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冠肺炎疫情对若干行业的影响分析(二)






数学算法俱乐部

日期2020年02月23日

正文共:19293字0图

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

来源:新浪财经


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2020 年 2 月


新冠肺炎疫情对若干行业的影响分析(一)

 13.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医疗健康行业发展的影响 


这场突如其来、蔓延甚广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正值全世界中华民族最大传统节日的欢聚和庞大人员的流动高峰期,对社会各界造成的心理冲击和恐慌程度前所未有。疫情昭告世人,健康乃生死大事,是众多其他所愿所求之基。经济社会和各行各业的顺利发展离不开医疗健康行业良性发展作为基础。这场疫情更加强化了社会各界对医疗健康行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社会和各行各业已经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并将继续造成广泛而巨大深远的影响。作为与疫情本身联系最密切的医疗健康行业,直接承担着各方救治和防控的重大服务提供功能,冲在一线的白衣勇士,留在二、三线乃至后方的医疗健康服务供应链和整个行业也直接和间接地受到全方位、多层次巨大冲击,为之提供急救医疗物资、防护物资等的协同保障机制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受到检阅和考验,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也与各行各业或同频共振,或相互衍生,或相互渗透,根本不可能“独善其身”,疫情对未来整个医疗健康行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深度和广度也将是前所未有的。

本文试图从如下三个方面剖析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医疗健康行业的影响,供相关主体进行决策时参考。

一、将促使医疗健康行业更好发展

在全民抗击新冠状病毒“战疫”中,党中央坚强领导、果断部署、高效担当,利用自上而下强大的宣传发动能力和不留死角的执行能力,通过隔离、封城、驰援、各地严防死守、神速建设病患集中收治医院、“宅”家而居、医疗救助等全方位、系统性措施,党政军民各条战线、中央地方各级部门,雷厉风行、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多主体多部门协同作战,实行社区、村镇基层网格化管理,采用各种途径、方式和手段,迅速高效行动,汇集众智,克服重重困难,倾心尽力设法救治不断飞升的大量新冠病毒确诊患者,严控疫情的蔓延和扩散,尽力减少重大生命和健康损失,充分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便于集中统一行动的制度优势。在这场突发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面前,上下一心,快速响应,高度协同,医疗科研人员拼尽全力救治和攻坚克难,网格化的基层组织“尖兵”挨家挨户拉网式排查、夙夜站岗守位,高度重视、严防死守,贯彻习近平主席“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指示精神,疫情蔓延控制取得良好效果。但代价极其沉重,伤痛痛彻心扉。

历经疫情的残酷洗礼,重温习近平主席“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等重要论述,更加易于引起全社会各阶层和各参与主体的强烈共鸣和内心认同。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民健康作为全面小康的重要基础,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谋划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到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做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强调坚持预防为主,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加快健康中国建设的指导思想、顶层设计和实施路径,逐步深化、系统化、具体化。

健康中国建设,面临的挑战极其巨大,实施的过程必定异常艰辛。需要各级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需要各条战线、各个阶层和所有相关主体的坚定信念、积极谋划、勠力同心、落实落细。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中的一组数据:全国现有高血压患者 2.7 亿,脑卒中患者 1300 万,冠心病患者 1100 万,糖尿病患者超过 9700 万,慢阻肺患者近 1 亿等。这一切意味着,当前和未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病种和主要疾病负担。

当前强烈震撼着每个人心灵和牵动着每个人最敏感神经的新冠状病毒疫情还在肆虐着中华大地,并波及到世界不少国家和地区。如何“吃一堑、长一智”,亡羊补牢,构建和完善相关制度,规避既往制度中的不足和漏洞,从自我做起,从源头做起,强化个体责任,更加优化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上报、筛查、检验、确认、公告等科学可靠的防治策略,减轻类似当下新冠病毒疫情巨大灾难带来的不可估量的损失,避免重蹈覆辙的悲剧再度上演,有效控制重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发生和蔓延将会是当前以至未来相当长时期内规划、布局医疗健康行业时的首要考量、优先考量。

健康取决于多方面因素:生活方式方面的控烟、控肥胖和体育锻炼等;生活环境方面的饮水卫生、防止污染、厕所革命等;社会环境方面的就业、保险、生产安全等;经济因素方面的经费保障、健康扶贫等;基因方面的控制出生缺陷等;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的公共卫生、预防为主、医疗诊治、健康养老等等。

从政府层面而言,对突发重大社会公共卫生问题的重视,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疫情过后(有可能已经开始布局相关规划),政府必将汲取教训,总结“战疫”中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和教训,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便于集中统一行动的制度优势,利用自上而下强大的行政执行力,布置加强投入和完善本次疫情暴露出的重重问题和被细致排查落实落细过程中发现的诸多漏洞和隐患,形成更加科学的决策机制和制定更加完备的落地政策,为高效管控疫情蔓延和医疗健康行业稳健发展提供更良好的条件、体制和效果保证。

在医疗健康行业发展的方向及共识上,从中央到地方,各个行业各个阶层都会更加关注和认同医疗健康行业应该有一个稳健快速的发展,会更加注重公众全民健康素养的提升,健康素养提升后公众应该会增加对医疗健康的持续消费支出,各级政府和各方资本会加大投入,伴随着公共卫生的逐步强化、慢病、老龄化、城市化,伴随着民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刚性的医疗健康多层次需求,潜藏着众多的发展良机和市场高回报潜力,医疗健康行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疫情事件有可能引爆医疗健康行业的大发展。各研究机构和各类相关企业在抗击疫情中展示出的快速响应、良好的社会担当、令人难以置信的快速创新能力和火速辅助“战疫”临床一线发挥的积极作用,也将增强和激发各方投资者对于医疗健康行业发展进行投融资的信心,共同推动医疗健康行业的加快发展。

