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故事|东北第一诗社:三百年历史,在沈阳成立,开创者竟然是他!

2016-11-26 辽宁21点

腹有诗书气自华,自古以来人们对于读书人总有三分偏爱。


在古代,天气苦寒、人烟稀少、原住民普遍文化水平偏低的大东北也因此一直以来都被称为“蛮夷之地”。直到清朝,这种说法才渐渐消匿。




说起来,还得感谢咱们东北恶劣的天气环境以及清代大Boss对家乡的反哺之情,只要有人犯事就把他往东北这流放。


清朝犯什么事的人最多?那肯定得是文字狱了!什么“明史案”、“《南山集》案”、“钱名世名教罪人案”,一大堆文人墨客毫无反驳余地的就被大Boss们发放东北,给Boss的老家“增砖添瓦”。




到东北以后,这些文人士子们不愿放弃自小引以为傲的诗书,肯定要聚到一起吟诗作对。


但是总不能没有个名头吧?于是大家私下一合计就决定模仿江南才子结社的风气,弄一个“流亡者联盟”,本文要说的这个冰天诗社就在这种情况下创立。



冰天诗社·缘起


冰天诗社是咱们大东北的第一家诗社,就组建在辽宁盛京附近。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清朝流放不都往宁古塔流放吗?其实不然,一般来说只有罪责重的,大Boss气急了才会把人流放宁古塔。罪责轻的,或者是大Boss有些恻隐之心的往往只流放到盛京、铁岭和尚阳堡。


冰天诗社这些成员因为犯罪在刑罚并不严苛的顺治年间,所以只流放在了辽宁地区。




回过头来,咱们再来看看冰天诗社的成员们。


第一个要说的就是最先提出要建立诗社的函可大师(又称剩人和尚),他是佛教曹洞宗(佛教禅宗南宗五家之一)在东北地区的开山师祖,也是满清入主中原后,因文字获罪被流配千里的第一人。


函可大师的父亲是明末的礼部尚书,正二品大员,函可少时便聪慧机敏,颇有佛缘,父亲死后他剃度出家。出家后,由于先后目睹了李自成入京与清军入关的暴虐行径,函可便打算撰写一部“私史”揭露此事。然而,很不巧这些“私史”很快的就被清军发现,他也被迫流放盛京



函可大师画像


第二位就是在盛京流人群体中有一定地位的左懋泰,冰天诗社就创立在他的生日宴会上。当时正值左懋泰53岁生日,盛京、铁岭、尚阳堡三地流人共聚一堂,赋诗作对以慰家国之殇。


说起来,左懋泰的人生路也很曲折。在明朝,他曾官至正四品吏部郎中。清军入关,因拒不降清,被充军铁岭。(也有说是降清后,因工作懈怠遭政敌举报而流放)



左懋泰画像


第三位是后加入冰天诗社,并且曾入仕清朝的郝浴


和前两位不同,郝浴是清朝成长起来的文人,考的也是顺治时期的进士,一心只想报效国家。然而由于太过于正直,多次上疏弹劾吴三桂,最后被流徙盛京。(后因吴三桂造反,郝浴又被起复,予以重用)



郝浴画像


除此之外,冰天诗社成立之初还有僧3人,道2人,士24人,共三十几人。而后由于文字狱等原因,流放到此的人越来越多,有兵部的侍郎、有礼部的官员、有河南的教管,甚至还有山东的巡抚。


从最开始的“反清之士”到后来仕清的官员,盛京流人们似乎因为同病相怜,逐渐抛弃了曾经的家国信仰,在苦寂荒寒的土地上,互相扶持以稳定生活。



冰天诗社·功成


有人说,苦难是文学创作的源泉,一如苏轼,一如杜甫。


这些流人们也是一样,在苦难中他们迸发了鲜活的创造力,或是感时伤逝、或是宣泄愤懑、再或者抒发故乡离思之情,在作品中他们充分展现了流窜边荒的“遗老流民”的感情世界。冰天诗社也因其独特的整体性创作在文学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


冰天诗社作品鉴赏


1. 人自东流,水自西流。古人谁似我淹留?

