《汉学散策》(英文)《国学探微》及《杨联升论文集》。

 

杨向奎(1910—2000),河北丰润人。主要论著有《中国古代社会与古代思想研究》《绎史斋学术文集》《繙经室学术文集》《清儒学案新编》《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等。

 

杨先生及其夫人。杨人楩(1903—1973),湖南省醴陵县人。为中国的非洲史研究奠定了的基础。代表作有《非洲通史简编》等;翻译了茨韦格著的《罗曼·罗兰》、克鲁泡特金著的《法国大革命史》、霍伦德著的《世界文化史要略》、哥德沙尔克著的《法国革命时代史》和马迪厄著的《法国革命史》等;还主持了《世界史资料丛刊初编》的编译工作。

 

姚从吾(1894—1970)原名士鳌,字占卿,号从吾,中年以后以号行。河南襄城县人。中国现代辽宋金元史学的奠基人之一。著有《蒙古秘史》第一部全译本,著作大都收集在《姚从吾先生全集》(共十册),台北正中书局陆续出版

 

尹达(1906—1983),原名刘火翟,字照林,又名虚谷,河南滑县人。主编《历史研究》,参与编辑《考古学报》《甲骨文合集》,著有《中国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中国史学发展史》(主编)等。

 

余英时,1930年生于天津,原籍安徽潜山,当代华人世界历史学家、汉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哲学学会院士。1950-1955年,就读于香港新亚书院及新亚研究所,师从钱穆先生。1956-1961年,就读于哈佛大学,师从杨联升先生,获博士学位。曾任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教授,香港新亚书院院长兼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2006年,荣获有“人文诺贝尔奖”之称的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2014年,荣获有“东方诺贝尔奖”之称的唐奖首届汉学奖。余英时在中国历史、尤其是思想史和文化史方面有开创性研究,是罕见曾获哈佛、耶鲁、普林斯顿三校延聘正教授者。他著作等身,凡数十种,包括《士与中国文化》《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朱熹的历史世界》《方以智晚节考》《论戴震与章学诚》等。


章开沅(1926—),浙江吴兴(今湖州市)人。主编《辛亥革命史》(共3卷,人民出版社1980),著有《辛亥革命与近代社会》(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年)《开拓者的足迹——张窖传稿》(中华书局1986年)《离异与回归——传统文化与近代化关系试析》(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辛亥前后史事论丛》(华中师大出版杜1990年)《辛亥前后史事论丛续编》(华中师大出版社1996年)《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见证》(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实斋笔记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湖北通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见证Ⅱ》(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张謇与近代社会》(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等。 


张舜徽(1911—1992),湖南省沅江县(今沅江市)人。著有《说文解字约注》《郑学丛著》《周秦道论发微》《清人文集别录》《清人笔记条辨》《史评三书平议》《广校雠略》《中国文献学》《汉书艺文志通释》《清儒学记》。此外还有《积石丛稿》5种、《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中国史论文集》《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清代扬州学记》《顾亭林学记》《修订本广校雠略》《旧学辑存》《广义字蒙求》《演释名》《周秦政论类诠》《中国校做学》等。

 

张其昀(1900—1985),地理学家,字晓峰,浙江鄞县人。著有《本国地理》《政治地理学》《中国地理学研究》《中国区域志》《中华民国史纲》《中华五千年史》《金史》《元史》《清史》《国父全书》《抗日战史》等。

 

张岂之,出生于1927年,江苏南通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史家。长期从事中国思想史、哲学史和文化素质教育研究,2016年10月29日荣获“国学终身成就奖”,西北大学名誉校长、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著作有《中国思想史》、《中国传统文化》等, 是史学界著名的侯外庐学派的领军人物。


张星烺(1889—1951)宇亮尘。擅长中外关系史。翻译了两种版本的《马可波罗游记》。著有《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等。

 