二、将激发医疗健康行业强化基层和公共卫生并优化结构升级

就健康本身而言,其所受制约的影响因素具有广泛性、社会性、整体性。新时期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根本价值取向。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一项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交互的多层级多链条的复杂巨系统工程。子系统多,层次多,有的层次结构及运行规律尚不十分清楚,抑或很不清楚,系统的功能和行为并非各子系统功能和行为的简单叠加或复合,常常互为因果、交错交互影响,实现真正的健康目标并非各层级子系统乃至元素自身所能决定,却又与其各自功能分工担责牵制协同密不可分,系统结构对系统功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与疾病的发病规律匹配的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结构,理当是充分注重预防为主,强化公共卫生的“正三角”资源配置,高端医疗机构承担的是疑难杂症。国际上一般 80%以上病患解决在基层医疗机构。

我国医疗资源的“倒三角”配置结构,形成了直到今天依然没能解决的结构性“看病难、看病贵”难题。本来就使高端医疗机构患者“人满为患”,基层医疗机构患者“门可罗雀”,前者平时就被称为天天处于“战时状态”,而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又抽调了大量医务工作者“驰援”武汉,更是让原本处于“战时状态”的广大医务工作者更加捉襟见肘,心力交瘁。体现为“一线”的白衣战士勇往直前,直下担当,临危不惧,尽心尽力救治重症患者等;而继续留守在当地的高等级医疗机构从事救治工作的广大医务工作者诊疗救治任务相较平时更加繁重和不堪重负,也更加凸显出如何有效分流患者的价值,也更加凸显出如何有效利用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能力的重要性,也更加凸显出如何做好公共卫生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因此,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将激发医疗健康行业强化基层和公共卫生并优化医疗健康行业结构升级换代,借鉴战“疫”中创造的创新思维、工具和方式,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专家咨询平台的方式,通过更加优化分级诊疗的方式,通过 AI+,互联网+等方式智慧医疗的方式,以强基层和公共卫生职能真正实现的落实落细为核心,夯实整个医疗健康行业的根基,发挥高端医疗机构的高精尖专业素养,不断理顺和优化医疗健康行业的结构,有效分工协作,疫情事件为更好提升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的整体运行效率具备“催化”作用。


三、将极大提升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战略定位和战略作用

相对于 2003 年的 SARs 疫情,本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显得相对从容,无论在疫情检测、病毒分离、基因测序,还是在信息全球分享等方面都赢得了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即使从中央到地方乃至各方协力,做出了最大努力,还是无法避免不少的疏忽和失误,无法彻底遏制疫情的蔓延,终致酿成了一起“国际关注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并对国民的健康、心理、经济乃至政治都产生了相当严重而深远的冲击,也极大地冲击着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

2016 年,比尔·盖茨在一次 TED 演讲中指出人类在高危传染性防控上存在全球性失败:高度传染性的病毒对人类的杀伤力甚至超过战争,但是,我们目前的问题不是没有一套成熟的防控体系,而是根本没有任何系统!换言之,全人类对此都准备不足,但行动已经刻不容缓!否则,不堪设想,我们还没准备好应战下一场大疫情的发生,它可能就又发生了!我们国家更是如此。

首先,在本世纪以来的 20 年内,中国已经爆发了两次突发的全国性重大传染性疫情(2003、2020)和若干次局部高危传染病疫情(2013、2018)。惨痛教训提醒我们,中国必须像对待未来战争和国防安全一样,为未来频发的突发重大传染性疾病与公共卫生事件积极备战。这既是基于对人类跨入农业文明之后与传染病漫长斗争历史的经验总结,更是基于对中国公共卫生安全特殊国情的认真审慎考量。

其次,中国在当前阶段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将面临极其严峻的诸多挑战。理由如下:(1)人口基数庞大,目前已经突破 14 亿;(2)人口结构严重老龄化,慢病患者比例极高,28这些免疫力弱的人群正是高危传染病攻击的主要对象;(3)人口地理分布高度集中(尤其是特大城市、大都市圈、大中型城市),城市化与老龄化叠加;29(4)人口流动性大,城乡存在二元格局,农历春节正好是人口迁移最频繁的时段;(5)国民受高等教育比例仍然偏低,且健康素养偏低,普遍缺少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医疗健康与科学素养(吃野味、迷信保健品、抢购双黄连、谣言和阴谋论盛行是典型例证);(6)优质医疗资源与公共卫生资源地理分布严重不均;(7)自上而下高度集中、信息透明度较低的社会治理与公共决策体系,在面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以后有一定的协同优势,但缺乏对小概率的黑天鹅事件的反脆弱性;(8)中国正处在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和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国民经济进入低增长的新常态,且近年来频频遭遇国际外部打压排挤。如此庞大的经济发展的体量和动量,一旦进程被严重打断付出的社会代价必定十分高昂。

再次,许多人曾经以为 2003 年的 SARs 危机触发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与公共卫生体制改革已经足以让我们自如地应对未来的高风险传染病事件或危机,但 2020 年春突如其来的新疫情又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再次,正如塔勒布在《反脆弱》一书中指出,人类和生物界等自然复杂系统在长期的生存演化中,为了避免小概率的重大危机事件导致系统崩溃或全军覆没,往往会采取过度补偿、过度反应、冗余投资、超额储备等方式来控制系统性风险,提高系统的反脆弱性。与此类似,真正的人体健康并不是指身体能根据过去的历史环境调节,而是能针对预期的高强度环境调节。国家重大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顶层设计,同样应该吸收借鉴这些来自生物界的宝贵智慧。

警钟长鸣,我们必须从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重新看待重大传染病,要把重大传染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提到亡国亡种的高度。

