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才下舌尖,又上心头!这个冬日,让我们一同品味兵团人的暖心大餐

2017-11-17 兵团零距离

2017年的冬天已然来临,在这个大雪纷飞、寒风凛冽的季节里,一定会让你想起一道终生难忘的暖心菜。从这道菜里,我们能看到老祖母皱纹里溢满的笑容,我们能闻到氤氲在晨光里的早饭香味,我们能想到年夜饭时全家团聚包饺子的画面……

 

今天,让我们一同来分享冬日里兵团人的第一道大餐,一起来回忆亲人在灶火间烹制的一日三餐……口水与泪水齐下,才下舌尖,又上心头……


 ◆ ◆

外婆的特制豆瓣酱



小时候,父母工作忙,我曾在外婆家住过一段时间。那时物资匮乏,吃不到太多美食,可外婆特制的豆瓣酱却让我终生难忘。那是一种用豆豉、山椒还有一种我至今都叫不上名的植物混合腌制,经过发酵后制成的,每次吃之前蘸点香油即可。


一次家庭聚餐,舅舅、姨姨都回到了外婆家。外婆做了一大桌子的好菜,她不停地给我们夹菜,自己却一口都不吃,只吃豆瓣酱。我和弟弟妹妹都知道豆瓣酱的美味,嚷嚷也要吃。外婆的脸一下就沉了下来,说什么都不让我们吃。


“妈,您也吃菜啊,总吃酱干啥……”舅舅的话还没说完,我就趁外婆不注意,偷偷拿走她的碗,用小勺舀了满满一勺酱,迫不及待地塞进嘴里。


“哇,好难吃!”我连忙把酱吐了出来,外婆的酱里没放香油。原来,不放香油的豆瓣酱一点都不好吃。当时我还小,很多事情都不懂,只记得舅舅和姨姨的表情很复杂,一个个都憋红了双眼。


后来,父母接我来新疆生活。直到我18岁那年,才跟随父母去看望外婆,外婆明显老了很多。但是她做的豆瓣酱却依然美味香醇,她给我盛了一小碗,浇了很多香油,说我小时候最爱吃这个。外婆的碗里也有同样的豆瓣酱,只是,依然没有放香油。


一瞬间,小时候的记忆如同决堤的洪水冲击着我的心灵。我鼻子一酸,差点哭出声来。外婆一生节俭,总是把最好的留给我们,可作为晚辈,我们却没能尽过孝道。今年年初外婆安然离世,我再也吃不到外婆特制的豆瓣酱了,但对外婆的思念,却远比美味的豆瓣更加香醇、浓烈。(刘洋) 



 ◆ ◆

能治感冒的薄荷煎饼



很久都没有吃到薄荷煎饼了,在我童年的记忆里,能吃上一口香喷喷的薄荷煎饼不知要高兴多久。小时候的冬季,我们兄弟几个容易感冒,每当这个时候,妈妈就会给我们做薄荷煎饼,说吃了感冒就能好。记得一次弟弟感冒了,妈妈在做薄荷煎饼,我就围上去假装咳几下,妈妈笑着对我说:“都有!都有!”


妈妈熟练地把面搅拌成糊状,放入鸡蛋、调味料、葱花、盐、切碎的薄荷叶,搅拌均匀,在平底锅内放入少许油,油热后放入适量面糊,用铲子推平,待颜色变金黄后翻到另一面煎,很快香喷喷的薄荷煎饼就做好了,我们一边吃着一边笑着。


我对薄荷煎饼有着特别的情结,长大后,因为工作很少回家,很久没有吃过妈妈做的薄荷煎饼了,但那特别的清香味道让人终生难忘。 (孙晓克) 


 ◆ ◆

小时候的那碗羊肉汤



每次看到琳琅满目、眼花缭乱的美食摆满餐桌,总有万千思绪涌上心头 ,让我不禁想起儿时妈妈做的羊骨头炖萝卜汤。


那时,家里缺吃少穿。每次,羊骨头翻滚的香味充满整个屋子时,我们就会被妈妈打发出去。“先出去玩,等做好了我喊你们回来吃。”趁我们出去,妈妈赶紧把肉全拣到奶奶碗里。吃饭时一家人围着小炕桌而坐,我们碗里的饭总和奶奶碗里的饭不一样,在我们吃饭时妈妈总还在案板前忙碌着。奶奶就趁这空隙,偷偷把肉撕碎夹给我们,每次我都舍不得吃,有时含在嘴里慢慢品味,有时趁奶奶不备偷偷埋进奶奶碗底。