——    盛京流人才女徐灿

2. 只有一点心,不肯因人热。入世随方圆,净秽一无别。

——    函可大师

3.  为怕三春多雨雪,柔枝不肯嫁东风。

——    孙炀


顺治十四年(1647),清朝大Boss决定在盛京陪都设置奉天府,可能因为太过欣喜,随即决定大赦盛京:“流移者俱赦为民”。他们可以在盛京境内任意安家成为正经的“良民”,只是无诏不可回故里。


作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学士,这些流人们在明知不可能离开盛京后,便决定留在这发展盛京,不仅帮助后来的流民生活安居,更是在当地传授各种知识。



其中有如函可大师一样传播佛法,也有人传播医学知识,有博闻强记者便教授当地农民农耕技术,种麦谷、烟叶,采集人参、蜂蜜等等,还有人直接发挥文人优势,直接教起了《四书》,在当地做起了教书先生。除此之外,传播哲学、地理学、生物学、风水学、地产学等知识的人也大有人在。


说到这,还要重点说一个对此发展有重要作用的人——郝浴。



郝浴住宅(后改为银冈书院)


上文说过,郝浴是仕清以后才遭流放的,所以他流放没几年就遇到大赦。在函可的建议下,他前往铁岭找左懋泰,最后定居在铁岭城,也成为努尔哈赤攻陷铁岭后第一个入住铁岭城的居民。


当时郝浴的父亲郝大舫得知儿子获赦在铁岭安家,立即筹集银两派人送来助其修建宅院。自此,郝浴以他高深的学识,在家设帐办学,传授理学经典、培养生徒、普及文化,从而使铁岭文化又有了新的生机。




郝浴在此讲学十八载,等他复职还朝后,留所居宅院为书院,并命名为“银冈书院”。此后,银冈书院为铁岭培养了无数人才,被称为“清代五大书院之一”。进入新时期后,我们开国总理周恩来先生少年时就曾就读于银冈书院。


如今,银冈书院作为东北地区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书院以及“周恩来同志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成为了铁岭地区的著名旅游景点。



银冈书院周恩来雕像


对于清朝大Boss们来说赦免盛京流民只不过是一时情绪之下的产物,可是对于这些东北流民来说就是一个生活的希望。他们不用再去守边、做工,除了不能离开盛京,他们就是彻底的自由人,他们有大把的时间面对新生。


对于盛京这块土地来说,这里的人掌握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再也不是目不识丁的蛮夷之人,整个东北的社会人文都焕发了新的生机。



冰天诗社·传承


时间就这样一点点过去,转眼间清朝便覆灭了。没有流民,没有文人士子,冰天诗社顺理成章的销声匿迹。


直到2010年,在冰天诗社创社360周年之际,由沈阳、辽阳、鞍山三地的诗词爱好者共同发起继承恢复了前辈高僧函可大师成立的冰天诗社。



2011年冰天诗社一周年汇报现场照片



诗社成员们尽情挥毫


冰天诗社恢复后,大批诗词爱好者们,效法古人出门采风,一同吟诗作画,如今公开的诗词作品无数,许多作品也有较高水准。


新冰天诗社作品鉴赏


1. 大安秋色殊,新绿杂丹朱。云冈近还远,山岚有却无。金刚肩上月,和尚手中书。课罢悬筐去,野田收菜蔬。

——    关金志

2. 览胜探奇豁。攀步藤萝。绝峰正好瞰山河。万里云烟何处是?历史如梭。千朵意相阿。百草婆娑。秋威尚未动干戈。今日采风携众友,又上莲陀。

——    石成国



2013年,他们还成立了冰山诗社沈阳分社,成员更加壮大,书画文优秀作品更是不断流出。



诗社作品展出



恢复一个消失已久的诗社,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不可理解的。毕竟在这个功利的世界,冰天诗社的存在几乎毫无价值。


但是回想当年,冰天诗社为辽沈经济、文化做出的贡献,回想当年社员们“兼济天下”的精神,我相信冰天诗社它的存在是值得的。


有些人走的快了,总得有人慢点回头看看曾经的“老东西”们。这些古老的传统文化,总要有人继承发展,才能不愧祖先,迸发出新世纪独特的光辉。


资料综合自华夏经纬网、冰天诗社的博客、盛京传奇皇都族脉等

执行主编:彼岸鱼

值班编辑 : 被驯服的象


90后日报 用更年轻的眼睛看世界


出品:大笑传媒

合作:沈阳城市学院互联网应用学院

内容总监:杨梓 | 运营总监:庞佳琪

—商务合作—

QQ/微信:970073839(小仙女庞庞)


猛戳“阅读原文”,西域美农黑芝麻酥,口感酥脆,好吃不粘牙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