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注】@兵团人,这个春节你在哪里度过

2018-02-06 兵团零距离


@兵团人,这个春节,你将在哪度过?准备好回家乡了吗?今天,兵团零距离推出“你好,我的家乡!”


一起来讲讲你的家风民风好乡风,讲讲家乡的发展和变化。“乡音年味”中国年,一起晒一晒家乡的美景、美食、民俗……在这里,留下您家乡的见闻感悟,大声说出您对家乡的美好祝福。

美翻了,我的团

7年前的一个冬天,我离开家乡十二师五一农场。那天,暖冬艳阳,我心中百感交集。有对军旅生涯的热切期望,也有对家乡的眷恋和不舍。临行前,我深深凝望了一眼自己的家乡,将她的样子牢牢印在心底。


两年后,服完兵役的我荣归故里。当乘车回到五一农场时,差点认不出她的样貌,一度怀疑走错了地方。曾经低矮的平房变成了如今的一幢幢高层楼房;曾经的乡间小道变成了现在的“四纵四横”……我想不到,也不敢想,短短两年时间,一座现代化的钢筋水泥“丛林”居然在这里拔地而起。


后来,我得知,这里是新建的保障性住房小区,小区的名字叫怡丰园。不仅如此,团场的其他小区也有了统一名号,分别叫怡和园、怡沁园、怡馨园。我认为这些名字取得非常好,4个小区分别代表了丰收、和谐、欢沁和温馨,足以形容家乡的美好。


兵团人有着与生俱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保障房建成后,大家从原本的十几个连队集中居住到几个小区,各族干部职工群众都成了邻居,从房前屋后到楼上楼下,从十里八坡到三室一厅,大家的距离更近了,感情更深了。


每年春节、元宵节,是家乡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秧歌、旱船等社火表演总会在团里闹一闹,锣鼓声、欢呼声、喝彩声震天响。这个时候,团场领导会暂时放下忙碌的工作,出来和乡亲们道声新年好,鼓励大家来年再创新佳绩。社区工作人员会在室外架起炉灶,煮饺子、煮汤圆,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来参加活动的人,都能免费品尝新年的味道。


有人说边疆的春节总是少些年味,在我看来,新疆的确比不上江南的春光明媚、山水如画。但大西北的新年却散发着天然的质朴与豪放,新年的味道不会淹没在冻水饺、羊肉汤、熏马肠的香气中,而是在独特的屯垦人中焕发生机、催人奋进。


这样的兵团、这样的新年,总会让我豪情万丈,我为生活在如此可爱的地方,守卫如此美丽的边疆而自豪,不辞长作兵团人,此生不渝话衷肠!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我已复员回团场工作五个年头了。希望我的家乡在2018年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刘洋)


妈妈的味道

又是一年春将近,今年的冬天格外寒冷。暮色将近,结束一天工作的我打开通讯录,找到那个熟悉的名字,拨通电话后撒娇道:“妈,今晚我去你那吃饭,你把好吃好喝的备上啊!”“好,你来就行了,我跟你爸等你。”渐渐上了年纪的母亲开始变得对我格外依赖,一听我要去高兴极了。


叩开门,是母亲那张等待已久的面容。进屋,还没来得及换下衣鞋,便寻着香味找去。原来,母亲早已把我爱吃的熏腊肠摆上了桌。“香!”我吧唧着嘴,给母亲竖起了大拇指。那一刻,母亲笑开了花,“就知道你爱吃,今年我又灌了好多,够你吃了……”看着我狼吞虎咽的吃相,母亲赶忙去接水。刹那间,我看见了母亲越发佝偻的背影,酸楚顿时涌上心头。年年都是这个味道,可不同的是年年给予我年味的这个人,已渐渐老去。