张荫麟(1905—1942),字素痴,广东东莞人。晚年研究宋史。张荫麟1905年11月出生于官宦之家,1922年毕业于广东省立第二中学。次年,考入清华学堂中等科三年级肄业。仅半年,在《学衡》杂志第21期上发表处女作:《老子生后孔子百余年之说质疑》,针对史学家梁启超对老子事迹考证提出异议,清华师生大为震动,并得到梁启超的激赏。1924年6月,又发表论文《明清之际西学输入中国考略》,分析明清两代传入的西方学术的差异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著有《中国史纲》(上古篇),后人把其论文汇集成《张荫麟文集》。

 

张政烺(1912—2005)字苑峰,山东荣成人。考古学、古文字学。主编《中国历史文物图集》(共十五卷);主要学术成就集中收集在《张政烺文史论集》一书中。

 

赵俪生(1917—2007),山东省安丘市人。1939年至1947年先后在乾州中学、西安高中、陕西扶轮中学、雍兴高级工业学校等校任教。后任河南大学副教授。建国后,历任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教授,甘肃省史学会第一届副会长。早年从事苏联文学翻译和革命文学创作,以冯夷等笔名发表过不少译作、剧本和小说。后专于中国土地制度史和中国农民战争史。晚年专攻先秦文化,探讨中国文化的源头。先后出版着作16部,发表论文200余篇。 著有《赵俪生文集》(兰州大学出版社)等。

 

赵万里(1905—1980)字斐云,版本学家、敦煌学家。浙江海宁人。撰有《唐写本文心雕龙残卷校记》《魏宗室东阳王荣与敦煌写经》等。

 

郑天挺(1899—1981)原名庆甡,字毅生,笔名攫日,原籍福建长乐,生于北京。著有《列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志要》《清史探微》《探微集》《清史简述》《中国通史参考资料》(与翦伯赞合编)《史学名著选读》(主编)等;主要论文有《杭世骏“三国志补注”与赵一清“三国志注补”》《多尔衮称皇父之臆测》《清世祖入关前章奏程式》《清代皇室之氏族与血系》《发羌之地望与对音》《清代的幕府》《清代的八旗兵和绿营兵》。

 

周传儒(1900—1988),四川江安县人。著有《中国古代史》《甲骨文字与殷商制度》《书院制度考》《中国历史学界的新派别、新趋势》等。   


朱希祖(1879—1944)字逷先,又作迪先、逖先,浙江海盐人。著有《中国史学通论》(重庆独立出版社1943年)《汲冢书考》(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明季史料题跋》(中华书局1961年)等。

 

周谷城(1898—1996),湖南益阳人。著有《农村社会新论》(上海远东图书馆1939年)和《中国教育小史》(泰东图书局1929年)《中国社会之结构》(1930年)《中国社会之变化》(新生命书店1931年)《中国社会之现状》(1933年)《生活系统》《中国社会史论》《中国通史》《中国政治史》《世界通史》《形式逻辑与辩证法》《史学与美学》《周谷城史学论文选集》等。并译有《文化之出路》《苏联的新教育》等。

 

周一良(1913—2001)早年曾用字太初。安徽东至人,生于青岛。日本史和亚洲史造诣尤深。著有《亚洲各国古代史》(上册)《中日文化关系史论集》《世界通史》(与吴于廑主编)《魏晋南北朝史论集》《魏晋南北朝史札记》《魏晋南北朝史论集续编》《中日文治维新的几个问题》《中外文化关系史论》、《中外文化交流史》(主编)《唐代密宗》等;《毕竟是书生》《钻石婚杂忆》《中日文化关系史论》(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周一良学术论著自选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唐代密宗》(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等。


以上收录史家必有遗漏,欢迎补充。





本文来源于历史学参考,近现代史论作了补充。为便于阅读,人文学术社删除了配图,并对全文做了排序及文字上的编校。

本次转载来源:人文学术社微信公众号

本站责编:曹野

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等信息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把时间交给阅读中社学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