基于上述的重要战略判断,国家应该深刻反思国家行政系统与公共卫生系统CDC(2019)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 60 周岁及以上人口首次超过了 0-15 岁人口,达到49 亿人;我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75.8%的人被一种及以上慢性病困扰,且一人身患多种慢性病现象严重。另外,我国城市和农村慢性病死亡的比例分别高达85.3%和 79.5%。上海户籍人口的老龄化比例已超过 30%,北京和天津也已经超过 20%。

在应对突发重大疫情时暴露出来的重要薄弱环节,及时深刻总结疫情防控各个重要环节的成功经验与知识智慧,充分利用从这次实战中锻炼出来的宝贵经验与精英人才。(1)要将突发重大公共卫生疫情的防控应对嵌入到国家现代治理体系当中,从组织架构安排上保障重大公共卫生防控体系的战略地位;(2)要建立类军事化的国家重大公共安全防控战略梯队,尤其要建立充足的重大公共卫生应急和医疗急救人才储备;(3)要建立完善“社区防控、集中隔离、医院救治”的三级联防体制。(4)要注意常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与重大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之间的良性联动机制,以及两个体系中多主体的协同机制建设;(5)应急体系建设则要注意充分发挥灵活的市场机制或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尽力降低各种储备和建立应急体系的成本等。

14.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装备制造行业的影响与对策

这一场席卷全国、蔓延世界的肺炎疫情,对我国的许多行业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有些行业的影响还相当直接、相当剧烈,比如:旅游、餐饮等服务业。装备制造企业,自然也无法置身度外,必然受到这一场大疫情的负面影响。

一、疫情对装备制造企业的不利影响

这种影响将从多个方面表现出来,主要有:

第一,生产无法正常复工,影响生成进度。对于绝大部分装备制造企业来说,生成活动都是集中在企业的生产基地完成的。这一场传染性很强的疫情,让大量人员集中进行生产活动变得风险很大、不宜实施。正常的生产进度,很容易受到影响。

第二,产品无法按原计划交付,影响客户收到和使用产品。产品无法按原计划生产,向客户的交货自然也将受到影响。虽然客户能够理解,但毕竟会影响客户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三,售后服务与支持无法按时、及时开展,影响客户的经营活动。装备行业的产品,大多需要可靠的售后服务。疫情影响售后服务人员的复工与现场维护活动的开展,一旦客户在使用中的设备出现故障,售后服务人员无法如常地排除故障,就会影响客户企业生产活动的正常开展。比如,生产抗“疫”物资(口罩、防护服等)的生产设备如果此时出现故障,维修人员因为疫情的影响又无法及时排除故障的话,不但会影响该企业的生产,还会进一步影响“疫”物资的及时供应。

第四,营销与销售活动无法开展,影响企业的订单和后续的经营活动。受疫情的影响,装备制造企业的营销与销售人员无法正常地复工、开展营销工作,产品销售、新的订单就会受到影响。等疫情结束、生产员工完全复工以后,订单的缺乏,会进一步影响企业的生产。特别是,许多装备制造企业的客户是来自全球各地,其他国家的同行竞争企业可能利用中国企业受疫情的影响,抢走中国企业的订单。

二、短期和长期的应对策略

面对疫情带来不利影响和挑战,装备制造企业应该从短期、长期两个角度来加以应对:短期对策:全面采用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远程办公、工作协同、业务管控的平台,对企业办公和工作协同进行全方位升级。

我国的许多装备制造企业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与全球性的公司相比。我国装备制造行业的许多企业,都还是单一中心的企业,双中心的不多,多中心的更少。这种单一中心为主的结构,使得企业采用远程办公、多地协同的工具和机制的动力不足。在目前这样的大疫情下,员工无法集中起来,许多工作就难以开展。

虽然这样的疫情多年才遇一次,而且我们坚信不会太久就会被有效地控制。但是,在装备制造企业日益走向全球以后,在全世界范围内,各种自然灾害、疫情、重大事故、动乱、局部战争等,综合起来,就不是偶发事件了。

因此,我国的装备制造企业在这一次大疫情的影响下,应该全方位地升级企业的办公、协同和业务管控系统,使得员工的工作尽可能地不受制于空间和时间,尽可能做到随时随地都能工作;只要有互联网,就能多地、远程地进行沟通和协同。

进一步地,企业升级的这种系统,最好不使用完全个性化开发的系统,而是比较通用的系统。这样的话,不但能进行企业内部的沟通和协调,而且能与客户、供应商、渠道商等商业伙伴的相应系统进行授权条件下的联结,解决企业的销售、服务、供应、物流等一系列外部的沟通和协同。

再者,这样的系统,将来还能增加员工的工作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自由度,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工作效率。

长期对策:大力发展和运用工业互联网技术,打造资源优化平台和资源配置平台,加快装备制造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办公与协同系统,能解决非生产一线员工的异地办公、及时协同问题,也能一定程度上解决与商业伙伴的沟通和交流问题,但仍不能解决企业内部多部门、多部分之间的业务协同和资源优化配置,更无法解决装备制造企业与其商业伙伴之间的深度业务协同问题。为了比较全面地解决这些问题,工业互联网提供了一条康庄大道!

借助和采用工业互联网的技术,通过对装备制造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能极大地改进企业内部各部门、部分之间协同的柔性和灵活性,也能大幅度地提升装备制造企业与商业伙伴(特别是客户、供应商)之间的业务协同、支持和配合。

第一,在装备制造企业内部,运用工业互联网技术能打造资源优化平台。在该平台上,能在设备资产的管理和运营方面,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及行业经验对设备运行状态与性能状况进行智能分析,为生产与决策提供相应的智能化服务。这样,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能极大地摆脱对员工等资源的时间、空间的依赖。

同时,这种系统的后台都在云端,因此,也不会对所部署的物理位置产生依赖,具有极大的可靠性、灵活性。在这方面,GE     Predix、ABB Ability、西门子 MindSphere、施耐德电气EcoStruxure 等领先的跨国公司已经有了领先的实践;国内的精英企业,三一集团根数互联、徐工集团 Xrea、研华科技 WISE-PaaS、汇川技术(29.240, 0.12, 0.41%)工业互联平台,也开始为众多装备制造企业树立榜样!

