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究简介] 欺骗行为中的瞳孔变化与注视偏向

2017-05-16 徐凤凤 眼动之家

达芬奇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句话一直被流传至今是有一定道理的。眼睛可以传达出许多难以言表的内心的东西,想象一下你的另一半含情脉脉的看着你,想必你一定会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对方一定深爱着你。眼睛可以传达出许多美好的东西,当然也可以传达相反的一面,就比如成语“怒目圆睁”,可以感受到眼里都藏着满满的杀气,分分钟就能把你干掉的样子。眼睛可以帮助我们传达一些信息,同时也可以出卖我们。


美剧Lie to me中Lightman博士惊人的微表情和微动作识别能力很是神奇,大家一定很好奇怎么就能通过眼睛、微动作就能判断嫌疑人是否在说谎,估计也不止一次在现实生活中实际操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人肉测谎仪(除了你老妈和老婆这两个特例)实在是凤毛麟角,通常还是得依靠测谎仪,通过记录人体的血压、心律、呼吸和皮肤电阻等指标的波动来判断是否在撒谎。当我们做了坏事,眼睛真的能出卖我们吗?究竟是如何暴露我们的?这成为了心理学者的兴趣所在。


心理学家Guy Hochman(2016)运用了眼动的方法来看我们的眼睛是如何暴露我们的。Guy Hochman的实验中要求被试判断正方形左侧还是右侧的点多。如下图所示:


实验为3(奖励方式:依据正确与否,选择左侧,选择右侧)*3(难易程度:容易,中等,困难)的混合设计。其中奖励方式为被试间因素,难易程度为被试内因素。奖励方式为(①根据被试实际答对的题目数给予相应报酬,答对一题得10美分,答错只得1美分;②无论被试回答正确还是错误,答“左侧多”得10美分,答“右侧多”得1美分;③无论被试回答正确还是错误,答“左侧多”得1美分,答“右侧多”得10美分)。这个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就在于被试在②和③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为了多拿报酬而谎报结果。譬如在②情况下,明明是右侧多,但被试却谎报成“左侧多”以此多拿奖励。但实际上每组被试看到的都是50%左侧多,50%右侧多。在实验过程中记录被试的行为报告结果,并且同时利用Eye Gaze Binocular System 记录了瞳孔大小变化和眼动轨迹这两项生理指标。


研究结果发现,行为反应上,组二的被试明显倾向于报告“左侧多”,组三的被试会更多地报告“右侧多”,这就说明在奖金的诱惑下,被试会为了报酬而撒谎;任务难度越大,即左右点数差异越小的时候,说谎率就会显著增加。更有意思的是,通过对瞳孔大小变化的记录,研究人员发现被试在说谎时瞳孔会显著放大,这说明说谎时人们的生理唤起更加明显。


眼动轨迹的追踪发现,被试总是更多的关注奖励高的一侧,譬如在组二中,报告“左侧多”奖励更高,被试的眼动轨迹就会更集中于左侧;反之在组三中则眼动轨迹则更加集中于右侧;而按照实际答对情况给予奖励的组并没有出现眼动轨迹偏向的趋势,这也就排除了习惯对该实验的影响。综上所述,该研究发现人们的欺骗行为时很可能是在利益诱惑下,由于无意识认知偏向导致的,这种潜意识中的加工偏向会在无形中减轻人们在欺骗时的心理压力。


本研究主要是行为分析和眼动指标结合,不仅从行为反应结果中说明了有偏加工会诱发更多欺骗行为,更是利用眼动技术从生理上客观的解释了实验结果,使得研究结果可信度更高。研究结果很好的说明了一点就是“你可以欺骗你自己,但你骗不了别人”,所以还是对自己的撒谎技术不要太自信的好,可能对方只是不忍心拆穿你。


参考文献:

Hochman, G., Glöckner, A., Fiedler, S., & Ayal, S.(2016). “i can see it in your eyes”: biased processing and increased arousal in dishonest responses.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cision Making, 29, 322-35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