母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四川妹子,离乡太久的她总说,每年只有吃了家乡的腊肠,才有过年的感觉。记得小时候,每年临近春节,母亲总会买很多肉,放各式各样的调料,灌各式各样的腊肠。然后拿出一个超大号的已经剥去上下底的油漆桶,桶下面放上冬季依旧常青的柏树枝,桶上面架几根木棍,把一串串腊肠挂上,点火、盖布,等待。我的工作就是在底部那自制的通风口处扇风、添柴。这个任务要在寒冷的风中持续一天。


看着慢慢变黄的腊肠,垂涎欲滴的那一刻早已掩盖了身体的疲累。似乎也只有在劳累一天过后,品尝这种美味,才能真正理解母亲的那些话。


有些记忆,愈久愈新;有些味道,愈吃愈香;有些祝福,愈念愈长。至今,母亲仍然保留着熏腊肠的习惯。于我而言,这是妈妈的味道。但对于母亲而言,这是一种难以抒写的乡愁。(黄容)


冰封的春节  美味的皮冻

团场的春节与草长莺飞的春天毫无关系,因为春节到了,团场的大地依旧冰封大地、银装素裹,但年味不减。过年总是与美食分不开,人们总要在节日前准备很久,让节日期间的三餐丰盛而美味。这也并非易事,比如说母亲为了做我们兄妹最爱吃的皮冻,就要费上一番周折。


皮冻少不了猪皮,猪皮远远算不上什么好食材,然而在上世纪80年代,只有临近过年,家家户户开始冬宰的时候,才会有多余的猪皮做皮冻。

图片来源网络


不知何时团场的人们悄然兴起吃猪皮,因为猪皮富含胶原蛋白可以美容。不过那时候的人可不是为了美丽,只是怕浪费,为了物尽其用。


皮冻有了足够的猪皮还不行,还要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那就是低温。以前连队里没有冰箱、冰柜等制冷设备,要作出可口爽滑的皮冻,只有在春节前几天才具备所有条件。


皮冻的做法说简单也很简单,就是一个字“煮”。说复杂也很复杂,因为要处理好猪皮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做皮冻的猪皮不能有一点肉。母亲还要将肉皮切成大小均匀的颗粒,这就增加了难度。

图片来源网络


不知多少个春节前夕,我常常从梦中醒来,眼前闪现出母亲和父亲切肉皮的情形。炉膛里热情的火焰拥抱着铁锅,铁锅里沸腾的水融化着肉皮。调料不断渗入汤汁中,阵阵香味扑鼻而来。


等到母亲将凝结好的皮冻浇上用酱油、醋、蒜末等调制的汤汁端上桌,我总是迫不及待的拣起一块放进嘴里,冰冷、爽滑,被嚼碎的冻子在口中慢慢融化,令人回味无穷。


不知何时,再到冰封的春节,父母的鬓角泛起了霜花,身形也不再利落,那美味的皮冻也不再被端上过年的餐桌,可皮冻的美味我永远忘不了。(于三)


咱们“屯儿”里的人

哼着小曲儿走在路边,欣赏着雪后披上白衣的槐树,正想明年春天它是何种模样,就被一群孩童得逞的笑声所吸引,不知所以地刚要靠近、招呼,却引得他们笑得更为调皮,站在原地正要一探究竟,却被脚边炸响的炮声惊到,跑开的孩子们毫不吝啬地释放了天真的笑容,而我的思绪随着熟悉的烟火香回到了三师四十五团“屯儿”里……


“爸妈,快出来啊,叔叔阿姨来咱家做客啦!”爸妈左手拿着铜铸水壶,右手端着接水盆,肩上搭着擦手用的碎花毛巾,满脸笑容地迎道:“过年好,过年好,欢迎你们到家里做客。”


图片来源网络


没错,俺们“屯儿”里都是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民,我当然就是那个甜美可爱的小古丽。