第二,在装备制造企业与商业伙伴企业之间的深度联结方面,运用工业互联网技术能打造资源配置平台。该平台主要体现在要素资源的组织与调度方面,优化企业的资源管理、业务流程、生产过程、供应链管理等环节,实现装备制造企业与外部用户需求、创新资源以及生产能力的对接,有效促进产能优化以及区域协同。

资源配置平台代表企业及平台有:海尔 COSMOPlat、智能云科 iSESOL、美的MeiCloud、航天云网 INDICS 等。

基于工业互联网技术建立这样的系统以后,我国的装备制造企业就能基本上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转型以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能极大地降低对单个员工的依赖,更不用说对其工作时间、地点的依赖;也能显著地深化装备制造企业与其商业伙伴之间的业务联结性、协同性,彼此之间的合作不会轻易受到局部疫情、事故的影响,彼此之间的业务能进行灵活的调节,更不会因为某些员工受制于时间、空间,而影响彼此的协作。

综上,这一场肺炎疫情对许多行业的企业都将产生明显的影响,装备制造企业也无法幸免。相关的企业,既不要认为这是极其偶然的事件而不思进去,也不要过于悲观而觉得无从应对。我们建议这些企业在认真思考以后,采取如下的策略:短期,全面采用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远程办公、工作协同、业务管控的工具,对企业办公和工作协同进行全方位升级;长期,大力发展和运用工业互联网技术,打造资源优化平台和资源配置平台,加快装备制造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这样,我国的装备制造企业在全球化经营以后,也能从容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15.新冠病毒疫情下医药行业热点预测

2019 年底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国民经济、生产、生活产生巨大影响。这场始发于武汉这一超大城市的疫情具有高传染性,又正逢春运叠加,是对全社会的一场警示和考验。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采取了空前严格的防控举措,已取得初步成效。相信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疫情终究会过去,生活秩序也将恢复正常。

当下中国国力为疫情抗战打下了坚实基础。疫情抗战中涉及医疗防护用品、消杀用品、检测检验仪器设备、医疗药品和医疗器械等五大类、100 多个品种,总体都能满足疫情抗战需要。短缺的主要是医用防护服、N95 口罩等重点防护用品,为客观上需求急增所致。预计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诊断试剂、治疗药物、疫苗、防护用品等医药相关产品的需求还将持续增长。

鉴于新冠病毒(2019-nCoV)和艾滋病毒使用的蛋白酶具有相似性,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中,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就已开始推荐使用洛匹那韦和利托那韦这两款抗艾滋病(HIV)药。

2 月 2 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在媒体采访中透露,现有至少 7 个针对病毒 RNA 聚合酶或蛋白酶的小分子药物,包括 CR3022 抗体药物都处于不同临床研究阶段。多种备选药物中,吉利德的瑞德西韦(Remdesivir)最值得期待。2 月 5 日,瑞德西韦已在中日友好医院开展临床试验,共计入组患者 761 例,其中轻、中症患者 308 例,重症患者 453 例。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当下的新冠病毒,以及艾滋,乙肝,SARS,H1N1,MERS,包括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感冒病毒,现代医学依然束手无策,是人类目前无法逾越的障碍。所谓的“治好了”某种病毒性疾病,要么是“限制了”病毒的发病,要么是“限制了”病毒的传播。完全战胜病毒,最终只能依靠自身的免疫系统。

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目前新冠病毒的相关疫苗研发也在开展中,距离临床应用尚需时间。不过,预计这次疫情会对疫苗市场整体有一个刺激作用,特别是流感疫苗的接种率有望进一步提升。与发达国家流感疫苗 30%-50%接种率相比,我国流感疫苗的接种率较低,仅为 2%左右。2018 年长生生物疫苗事件、2019 年 1 月江苏过期疫苗事件,降低了居民接种二类自费疫苗的意愿。随着这次疫情抗战过程中公众对各种病毒疾病和公共卫生科学认知的增强,疫苗接种作为一种理性选择相信会越来越被重视和普及。

16.疫情阻截战需要城市更加智慧健康

新冠病毒出现的可能原因是来源于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的野生动物交易,导致 2019 年 12 月底武汉市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开始蔓延。在 2019 年暖冬(根据中央气象台 2019 年 11 月预测分析,2019 的冬季为暖冬)的加持下,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武汉市出现大规模人群传播。在 2020 年大中专学校寒假和春节假期来临之际,新冠病毒又伴随假期回家探亲和旅行人员向全国各地扩散,造成到 2020 年 1 月底至 2 月举国开展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阻截战的局面。其中,应对措施包括部分城市封城、饭店关门、娱乐场所停业、企业延迟复工、市民居家隔离等非常规手段,对于我国城市的未来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对于未来城市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一、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初期预警与应对过程的智慧不足

武汉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管控属于城市健康的重要范畴,其预警与应对过程需要科学的专家决策研讨和平衡利弊的集体综合决策。

科学的专家决策研讨需要基于智慧城市大数据分析。在这次疫情应对过程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在采访时再次提到要用大数据来解决这个疫情问题。她在最近接受采访时,反复强调多次提及要用大数据来解决流行病学的问题和新药的开发。

