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猥亵,扇耳光,砸桌子,满地血,一场公司聚餐差点要了我的命……”

甘北 甘北 2020-11-12

本文作者:祝东风

首发公众号:甘北


好吧,我再一次庆幸自己的老板是甘北。

看到一则新闻,有个男生在入职后的第一次工作聚餐上,因为不能喝酒,被领导公然甩耳光,而且遭到了非常难听的辱骂。

事后,他选择将这件事情发在工作群里:

从他的叙述中可以看到,事情还不止被辱骂和甩耳光这么简单。

1. 被甩耳光,是因为A角敬的酒他没喝,可教训他的,并不是A角,而是另一个领导。也就是说,这个领导要么是代A角出气,要么有借教训他,向A角献殷勤之嫌;

2. 这个教训他的领导,“坦言”道,自己喝酒过敏,但依然坚持喝;

3. 部分同事继续发扬了领导的作风,对他进行挑衅,甚至不依不饶地追骂至电梯处;

4. 有摔酒杯砸桌子的行为,并且满地是血;

5. 新同事喝瘫在桌面,吐了一地;

6. 有人借自己喝高了,对女同事动手动脚。

……

太多槽点,不拎出来一一赘述,但我非常理解他最后那句“这对于新入职场的我来说,覆灭了我对金融行业的一切美好想象。”

这些场景不仅覆灭了他对金融行业的美好想象,也引发了我对酒桌文化的深深恐惧。

相信每一个不会喝酒,或不能喝酒的新人,在单位聚餐或团建时,心里都会惴惴不安地想,等会在酒桌上该如何得体地拒酒。

大学实习前,我们几个女生还在宿舍里专门讨论过这个问题:

把酒含在嘴里,装作擦嘴的样子,偷偷吐到毛巾里;

说自己酒精过敏;

包里时刻放一瓶头孢,有人劝酒就说自己刚吃了头孢;

喝完一杯就倒在桌上,一直趴到酒席结束……

我们绞尽脑汁地去想所有能想到的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法,可还是在上了酒桌,面对领导,面对老同事的那一刻怂了。

不敢演,怕演不好,更怕被戳穿。同事都是人精,都是从我们这个年龄段过来的,这点小技俩,瞥一眼就知道了。

而且,那些简单粗暴、毫无逻辑的祝酒词,直接就把你蠢蠢欲动的表演欲掐死在摇篮里了:

“你不喝就是看不起我”;

“你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

“我干了,你随意!”……

于是只能老老实实地喝,运气好的点到为止,运气差的喝吐为止。

对自己的保护也变成,把包里的头孢换成了护肝片;把精心准备的职业短裙,换成又长又宽松的牛仔裤。

我曾对酒深恶痛绝,而且我觉得那些祝酒词真是傻得要命。

不喝就是看不起你?

呵呵,真是心里没点数,喝了我也看不起你。

后来,我慢慢咂摸出来,我讨厌的并不是酒,而是被迫喝酒,是被迫喝酒背后的那种,权力压制下的无能与无奈。

不想喝也得喝,是因为这酒是领导敬的。我不是被祝酒词逼到绝路的,而是被位次的五指山压得动弹不得。

正如这个男生发在群里的信息所反映出的那样,整个酒桌上,层级之间的行为“传承”非常明显,A角敬酒他不喝,于是领导来“收拾”他,领导“收拾”完他,部分“有眼力见儿”的同事再蜂拥而上……

溜须拍马如同击鼓传花,领导拍A角,底下的人跟着拍领导。

狗仗人势、为虎作伥,对着一个刚入职的新人破口大骂,甩尽了脸色,好不威风。

这才是酒桌文化最令人生厌的地方。

没有任何一个场所,可以像酒桌那样,把这种强权的霸凌,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平日里清醒的时候,背后搞点小动作,脸面上还要顾及三分;

可是在酒桌上,借由个大红脸,推杯换盏,三言两语之际就能把你治得服服帖帖。

怨怼、意见、施压、标榜;谄媚、恭维、求情、无奈,全在酒里了。

2012年11月16日,沈阳某开发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的退休领导欢送会上,一名司机留下陪领导喝酒,结果不幸猝死。

其家人认为,他的猝死属于工亡,并提出了工亡认定申请。2016年2月15日,经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最终判定司机的猝死不属于工亡,因为那并非工作场合,也不在工作时间。

2013年7月,黑龙江省原副省长付晓光,携亲属到某风景区旅游,因私公款消费,大量饮酒,并造成陪酒人员“一死一伤”。

最后,付晓光受到了降级处分,由副省级降为正局级。

看到这些新闻的时候,我心里真是五味杂陈。司机喝死了连个工亡赔偿都争取不到,副省长公款消费,导致陪酒人员一死一伤,最后只被“降”为正局级。

越是位次低的人,反而是越没资格喝酒的人。你拿什么去跟领导喝?

