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说唱中的历史回声(十三)| 【沁州三弦书】十七棵松

曲艺杂志融媒 曲艺杂志融媒 2022-07-15




【沁州三弦书】十七棵松

暴玉喜 暴楷静

作品摘选自《曲艺》杂志 2018年第9期


《曲艺》

2018年第9期


红都苏区瑞金城,郁郁葱葱望青松。青松挺拔华屋岭,化作信念树永恒。
说的是,难忘长征岁峥嵘,苏区瑞金乌云浓,蒋介石五十万大军强压境,发誓要消灭红军入囚笼。中央苏区发号令,补充兵源要扩红。华屋村四十三户人攒动,十七位青年来报名。
小崇宜只有十三岁,也兴冲冲地报了名。报名之后回到家,莫敢与娘吐真情。他娘放下手中活,问长问短话不停。
“儿啊,你今天回来这样早,你没有当兵去报名?”
“娘,儿心里放不下你和爹,远离爹娘儿心疼。”
“儿啊,以前咱家里没粮塞牙缝,肠子叫唤空洞洞,儿啊,自从红军来了村,才分上田地喜盈盈。红军和咱是一家,儿一定参军去当兵。”说罢拉着崇宜的手,要亲自带儿去报名。
小崇宜这才说实话:
“其实俺已报了名。”
(白)“真的?那就好,好!”
咱搁下崇宜暂不说,再说其他的小弟兄。华质彬这次报名是头领,他召集同伴诉真情,“兄弟们,此番长征路遥远,临行前,咱每人要种一棵松。要学青松直而挺,绝不当叛徒和逃兵。一旦谁牺牲在战场,活着要续写故土情。替兄弟孝敬爹和娘,要护好岭上十七棵松。”
十七棵松根连根,
十七位兄弟是手足情。就这样,十七位青年齐行动,每一位,华屋岭上栽青松。
离别的日子终来到,华屋村老老少少来送行。小崇宜的母亲眼含泪,千言万语来叮咛:“儿当红军是好事,爹和娘,别提心里多光荣。娘十月怀胎生下儿,此番离别何日逢?漫漫长征走天涯,娘盼儿团圆月儿明。”
“娘莫要牵挂莫心痛,儿在岭上栽下了松。青松就是儿子的影,青松连着咱母子情。”
“想儿望青松,与儿诉真情。思儿抚青松,温暖儿心胸。盼儿吻青松,母子骨血涌。念儿抱青松,声声寄深情。”
(白)“儿啊!你管你放心地走吧——儿走后,娘要常给树浇水,青松传递咱母子情。娘盼望儿子打胜仗,儿回来,娘带你一起看青松。”
“娘——”
十七名青年齐敬礼,仰望华屋十七棵松。微风中,全村百姓眼含热泪,一路上,挥手送儿眼朦胧。
望眼欲穿看不见影,儿牵着乡情走长征。只可惜,十七名青年壮烈牺牲,万里长征留英名。
青松依旧在,丰碑写英灵。阳关万里路,松柏傲苍穹。
送走隆冬迎来春,青松挺拔在心中。年年华屋祭亲人,岁岁凭吊华屋松。
十七棵青松成风景,十七棵青松祭英灵。十七棵青松喻信念,十七棵青松展雄风。
这正是:青松挺拔华屋岭。青松苍莽写忠诚。青松化作信念树,十七棵松万古长青留美名!



党史资料

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中国共产党简史》

由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联合出版




《曲艺》杂志社微店,请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