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新民 | 王震和他的右派朋友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察网研究 Author 察网出品
提醒 : 点上方↑舒州观世界”即可关注,置顶公众号,就能看到更多精彩文章!
虽然徐先国再也没有机会见到王震,但他完全感受到了这位老将军对他这位年轻的右派朋友的关心爱护和对所有北大荒人的深情厚谊。他在回忆文章中写道:“王老来信促人思考,令人难忘。他时刻惦记着北大荒,惦记着农场的发展和普通战士的成长和心愿。”“战士的心愿与将军的心愿应该是永远相通的。”徐先国文章的最后一句道出了北大荒人的心声:“敬礼!老将军!一代拓荒者们怀念您!”
王震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抗日战争期间,为粉碎国民党对延安的围困封锁,延安掀起了大生产运动。王震率领的三五九旅屯垦南泥湾,创造了辉煌的业绩,闻名中外。建国后,王震先后出任农垦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王震于1908年4月11日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一个贫苦的农家。少时因家境贫寒,几度辍学。十三岁就外出打工,十六岁开始参加革命。尽管读书不多,但他深知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因而特别尊重文化,特别尊重文化人。这种情结延续了一生。
2008年4月11日,中央举行纪念王震诞辰100周年纪念会。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
【“王震同志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爱护干部,善于团结使用知识分子。”“在领导开发北大荒的日子里,他对被错划成右派下放的诗人艾青、作家丁玲夫妇等知识分子仍然以同志相待,给予他们真诚的关心和爱护,使他们重新树立起信心,投入北大荒的建设之中。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他大力推动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与许多知识分子建立起真诚的友谊,使知识分子的作用得到更大的发挥。”】
丁玲把王震比喻成“寒冬里的火柴”
1954年,时任解放军铁道兵司令员的王震,到修建黑龙江汤旺河森林铁路的铁道兵五师视察时,就被三江平原那一望无际的黑土地所吸引。王震在给五师官兵作报告时,特别提到毛主席、周总理为粮食的事万分操心。他说,铁道兵部队如果能在北大荒办农场,生产更多的粮食,也是为毛主席和周总理分忧。1954年10月14日,五师副师长余友清带领一支由800多名转业复员官兵和经公安部批准的5000多名劳改犯人等组成的队伍从驻地出发,开进了北大荒。经过几年努力,北大荒终于初具规模。
1958年初,解放军开始裁军。时任农垦部部长的王震主动提出接收复员转业军人来北大荒。从当年3月到5月,数万复转官兵响应号召,涌向了北大荒。大量人员在黑龙江密山下了火车后,需转汽车。但因汽车运力不足,在现场的王震号召徒步进军。号称十万的复转军人就这样走向荒原腹地,在全国引起了巨大震动。著名诗人郭沫若热情写出了《向地球开战》的诗篇。
与复转军人几乎同时间来到的,还有一支特别的1000多人的队伍,就是当年的右派分子,其中包括丁玲、艾青、聂绀弩、丁聪、吴祖光、尹瘦石、黄苗子等文化名人。这批人是王震主动争取来的。当王震在中央有关会议上提出这个要求时,有人吓了一跳,好心地说:“这么多右派你怎么能消化得了?吃下去要闹肚子的!”