别人喝的是情绪,喝开心了点到为止,你赔的是命;他有大把的层级供他消耗,可你呢?命只有一条。

有些人依旧不懂得这个道理,一方面是没接受过胃穿孔、肝硬化、胆结石的洗礼,另一方面是自己油滑着油滑着,也把“那一套东西”,当成了普世的真理。

这个新闻出来以后,我在微博和公众号里,看到太多太多的人,对这位年轻人的前途表示担忧,批评他不会做人,“痛心疾首”而又斩钉截铁地判断,这种人无论在哪个行业、哪个公司都呆不下去。

言语之老成之油腻,充分暴露了自己是只饱受生活毒打的社畜。


诚然,在部分公司,有些东西是隐形的。酒桌上,即使没有人强迫你喝,但那些陪着领导喝,把领导陪开心的人,就是升职加薪了;

于是,你这个在酒桌上默默无闻的,在工作中就会被迫默默无闻。

领导“看不见”你。

导致你不想敬也得堆着笑、软着身段去敬,说一些自己都不信,自己听了都嫌恶心的好话。

不是想喝,而是为了被看见;甚至都不是为了把领导陪开心了升职加薪,而是能跟周遭一圈陪领导的同事,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可是,当这样的风气形成时,真就产生了“剧场效应”。

什么叫“剧场效应”

它指的是,在一个剧场中,大家都坐着看话剧。此时有一个人,为了看得更清楚,于是站起来看,那么,后排人也会为了看得更清楚而站起来,越来越多的人站起来,最后大家都站起来了,不仅站得很累,而且观影效果和之前坐着的时候,没有任何区别。

甚至还因为人影幢幢,而进一步损害观影体验。

一个喝,个个喝;一个陪,个个陪;一个谄媚,个个谄媚……最后的结果就是,员工哗啦啦地倒下,谁也没比谁强在哪,领导在众星捧月中清醒得洋洋得意,或微醺得恰到好处。

所谓精明世故,不过是不公正待遇下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的牺牲品,是权力得到赝足的猪饲料罢了。

在我看来,职场的酒桌文化是糟粕,也是一种无用的文化。

因为我真的想不明白它存在的合理性在哪里。

如果说,上了酒桌是为了谈生意,可是,酒桌能谈下来的生意是什么生意?

众人喝得七荤八素、五迷三道,谁给你对合同细节?谁跟你敲业务流程?

更多的,不过是为了让甲方,在乙方的低姿态中找到存在感,用那种肤浅的单薄的被尊崇的快乐,来判断这是不是一个“服从性强”的合作伙伴。

马爸爸都说,生意不一定要靠应酬才能做大,男人应酬99.99%都是借口!

不得不承认,有些合作确实是在酒桌上谈成的,但那大概是用人情和脸面谈成的,而不是专业与能力。

所以,既然存在这样的工作与岗位,企业招聘时也不要遮遮掩掩了,大大方方地在招聘需求中标注“能喝酒”就完事儿了。

这样招来的人也对口,专业对口,对领导胃口,不会拒酒也不会把众人醉酒的丑态发到网上,这样供需才能平衡,社会也会越来越和谐。

其实,大多人都是痛恨酒桌文化的,可很多时候又不得不屈服于它。社会根深蒂固的陋习,不会因为某一个人某一件事而改变。

可以预料,这样的现状,还会持续很久。

但是,有股新生力量也随着时间慢慢壮大。很多大城市大企业,尤其是互联网公司,已经在排斥这种文化。

很多个性鲜明的95后,00后,也在拒绝这种文化。他们多是独生子女,家里也并不缺钱,相比于钱,他们更在意自己的感受和尊严。

我活了二十多年,在我爸妈那儿都没受过这种气,你算哪块小饼干?

强迫老子喝酒?我炒了你信不信!

一颗种子长成大树,总是先钻出一点芽,而后成苗,而后开枝散叶,成参天之势。土壤一旦被钻破,就总会有光渗透的一天。

一种长达千年的恶习,不会那么快被消除,但只要意识不断进步,只要敢于拒绝和发声的年轻人越来越多,酒桌文化的生存空间,一定会被进一步地压缩。

这个新闻出来之后,还没等网友扒皮,该男生所在的公司——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就主动出来认罚:

并对相关责任人都做出了严肃处理。

我不知道这个男生的前途是否会真如“老油条”们预料的那样,但我知道,他的前途不由“老油条”决定,职场风气更是由我们这些千千万万的后来人决定。

那么,就像鲁迅先生所期望的那样吧:

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

  读者抽奖  

2020年8月3日圣雪兰获奖读者为:@看海,@梅子;
2020年8月7日水感肌获奖读者为:@Miss Duan~;
2020年8月11日HFP获奖读者为:@浓烟霓虹;
2020年8月17日HFP获奖读者为:@塔米  ,@加加林;
2020年8月18日谷雨获奖读者为:@梁梁。
以上中将小伙伴均已私信通知,请于48小时内联系我们的工作人员,告知地址获取礼品,请手动添加助理微信:QLQ13media


今日荐读

“我,嗲精,只要老公在,就拧不开瓶盖,算独立女性吗?”

亲姐姐抢我男朋友,还怀孕了……电视里的狗血剧情,竟在我身上发生了

2岁半小孩被禽兽生父抱摔致死,谁来还他一个公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