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家亲】我和吴启福爷爷的缘分

2017-06-22 兵团零距离


编者按

深入走访结对认亲户,真情帮扶,帮助他们解决最希望办、最迫切办、眼下能够办好的实际问题,帮助解决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等燃眉之急,做到一次结亲、终生结缘,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各族干部群众心中生根、开花、结果。


今天,“一家亲”专栏刊发五师八十一团三连技术员雷天翔参加“结对认亲”活动的心得体会。


“民族团结一家亲”让我在新疆有了一个家


新疆的腊月总是寒风刺骨,大雪纷飞,冷得人直打哆嗦。我和朋友朱坤霞拎着些许水果去串“亲戚”。由于事先通过电话,我们敲门后,老人很快打开房门迎我们进去。房间收拾得很干净,桌上摆着各种水果,显然是为我们的到来做了准备。


吴启福是一位75岁的苗族老人,在老家从军后来到新疆,养育了三个子女,如今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每当聊起在兵团的日子,老人总显得异常激动。据《八十一团团志》记载,当时的霍热芦苇密布,非常荒凉。吴爷爷一个人背井离乡来到这里,把青春献给兵团,让我很是佩服。我和吴爷爷相谈甚欢,很是投缘,自此以后我在新疆多了一个“家”,多了一份牵挂。


雷天祥(左)在认真听吴启福爷爷讲年轻时候的事。


您是书,我是读者,我们是忘年交


吴爷爷人生阅历丰富,彷如一本厚重的书,记录着八十一团老军垦从艰苦创业到现代化团场的辉煌历史,记录着从地窝子到高楼大厦的飞速发展;也如一面镜子,映射着世间百态,得亏我是一个幸运的“读者”,有“作者”亲自给我讲述,不懂的地方还可以讨教,才逐渐读懂了老兵团人的伟大情怀。


吴爷爷给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有机会了解八十一团的前世今生,更读懂了来之不易美好生活。透过这扇窗,我看到了老一辈兵团人挥汗如雨进行芦苇湖大会战的动人画面,闻到了野菜羮特有的青草味,听到了老一辈在劳动间隙围着篝火扭秧歌、唱红歌的欢声笑语,想到了荒漠变绿洲的历史奇迹。聊到深情处,我们已经跨越了年龄的鸿沟。


无私奉献,侍地如子,您是我人生路上的灯塔


吴爷爷是团场人人皆知的“文艺达人”,一直活跃在“娱乐圈”并享有盛名。说起盛名,不光是爷爷拥有惊艳的舞技,更是因为他最初自己掏钱购买音响设备,从自学舞蹈,到组织大家跳舞。他是团场老年广场舞的发起者和推广者,连续多年获得团场“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但他却很少谈及,只是坚持每周一、三、五固定时间去放音乐。


吴爷爷是八十一团老三连人,我们也有机会经常在连队碰面。他是个勤快的人,在连队经营着一片不大不小的菜地,他把菜地操持得井井有条。他好种菜,菜多得根本吃不完,经常送给孩子们和平时的“舞友”,也时常唤我去拿菜。工作闲暇时,我们经常在地头闲聊,吴爷爷常说,“新疆虽然地大物博,但是对待土地必须要像照顾孩子一样用心,来不得半点马虎,只有你对它好,它才会报答你,否则它就会调皮捣蛋。”我也是一个和土地打交道多年的人,爷爷的嘱咐,时常回荡在我耳边。


雷天祥(右一)在察看葡萄长势。


心贴心,您是我心中的英雄


谈起年轻的时候,老人打开了话匣子。当兵时,他的汉族班长非常关心他,战友们互相团结,彼此信任,敢于把“后背”交给他人。


爷爷也常讲起军阀混战时期,他的老家被战火波及,民不聊生。后来到抗战时期,川军放下仇恨,精诚团结,出川抗战,保家卫国,遂写下了“无川不成军”的佳话,也使年轻的他立志从军。


俗话说,“牙齿和嘴唇都有打架的时候”,他也有过不平衡的时候。四川解放前,好多人都有通过吸食粗制鸦片止痛的习惯,也有不少成瘾者。表哥就因为携带鸦片被逮捕,他入党的政治审查没有通过,让他特别伤心。在老班长和战友的开导下,他才逐渐缓解过来。后来,看到电视中不少人因吸毒而倾家荡产、妻离子散,他更加理解国家为何制定这样的政策。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习俗,误解和矛盾在所难免,但我们国家更多拥有的是团结和睦、互帮互助,共同抵御外敌的光辉历史,些许误会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根本不值一提。民族团结,给了我们一个机会,手拉手共同织牢民族团结的大网,心贴心共建美好“家庭”。这是我和吴爷爷的共鸣。



-End-

 编辑 | 宋春晓   责任编辑 | 侯万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