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注】新一代兵团人“真情表白”老军垦

2017-11-23 兵团零距离 兵团零距离



在祖国的西北边陲有这样一支队伍,烽火岁月,他们是冲锋陷阵的子弟兵;和平年代,他们是一手拿枪一手拿镐的兵团人。60多年的屯垦戍边历程中,他们不忘使命,捍卫着边疆的安宁,创造了戈壁变绿洲、荒原起高楼的奇迹。如今,当年的老战士虽年华老去,但他们缔造的兵团精神永不老。今天,年轻一代的兵团人对老兵满怀感恩之情,下面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向老军垦的真情表白。



我是三师金墩监狱的一名工作人员。去年,一篇《无人区·52载守边人》的报道让我知道在兵团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用一生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为国守边防,一守就是一辈子。他就是九师一六一团退休职工魏德友。53年来,他与妻子一起坚守在无人区,过着“家住路尽头,放牧为寻边”的生活,书写了“西陲戍边半世纪,我伴寂寞守繁华”的非凡篇章。他们的感人事迹深深地影响着我、激励着我。


我们应该向魏德友夫妇学习,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把榜样的力量化作精神动力付诸工作实践,更好地担起青年一代戍边卫士的职责。(弥娅妮)



左文生爷爷1951年参军进疆,85岁的他一直在发挥余热,他常说:“只要大家需要我,再忙我也高兴。”1993年,左文生爷爷退休了,他不仅担任了十二师一〇四团老龄委主任,还带领退休职工组建队伍、开展活动,同时为团里写了100万字的史志,他是我最敬佩的老人之一。连日来,他又发挥自身特长,带领大家用文艺表演的方式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让十九大精神家喻户晓。左文生爷爷老当益壮,永远都在弘扬兵团精神,他对生活的态度及对工作的敬业奉献精神深深鼓舞着我,是我学习的榜样。(张圳河)



一周前,我和家人驱车到三师四十一团草湖镇游玩。途中我问爷爷:“爷爷,草湖镇没有草也没有湖,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呢?”爷爷说:“傻孩子,这里以前就是一个湖,周围全是芦苇。为了兵团的发展,我们部队来到这里开荒,才有了今天的草湖镇。”


爷爷叫杨志义,是一名老军垦。年轻时,他跟随王震将军徒步进疆,又一路向南走到喀什,是草湖镇发展的见证人之一。我为有这样一位爷爷感到骄傲。此刻,我抓起爷爷的手,发现他的双手非常粗糙,让我不禁联想到那个年代的艰难困苦。正是有了老一辈军垦人的艰苦付出,才有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我想我能做的就是继续弘扬兵团精神,努力工作,为兵团的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杨晨)




回想自己这几年在兵团边境团场的生活经历,认识白玉书爷爷是我最幸运的事。他总是给我介绍很多红色革命故事,我听了之后心潮澎湃。


1962年,“伊塔事件”发生,作为连长的白玉书接到命令后,火速带领123名战士赶往边境,有效控制了事态蔓延。


如今,55年过去了,白玉书老人离休了。期间,他的子女多次接他去大城市生活,都被他拒绝了。因为他不愿离开自己守护了一辈子的地方,不愿离开已故的战友。老一辈军垦人不忘初心、牢记屯垦戍边使命,彰显了兵团人坚定不移扎根边疆的崇高风范。这样一位老人让我打心底里敬佩,发自内心仰慕,祝愿他们身体健康、事事顺心。(郝胜忠)



2016年8月,我成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在兵团服务期间,我换了3次岗位。来到兵团,我才知道一代代兵团人在天山南北、大漠戈壁默默奉献,用青春和热血让亘古荒原变成良田沃土,建起了一座又一座军垦新城。


我喜欢听”沙海老兵“的故事,震撼于老一代兵团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种朴实而真挚的奉献,正是这种兵团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兵团人奋勇向前。我希望自己也可以像他们一样成为兵团的建设者之一。(田多多)



我叫杨杰,今年8岁,在兵团二中小学部上学。2016年8月,我有幸参演电视剧《花儿与远方》的拍摄。在剧中我饰演女兵宝珍的儿子小支前。该剧主要讲述了沂蒙革命老区女兵来兵团屯垦戍边的故事。