王震风趣地说:
【“十万大军我都吞下去了,还怕这些右派吗?我不但不怕,而且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他们改造成有用的人才。”】
著名作家丁玲实际上是稍后才来到北大荒的。她和王震早在1936年时在延安就有了交往。1954年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的时候,散会后,王震隔着好多人,大声对丁玲说:“你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我看了,写得特别好。”
1955年,丁玲被打为“丁陈反党集团”。1957年,丁玲和冯雪峰被打成“右派反党集团”,丁玲的丈夫陈明也被划为右派,开除党籍。当时中央对丁玲这样的年龄较大名气较大的右派的处理,是允许他们留在北京,不用下放劳动。但是丁玲要求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因为毛泽东曾告诉过丁玲,她是个很好的同志,就是缺少锻炼,应该到基层去锻炼锻炼就更好了。丁玲在北京不断争取去北大荒的机会。因为没有得到批准,陈明就只身一人,随1000多人的大队伍先行一步。
王震为了妥善安排这些他所尊重的文化人,煞费苦心。从这1000多人登上火车的那一刻开始,王震就给他们营造了一个特别温馨的氛围。陈明后来回忆道:
【“农垦部特地安排了一趟专列,把我们从北京直送农场所在地---黑龙江密山,一路上照顾得很仔细,发了干粮,有肉食,有面包;到了大站,站上都准备了滚热的稀粥等着我们;我们三个人有一个卧铺,可以轮流躺下休息。带队的是转业军人,一路上和我们有说有笑,他们绝口不提‘下放’‘改造’那些带刺激性的字眼,而是说他们和大家一起去建设边疆、一起去劳动锻炼。”】
不久丁玲收到了陈明的来信。在信中,陈明绘声绘色地给她介绍了他们这些右派怎样和农场农工们一起在冰天雪地里劳动的情景。陈明还十分高兴地介绍了王震同志去他们那个生产队看望他们的情景。王震同志笑容满面,不等队指导员作介绍,就大声说道:
【“我是王震,向同志们问好!同志们,总理让我来看望大家。我是来看你们的,是来和你们交朋友的,你们要不要呀?”】
陈明在信中还告诉丁玲:
【“王震同志向我问起了你,我把你也曾打算来北大荒的想法讲了,并且希望得到支持,王震同志当时满口答应:好嘛,她来北大荒,我同意。”】
这样,丁玲终于可以前往北大荒落户了。1958年6月29日凌晨,丁玲乘火车来到密山,当天上午就见到了王震。
以前他们每次见面,王震都是大声地有说有笑。这一次虽然表情有些严肃,但话语里仍然透露着关怀。王震最后对她说:
【“思想问题嘛!我以为你下来几年,埋头工作,默默无闻,对你是有好处的。”】
王震看了看地图,然后说道:
【“陈明在八五三农场,他那个地方是新建点,条件苦一点,你就不要到那里去了,你们换个地方,到汤原农场吧,我已经叫他们打电话给八五三农场,调陈明来,同你一道去汤原农场。那里在铁道线上,交通方便些,离佳木斯近,条件好些,让他们给你们一栋宿舍。”】
丁玲点了点头。王震又说:
【“你这个人我看还是很开朗、很不在乎的。过两年摘了帽子,给你条件,你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你愿意到哪里就可以去哪里。这里的天下很大,写作的素材也多得很哪!”】
王震当面给汤原农场负责人写了一封信,交给丁玲,说道:“安心等陈明,他一、两天就到了。”这样,丁玲和陈明就开始了在北大荒的日子。
1959年夏天,王震到佳木斯,在宾馆接见了丁玲和陈明。一见面就说:“叫你们来,让你们休息几天,就住在这里。今后可以常来,也住在这里。”
在佳木斯的几天里,有时他让秘书找丁玲他们到他的房间里共进午餐,有时邀他们看电影或参加晚会。
丁玲和陈明在佳木斯的那几天,过得很愉快。一次午餐时,王震对丁玲说:“今年中央要解决一部分人的摘帽问题,这里面没有你。”
丁玲说:“我们下来时间不长,多锻炼多考验一个时期好。”
王震又对丁玲说:“今年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17周年,你是不是要写一篇新的学习心得。”
丁玲说:“有了新的学习心得,我一定会写。”
谈话中,王震了解到丁玲对养鸡有浓厚的兴趣,便把自己带在手头的一本书面上用毛笔些有王震名字的《养禽学》送给了丁玲。当他们准备返回农场时,王震对他俩说:
【“你们已经劳动一年了,可以换一种劳动方式。脑力劳动也是劳动嘛。回到农场,你们可以教书,教文化,教业务,也可以教政治;教职工,也可以教干部。”】
这年秋收季节,丁玲和陈明分别担任了畜牧队和生产二队的专职文化教员。
