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寄语学生] 你有很多研究想法,然后呢?

庄想灵,马国杰 眼动之家 2019-07-03

本文的前提:你已经有了比较靠谱的研究问题!想要付诸实践!

跟学生沟通时,一直强调研究想法很重要,如何读文献,如何获取及管理研究想法,但研究想法不实施等于零。教研究方法的书往往重思想,轻操作,而初学者最需要的是操作列表。所以我梳理了后续的研究过程,可以概括为研究设计细化实验准备两点。

注意:不同研究的情境差异很大,这里提出的问题只是引导你针对自己的研究思考,走出研究的第一步!

1. 研究设计的细化


1.1 如何设置和测量变量

a. 自变量设几个水平?理论上当然水平越多你越能得到精细的结果,但有时时间和被试的精力有限,而且一篇文章或一个实验也不可能把所有问题解决。我们需要操作有代表性或者对实验目的有直接帮助的水平进行测试。比如需要测试行人对红灯的等待时长估计,自变量之一是等待的时长,我们可能设置30s,40s而不会设置5s,10s,因为后者在现实中更少见。

b.自变量如何操纵?即你的实验任务是什么?是模拟实验还是现场研究? 自变量设置是否有效?对于有些研究,你可能还需要预测试确保你的自变量设置真的有效,即对被试来说,他们真的属于多个水平而不是毫无分别。

c. 因变量如何测量?考虑每种测量方法的优劣及适用情境。比如在实验室测量时间估计,我们可以让人产生一段时间(比如按键保持一段时间),但是在户外场景中可能口头估计更便捷。常用的测量手段会有多种,但是行为测量最基本的无非是从反应时和正确率延伸出来的指标,即使常规眼动指标(注视点顺序除外)也带有一定反应时和正确率的成分。

d. 有什么混淆变量?研究论文中可能不会直接提混淆变量,但是精密设计的实验一定是排除了混淆变量的实验。所以这里要列个混淆变量列表,然后回头检查你对自变量的操纵中是否也同时变化量混淆变量,如果有,需要修改。对于现场研究,有些混淆变量不易控制,可能依赖通过事后分析的方法进行排除。

e. 是否有可以补充的变量?如果当前实验结果不理想,我能否从这批被试收获点什么,方便我改变分析的视角或者进行下一个研究?通常你可以选择和当前研究和后续研究有关的变量在实验结束后或实验前进行测试,但不能干扰当前实验。这点大概正式的研究方法书籍都不会提,因为它其实超出了某一个研究,而是统筹安排多个研究。

本环节输出:自变量的水平和操纵方法、因变量及其测量方法、已经排除的混淆变量,补充变量及相关材料

1.2 如何安排实验处理?

a. 被试内还是被试间?被试内设计是指每个被试会接受所有的处理条件,而不是单个水平的处理。譬如,如果距离有远近两个水平,被试1参与一半远距离的处理,一半近距离的处理,而不是只做远距离条件。被试2也如此,两个被试可以完成所有的处理条件。有些情况下,如果多个处理相互影响,则不建议采用被试内,而是采用被试间。相对于被试内,被试间需要的被试量要大一些。

b. 实验处理的次数?这里的次数是指关每一种实验条件下有多少试次,而不是总的次数,因为总的次数和实验条件数有关。实验处理次数理论上越多越好,被试的反应误差会小一些,但也要考虑成本。重要的是参考以往文献,此类问题需要多少个处理比较合适。

c. 处理的顺序和时间间隔?顺序和间隔取决于不同处理是否会相互影响。e.g. 如果你关注不同的生理唤醒水平如何影响时间估计,你可能在不同组间需要很长休息或者干脆采用被试间的测试。

本环节输出:被试-实验处理分配表,确保实验时能根据该表格确认当前被试该做哪些处理,实验结束后能根据该表格梳理出不同自变量水平下被试的表现如何

2. 准备实施


2.1 实验任务准备?

根据你之前确定好的自变量操纵方法确定实验材料,流程,甚至写程序。这个环节可能有大量的体力活要做,比如像我做的交通研究可能要大批量处理视频材料用于实验,你也可能需要学习常见的实验刺激呈现软件,写点代码,编个眼动程序,这些都不是难题,注意通过请教他人和购买劳动力提高效率。

本环节输出:一个你自己当被试可以勉强跑起来的程序或完成的实验

2.2 如何记录实验结果?

a. 记录哪些? 不仅要记录核心变量,还要记录所有相关的内容,比如实验时间,被试是否迟到,精神状态,自言自语等。这些对于后期解释数据非常关键。可以采用实验记录本,最好的方法是给实验录像或录屏,完整保留实验的过程,以便复查。

b. 如何记录?被试填写是否顺手,即记录是否方便;是否有利于后期的数据处理。这点在数据量很大时非常关键。在有些程序中,需要多写一些代码,或者多设置几个变量,以确保实验输出之后的数据方便分析。

本环节输出:试验程序编写中规定的输出项目和格式;需要手动填写的数据表格

2.3 什么样的指导语?

a. 简洁明确:需要被试做什么就说什么,你不需要向他们解释太多内容,比如你的具体实验目的,水平设置等,对于感兴趣的被试,事后解释就行。

b. 统一:最好采用书面或录音形式,主试只针对被试不懂得地方给与解释

c. 生活化:不要说“主试”,要说我,不要说“下一个试次”要说”下一个任务”…

d. 不引导: 不要试图把被试往你希望的方向引导

本环节输出:标准化的指导语文档(文字或语音)

2.4 如何招被试?

a. 招什么样的被试?这取决于你的研究主题,需要结合自变量和混淆变量去寻找筛查条件,比如对于距离判断任务可能要测量立体视觉而不是默认对方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如果研究驾驶员,那必须要求有驾驶经验而不是看是否有驾照。在招被试的广告中点明筛查条件,重要的特征要重新筛查或让对方提供证据。

b. 招被试的广告渠道? 报酬?你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多渠道招募被试,朋友圈、论坛、班级小黑板、小传单、QQ群等,多出一份力,总会有回报。对于特殊群体的被试,譬如小孩和老人等,可能还需要一些特殊渠道去招募。这里不存在钱的问题,科研经费大多都是用来支付这些酬劳的,被试辛苦做实验,多给一些酬劳也是应该的。

c. 时间安排?考虑自己的时间,提供时间段,使用在线表格让潜在被试自己填写,可能要比简单留一个邮箱或者电话、微信更高效,也对被试比较友好。要注意及时确认和更新表格信息。

本环节输出:和被试确认好的实验日程表和被试登记表

2.5 如何确保万无一失?

a. 在脑中预演:所有准备“妥当”后在脑子里预演实验过程,帮助你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对于在户外做的实验尤其关键。你不会想到了实验地点才发现忘记带某个材料,或者被某些被试放鸽子的。

b.预测试:预测试是最好的准备!

3. 放心去做吧!


精心准备是好的,但也不要一直不敢开始,科研探索本来就是试错的过程,我们很难真的做到万无一失。比如,虽然我指导的研究都经历了以上过程,可就在我写下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在寒冷的户外做实验的学生给我电话:“老师!我约了5个被试才做了一个,广告机的LED显示屏就开始不停地闪!”。

大概是外面太冷,它不想干活了吧,谁知道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