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新中国最伟大的农民!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金桥智库 Author 金桥智库
今天上午10时,袁隆平院士的遗体送别仪式,在湖南长沙明阳山殡仪馆吊唁厅举行。袁隆平同志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成千上万的群众自发来到这里送别袁老,庄严肃穆的现场,不时传来哭泣的声音。整个长沙的花店销售一空,某花店连夜从江苏进货一万多束花,很快就被订购一空。倾一城花,只为送别一人。
很多民众都是从外地不远千里来到长沙,专程送别袁老。而不能去长沙的外地网友,也纷纷地进入“袁隆平网络吊唁厅”,为他献花种稻谷。袁隆平的逝世,不仅仅是在中国引发了广泛的舆论关注和哀思,作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他不但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居功至伟,而且为全球减少饥荒的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全球媒体也纷纷为袁老刷屏,世界各国的友人都在自发的纪念袁老。
前天可能是因为过度沉缅于悲伤之中,写悼念袁老的文章,感觉好多话想说,却又不知道如何说起,结果只是简简单单地写出内心的真情实感。没有打开思路,也不够深入(《袁爷爷,一路走好,长沙人民泪别袁隆平院士!》)。写完以后就决心要为袁老再写一篇,切入点我也想好了,就从农民这个角度来写。袁隆平就是新中国最伟大的一位农民,甚至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位农民。
农民是什么?农民就是所有人的衣食父母。我们能吃饱饭,能穿上衣服,都是农民的贡献,他们种的粮食、种的棉麻,让我们免于饥寒。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生存着人类史上最多的农民,不但是过去的几千年里是如此,就算是在20世纪里面,也是一直如此。绝大多数的中国人,祖宗上溯三代,恐怕都是农民。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时代的巨大变革,21世纪的头二十年里,伴随着中国崛起为世界第一大制造业大国,中国的农民也从九亿减少到了六亿,未来还会减少得更多,最终会减少到一亿,一千万,甚至还有可能减少到一百万。这是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所必须经历的历史进程。
袁隆平是一个伟大的农民,他的贡献不仅仅是在于让中国人吃饱了饭,让中国人把饭碗端在了自己手里,同时还为人类减少了饥荒。还有另一个重大的意义就在于,他的研究成果对于中国的工业化,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工业化进程也是有非常大的贡献的。没有粮食单产的提升,我们就无法将更多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就无法实现中国农民从九亿到六亿的历史性的转折,这是我们无法忽略的问题。
众所周知,湖南是中国水稻种植的发源地,远古神农氏的传说流淌在民族文化的基因里。而在1988年发现的永州道县玉蟾岩水稻遗迹,不但打破了西方科学界关于中国水稻由印度传入的荒唐陈见,更是将中华稻作文明推向1.2万年-1.4万年以前。这一发现为重建中国古史,重建中国人的自信心,怎么说都不为过。
科学家研究发现,玉蟾岩出土的稻谷是一种兼有野、籼、粳综合特征的特殊稻种,体现从普通野生稻向栽培稻初期演化的原始性状,属栽培稻。与它一起出土的还有可以拼合成型的釜型原始陶器,这表明了玉蟾岩人不但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水稻、种植水稻的人群,而且还用陶釜煮饭吃。这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小步,但是对人类来说,可能就是一大步。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此亲笔题辞:“天下稻源”!
当然这只是我们目前已知的稻作文明,因为在远古的传说中,永州属于舜帝文化的范畴,而在舜帝之前,湖南还有更早的神农氏炎帝的传说,或许未来的考古学家们会在炎帝的故里发现更早的稻作文明的遗迹,亦未可知。毕竟在远古传说的谱系里面,神农氏才是中华古代农业文明和中医文明的开创者。
一直以来,人们都自然而然地误以为袁隆平是一个湖南人,但是其实在袁老的意识里,他还是认祖归宗,认为自己是一个江西人,他出生在江西九江德安县,虽然很早就离开了故乡,但是他也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乡音,他的九江话讲得很好,德安话就讲得不那么好了,用他的话来说,德安话很难懂。
当然,这些争论其实都没有太大的意义,毕竟湖南和江西,都是老表,很多湖南人的祖先都可以溯源到江西,而很多江西人也可以在湖南找到自己的祖宗。当年闹革命的时候,我们也是一大帮湖南人跑到江西的井岗山扛起了中国革命的红旗,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井岗山,就没有后来中国革命的成功。
历史总是充满种种不可思议,当年是毛泽东等一帮农民的儿子跑到江西去闹革命,以星星之火燎原中国。而在新中国建立以后,本来出身于官宦之家的袁隆平却选择了到湖南去做一个农民。袁隆平的爷爷做过知县,曾任江西省第一届议员,他的父亲袁兴烈做过孙连仲上将的秘书,做过校长和督学,母亲华静则是出身富商之家。
虽然出身于这样的家庭,父母也盼望着他能从政,但是袁隆平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做一个农业科学家,这一做就是几十年,做成了新中国最伟大的农民。袁隆平有很多头衔,什么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解决了中国人吃饭问题的男人。
剥下这些荣耀的光环,袁隆平其实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他每天下田干活,他住的屋子里开门就可见稻田。据他的孙女回忆,袁隆平曾经带着爱人到香港开会,其间想买个手表送给爱人,但是结果走进一家手表店一看,太贵了,于是拉着爱人的手走了出来,剥了一片山楂片给爱人吃。甚至连他最后的遗愿都是再看一看他的稻田,而给他送上的最珍贵的赠别礼物,不是鲜花,而是三束秧苗。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曾经创造了世界上最发达的农业文明,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中国人始终没有彻底解决吃饭的问题。甚至在旧中国是连年饥荒,就算是十里洋场的大上海,每天都要饿死上千人,以至于市政府不得不组织专门的收尸队,收拾那些倒毙街头的穷人尸首。在袁隆平青少年生涯中,也曾屡屡见证那些饥荒的岁月。