1960年底,上面来了通知,说王震部长有事找丁玲,请他们夫妇回京。在农垦部部长办公室,王震一见面就说:“这回叫你们来,是帮助你们解决问题。”他交待秘书给他们找一家好一点的宾馆,让他们住下来休息。在此期间,王震曾主持一次有各地水利专家参加的会议,也把丁玲和陈明找去参加,并向与会专家介绍说:“这是作家丁玲。”
后来王震因病住院,丁玲和陈明到协和医院去看他。他带丁玲和陈明到也在那里住院的作协党组负责人之一邵荃麟的病房。邵荃麟当着丁玲他们的面对王震说,丁玲在农场扫盲,为畜牧队夺得红旗,根据中央精神,右派有立功表现的,可以考虑摘帽。听了这话,丁玲和陈明深深体会到王震的用意和好心。
遗憾的是王震的努力还是落空了。1961年秋,中国作协派员第二次到汤原农场调查丁玲和陈明的情况。来人对丁玲和陈明说:
【“对丁玲、冯雪峰右派集团一案,将摘去一部分人的右派帽子,不会全摘,也不可能一个不摘。作协领导建议,你们可以做点创作的准备。”】
这年冬天,农场党委宣布:摘掉陈明的右派帽子,可丁玲的帽子依然未动。1962年,又摘了一批右派帽子,还是没有丁玲。当时,北京下放到北大荒的1000多名右派,不论摘帽与否,都先后调离,有的回北京,有的调其他省市,有的在垦区分配工作。
1963年国庆前夕,丁玲因间歇头痛和胸闷,两口子请假到北京检查治疗。在京期间,他们去看望王震。王震关心地询问丁玲的身体情况和治疗进展,还问到了创作的情况。他两次对丁玲着重说道:“你的问题,我负责到底!”又说:“最近要召开农场场长会议,场长们都要来北京。我将对他们交代,给你们创作条件。”
这时,中国作协党组和中宣部领导通知丁玲夫妇回北京工作。这出乎他们的意料,实际上这并不是他们所希望的。五年的劳动生活,使他俩和北大荒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已经十分倾心于北大荒的建设和艰苦豪迈的生活。他们表示愿意留在北大荒继续锻炼和经受考验。他们把这个想法报告了作协党组,同时也向王震作了汇报,王震当即表示理解和支持。
王震每次到佳木斯,总要打电话给丁玲,约她去聊聊,了解她的生活情况。有一次,王震听到农场有人反映丁玲的右手肿了,忙问是怎么一回事。当他得知是每天剁鸡饲料造成的,立即打电话给宝泉岭农场场长,要他立即到佳木斯。王震对那位场长说:
【“丁玲同志下来锻炼、改造,不要在肉体上进行惩罚。你看,手都肿了,这样不好,人家有错误,要慢慢帮助。将来这些同志还可以为党工作。她是作家,你知道不知道?”】
场长点了点头,王震又继续说:
【“把丁玲调到你那儿去,不要参加劳动,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丁玲是参加革命的老同志,不要让人家抬不起头来,在思想上多帮助她。”】
听完后,场长对王震保证道:“请首长放心,我一定照顾好她!”
这位场长是个老红军,虽然性格刚烈,但也很富于感情。他说话算话,先是批示给丁玲每月30元生活费,然后安排丁玲当扫盲教员。陈明任文化课老师,因陈明已摘帽,可以正常领工资。他们被安排在招待所的两间平房里,一里一外,里间做卧室兼书房,外间厨房兼客厅。尽管有点挤,但在当时,已经是很不错的条件了。特别是冬天天气寒冷,招待所主任每天都帮丁玲烧火墙。丁玲和陈明对此都很满意。在这里,丁玲借助扫盲学习《雷锋的故事》,在农场掀起了学习雷锋做好事的高潮。丁玲在和学习标兵邓婉荣相处两年多以后,以这位女标兵为原型,于1966年上半年,写出了后来颇有影响的散文《杜晚香》。
丁玲在北大荒整整工作了12年,于1970年4月3日离开这里。
多年后丁玲在一次回访北大荒的座谈会上说:
【“你们看过安徒生写的一个童话吗?写的是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寒冷的黑夜里,蜷缩街头,划亮了一根又一根火柴,幻想从中得到生的温暖、光亮和希望。当时我的心情和处境,跟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模一样。”】
说到这里,她两眼闪烁着深情的光亮:
【“给我点亮第一根‘火柴’的是王震将军,在那种时候,对我们这种人肯伸出手来,他真是一个魄力、有勇气的人,我感谢他,将永远感谢他。”】
1984年,中央组织部发出《关于为丁玲同志恢复名誉的通知》,彻底推翻了多年来强加给她的一切不实之词。获得彻底平反后的80岁的丁玲加倍勤奋地工作,但不到两年就身患重病,王震接连两次去医院探望。1986年3月4日丁玲不幸病逝。王震痛惜不已,他对丁玲的家属说:
【“丁玲很了不起,她是提着自己的脑袋参加革命的。她长期遭受不公正对待,被开除出党,但她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艰苦的环境中,默默无闻地为党为人民工作,她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贡献。我们中华民族有这样一位女作家是光荣的。”】
“我知道王震心里有我艾青。”
1955年在中国文艺界发生的“丁玲、陈企霞反党小集团”事件,本来在1956年中宣部重新审查时,基本上予以否定。但是,到了1957年反右派时,却又错误地将丁、陈打成右派。1957年夏,作为丁玲的朋友的艾青,在一次会议上为丁玲等人说了几句辩解的话。没想到会引火烧身。不久,艾青被打成右派,1957年底被开除党籍。
转眼到了1958年,艾青心情很不好,不知今后何去何从。这时,他听到一个消息,说有位将军向中央要艾青。艾青马上猜测,这位将军肯定是王震。他以前和王震有过几次交往,了解这位非常尊重文化人的老将军。
艾青在中国诗坛成名很早。1941年经周恩来介绍赴延安。1943年,他与萧三等率领秧歌队去陕南慰问屯垦南泥湾的359旅将士,在那里他认识了王震。他在慰问表演中即兴朗诵了歌颂南泥湾的诗歌,得到了王震的欣赏。他后来一直记得王震说的话:
【“毛主席说,延安来了一批名流学者,需要维他命,没有维他命,眼睛就近视了。”】
解放后,1954年艾青从南美洲访问回来,王震请他去。王震对他说,大兴安岭的景色真美呀,要是你来,该写出多少好诗啊!你到铁道兵来吧,全国只要有铁路的地方你都可以去。谈话时,艾青在王震的书桌上发现了《艾青诗选》,他随手翻开,第一页空白处是王震写给儿子的要求:打了一个圈的,要熟读,会朗诵。打了两个圈的,要会背。里面一页一页画满了圈点。艾青心里一阵激动:“王震将军爱我的诗呀,也爱我呀。”
艾青的猜测很快就应验了。不久,王震派人把艾青请到自己家里。一见面就说:
【“我知道你是拥护党和毛主席的。”“你离开文化圈子吧,换换环境。1954年我在铁道兵团的时候,叫你到我那里,你没有去。1956年我去大兴安岭视察时,观望茫茫的大森林时就想,要是艾青到这里来,一定会写出好诗。”】
王震还走到墙上挂的地图前,用手点了几个地方给艾青看,说:
【“这一带就是北大荒,中央军委指示,10万转业军人到那里去,向地球开战,北大荒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北大荒欢迎你去。”】
王震又告诉艾青:
【“852农场给我盖了个小木屋,可以给你住。过一两天,我去你家,给你爱人做做思想工作,叫她带着孩子和你一道去。”】
这次谈话不久,王震特地来到艾青家做他夫人高瑛的工作:“我是来动员你去北大荒的。”
高瑛回答很爽快,说:“我不用动员,我是志愿兵,就是你不同意我去,我也要向你申请去。”
王震笑着对艾青说:“老艾,你这个小爱人,性格很爽快,我对她估计错了。”
那一天,王震看了艾青收藏的画。还看了毛主席、周总理写给艾青的信,他叫艾青要好好保存。当他看到摆满书的书架时不忘叮嘱一句:“老艾,北大荒也需要文化,你把这些书都带去好了。”
此时正是十万大军进军北大荒的激情燃烧的时候。王震先去到了密山火车站。当时的密山,满街上都是穿着黄军装的人,没有住处,都在大街上待令出发。没有讲台,开来了一辆大卡车,动员行军大会开始了。王震一走上去,掌声响起来。王震说:
【“我们没有交通工具,怎么办?我们还有两条腿,要战胜一切困难,开始新的长征。大诗人艾青也来了,他是我的朋友,他要来歌颂你们,欢不欢迎?”】
台下喊了起来:“欢迎,欢迎!”热烈的掌声又一次响了起来。
艾青夫妇和两个孩子在北大荒安顿下来。一天早上王震来了,告诉艾青:
【“我们已经决定,在852农场建示范林场。树越伐越少,这得育苗造林,我想叫你当副场长,给你一个接触群众的机会。”】
艾青推辞说:
【“这个副场长,我还是不当的好,再说我又不懂林业,我参加劳动就是了。”】
王震说:
【“你是个大诗人,当个小小的副场长,是大材小用了。你要打消顾虑,大胆地干,向工农兵学习,丢掉知识分子的多思多虑、优柔寡断。这里的领导都很信任你,也很尊敬你,李桂莲书记还向我表扬你们两口子,说你们一来到这里,就挖树根种菜,自力更生,你们发扬的是南泥湾开荒精神。”】
说到这里,他哈哈地笑起来。
艾青到示范林场上任那天,林场专门为他开了个欢迎会。王震在大会上说:
【“你们知道诗人艾青同志吗?他是来歌颂你们的。你们要像尊敬其他领导一样,尊敬艾副场长。你们要知道,我们是老朋友啦!在延安的时候,艾青就是名人,我在南泥湾搞大生产,当我的三五九旅旅长。”】
接着他向大家再一次介绍了艾青,对艾青说:
【“你是大诗人,不要忘了你是耍笔杆子的。要多积累素材,多反映英雄开发北大荒的业绩,这就是你崇高的职责。”】
艾青对着大家躬了躬腰,点了点头,语气谦和地说:
【“我一定要好好干。至于王部长说的我这‘大诗人’的桂冠嘛!请同志们以后不要再提了,大家是了解我的心情的。”】
艾青夫妇很快与全场职工打成一片,工作拉晚时,艾青挑马灯给大家照亮;有了好人好事,艾青写稿在黑板上表扬;逢年过节搞联欢,艾青又是编写相声和诗朗诵的人;一些文学青年来访,请教和探讨文学问题,他总是热心接待晦人不倦。为了解决职工生活的照明问题,艾青夫妇商量拿出自己的积蓄5000元钱,从哈尔滨买来发电机,使林场家家户户通上了电灯。同时,还购买了电锯,供生产使用。艾青把林场当成了自己的家,受到职工们的普遍欢迎。
火热的生活极大地激发了艾青的创作热情。他以“老头店”为主题写出了长诗《蛤蟆通河畔的朝阳》、《踏破沃野千里雪》以及近百首《风物诗》,热情讴歌英雄开发北大荒所展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生动地再现了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艾青曾把他的新诗作,拿给王震看,王震看后对他说:“诗写得不错,但目前还不能拿出去发表。”
艾青在下放期间写了不少诗作,王震深知这位老友难以找到地方发表的烦闷心情,一直想助其实现心愿。后来安排艾青去了新疆。在那里,艾青的诗作终于陆续发表出来。
1959年10月,王震来到北大荒,专门看望了艾青。他发现艾青身体状况不大好,决定帮他换个环境,到条件相对好一些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去。1959年底,艾青夫妇去了新疆。
1960年夏,王震来到新疆,和艾青夫妇一起去了奎屯农七师、石河子农八师。王震和时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政委的张仲翰还带着艾青夫妇一道去南疆阿克苏、喀什的农一师、农二师参观,使他们大开眼界。那时的石河子,是天山脚下只有几万人口的小城,远远望去,不见城市只见树林,小城藏在绿荫之中。艾青夫妇对这座边疆新城情有独钟。于是王震对他俩说:“八师很欢迎你们,你们就在这里安营扎寨,作为写作基地吧。这里有你写不完的开荒造田、征服大自然的生动事迹。”
张仲翰是王震的老部下,早在延安时就认识了艾青。张仲翰非常理解王震这位老领导的意图,指示农八师按13级高干待遇每月发给艾青200元生活费,为了方便他们的创作,又专门安排了一套三间的住房。用餐也安排在机关小食堂。
师机关传达中央文件,传达兵团会议精神,都请艾青和师首长一起坐在主席台上。师党委扩大会,生产会议也请他出席。师领导下团场检查工作,邀请他一起去。坐上“嘎斯69”到田野去,艾青很高兴。兵团,农垦部领导来农八师,也请艾青参加会见。
艾青很重感情,他是诗人,他以诗相报。他来石河子写的第一首诗是《从南泥湾到莫索湾》,他写了《烧荒》《帐篷》《地窝子》等诗歌,都是反映垦荒生活的。但是这些诗寄给内地刊物后,都未能发表。
王震又来了。他带艾青去莫索湾。在路上,王震对艾青说,老艾呀,听说你写了诗,别人不给你发表,我要农垦出版社发表。听到这句话,艾青当时眼泪就掉了下来。很快,艾青的诗作《从南泥湾到莫索湾》、《烧荒》、《泉水》、《垦荒者之歌》和《年轻的城》等,就陆续在农八师的内部刊物《大跃进》发表了。接下来兵团报纸《生产战线》和文艺内部刊物《天山》都发表了艾青的诗作。后来新疆最大的文学刊物《新疆文学》也来向艾青约稿。
1961年12月,中央决定摘掉艾青等一批右派分子的帽子。消息公布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部立即派车把艾青从石河子接到乌鲁木齐,向他正式传达摘掉右派帽子的决定。《人民日报》社转来二、三百封群众来信向艾青表示祝贺和慰问。
艾青在石河子整整呆了16年。这一时期,他用诗人的眼光和思维,去细心体验军垦战士战天斗地创建农垦事业的光辉业绩,为后来创作诗歌、散文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艾青在这里写下了许多赞颂戈壁滩变绿洲的诗歌、散文。虽然在文革期间也受到了冲击,但他对石河子仍是一往情深:
【“我到过许多地方,数这个城市最年轻,它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不是瀚海蜃楼,不是蓬莱仙境,它的一草一木,都由血汗凝成。你说它是城市,却有田园风光,你说它是乡村,却有许多工厂……”】
艾青的问题终于得到了彻底解决。1977年,艾青离开了生活了17年的新疆,回到了首都北京。
1980年代,王震曾请艾青一起出访,但由于种种原因,艾青推辞了。
高瑛责怪说:“老艾,让我怎么说你才好,要是王老知道了,他不发火骂你才是怪事!”
