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动文章] 从眼动数据看驾驶过程中的风险知觉
驾照,对于生活在当代的人们已经不陌生,一本驾照在手,代表你能正式上路了。而近年来,考驾照似乎已经成了一种流行趋势,放在人手一本驾照的今天,似乎没有个驾照都说不过去了,特别是对于大学生朋友,有可能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迫于各种外界的压力,正在煎熬或者成功度过考驾照这个坎。而你有没有问过自己,作为司机的你和不作为司机的你,在这两种情况下,你的眼球运动所揭示的风险知觉能力是否一致呢?
国外的一所大学基于这个方面,做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研究。实验者挑选了三十四名被试,最年轻的十九岁,最年长的三十一岁,其中有五位女司机。所有被试都处于正常视力水平,最重要的一点,他们都是驾驶经验丰富的老司机。
实验者将被试分为驾驶组和非驾驶组。在驾驶组中,被试被置于一个驾驶情景中,当然为了保证被试的人身安全,所以实验不可能采用真实的驾驶环境,而是选择了接近真实效果的模拟机(京东有卖,价格几百),实验使用眼动记录仪(Eyelink 1000)记录被试的眼球扫视模式。实验者教导被试如何使用模拟机,比如控制方向盘,使用刹车和油门等,当然为了更加接近真实效果,被试还必须遵守交通规则,例如遇到红灯要停车、驶过交叉路口要慢行以及正确使用信号指示灯之类的事。
实验中,会随机呈现容易觉察到的危险,要求被试对此作出按键反应,除此之外,模拟机上的被试还需要进行规避危险,安全驾驶。而在非驾驶组,被试则被要求观看影片,影片的内容来源于模拟机,从实验材料方面来说,两组的差异不大,影片的视角自然是第一人称视角,同样的被试需要对觉察到的危险,作出反应,被试的眼球运动模式也会被眼动仪记录。
在实验中被试做出的规避行为,正是危险感知的表现。危险感知,简单来说就是,处于驾驶过程中,司机能够感知路面上潜在危险并作出相应反应的一种能力,这是作为司机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实验的结果也向我们证实了这一点。
在a图是驾驶组被试的眼球扫视模型,而b图是在观看影片的情况下,被试的眼球扫视模型。对比两图,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在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非驾驶组被试的扫视距离都优于驾驶组,而在中心红色部分,驾驶组更接近一个矩形,而非驾驶组更像一个圆形。a图这样的视觉模式更有利于司机收集路况上的各种信息,倾向于将实现固定在面部朝向的方向,这样使司机的注意更加集中。
一个简单的问题,你要赶去机场,你是更愿意坐一个一路上陪你唠嗑的司机的车,还是一个沉默寡言但是认真开车的司机的车呢,如果你选择后者,那么后者司机的眼球扫视模式就是上面a图中的这样了。你有没有一些启发,作为乘客的你什么样的眼动模式呢?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关的知识,那么就请阅读Mackenzie, A. K., & Harris, J. M. (2015). Eye movements and hazard perception in active and passive driving. Visual Cognition, 23(6), 736-7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