请尊贵的客人进屋坐上席后,多斯堪(桌布)上摆满了冰糖、葡萄干、巴旦木、核桃、果酱等干果及自己制作的各种小点心,美食的香味扑鼻而来,俺小小的味蕾像是拥抱蓝天般完全打开,看着大人们称赞盛满食物的手工“太盒赛”(盘子),感觉那些精致花纹都有了新的生命力。


香脆可口的馓子是“屯儿”里人的最爱,色泽黄亮、层叠陈列,更有吉利步步高升的寓意。若将馓子在砖茶里侵泡之后入口,吃起来更加惬意舒坦。


客人吃的正香,家里老人便会拿出自己的都塔尔、热瓦甫、手鼓等乐器,开始了音乐“招待”之旅。 《萨玛》《赛乃姆》《麦西莱普》等轮番上阵,将对生活美好的愿望倾入歌舞之中,让欣赏的人们沉浸在美好的故事里……

图片来源网络


无论富足还是清贫,热情好客、善良朴实的“屯儿”里人在送别客人时,都会拿出家里常备的食物—馕,并在馕上包裹些抓饭和肉,外装些干果,将美食递与客人的同时也将最真挚、最美好的祝愿传递!


欢迎天南地北的中华儿女来俺们“屯儿”来做客,让我们一起为民族团结这颗长寿树浇水、施肥!(帕丽丹)


向往过年

听奶奶说,过去,腊月二十三要烙灶干、煮鸡、豇豆干。粉条凉拌鸡肉是主食,不过开吃之前,族里老者要先敬灶神。大年三十,整个家族里所有的小辈都要聚到老者家过年,嫁出去的女儿正月初二也要带着丈夫和子女回娘家过年。奶奶说,那时候不管家族多大,全在一个锅里吃饭。


1980年1月19日,奶奶病逝了,但她的话一直影响着我,我总渴望一大家族一起过年。但如今,族人因工作分布在祖国各地,很难再聚齐。尽管如此,每逢过节,族人们都怀揣着对家乡的怀念、对亲人们的思念,风尘仆仆地赶回家团圆。


每年春节,叔叔家总要摆上四大桌,一桌是叔叔辈分的,我这个辈分的两桌还挤得有人够不着菜,还有一桌是给晚辈和孙辈的。等到菜上桌了、家人就位了,动筷前叔叔总会说上两句:“如今,我们芳草湖人的日子越过越好。就拿眼前说,这四桌菜搁以前你们想吃,我拿不出呀,可今天的芳草湖你们看看,下楼就是超市,你想要啥有啥,这日子天天都跟过年一个样。”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芳草湖人,每当我坐在宽敞明亮的窗前读书或写作时,就能感受到家乡这些年翻天覆地的巨变,激动地心情溢于言表。衷心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勤劳勇敢的芳草湖人民,更感谢芳草湖的沃土养育了我。(杨福华)


清新小菜,年夜饭经典

春节来临之际,我不禁想起了家乡的美食。在我的老家四川,有一道特殊的美食,准确的来说是家乡的一种野菜,也是家乡人年夜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它就是折耳根,因香脆可口,我们也称为“脆子根”。  


十九年间胆厌尝,盘馐野味当含香。春风又长新芽甲,好撷青青荐越王。这是南宋诗人王十朋的一首《咏蕺》诗。在这首诗里,越王勾践发奋图强的一系列事迹,除了卧薪、尝胆之外,还经常采集一种野菜吃,这种野菜就是蕺(jí)菜。诗中咏的蕺菜,就是我说的折耳根。


这道菜让我回到了儿时的记忆。小时候,每到周末我就和小伙伴一起背着背篓,拿着小锄头到田边和山里去挖折耳根,挖回来的折耳根经过妈妈的手,就成了一道“解馋”的美味。


后来,我们家长期定居兵团,但这道菜一直没有远离我们。元旦,爸妈来单位看我,特地在新疆的巴扎买了这种家乡菜,一家人一同品味着故乡的味道,感受着故乡的温暖!