城市健康大数据的核心是城市医疗共享信息平台。湖北和武汉的区域医疗共享信息平台尽管已经建立,但是,湖北和武汉的区域医疗共享信息平台只能上传,不能下发,并不能达到理想状态。医院存在上传数据不全或者漏传的现象,原因在于医院和管理部门的博弈,医院不想让卫健委(局)看到全部数据,同样如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医生的反映,即使肺科专业医院的医生也无法掌握全市究竟有多少人感染了新冠病毒肺炎。因而,尽管在平台中有针对已有病种的大数据自动化检测模型,并没有给出新冠病毒肺炎传播的严重性预警。并且导致武汉市、湖北省及国家疾控中心的疾病防控专家,在疫情发展初期不能掌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全貌,犹豫不决,延误了早期的应对时机。

因此,可以预见在这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阻截战结束之后,我国许多城市将需要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区域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采用主动抓取的技术,动态实时抓取医院在线诊疗的数据,同时建立自动化的大数据监测模型,每天动态分析全市各级各类医院门急诊异常就诊病情,为城市政府的决策者提供智能的卫生健康管理决策支持。

二、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阻截战对于城市网络通讯设施提出更高的要求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阻截战应对措施包括部分城市封城、饭店关门、娱乐场所停业、企业延迟复工、市民居家隔离等非常规手段。这些手段只是暂时的临时举措,城市的水电气路等传统基础设施必须照常运行,并且一刻也不能停。这样才能保障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物资运输不会出现间断。同时,现代通讯网络基础设施则在政府、医院、物资供应企业及居家隔离的居民之间架起了不可或缺的沟通桥梁,从而使得处于分离状态的居民可以居家购物、在线交流、隔空视频。语音和视频流量的大幅增加,现有的城市通讯网络设施满负荷传输,不够通畅就是在所难免的了。

而在 2020 年春节假期结束以后,企业开始复工之际,为了配合打赢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阻截战,众多处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企业总部或者中小企业纷纷通知或者鼓励企业员工选择居家远程上班。因为,我国城市产业结构经过多年的调整,城市中心金融、研发、贸易、物流及中介等服务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数量和比重大幅度上升,这些第三产业比较适合于发展远程工作模式。

据有关文献报道在人口密集的日本东京地区 2000 年有 30%的从业人员在家上班, 从而减少 10%左右的城市人群拥塞程度[1]。1998年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在新加坡 90%的信息化领先的公司员工赞成远程上班[2]。1998 年在美国有接近万人全时远程工作者,并且以每年 5-10%的速度递增[3]。在加拿大人们更加偏爱在家中远程上班[4]。在欧洲,远程工作主要出现在毗邻社区的远程工作中心和单一公司的卫星中心[4]。其中丹麦 1996 年就有 11%的从业人员远程上班。而在德国连许多政府工作人员也实现了远程上班[5],其城市规划部门早就认识到远程上班正在成为信息化社会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作模式,进而重新规划了大型城市的总体布局和分区功能定位。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交通拥挤已经成为上海、北京、广州、沈阳、武汉、南京、西安等特大型城市的普遍现象。尽管近十年来特大型城市政府每年都要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投入数百亿元巨资,但是,在上下班高峰期,这些大城市交通设施难以做到为广大职场人员提供舒适、快捷的服务。大多数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都存在许多员工上下班时间超过两个小时以上,这无疑增加了上下班旅途疲劳,减低了员工的劳动生产率和身心健康水平。因此,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能够允许或者鼓励员工选择居家远程上班,无论是提高城市的交通舒适度、环境的清洁度,还是上班员工的健康度,都将是一项较为利好的政策。

但是,远程上班要求城市公共信息网络基础设施能够为组织电子网络化沟通和协同工作提供可靠的服务。在 2003 年的非典爆发时期,远程办公曾经成为政府和企业的强烈呼声,不过由于网络通讯带宽的限制,远程办公所需要的视频会议系统装备投入大、成本高,只有政府关键部门和大型企业的核心部门采购应用。而在宽带普及的今天,远程上班所需要的协同工作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可以依托各种类型的云服务平台,进行低成本部署。从而为各级政府部门和大中小企业允许或者鼓励员工选择远程上班,提供了成本上经济可行的条件[6]。

可以预见的是,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阻截战结束之前,大型城市中的大多数企业员工都会不同程度地居家远程上班,现有的城市网络通讯基础设施和云服务中心难免出现服务不够流畅、用户体验不佳及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远程工作使组织面临网络安全威胁和易受外部攻击,特别是远程员工处理组织中敏感性较强的数据资料时,更是如此[7]。因此,无论是疫情应对过程中,还是疫情结束之后,城市网络通讯基础设施和云服务中心的升级,以及 5G网络的建设,必然获得加速的发展。

三、新冠病毒的来源和传播迫切需要提高城市的智慧健康水平

新冠病毒的可能原因是来源于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的野生动物交易。尽管这是一个还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但是,在武汉这样的特大城市还能出现大规模的野生动物非法交易和宰杀现象,说明我们城市政府的健康管理水平和居民的健康文明水平,还需要大幅度提高。经历这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阻截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生命重于泰山”,我们需要建设更加健康的城市。

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阻截战过程中,各级政府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达到了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以来的空前提高。必将加深城市居民的健康文明意识,大大改变过去经常见到的有违个人健康和公共卫生的不良习惯行为(如随地吐痰等)。

我们认为城市的健康,应该包括城市居民的个人健康,居民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居民食品饮品的安全卫生,城市工作场所的清洁卫生,城市公共环境的清洁卫生,以及城市网络空间信息的健康。每个城市要真正从这些方面提高城市的健康水平,才能有可能达到“健康中国 2030”战略规划的健康城市[8]。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阻截战结束以后,健康城市将是吸引人才和投资的最大竞争力。

