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领域的“大先生”有标准吗
在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史上,有两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间节点必须被高度关注——其一是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其二是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科学地阐释了事关高校思政工作、思政课建设、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系列基础性、根本性、方向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立意高远、内涵深邃的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是指导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思政课建设、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近年来高校思政工作、思政课建设、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发生格局性变化、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指南和依循。在高校教师群体中,思政课教师因其肩负的基本职责而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古今中外,每个国家,“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都是其高等教育发展绕不过去的“时代之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宗旨、办学目的,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思政课是高校确保党的领导地位和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核心课程和主渠道、主阵地,是高校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核心课程和主渠道、主阵地,是高校解决好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的核心课程和主渠道、主阵地,是进行“三全育人”以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统一、同向协同发力之思政工作的核心课程和主渠道、主阵地。因此,我们必须理直气壮地办好思政课这门关键性课程。在包括思政课教师在内的广大教师队伍素质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底线思维”中,习近平总书记有一个津津乐道、孜孜以求的基本教育理念——“好老师”和“大先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做到了“四有”“六要”,思政课教师才能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增强思政课的“三性”“一力”——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才能始终坚持思政课的“八个相统一”,才能讲深、讲透思政课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及其学理哲理道理,才能使思政课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教学效果,真正在大学生中入眼入耳、入脑入心。正是以此为指导和依循,近五年来,在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在高校思政课“好老师”“大先生”养成方面,发生了格局性变化、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近五年来,广大思政课教师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推进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三进”工作,积极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的课程体系;坚持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深化对“两个确立”的政治认同,作为自身队伍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的总抓手,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自觉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党对高等教育、对高校思政课建设全面领导这一保证得以全面落实、充分体现。五年来,各高校党委对于思政课建设、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各高校党委领导作为思政课建设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第一责任人”的主体履职意识和担当作为是前所未有的。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基本成型、成熟,校领导深入教学一线听、讲思政课和联系广大思政课教师的体制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各高校均已把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教育事业发展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在师资建设上优先考虑,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和党建“示范创建质量创优”工作,优先向马克思主义学院倾斜,向思政课建设倾斜,教师党支部书记党建、学术“双带头人”工程在思政课教师队伍中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全面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和思政课“好老师”“大先生”养成工作的制度体系基本构建完成。五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如《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达几十份,这在新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是空前的。其中涉及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责与要求、配备与选聘、培养与培训、考核与评价、保障与管理等各方面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有机构筑了全面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和思政课“好老师”“大先生”养成制度的“四梁八柱”,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纲领性”工作指针。“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基本建成并得以不断充实完善。五年来,高校思政课教师数量大幅增加,截至2021年11月底,登记在库的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已经超过12.7万人,其中专职教师超过9.1万人。各高校思政课师生比1∶350的硬性规定和底线要求基本达标。与此同时,不断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以及保障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各种配套政策和重要举措相继出台,如推出《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9—2023年)》,推出高校思政课教师国家示范培训、省级分批轮训、学校全员培训紧密衔接、相互补充的三级培训体系,推出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示范培训专项工作,推出高校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专项工作,推出高校思政课教师研学基地研修计划,推出高校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推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专项工作等等,成效显著。高校思政课教师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教师职业,高校思政课教师立德树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全面激发和充分发挥。这五年,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社会地位提升最快的五年,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幸福感、成就感、荣誉感最强的五年,是高校思政课教师以职业为事业、最甘于乐教善教、潜心育人的五年,是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五年。五年来,针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新的考核评价和奖励激励标准和机制体制相继出台,如制定实施符合思政课教师职业特点的职务职称评聘标准,各高校在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工作中,单独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别,单独设置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岗位,按教师比例核定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各类岗位占比,高级岗位比例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且不得挪作他用;如把思政课教师优秀分子纳入各类高层次人才项目,单独设立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大力培养、推荐、表彰思政课教师中的先进典型,全国教育系统先进个人表彰对思政课教师比例或名额作出规定,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加大力度支持思政课。各高校加大思政课建设专项经费投入,并随学校经费的增长逐年增加,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待遇,确保思政课教师收入不低于本校教师平均水平等等,成效显著。五年前的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立足“两个大局”、面向“两个百年”,对高校思政课建设、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和思政课“好老师”“大先生”养成工作等涉及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成的基本问题、核心问题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阐释,为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和思政课“好老师”“大先生”养成工作规划了路径、指明了方向。尽管目前在此项工作中,“教师选配和培养工作还存在短板,队伍结构还要优化,整体素质还要提升”,存在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书育人意识和能力还有待提高”等不足和薄弱环节,但是我们坚信,只要广大思政课教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深化对“两个确立”的政治认同,聚焦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久久为功,就一定可以为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原标题:思政领域的“大先生”有标准吗
本文作者:齐鹏飞,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本次转载来源:“壹学者思政研究”微信公众号
本站责编:曹野
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