希望未来,工作之余能常回家乡看看,也祝愿我的家乡越来越美丽!(辛胡)

忆1992年的春节

记得1992年的冬天,快过年时,父亲骑上自行车,带着母亲、哥哥和我去9公里以外的外公家过年,骑行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林带里都是又高又大的杨树,挂满了白色的积雪。


大年三十那天,父母们忙着做饭,便让大孩子带上我们小孩子出去玩,我们跑到又高又大的杨树下用足了力气,“嘿”的一声,用脚踹在杨树上,就看到大片的积雪从高空落下,我们就乐呵呵地站在积雪下笑着,大家你追我赶,玩地非常开心。

图片来源网络


饭做好后,大人们叫我们回去吃饭。吃过饭后,我们眼睛看到的只有两样东西,一是,天是不是黑了。二是,火墙旁边的彩珠筒和火花棒。在期盼中,我们过完了去年的最后一天,开始了新年的第一天。儿时的过年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欢声笑语和期待。


我们在慢慢的长大,祖国在一步步的迈向富强、民主、和谐。现在过年,我们能在温暖的楼房里观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道路上灯火辉煌,每家每户都挂上了鲜艳的五星红旗,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团场有了新的室内文体中心、室内活动中心、养老院、公园,这些都是祖国不断前进发展带给我们最好的新年礼物。


新的一年即将来临,我衷心祝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我们的团场和谐稳定、繁荣发展。(李俊 马崇伦)


即将消失的马车

我出生在祖国的最西边,记得小时候,每当春节,父母都会带我去有千年历史的古城——喀什玩儿。在喀什,记忆最深的就是古老的城墙及路上随处可见的马车。那时交通很不发达,汽车很少,马车成了较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高大的骏马,平整的板车上,铺着维吾尔族特色的手工地毯,维吾尔族大叔扬着鞭子、拉着缰绳,嘴里还不停地吆喝,很是热闹。

图片来源网络


坐在车上很舒服,迎面吹来徐徐微风,跟着马儿奔跑的节奏一起起伏,耳旁传来清脆的铃铛声。如果坐在前排,运气好的话还能受到马尾巴的青睐,帮你扫去身上的灰尘,是一种很享受的体验。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逐渐增多,马车已淡出了我们的视线。后来,我来到图木舒克,在这里生活了7年,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街道由窄变宽,绿化从无到有,人口由少增多,城市功能逐渐完善,居民的获得感不断提高。但每到春节,街道上总显得冷冷清清,这时我突然想到了小时候坐过的马车,儿时的记忆总是那么美好。让我们一起祝福,愿这座城越来越好,日新月异、飞速发展,我为我能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员而骄傲。(杨晨)


我依然爱你:佳木斯

我的家乡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每到春节前夕,我都格外思念家乡,尤其是佳木斯冬天的雪景,还有母亲做的东北特色菜锅贴大饼子。


记得小时候总喜欢春节跟邻居家的小伙伴打雪仗、堆雪人,东北的雪很厚,玩累了的我们回家后,总会嚷着要妈妈做锅贴大饼子……如今,在兵团已经工作了多年的我,回家乡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希望朋友们能来我的家乡做客,佳凤啤酒、朝鲜冷面和宾馆红肠是我们的饮食特色。


在这里我祝愿爸爸妈妈身体健康,不要为我的婚事着急,我一定能找到自己的所爱,争取今年回家,也祝愿家里的老老小小心想事成。(徐霆)


您的记忆里我的年

那年,爷爷翻过一座山,把奶奶娶回了家。


那年,爷爷带着奶奶从湟中县城一路舟车,最后落脚在此。


那一年,爷爷坐在灶旁烧着柴,奶奶将搓揉好的一圈圈细长的馓子面放进油锅,而我已经可以围在奶奶身边打下手了。



都说青海人的面食像“花儿”一样,逢年过节奶奶都会变着法地做各种各样好吃的青海面点。小时候的记忆里,馓子可谓是一年一度舌尖上的诱惑了,满满的香酥脆口。也只有过年前一周,奶奶才约着三五婶子大做一项“馓子工程”。