由于大型城市特别是特大型城市人口具有较高的流动性,要从城市居民的个人健康、居民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居民食品饮品的安全卫生、城市工作场所的清洁卫生、城市公共环境的清洁卫生以及城市网络空间信息的健康等多个方面提高城市的健康水平,只有充分发挥企业力量和市场机制,创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 通讯技术、云计算及区块链智慧信息技术,构建从个人到家庭,从企业到社区,覆盖城市各个角落的、管理高效的智慧健康城市运行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1]Mitomo,Hitoshi;Jitsuzumi,Toshiya. Impact of telecommuting on mass transitcongestion:the Tokyo case. 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 Volume:23, Issue:10-11, November, 1999, pp. 741-751

[2]Teo,Thompson S H;Lim, VivienK G;Wai, Sook Har. An Empirical Study of Attitudes Towards Teleworking among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Personn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Management, Volume:18, Issue:5,October, 1998, pp. 329-343

[3]Workman, Michael;Kahnweiler, William;Bommer, William. The effects of cognitive style andmedia richness on commitment to telework and virtual team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Volume:63, Issue:2, October, 2003, pp. 199-219

[4]Montreuil, Sylvie;Lippel, Katherine. Telework and occupational health:aQuebec empirical study and regulatory implications.Safety Science, Volume:41, Issue:4, June, 2003, pp. 339-358

[5]Sumita Raghuram, Manuel London and Henrik Holt Larsen.Flexible employment practices in Europe:country versusculture. Int. J.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12:5 August 2001 738–753.

[6]中国信通院和 IMT-2020(5G)推进组.《5G 安全报告》,2020 年 02 月.

[7]国泰君安(16.980, 0.31, 1.86%)证券研究.疫情中的复工季,远程办公能大显神威吗?2020 年 02 月.

[8] 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2016 年 8月。

17.新型冠状病毒对重污染行业——火电行业可能产生的影响  

重污染行业中,火电行业是现代社会电力发展的主力军,虽然在中国已有部分水电和核电机组,但火电仍占领电力的大部分市场。2019 年火电发电装机容量为 114367 万千瓦,占装机总量2%。从发电量来看,火电全年为 49231亿千瓦时,占比高达 70.4%。火电行业受资源的地域分布影响较大,大型火电厂主要分布在煤炭资源丰富的重要煤炭工业基地和大城市,例如煤矿业发达的陕西,火电企业相对密集。全国火电装机规模集中于华东、华北地区,其中山东、江苏、浙江、内蒙和山西地区装机规模较大。我国五大发电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的下属电厂多位于华东、华北和东北地区。


这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一场对党和全国人民的考验,是对我国治理体系、经济韧性、危机应急能力、社会动员能力的全面检验。从目前情况看,疫情对当前经济特别是对消费的影响在加大,尤其是对交通运输、文化旅游、酒店餐饮和影视娱乐等服务消费影响都是比较大的。虽然疫情对经济影响的大小,取决于疫情防控的进展和成效。虽然这场新型冠状病毒对火电行业的影响基本是中性的,所受的影响在所有行业里应该算比较轻的。但由于世卫组织宣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将加剧外需对经济的冲击。若疫情短时不能控制,有可能推高煤炭、天然气等电力燃料的价格。同时,如果疫情影响使企业不能复工,将会对对人力资源密集型企业,如纺织行业、电力电子代工企业等用电量将大幅下滑,粗略估计用电量下行 25%左右,火电下行 25-30%左右。

总之,这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有可能改变我国电煤市场供需总体平衡状况,并有可能改变电煤价格平稳趋势或,而且在局部地区、局部时段会存在电煤供应紧张的情况。

18.疫情对管理咨询行业的影响 

自 2019 年 12 月中上旬武汉发现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以来,确诊规模不断增加,疫情蔓延全国,对中国各行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我们简要讨论疫情对管理咨询行业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1、疫情对管理咨询行业的影响

(1)疫情严重影响各行业企业的开工运营,众多企业面临生存危机或发展的影响,企业对管理咨询的需求势必下降。有计划接受咨询公司进行咨询的企业,或者已经和管理咨询公司签署咨询合同的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都有可能取消咨询计划或推迟咨询计划。

同时疫情前交付完成的咨询项目,尾款收回或成困难。

(2)管理咨询需求与付费能力下降,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管理咨询公司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咨询公司经营性现金流的压力,尤其是没有从雇佣制变革为合伙制的管理咨询公司更为明显。中小咨询公司或将面临生存危机。

(3)疫情之后将催生新的产业生态与商业逻辑,客户的咨询需求将会发生新的变化,咨询公司需要对咨询产品与服务进行快速创新、迭代与升级。同时,在疫情防控期间没有开展的咨询计划,或将在疫情结束后重新启动,但项目周期将会缩短,咨询需求或许会密集。能够生存到疫情结束后的中小管理咨询公司,或将面临常规业务集中或新业务需求的机会。

2、对策建议

针对疫情对管理咨询公司的影响,我们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1)对组织进行适当调整与创新。从短期角度看,要使业务组织与市场变化尽可能保持动态匹配;激励员工共同应对挑战。从长期角度,要从反脆弱的角度重新构建组织机制;此次疫情中,合伙制咨询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明显超过雇佣制;因此,咨询公司应通过适当的组织变革应对未来更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

(2)在疫情防控期间,积极开展咨询业务学习,加强咨询产品研发与商业研究,用未来规划现在,让今天的努力更有未来意义。大疫大机,2003 年非典时期,阿里淘宝崛起,犹在眼前,咨询公司要化不利为有利,借机练内功,力求在疫情期间研发出能够引领下一个经济周期的经典咨询产品,迭代创新现有的产品与服务。