妈妈总边忙碌边说:“你爷爷在你爸两岁时就去世了,你奶奶独自带着孩子吃了很多苦,如今上了年纪,需要滋补。”灶堂里的火光照亮了妈妈的脸。每当这时,我总是低下头去,生怕家人看见我的眼泪。


如今,我也当了奶奶,但始终保持着吃羊骨头汤的习惯,隔天就要炖一锅,一家人围着餐桌而坐,尽情地吃,羊是自家喂的,萝卜、菜也是自家种的,但却咋也吃不出儿时妈妈做的味道。(杨福华)


 ◆ ◆

难忘跨年哨兵晚餐



2017年1月27日是除夕之夜,我担负16时至20时的执勤任务。身在哨位即战位,我不由得紧握钢枪、挺起胸脯,严密注视着过往检查站的车辆和人流。4个小时的执勤结束后,我和战友卸下执勤装具来到餐厅就餐,没想到中队干部特意交代炊事班为我们这班哨兵精心准备了丰盛的晚餐,眼前的跨年哨兵晚餐让我和战友心里暖暖的,更没想到的是中队干部还陪同哨兵一同就餐,与大家合影,还将跨年哨兵晚餐合影照片分享到战士家长微信群,向战士家长拜年,送上新年的祝福。我立即用手机拍下一张丰盛的哨兵晚餐,一种满满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夏存喜)


 ◆ ◆

维吾尔族“妈妈”的马肉火锅



“马肉切成条,用蛋清腌制20分钟,阿帕(维吾尔语:妈妈)将煮好的牛肉汤加入火锅料,锅开后下马肉,煮1分钟左右捞出,什么都不用蘸,特别香。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这个味道。”提起自己最难忘的一道菜,胥雨家说。


在胥雨家生日的前一周,就接到了亲戚阿不都克里木的电话:“12号下班了你来我家,你生日也是我小儿子的生日,我给两个儿子过生日!”


带着同事送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蛋糕,独自在外工作的胥雨家,第一次在兵团跟“家人”过生日。一家人说说笑笑,不到20平方米的客厅里弹起了冬不拉,跳舞起了赛乃姆舞,充满欢声笑语。


“阿帕做的暖心马肉火锅,很难忘,明年生日还要和弟弟一起过。”许愿时胥雨家感动地说。 (朱玉)


 ◆ ◆

30公里外的一份土豆丝



我最喜欢吃妈妈炒的土豆丝,百吃不厌、回味无穷。


每次吃炒土豆丝,我就会不由地想起上中学的时光。那时我住校,半个月才能回一次家,馒头和咸菜是我在学校的主要伙食。为了改善孩子的伙食,学校门口经常会有家长给孩子送吃的,妈妈也是如此。


妈妈有一双巧手,擅长烹饪,能将不起眼的食材变成美味佳肴。当时,我身体不好,妈妈为了能让我吃好,经常变着花样做各种小吃送到我的学校,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每周三她都会准时到学校为我送来我最喜欢吃的炒土豆丝。来回30多公里的土路颠簸,她从未说过一个累字,直到我中学毕业。


工作后的我,已经很久没有尝过妈妈的手艺了,可妈妈做的菜,在我心里永远是最好吃的,每道菜都充满了爱与牵挂。(弥娅妮)


 ◆ ◆

记忆中的虎皮辣子炒茄子



我吃过很多菜肴,有家常便饭、有聚会大餐,但我最难忘的还是妈妈做的虎皮辣子炒茄子。


我初中时就住校了,只有放假才能回家,妈妈知道我喜欢吃虎皮辣子炒茄子,所以每当我放假回家,不管多晚,总能看见餐桌上摆着妈妈为我做好的虎皮辣子炒茄子。虽然这是一道简单的菜,但里面有妈妈的爱。


