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绿色发展 生态卫士】8年义务植树60万株,他在盐碱地上追逐绿色梦想

2017-08-14 兵团零距离


8年义务植树60万株,7000余亩盐碱地在他的手中变成了防风固沙的一道绿色屏障——他,就是六师一〇二团梧桐镇沙风岭林场场长陈为民,一位在盐碱地上追逐绿色梦想的人。


太阳即将落山,陈为民将树苗卸车,用于第二天种植。张世昭 摄


今年53岁的陈为民是个头脑灵活、不怕吃苦的人。1996年,他从河南老家来到五家渠市,靠着做小本生意开始积累资金;2008年,在新湖农场新旺社区沙漠边缘承包了4000亩退耕还林荒地种植速生杨,于是便开始了他的追梦旅程。


树苗种植前,在坑塘中进行短时间浸泡,有利于提高树苗存活率。张世昭 摄


近年来,六师五家渠市出台多项优惠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植树造林,建设绿色防护屏障,在加快林业生态建设的同时,着力实施以防沙治沙为重点的生态建设。


白色盐碱地中,种下一棵棵树苗,意味着收获一株株绿色。张世昭 摄


2009年,陈为民抓住机遇,又在一〇二团梧桐镇七连承包了3000亩沙碱地植树造林。“我的老家河南鄢陵县是有名的苗圃基地,从小就和父辈一起种植苗木,对种植树木有一种特殊的情结。”陈为民说。


手握铁锹,目光紧盯着树苗,在陈为民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职工加入到治碱防沙的行列之中。张世昭 摄


要开荒造林几千亩地,陈为民面临的压力也很大。


既是场长,又是规划师,每种植一片林地,陈为民都要亲自规划测量。张世昭 摄


“刚开始,家里人都很反对,要把这些年的全部积蓄投上不说,还要背上千万元的贷款,实在是太冒险了,朋友们都劝我把原来的生意做好就行,不要干这种短期见不到效益的事。”陈为民说:“一个人一辈子就要做成一件自己喜欢的事儿,我就喜欢种树,顶再大的压力也要把开荒造林这件事做好做成。家里人也知道,在种树这件事上,拗不过我。”


一口干馕、一口凉水,是陈为民日常工作中最真实的写照。张世昭 摄


陈为民的执着打动了家人,在茫茫盐碱滩上开始人生中的又一次创业。每年刚开春,陈为民就从家里搬到了林场的简易房,起早贪黑忙着种树。他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购买树苗和肥料,修建了3个蓄水池,不到3年就种下了30万株树,成活率达99%。2012年以来,陈为民开始自己培育树苗扩大种植面积。如今,昔日的盐碱滩上重染绿色,生机勃勃。


在风沙中挺立,陈为民的梦想就是还脚下的土地以绿色。张世昭 摄


陈为民每年要雇30多人进行种植、浇水、施肥等工作,每年的养林费就得200多万元。“植树造林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无论在资金、水利、育种、养护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很难坚持下来。所以,我每年年初都会做一个详细的计划,力求把风险降到最低。”陈为民说。


8年时间,昔日的幼苗如今已成长为参天大树。张世昭 摄


十年树木终成林。植树造林虽然是一件辛苦的事,但也很有成就感。只要在林场,陈为民每天清晨起床后首先要到林地巡视一遍,看着几千亩绿意盎然的林场,感觉心里特别敞亮。


2016年,他在一〇二团梧桐镇沙风岭林场一个很大的蓄水池旁,带领几十名雇工正边忙着栽植速生杨。陈为民说,他计划实施“绿色银行工程”,把林场做成一个循环产业,打算在林地里间种黄豆、红薯、西瓜,再养一些鸡鸭,一年下来也能补贴点养护树木的费用。


坚守与希望。张世昭 摄


未来陈为民还打算在林场种植100多亩鲜食葡萄和100亩桃树,把林场建成一处集生态旅游、观光农业、防风固沙等功能为一体,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具的都市绿洲! 


推荐阅读

【生态文明】绿水青山总是情 各家媒体说不停


【生态文明】历时八个月拍摄,献给战斗在一线的环保战士们


投稿方式:bthuyang@aliyun.com


作者 | 张世昭

编辑 | 宋春晓   责任编辑 | 侯万里  麻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