(3)开发远程在线咨询服务能力,通过远程在线咨询服务,交付疫情爆发前签订的咨询项目,根据疫情对行业与客户企业产生的影响调整咨询交付的成果与节奏。针对短期内许多行业无法恢复正常生产运营所带来的履约风险和客户关系风险,制定解决方案。积极拓展在线培训、在线诊断与辅导的线上管理咨询服务,智力支持与赋能企业,并为疫情后积累潜在客户。

(4)梳理关键客户,为客户提供疫情应对措施与建议。加强与关键客户的沟通,成为关键客户可靠的战略合作伙伴。与客户共同思考与洞察疫情后的经济形势、市场格局、新的机遇,重新审视自己的核心能力。帮助客户用互联网思维彻底改造线下业务,推动线上线下 O2O 高度融合发展,推进智能化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

(5)稳固咨询师人才队伍,积极做好承接疫情后常规咨询业务和新业务的知识能力准备。

(6)培训式咨询模式和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开展管理咨询服务将成为未来管理咨询发展趋势。

疫情下咨询公司的转危为机,不仅要依靠咨询公司领导者的企业家精神、洞察变局、勇于创新的能力;还要依靠咨询师的知识、集体智慧与能力;更需要咨询公司“上下同欲”的凝聚力!

19.社会教育产业的疫情影响分析

2020 年 2 月 5 日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新闻发布会宣布:根据疫情发展情况,为确保学生安全,决定上海市各级各类学校 2 月底前不开学。这是继 1 月 23日发布各级各类学校延缓至 2 月 17 日开学、各培训机构和托育机构在 2 月底前暂缓开展线下服务的通知之后,又一新的通告。

那么教育行业到底能支撑多久呢?上海交大行业研究院设计了“社会教育产业的疫情影响力调查问卷”。本次问卷首批收集了 32 份问卷,调研对象为江浙沪地区的社会教育机构/企业,涉及的教育领域有 k12 教育、综合素质教育、儿童早教、兴趣教育、语言学习、出国留学、高等教育、教育信息化、职业培训、其他教育等类型。

在当前疫情严重情况下,线下教育显然难以立即开展。从问卷中可以看出,目前有线上课程/业务的教育机构/企业约占 34.4%,但是主要课程和业务全部是线上的只有 6.25%。而值得一提的是在众多教育机构/企业中,语言学习和综合素质教育的机构/企业已经大量开展了线上教育。

社会教育机构是否做好了在线教育的准备呢?问卷显示,28.13%的教育机构/企业可以在 2 月 17 日正常开工/上课,可以部分开工/上课的有 12.5%,但 59.38% 的机构/企业无法正常开工/上课。而在可以开工和可以部分开工的机构里只有三分之一是有在线教育的。

那么社会教育机构能否支撑过第一季度,并有足够的资金开展在线教育呢?多数社会教育机构/企业在 1 月就有预收款,且教育产业2 月一般处于淡季,所以疫情对第一季度影响在可控范围内。目前问卷中填写因资金链、现金流问题而不能开工小于 1%。根据 2020 新冠疫情教育行业企事业单位调查问卷显示,各大社会教育机构/企业第一季度的生存损失偏小,35%的教育机构/企业预计第一季度营收下降幅度在 10%-50%,40%的教育机构/企业预计第一季度营损失小于 10%,只有 25%认为第一季度的营收损失大于 50%。虽然第一季度现金流比较充裕,但教育机构/企业还是倍感压力。5 分为最高分,1 分为最低分,教育机构/企业压力感最大的是员工安全 3.8 分和获取新的订单 3.8 分,其次是现金流 3.4 分、支付员工工资 3.35 分、交付能力 2.75 分、还贷 2.6 分、违约金2.4 分、物流运输 2.4 分。让教育机构/企业倍感压力的还有网上直播课技能、事业发展等方面。现金流依然是社会教育机构开展在线教育的瓶颈

目前只有 10%的教育机构/企业对开工日期并不敏感;25%的教育机构/企业最多能承受延迟开工1-2 个月,35%的教育机构/企业最多能承受延迟开工 2-4 个周;30%的企业迫切希望能在2 周内开工。 经历此次疫情,教育机构/企业想到的补救措施,排名第一的就是增加线上教学,后面依次是远程办公、创新产品服务、申请贷款补贴纾困资金等、促销营销、降薪裁员、没有措施、退出忍痛止损。

疫情之后,各教育机构/企业势必加大在线产品和服务的投入,但由于教育信息化和在线教育投入相对比较大,前期投入和投入产出比仍需要教育企业/机构认真研究和斟酌。此时提供教育平台的机构如果能提供高性价比产品/服务将逆势而上。行业研究院下一阶段将继续重点关注社会教育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教育信息化和在线教育的发展。

20.新冠状病毒疫情对体检行业的影响

2020 年新春爆发的新冠状病毒疫情是一次极为罕见的公共卫生危机,对各行各业和普通民众的正常生活蒙上了一层阴霾。在疫情爆发的这段时间,我国的体检行业经历的冲击切实可感:为响应国家的号召,集中各级医疗资源和力量抗击疫情,北京、上海、江苏等省市公立医院下辖的体检中心已宣布暂停服务,具体复工时间尚未明确;而国内主要的民营体检龙头企业为应对疫情也将年后开业时间推迟一周,以更好地支持防疫工作。疫情当下,公众对体检行业的悲观预期于日前部分地反映于资本市场。但是从民营体检机构在对抗击疫情时的表现来看,又体现出了体检行业的战略作用。

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看,民营体检机构在突发疫情时起到了关键的“预备役”的作用。民营体检不同于医院,在“和平时期”无法起到医治疾病收治病人的功能,因此它扮演的是和医院不同的前期诊断和预防的角色。但是,民营体检机构的一些特点使得它们可以在对付大规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战时”起到关键的辅助作用。