艾青回答:“骂就骂吧,我知道王震心里有艾青。”
艾青又说:“我本该好好写写他,但是,他在北大荒和新疆时,就给了我一个禁条:不准写他!”
1983年3月5日,王震给艾青写了一封信:
【“亲爱的老艾:黑龙江三江平原,现在要全面开拓,我带去那些英雄的抗美援朝战士们,把大半生献给了北大荒,有些都有了孙子,请你写诗歌颂歌颂这些开拓的先行者。但绝莫挂上我。你的老友王震”。】
1993年3月12日,艾青夫妇正在吃晚饭的时候,王震的秘书打来电话,说王震逝世了。高瑛接了电话,本不想马上告诉艾青,可是在艾青一个劲的追问下,高瑛只好说王老走了。艾青又问到哪里去?高瑛的霎时眼泪就流下来了。
艾青明白了,他长叹一声说:“对于王震我是知恩未报啊!”
“一代拓荒者们怀念您!”
在震撼全国的十万大军进军北大荒之际,1958年3月23日,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在《人民日报》发表诗歌《向地球开战》,为解放军将士垦荒壮行。5月7日,《人民日报》刊发了转业军官徐先国答谢郭老的诗《永不放下枪》,5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王震写给诗作者徐先国的一封信《千万人的心声》。
作为十万转业官兵中一员的徐先国,当时也是被划为了右派分子。就象当年的大部分右派分子一样,实际上他们对党,对社会主义事业是满怀忠诚的。徐先国在笔记本中记录了许多他们这样的人在被批准去北大荒时的激动心情:
【“受到党的培养教育,但由于嘴贱,在整风学习中犯了言论错误。这次批准我去北大荒锻炼,是给我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是对我最大的关怀。”】
当时徐先国是解放军信阳军校政治部的宣传助理员,作会议记录是他的日常工作之一。一天晚上,徐先国翻开笔记本,一边看了战友们发言的记录,一边写了决心书以备发言用。但余兴未尽,接着又写了一首短诗,就是后来声名大振的《永不放下枪》。写完后才觉得有所满足,了却了似未了却的心愿。第二天一早,他把诗歌抄成大字报贴到走廊上,立刻引来一片叫好声。于是徐先国又把这首诗抄寄给《人民日报》。当这首诗见报时,徐先国和400余名战友已经到达了北大荒的萝北县。
5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王震的《千万人的心声—— 给徐先国同志的一封信》。这时,徐先国也接到了王震从北京寄来的信。
王震在信中写道:
【“读了你的诗《永不放下枪》,我深深感动了。你唱出了我的心声。我相信,我们成千上万的同志都会同你合唱。”“看样子,你是到北大荒去了。希望你和你的周围的同志们,如同你的诗中所描绘的那样英勇,豪迈,‘一颗红心交给党,英雄解甲永不放下枪’”。】
王震非常喜欢这首诗,希望能够谱上曲传唱。并且建议作者作点小修改。不久,北大荒的垦荒战士们按修改后的《永不放下枪》,开始谱成了歌曲,自编自唱。不久,就有十余种版本的唱法风靡在北大荒的各个角落。
徐先国的战友们在学唱歌时,联想到北京的来信。他们建议徐先国给王震写回信,把大家的干劲和好人好事汇报出去,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于是徐先国写了信,寄《人民日报》转王震同志收。
半个月以后,徐先国接到《人民日报》来信,随信转来王震写给他的亲笔信。信是用毛笔写的,内容如下:
“徐先国同志:
人民日报第八版编辑田钟洛同志转来你给我的信,我很高兴很仔细地读过了它,田钟洛同志认为你的信写的很好,他征求我的意见,想摘要发表,摘去你对我称赞的那几节,至于如何摘去那些,那是编辑的事。我很爱你和你们那一队的同志们,我相信你们能够在黑龙江畔的垦区插起一面红旗,然后一队又一队都插起红旗,胜利的光荣的红旗永远在祖国的土地上飘扬。