正是那些关于饥荒的记忆,催生了他的两个梦想,一个就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就把杂交水稻推向全球。这两个梦想其实就是一个梦想,让人类免于饥荒,让所有人都吃饱饭。这是一个伟大的梦想,也是一个具有普世价值的梦想。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说了千万遍,解决不了全人类的饥荒问题,说明了西方对于人类世界的统治是失败的,所谓的普世价值观也只能是一个笑话。
许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袁隆平会被称作“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从表面上来看,市面上许多杂交水稻的新品种都是其它农业科学家培育出来的,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目前只排第三名。但是我们仍然要称袁隆平为杂交水稻之父,而且不但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更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在袁隆平之前,全世界的科学界公认水稻是无法杂交育种的。因为根据西方杂交育种理论,如果精心选择某种植物的纯种父本和母本,那么就可以通过科学的手段,培育出恰好可以承继父本一母本的优点,而摒弃缺点的子代。这种杂交育种法,就是人工干预自然进化,培育出适合人类需要的优良作物品种。
但是水稻这种植物比较特殊,因为它是雌雄同株的,每一株水稻上都同时具备雄花和雌花,自己开花自己授粉,想杂交也做不到。除非你把每一批水稻的每一株结的雄花都去掉,这样才会有母本,而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实验田玩玩还成,但是不可能大规模推广,那样的成本无法估量。
而作为农业科学家,培育良种不是为了好玩,也不是为了发表科研论文,而是为了大规模的推广,提高农业产量,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袁隆平的伟大首先就在于不迷信权威,敢于打破陈见,他不信邪,不相信水稻不能杂交。他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四处寻找雄花不育株,颇有当年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
这种科学探索是非常需要勇气,要敢为天下先。袁隆平到了湖南这个地方,也沾染了湖湘精神,经邦济世,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西方的科学家发现不了水稻雄性不育株,不等于中国科学家也发现不了。因为西方人本来就不以水稻为主食,他们的主食是小麦。而湖南恰好是中国古代稻作文化的发源地。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袁隆平的苦苦追寻,还真让他在1964年发现了雄花不育株的天然水稻。从1964年6月20日开始,袁隆平就挤出业余时间,头顶烈日,脚踩污泥,在田地里四处寻找雄性不育株水稻,一直找了半个月,一无所获。但是到了7月5日,在他寻找雄性不育株水稻的第16天,终于让他在一丘“洞庭草灿”稻田里发现了一株雄性不育株水稻,经过反复研究证明,这就是一株天然的雄性不育株水稻。
这一下发现了宝的袁隆平一发不可收拾。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面,袁隆平与爱人两人,检查了14000多株水稻,又在其中发现了6株天然的雄性不育植株,并且将这些雄性不育植株的花粉收集了起来。然后把研究成果写了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论文,发表在了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科学通报》第17卷第4期上,这一天是1966年2月28日!
请大家记住这一天,1966年2月28日,这是袁隆平一生杂交水稻事业的真正开端,也是全世界杂交水稻事业的发端。其作始也简,而其将毕也必巨!今天的人们对于杂交水稻已经如雷贯耳,但是在当时却并没有多少人看好他!得益于当时优异的科研体制和无私的科研风气,袁隆平的发现和他的科研事业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
就凭借这个发现,就足以让袁隆平享受到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美誉,更何况袁老还把自己毕生的心血都奉献给了杂交水稻的事业。袁隆平和他的团队不断地通过研究,创造着世界杂交水稻的亩产新纪录,就在他离世前的11天,他还创造了杂交水稻亩产1500公斤的历史纪录。而我们也都知道,在杂交水稻问世以前,南方的水稻亩产普遍都只有三四百斤!
也就是说,袁隆平将水稻亩产的纪录足足提升了六倍,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一亩地可以做六亩地来用。这样就可以使得我们节约大量的土地用来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建设,如果按照以前的水稻产量,我们现在的18亿亩的耕地红线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在南方,基本上都是在农民人均三分水田、七分水田的情况下,都能保障人们的口粮安全,这就是杂交水稻的贡献。
当然,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并没有全面推广,这主要由于两个原因,一个是解决了温饱问题以后,人们更追求大米的口感和营养等高品质,而不是单纯地追求产量;另一个原因在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实验田的条件肯定不是所有的水稻田都具备的。但是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的种子,确实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一张王牌,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我们可以随时大规模地提升水稻的产量。
在一万多年以前,湖湘大地成为了人类水稻种植的发源地,而在一万多年以后,湖南再度成为了世界杂交水稻的故乡。在远古的稻作文明时代,诞生了神农氏的神话传说,而今天的袁隆平也被老百姓尊称为稻神、米菩萨!
一个人,只要对国家和民族,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就自然成为了传奇,成为了英雄。而一个民族对于英雄的崇拜,正是这个民族奋斗不止,生生不息的动力!人们崇拜英雄,只为了学习和吸收榜样的力量,无论是远古的神农也好,还是当代的袁隆平也罢,都是即凡而圣,没有国葬胜过国葬,没有降半旗,胜过降半旗,人类将永远怀疑和感恩袁隆平!
微信改版了,大家点击上面的公众号就可以直接关注,再也不用加二维码图片了。大家觉得文章好,那就顺手点个“赞” 或“在看”吧,觉得有价值就分享给自己的朋友吧。
来源:金桥智库
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