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景润证明 1+2 的意义是什么?






数学算法俱乐部

日期2020年03月06日

正文共:1088字0图

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来源:数学职业家

首先说明,陈景润证明的不是很多人理解中的1+2

先说一下哥德巴赫猜想。1742年,哥德巴赫在教学中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之和。公元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写信给当时的大数学家欧拉,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a)任何一个>=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质数之和

(b) 任何一个>=9的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三个奇质数之和

这就是着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欧拉在回信中说,他相信这个猜想是正确的,但他不能证明。叙述如此简单的问题,连欧拉这样首屈一指的数学家都不能证明,这个猜想便引起了许多数学家的注意。从哥德巴赫提出这个猜想至今,许多数学家都不断努力想攻克它,但都没有成功。

到了20世纪20年代,才有人开始向它靠近。1920年挪威数学家布朗用一种古老的筛选法证明,得出了一个结论:每一个比6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9+9)。这种缩小包围圈的办法很管用,科学家们于是从(9+9)开始,逐步减少每个数里所含质数因子的个数,直到最后使每个数里都是一个质数为止,这样就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有了上述思路, 数学家开始了智力上的接力:

1920年, 挪威的布朗证明了"9 + 9"

1924年, 德国的拉特马赫证明了"7 + 7“

1932年, 英国的埃斯特曼证明了"6 + 6"

1937年, 意大利的蕾西先后证明了"5 + 7", "4 + 9", "3 + 15"和"2 + 366"

1938年, 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5 + 5"

1940年, 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4 + 4"

1956年, 中国的王元证明了"3 + 4". 稍后证明了"3 + 3"和"2 + 3"

1948年, 匈牙利的瑞尼证明了"1+ c", 其中c是一很大的自然数

1962年, 中国的潘承洞和苏联的巴尔巴恩证明了"1 + 5", 中国的王元证明了"1 + 4"

1965年, 苏联的布赫 夕太勃和小维诺格拉多夫, 及意大利的朋比利证明了"1 + 3 "

1966年, 中国的陈景润证明了 "1 + 2 "

目前最佳的结果是中国数学家陈景润于1966年证明的,称为陈氏定理:“任何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一个质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仅仅是两个质数的乘积。”通常都简称这个结果为大偶数可表示为 “1 + 2”的形式。

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有什么意义呢?对于一个数学工作者来说,如果能够证明,绝对是功成名就的一件事,能够在人类的数学史上留下光辉的一笔。

能够青史留名的事情很多,为什么不去做既能留名又能对社会有贡献的事呢?

我想用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的一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他在被问到为何想要攀登珠穆朗玛峰时,他说:“因为它就在那里。


— THE END —


数学家论数学——数学的本质
微软Excel竟能实现CV算法:亚马逊工程师妙用,人脸检测、字符识别都不在话下微积分和概率统计有什么用?用来表白呀!数学模型让咖啡更好喝重磅!杰青、优青填报界面取消“论文收录与被引统计”知乎热搜可以被人为控制吗?如果可以,怎么操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