小时候盼望着过年,盼望着穿一身新衣服,也盼望着吃上奶奶炸的馓子。现在工作了,吃上一口馓子,感觉儿时的记忆,年的味道就都找到了。


每到大年初一,亲戚们就会相约来给爷爷奶奶拜年,乡音浓浓亲情溢溢,一大桌子人忍不住畅饮聊至许久,喝到尽兴,就会有人起哄要求唱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


《花儿与少年》曲调高亢悠长、衬句拖腔,旋律起伏大,但听起来自由畅快,家中有一位婶子唱得特别好,爷爷奶奶听完,开心地笑成了一朵花,一桌人欢声笑语,热闹又幸福。


于是,最好的年味就是奶奶和妈妈姨姨准备年夜饭、爷爷带着我们贴对联、舅舅摆好红鞭炮,一大家子忙活着赶在春晚开始前一刻,开启一年的幸福。也是因为爷爷奶奶的这份乡思乡情,才让我们的年味有所追寻。(杨维妍)

腾飞吧,阿拉尔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阿拉尔,地处塔里木河上游、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这里拥有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和悠久的历史人文底蕴,概括起来就是“四地”:塔里木河起源地;丝绸之路必经地;昆岗文化发掘地;三五九旅传承地。


阿拉尔的人民勤劳、勇敢,热情好客、性格直爽,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影响较大,从自身做起,尊老爱幼,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兵团人,他们为了建设兵团,发扬兵团精神、三五九旅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就是光荣的阿拉尔人的传统。这里的人团结友爱,一家有难,大家就互相帮助,爱心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友谊之花在塔河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以前,阿拉尔发展缓慢,城市小、人口少、风沙大。如今,阿拉尔的发展变化很大,2017年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随着阿拉尔一桥、二桥、三桥的建成,塔河环境得到有效治理,阿拉尔如意湖和胡杨景观河建设使阿拉尔变得更美丽,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影响力逐步上升,崭新的阿拉尔亮相在南疆,人民生活越来越好,条件逐步改善,路越来越宽,空气越来越好,人民越来越富。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相继开建,将对阿拉尔影响巨大,阿拉尔正在飞速发展。美翻了,我的家乡—阿拉尔,我爱你,阿拉尔!希望你的明天更美好。(孙晓克)


儿时的煤油灯

前两天,一次无意的停电,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点过的煤油灯。因为条件有限,在通电前的农村,煤油灯曾陪伴过农村人无数个夜晚。但对我们家来说,煤油灯也不是天天能点的。夏天为了省油,妈妈总会催促我们早早入睡,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煤油灯才可以点到零点之后,那是小时候最快乐的事了。

图片来源网络


记忆中,母亲曾在煤油灯下为我们缝衣服、纳鞋底,我和姐姐、哥哥一起在煤油灯下赶着做家庭作业。在漆黑的夜晚,一家人借着煤油灯那微弱的灯光,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随着时代的发展,蜡烛代替了煤油灯,再后来就有了电灯。时过迁境,今天没电的日子就犹如瞎子在黑夜里穿行,东碰西撞,煤油灯成了记忆里的故事。快捷的生活步伐改变了煤油灯时代的落后与窘迫,但是美好的生活仍需要我们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


对于今天来说,我们更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更需要发扬优良传统精神,努力创造美好的新生活!(袁向华)


这个春节,你回家乡吗?

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

推荐阅读

【关注】看不见的奉献,最美的遇见!支教,是一次结缘


【关注】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落地兵团乌鲁木齐工业园区

投稿方式:bthuyang@aliyun.com

联系电话:0991-2680757


编辑 | 何长涓

责任编辑 | 蒋龙珍

审核 | 侯万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