在拍戏过程中,我亲身感受到那个年代生活的艰辛。一开始,我和宝珍妈妈等人住地窝子、睡土炕、吃窝窝头,在大戈壁滩上开荒种地、修水渠、建房子……大家的生活在劳动中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后来,戈壁荒滩变成了良田,地窝子也都变成了一排排整齐的砖瓦房……这次拍摄让我深刻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老一代兵团人用勤劳汗水换来的。我为自己在兵团的学校读书而自豪,我要继承和发扬兵团精神,努力学习,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杨杰)



我是一名支教老师。来到南疆,我迷恋上了生长在沙漠边缘的胡杨树。每次拍照时,我都会选择胡杨做背景,因为它就像兵团人一样坚强挺拔。站在胡杨树下,它们似乎在对我说:“我的弟兄曾在亘古荒原上站岗放哨、屯垦戍边,将大漠变绿洲、将戈壁变新城!”是啊,曾经不畏艰难险阻的军垦战士们,你们真了不起!我要向你们学习,向你们致敬!(张进进)



屯垦戍边,对我们来说似乎很遥远,因为我们没有亲身经历那段艰苦岁月;屯垦戍边,对我们来说又很近,它就藏在老一代兵团人纵横交错的皱纹和布满厚茧的双手里。今天,我们坐在干净整洁的办公室里工作,住在宽敞明亮的楼房里,开着私家车上下班……我们能拥有这样美好的生活,是老一代兵团人用汗水和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牢记兵团精神,以老军垦为榜样,努力工作,为兵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杨时梅)



我是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现在十三师红星中学任教。周末,我和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来到“地窝子遗址风貌区”。在景区,我才知道这里原来是千里戈壁、茫茫黄沙,是老一辈兵团人用鲜血和汗水让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开出美丽的花朵,长出庄稼。这是奇迹!如果没有老军垦坚持不懈地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想,今后我一定会将这些铭记于心、见证于行,感恩先辈、奋发前行。(陈培超)



2016年,我考入向往已久的石河子大学。怀着对兵团的向往,对王震将军和屯垦戍边战士的敬仰之情,我去参观了兵团军垦博物馆。在博物馆里我看到了“军垦第一犁”,我被奋力拉犁的垦荒战士震撼了。他们裸露身体、膝盖紧绷、拼尽全力把荒原变成良田,用青春和汗水换来天山脚下一片美好繁荣。


军垦博物馆值得每个人前来参观,因为这里有战士艰苦奋斗的痕迹,是兵团精神的缩影。能在兵团读大学、感受兵团精神,是我的荣幸,我很珍惜。在此,我要向兵团老兵致敬!祝愿兵团的明天更美好。(朱文成)



我是一名从山东来到兵团的西部计划志愿者,现服务于十二师二二二团。在这里,我一有空就会去北亭文史馆,那里有很多老照片、老物件……有时,还能听到老军垦给我讲故去的故事,几代兵团人自力更生,种粮织布、盖楼盖房、兴修水利等,经历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团场旧貌换新颜。我发自内心地敬佩老一代兵团人。作为新时代的志愿者,我希望自己在志愿服务期间可以为他们送去关爱,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温暖。(鄢彬)



丰收季节,我走在一师阿拉尔市辽阔的田地间,听着远处采棉机隆隆的响声,不禁想起当年老一辈军垦战士和10万名上海知青。是他们在60多年前艰苦创业,搬走了14万座山头,修建了6100多座水利设施,让阿拉尔荒漠变良田。60多年的光阴,模糊了无数的记忆和面孔,但我还是要由衷地向他们说一声:“谢谢,你们永远是我们最尊敬的人!”(张勐)


如果你也有心里话想对老一代兵团人说,如果你也想把你听到的故事说给我们听,那就在下面留言吧。我们会精选留言下期推送。

推荐阅读

【关注】新突破!兵团九件作品在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


【关注】兵团军垦博物馆大型文物是怎样“上”到二楼的

投稿方式:bthuyang@aliyun.com

联系电话:0991-2680757


编辑 | 宋春晓

责任编辑 | 蒋龙珍

审核 | 侯万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