首先,民营体检从业人员体量大、遍布范围广,在不同地区的医患信息收集和传播效率高,尤其是在人口集中的城市。因此,当出现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时,公立医院人满为患,医院医生治病救人忙不过来的时候,民营体检的护士、医生等人员,因为他们已经具备相关医学技能,可被快速有效地临时征召,充当社区、道口、办公场所健康状况筛查、体温测量等工作的生力军。此次新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后,很多民营体检的医护人员已经被征召到多地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此外,民营体检已经拥有一定规模的医疗设备(比如 CT、X 光、B 超)、检测试剂(血常规、基因、核酸)和防护物资等,可以在医院物资和场所供应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可以被调用起来。

体检机构从业的医生、专家等,可以通过自己的医学专长,为担心自己是否感染得病的社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诊断、CT 读片等专业医学服务,大大缓解了公立医院的人流,减少恐慌性就医及其带来的交叉感染。

这次疫情中美年大健康的一些行动,就是以上几方面优势的充分体现。美年大健康联合相关试剂厂商,向武汉各大医院捐助冠状病毒核算检测试剂和仪器(4.6 万人份);美年 200 多个城市、600 多家门店的专家、医生、护士纷纷进驻高速路口、火车站、机场等,承担为旅客测量体温的任务;此外,美年还组织专家,开展免费在线咨询问诊、CT 读片等服务。这些措施既缓解了物资紧张,也缓解了专业医务人员紧张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再从市场的角度谈一下疫情对体检行业的影响。短期内,公立医院的体检部门和民营体检机构的经营都将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这两类体检机构所受影响并不完全对称。

在供给端,虽然疫情会推高试剂和防护用品等物料的采购成本,但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盈利性质的民营体检机构,短期内体检套餐的价格都不会发生过多变动。其中,公立医院体检中心的套餐价格除了要维持与长期合作客户约定的价格,还需要严格遵循物价局的相关规定,其价格变动也是以物价局调价的步伐为基准,在时下的非常时期必然不会异动;同时,民营体检机构方面,我们从国内一家龙头民营体检的高管那里了解到,如果疫情能够在初夏之前得到有效控制,他们愿意承担采购成本的上升的压力,不调整其套餐的价格,以期在此次危机中保持他们相对于公立医院体检业务的价格优势。

从需求端看,由于团检业务占体检市场的七到八成、加上入职体检、年检等业务需求的刚性,体检需求不至于产生长期过大的下行压力。就全国各地的公立医院而言,他们的对公团检业务大多采取预约制,并且事先会收取定金。新冠状病毒疫情的突然爆发只会延后体检中心对其工作的排期,并不会导致该项业务的大量流失;而民营体检机构一般也与企业有着稳定的团检合作关系,加之其近年来国家在政策方面对民营健康产业的倾斜,其在疫情冲击下维持客户的能力也是比较强的。

而在个人体检(个检)业务市场,短期内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增长速度将较往年同期放缓。由于进行体检的消费者大多属于风险厌恶型,出于对开设有发热门诊的公立医院潜在交叉感染的担心,在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后的相当一段时期内,公立医院的个检业务将会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市场上的对体检有刚性需求的个体消费者将会转向不设立发热门诊的有替代性的民营体检机构进行体检。这样潜在的转移性个检年消费者将达 9 百万左右。

从这个角度看,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进一步拉近个检业务和民营体检机构之间的距离不失为一次重要契机。民营体检机构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性要高于公立医院的体检部门。此次疫情爆发以来,多家民营体检的龙头企业积极参与抗击疫情,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也赢得了政府监管部门的好评,在危机中打赢了公关战。

长期以来,国内的体检行业一直由公立医院占主导地位,民营的体检机构进入市场只有十余年,虽然发展迅速,但目市场份额相对较小,还不到总量的二成,市场影响力有限。消费者在选择体检机构时,多数时候更加关注公信力而选择公立医院,并囿于公立医院体检质量更可靠的刻板印象,很少实际比较过公立医院体检中心和民营体检机构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孰优孰劣。加之近年媒体曝光放大了一些民营体检机构的负面消息,更是令消费者对民营体检机构望而却步。

此次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下,部分个体消费者的试探性转向将有助于降低这种信息是不对称性。在体验到民营体检机构更好的服务后,部分对价格不敏感但是对服务质量敏感的消费者可能会青睐于民营体检机构的产品,并最终形成正面的口碑效应。从社会福利水平的角度评判,这无疑是利好的:一方面,这种重新的客源匹配能够切实提高体检消费者的福利水平,并带动民营体检机构市场份额的扩张和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公立医院在体检业务上的抓大放小可以将更多的专业人才投入科研或是其他的诊疗部门,促进医院在优质医疗资源稀缺的大背景下更有效地配置人员和物资,充分发挥其治病救人和医学科研的功能。从产业的发展看,将体检这项技术壁垒相对较低的健康服务业务更多地交予民营体检机构承担,亦有助于整个产业的扩张——毕竟公立医院在体检业务方面是不能进行营销的,体检套餐的多样性乏善可称,也缺乏有效的市场激励。

作为 2003 年 SARS 后又一项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2020 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给每个人敲响了警钟。疫情阴霾之下,我们可以预见,未来公众对于健康的关注会增加的,对于预防医疗、健康管理的诉求将被激发出来,这将带动体检行业整体的蓬勃发展。


— THE END —



冯·卡门的人生之路:航空航天领域的“带头大哥”是怎样炼成的?
细数二十世纪最伟大的10大算法解密五种AI筛选的“新冠”新药:能靶向病毒细胞侵入的蛋白酶37岁!80后担任985副校长最全!各类教学资源免费开放,确保“停课不停学”数学中那些非常奇葩的证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