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注】画面精彩!内容震撼!这支将兵团精神带上国际舞台的团队你知道吗

2017-10-06 兵团零距离


2017年,在第四十一届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上,兵团杂技团参赛的《魂——倒立技巧》,在17个国家选送的30个节目中突出重围,获得“银小丑”奖。近年来,兵团杂技团硕果累累,捧回一个又一个荣誉。《魂——倒立技巧》还分别获得第十三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银狮奖”、第九届全国杂技比赛“银奖”、第九届俄罗斯伊热夫斯克国际马戏节“金奖”等。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557j5or8n&width=500&height=375&auto=0


近一段时间,兵团零距离小编两次走进兵团杂技团,探寻兵团杂技团荣誉背后的故事。




成立于1951年的兵团杂技团,是在原解放军第二十二兵团文艺工作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有人员140人,由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多民族演员组成,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杂技演出团体。



兵团杂技团一直坚持文艺为基层服务,为新疆各族人民和兵团的各族职工创作、演出了丰富多彩的杂技艺术作品。演职员工发扬兵团精神,深入田间地头、边境团场和边防哨卡为兵团各族职工带去了视觉盛宴,丰富了各族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兵团杂技团的演员,很多人都是兵团的后代,用兵团人演兵团人的故事,将兵团精神代代传承。副团长辛薇出生在一个杂技世家,父亲兄弟姐妹8人,其中有6人从事杂技事业。



1951年,副团长辛薇的父亲从北京来到兵团支援新疆建设,在当时极其艰苦的环境下,父母坚持把自己所学的技艺奉献给了兵团,成为了兵团杂技团创办人之一,到辛薇这一代,已是辛家杂技传承的第四代。她说:“从事杂技事业,源于自己的热爱和喜欢。”现在,儿子谭木也在父母的影响下成为了杂技团的台柱子。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0330gln2ec&width=500&height=375&auto=0

《魂——倒立技巧》


27岁的谭木是从16岁开始练杂技的,他说:“我是半路出家,可能是因为遗传,我比别人成长的快了些。”我们都知道,杂技是一项需要从小训练的技能,虽然谭木回答的轻描淡写,但当看到他左脚踝上长长的伤疤时,就知道他今天的成长何其不易。


如今,他的妻子也是杂技团的演员,两人都说:“以后,还会让自己的孩子从事杂技事业,把兵团精神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几十年来 ,杂技团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杂技作品,一大批具有浓郁地域特色和兵团特色的优秀杂技艺术作品 ,走向大江南北,走出国门。兵团杂技团先后赴俄罗斯、法国、瑞士、德国、葡萄牙、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白俄罗斯、立陶宛、拉脱维亚、日本、新加坡、泰国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和巡回演出,所到之处均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556sj25c5&width=500&height=375&auto=0
《转型中的中国杂技——当代杂技领军人物访谈特别节目:寻找心灵家园》来源:杂技大舞台


但是,纵观国内的杂技演出团体,像兵团杂技团这样由多民族演员组成的团体并不多见。怎样才能缩小和内地优秀院团的差距,团长冯晓玲想到了“走出去,请进来”。


冯晓玲觉得,只有学员和老师“走出去”,才会对外面的世界有新的了解,转变旧的杂技表演思维模式,更加清楚观众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杂技。而“请进来”的业内精英,以其对国内和世界杂技发展趋势的把握,能更好的为兵团杂技团号脉。



艺术作品是杂技团安身立命之本,没有过硬的作品,发展无从谈起。无论是请内地优秀编创人员来,还是自己团队创作,兵团杂技团的决策者要求把文化作为一台杂技节目的灵魂来对待。兵团文化是一部历史,它讲述的是兵团人屯垦戍边的历史,兵团人理想信念的历史,兵团人追求高远的历史。


未来,让我们期待兵团杂技团创作出更多的精品。


推荐阅读

【关注】原来你是这样的新疆,《还看今朝·新疆篇》重磅来袭(附完整视频)


【关注】兵团生活剧《花儿与远方》10月3日登陆山东、安徽卫视

投稿方式:bthuyang@aliyun.com


作者 | 何长涓  蒋龙珍

编辑 | 何长涓  责任编辑 | 侯万里  蒋龙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