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眼动文章] 用眼动追踪技术探讨婴幼儿的情绪面孔偏好

2017-09-22 袁亚芬 眼动之家

研究人员通常利用DPT任务(Dot probe task)来研究注意偏好,在屏幕上同时呈现的配对刺激(情绪性与中性的词或图片)。刺激迅速消失,并在屏幕一侧呈现探测刺激。要求被试快速准确地按下表示探测刺激出现的那一侧的按键。如果探测刺激出现在呈现情绪相关的图片或词的那一侧的反应时间更快,则表示对这种情绪刺激存在“注意偏好”,即注意力被吸引到有情绪刺激的那一侧。


然而,这项DPT任务在五岁以下儿童研究中使用得并不广泛,为啥呢?因为太小的孩子没办法按键。所以作者这里改进了DPT任务,用于儿童情绪面孔偏好研究。


在前人的研究中显示,婴儿对不同情绪表情十分的敏感,比较多的是研究焦虑人群中的注意偏好,研究正常的人群中的注意偏好较少。对威胁面孔的注意偏好研究较多,很少对快乐面孔的注意偏好进行研究。对于儿童的注意的偏好的发展研究更少。


在该研究中,作者首先研究利用DPT任务在婴幼儿群体中进行研究的可行性。作者假设注意偏好的程度与年龄呈负相关,样本中年龄大的孩子比年龄小得孩子的注意偏差更小。

 

实验程序如上图所示:


被试为111个9个月至48个月(平均年龄23个月12天)儿童,其中47名为女性。根据年龄被试被分为三组:年龄较大组,中间组和年龄较小组。


实验程序:屏幕中央呈现1500毫秒探针,之后随机呈现三种配对刺激(其中包括31对愤怒与中性,32对快乐与中性,17对中性与中性)的一种。每个被试要做80个trail,其中探针(Probe)出现的位置和情绪面孔出现的位置相同则是一致组,出现的位置相反则是不一致组,一致组和不一致组出现的次数相同都为40次。测量每个Trail的潜伏期,各求一致组和不一致组平均值,用不一致组的平均值减去一致组的平均值得出一个偏好分数。根据偏好分数分为:>40为偏好组,-40~40为无偏好组和<-40为规避组。

 

实验结果和分析:

对于可行性和可靠性的分析:

每个被试完成的trail数都为总trail数的80%上。对于一致组和不一致组进行分半信度分析,两组都显著相关,但一致组的相关高于不一致组的相关。也就说明利用红外线DPT任务可以在婴幼儿群体中对快乐和愤怒面孔的注意偏好进行研究,也具有内部一致性。



对于实验表现的分析:

被试两种情绪的平均偏好分数之间没有显着差异,也没有显着相关。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得出显示情绪与年龄组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没有交互作用,表明对情绪的偏好没有随着年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因为每个年龄阶段的发展是不同的,所以使用婴儿气质量表对被试进行气质测量。发现在每个气质子量表的Z分数和快乐或愤怒的偏好分数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也没有显著差异。


作者单独对快乐偏好组和愤怒偏好组进行分析。表3和表4分别表示的是快乐偏好组和愤怒偏好组的结果,可以看出很大一部分被试出对这些情感面孔存在偏好。事后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当比较愤怒试验和快乐试验时,女性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处理愤怒的面孔,而男性怎能同时关注到两种情绪面孔。这表明了女性对威胁性刺激具有警惕性。

作者进行了试验类型(愤怒或快乐),呈现的面孔(中性或与情绪有关的)和被试的因素性别(男性或女性)和年龄组(较大,中间组和较小组)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实验结果显示试验类型存在着主效应,与性别存在相互作用。


本实验使用改进版的DPT任务,来研究婴幼儿对愤怒,快乐面孔的注意偏好,并且这是可行的。婴幼儿对愤怒和快乐面孔存在偏好,并在性别上存在着不同。这个版本的DPT任务为早期注意行为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工具。


参考文献:

Burris, J. L., Barryanwar, R. A., & Rivera, S. M. (2017). An eye tracking investigation of attentional biases towards affect in young children.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53(8), 1418-1427.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