如今,我远离家乡在外实习,只要想家了,我都会在外面点一道虎皮辣子炒茄子吃,吃的时候就会想起妈妈,不管冬日有多冷,只要想到妈妈的这道菜,就会感到温暖。(梁雅璐)


 ◆ ◆

大姐的疙瘩汤



提起疙瘩汤,北方人对它再熟悉不过了。作为土生土长的北方人,我不仅喜欢喝疙瘩汤,而且喜欢做疙瘩汤,但我做的疙瘩汤永远没有大姐做的好喝。


还记得30多年前,我8岁,上小学二年级,二哥上初中,三哥上四年级,每天我们要去3公里外的学校上课。冬天,为了让我们吃一碗热饭,驱走冬日寒冷,大姐每天清晨6点起床,为我们兄妹3人做一锅热气腾腾的疙瘩汤。


那个时代的疙瘩汤用料比较简单,大姐用洋葱炝锅,放入白菜叶子和萝卜丁翻炒后加盐,再加入自家熬制的西红柿酱加水烧开,将面粉加水搅成面疙瘩放入锅中烧至翻滚,看着蔬菜和面疙瘩逐渐变色,直至香味扑鼻,一碗祛寒保暖的疙瘩汤就做好了,正是大姐这碗饱含亲情的疙瘩汤伴我走过了童年的冬季。(樊红)


 ◆ ◆

好吃的“菜板肉”



小时候在四川老家,每到隆冬时节,家家都张罗着杀年猪、办年货,好一派热闹的场景。


上世纪80年代末,物资还很匮乏,我们小时候最开心的事就是杀完年猪后的那段时间了,因为可以天天吃到肉。杀完年猪后,母亲会将猪肉腌好熏制成腊肉,遇到青黄不接时,腊肉便是改善全家人生活的美味。


最值得期待的还是吃猪头肉,母亲将猪头焯水洗干净,用盐、调料腌制一晚,第二天用海带炖煮,待大火煮开,香气四溢,我便和妹妹围着锅边转来转去,等待着……


待筷子能轻松插入猪头皮时,将整只猪头捞出放在菜板上,母亲冒着烫手的“危险”,将肉和骨头分开,我们一会儿吵着要吃猪眼睛,一会又吵着要吃猪耳朵、猪舌头、猪嘴巴,于是,母亲每切好一片肉就挨个塞到我们嘴里。那种感觉,美味极了,这就是所谓的“菜板肉”。


曾经吃肉就是过节,如今天天都在过节。我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我们年轻人每天忙于工作,却忽略了最亲最爱的父母,他们在一天天变老,我想我们应多腾出一点时间,为父母做点爽口的饭菜,让浓浓的爱驱散冬日的寒冷。(王税均 ) 


 ◆ ◆

妈妈的手擀面



2017年11月14日,是我34岁生日。也是我离家16年来,爸妈第一次陪我过生日。当蛋糕上点燃的蜡烛响起“祝你生日快乐……”的音乐时,幸福的泪水抑制不住地往下流。


那天,妈妈为我做了最拿手的手擀面,也是我最爱吃的饭。一碗热腾腾的手擀面,撒上葱花、倒上香油,对我来说就是人间最美的味道,连同冬日里的严寒一并驱走。这些年,我最想念的就是妈妈的手擀面,我将这碗面吃了个精光,妈妈的脸上也露出了幸福地笑容。


还记得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过生日只能吃两个煮鸡蛋,还是父母不舍得吃,留给我们的。每次回忆这段往事,母亲都会落泪,觉得亏欠了孩子。


后来,我从甘肃天水参军来到五师就很少回家,只能在心里想念父母。如今,我已成家立业,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我要接父母来新疆,好好孝顺他们!(杨志荣)


如果你有酒、有肉、有故事,请把你的故事记录下来,发送到邮箱:1303064700qq.com,在这个冬日里小编与你一起分享!

推荐阅读

【聚焦】来战!兵团新媒体普法挑战赛,你准备好了吗


【聚焦】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兵团仅此一家

投稿方式:bthuyang@aliyun.com

联系电话:0991-2680757


编辑 | 何长涓 蒋龙珍

责任编辑 | 蒋龙珍

审核 | 侯万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