我六月二十日从北京到黑龙江省来,经过密山,我打算在虎林县八五0农场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在那劳动一个星期,然后将走遍垦区和许多同志见面,大约在七月中旬来到萝北县,那时我要在你们的红旗队和同志们一起共同劳动一天,畅谈一夕。(我相信予七师农场党委能给你们以‘红旗队’的称号)请你转告同志们,争取‘红旗队’称号。同时,我要联系一些先进人物,如你来信所说的军官炊事员,拖拉机驾驶,读农业技术书籍的未来的夜大学毕业的农学家们,(愿你努力,作一个农业工人的诗歌作者)这是毛主席教导我们党和国家工作人员的一种应有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我将经常保持同你的联系,但是不在报纸上公开通讯,你业余写作什么也不要写我的名字。这一点是我以部长名义给你的命令。
此 致
共产主义的敬礼!
你的同志 王 震 六月十八日夜”
徐先国深受鼓舞。这封信在战友中传阅后,大家最感兴趣的是盼望能早日见到身经百战,屡建奇功的王震将军。1958年7月,徐先国终于如愿以偿。
7月20日下午,正在防汛抢险第一线的徐先国接到通知,前往160里以外的宝泉岭农场见王震。徐先国带着战友们“向王部长问候”的嘱托,连夜赶路。21日上午到达时,王震正在作报告,徐先国被安排到会场听报告。听完报告就被带到王震面前。“见面后,王部长同我握手,他的手很有劲,然后上下打量我一番,像‘战友重逢’”。简短交谈后,王震要徐先国先休息。
第二天上午是会议讨论。下午是全体人员义务劳动,一部分积肥,一部分植树。听说王震参加植树,徐先国也跟着去植树。告一段落时,王震把徐先国叫过来,在一片树荫下席地而坐,聊了起来。王震得知他们找对象难的时候,特地告诉说:
【“没关系,大姑娘会有的。”“吃菜问题,住房问题,看病问题,家属问题,找对象问题,还有,学习技术问题,团结问题......万事开头难哪!不过,很快都会解决的”。】
王震还告诉他,毛主席、周总理都非常重视人才,可有些人总是翘尾巴,不进行思想改造是不行的。他还特别嘱咐徐先国两点,一是指出徐先国目前属中右,要争取当一名真正的左派;二是要经常给他写信,反映农场的真实情况,反映战士们的各种要求和愿望。
1959年5月,王震又一次来到了垦区视察,通知徐先国见面。但由于交通不便,徐先国到达时,王震一行正离开。徐先国回到驻地后的晚上,给王震写了一封信。不到十天,徐先国收到了王震的回信,信中写道:
“徐先国同志:
我到萝北时,电话约你来谈了。我走得太快了,你没赶上,你的信读过,谢谢你。
......
请你向你们队的干部和同志们致意,祝同志进步......
你们队的生产情况和思想情况,以及同志们的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愿望,请给我来信。
致
共产主义的敬礼!
王震
六月二十六日于回佳市回京时刻”
虽然徐先国再也没有机会见到王震,但他完全感受到了这位老将军对他这位年轻的右派朋友的关心爱护和对所有北大荒人的深情厚谊。他在回忆文章中写道:
【“王老来信促人思考,令人难忘。他时刻惦记着北大荒,惦记着农场的发展和普通战士的成长和心愿。”“战士的心愿与将军的心愿应该是永远相通的。”】
徐先国文章的最后一句道出了北大荒人的心声:
【“敬礼!老将军!一代拓荒者们怀念您!”】
【胡新民,察网专栏学者,独立学者。本文原载《名人传记》2014年第九期】
来源:察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