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注】兵团这两幅工笔画,为啥能感动深圳文博会客商

 “兵团零距离”—— 胡杨网品牌微刊


5月12日,是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第三天,在深圳会展中心1号馆新疆兵团主题馆,两幅兵团题材的工笔画吸引着来往客商目光,成为兵团主题馆的亮点。


先睹为快,小编就先带大家看看这两幅众人关注的工笔画,听听他们背后的故事。


图为:《一群老兵的故事》

《一群老兵的故事》

1949年11月底,和田发生反革命暴乱。驻守在阿克苏的五师五团(前身为三五九旅七一九团)奉命紧急平叛,最终胜利完成任务。


进驻和田之后,这些老兵就地转业,建立起十四师四十七团,从此他们便像一棵棵胡杨,深深扎根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驻守边疆。兵团成立50周年前夕,兵团领导去看望他们,问他们有啥愿望。这些老兵有的说没坐过火车,有的说没去过乌鲁木齐,还有的说特别想见见王震将军……


兵团的领导为了满足老兵们的愿望,特意安排他们乘坐火车来到乌鲁木齐,并让他们住进最好的宾馆。晚上这些老兵怕弄脏雪白平整的床单,竟然穿着衣服在地毯上睡了一夜。第二天,他们来到八师石河子市,面对广场上矗立的王震将军铜像时,自动列队,顿抖着手向将军行庄严的军礼。


图为:《一件军衣的故事》

《一件军衣的故事》

20年前,军垦博物馆文物征集员走进八师一二一团王德明老人的家中时,被摆放在杂物棚子里的一摞摞布满大小不一、颜色各异补丁的旧军装惊呆了!军装怎么会穿的如此破旧呢?


为了发展生产,1949年12月10日,新疆生产合作社成立。在没有任何资金的情况下,全靠指战员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去创办。王震司令员指示,军区直属部队每人每天节衣缩食,支援生产。当时主要是从口粮和军服上来做文章,这样平均每人每年能节约出91.2元来支援国家。


王德明老人一辈子没舍得把这些破旧的衣物扔掉,这是他对峥嵘岁月的纪念。他把其中一件缝满了296块各种颜色补丁的军大衣捐献给了兵团军垦博物馆,后来这件军大衣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



5月10日开幕的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集中呈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兵团76家参展企业携852件展品亮相。


八师石河子市新疆天富集团把《一群老兵的故事》和《一件军大衣的故事》(原尺寸复制品)这两幅最具代表性的兵团经典故事工笔画作,在兵团主题馆进行了展示。



展出三天来,这两幅工笔画受到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和关注。一位来自内蒙古的游客说:这两幅工笔画有文化内涵,看了使人受教育。许多游客还在工笔画前合影留念。


据了解,这两幅作品和其他近一百幅工笔画作为辽宁文化援疆的重要成果,永久收藏于八师石河子市“红山1958文旅小镇”。


背景资料

新一轮援疆工作开展以来,辽宁省铁岭市对口支援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2015年至2016年,两地先后组织铁岭、石河子近百名画家在新疆采风,寻找新疆兵团发展的动人故事。经过一年时间的创作,百余件兵团题材美术作品出炉,展现了兵团人60 多年屯垦戍边的伟大壮举。


2017年1月9日,“大美新疆  军垦华章——铁岭工笔画新疆兵团题材美术作品展”在辽宁美术馆举行。2017年3月18日,“大美新疆·军垦华章”新疆兵团题材美术作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盛大展出。


2017年9月26日,"大美新疆·军垦华章——铁岭工笔画新疆兵团题材美术作品正式落户八师石河子市“红山1958文旅小镇”艺术中心。


作者:杨生福  段飓风 吴亚民 高艳


编辑 / 何长涓  责编 / 蒋龙珍  审核 / 钟新 侯万里


猜你喜欢

【关注】兵团杂技团健儿从巴西载誉归来

 

【关注】韩天航又出新书!把兵团故事讲下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