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与改革共成长 | 甜蜜事业里有我们的骄傲

 “兵团零距离”—— 胡杨网品牌微刊


上世纪80年代,东天山南部的哈密平原,在贫瘠的沙漠荒滩上建起一个万亩葡萄基地,这是世界银行在新疆农业综合开发的一个子项目。


葡萄基地的建成,使项目农场走出了困境,职工生活得到了改善,为兵团哈密农场管理局(十三师前身)引进外资、发展农业生产和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了宝贵经验。


1986年


1983年元旦,时任哈管局副局长的李新野带领我们参加外资项目工作的几个人,在办公室里通宵达旦地赶制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做好项目前期调查评估,是世界银行管理项目的先进经验,之前我们都没有经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格式、内容是什么样都不知道。


我们只好放弃元旦休息,算账、写可研报告,忙碌了几天后,总算拿出了一份初稿。但这份初稿,在水土平衡、风险评估、经济效益等方面,离试行可行性研究报告标准还差很远,需要从实地调查入手,推倒重写。


李新野把大家召集在一起研究,决定组织3个调查组,第一组是栽培技术组,赴石河子、吐鲁番和鄯善考察;第二组是加工和贮藏组,赴兰州和上海考察;第三组把本地的水、土、气象资源再作深入调查。


几个月后,各组将调查情况归纳整理后写出考察报告,修改产生了第二稿、第三稿……历经三年,七易其稿,哈管局葡萄栽培世界银行项目(简称世行项目或项目)终于在1986年经新疆葡萄瓜果开发研究中心和石河子农学院专家论证后提交完成。


检查验收



1986年6月17日,世界银行高级官员丁文波、水利专家毕尔堡、经济专家皮亚扎一行三人,在国家有关部委和兵团项目办公室有关人员的陪同下来到哈密。他们首先对哈密垦区现有葡萄生产情况、葡萄育苗基地和拟发展为葡萄基地的土地、水利资源进行了实地考察。


当时,为了确保项目成功,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我们将种棉花和种粮食的好地也列到项目基地中。当世行官员一行来到黄田农场戈壁荒地考察时,丁文波先生看着眼前的沙漠荒地对我们说:“这里的土地、气候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葡萄园极其相似,如果在此种葡萄不会比用熟地种葡萄差。”


听了丁文波这番话,我们想,若把葡萄地从熟地移到荒地来,就可以解决果、棉、粮争地的难题。可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写好,若改动就会涉及到打井、修渠、开荒和道路建设等多项工程的变动,而第二天上午就要进行汇报评估,改写能来得及吗?


我们讨论后决定,利用最后一宿,把可行性研究报告又改了一次。李新野和我们一起熬了一个通宵,在开评估会之前终于将修改后的科研报告打印装订好,送到了世行官员手中。


葡萄地开花



项目的评估会就要开始了,大家怀着忐忑的心情进入会场,这是我们面临的第一场考试。“考试”开始了,世行官员先听汇报,然后提问,从种植技术、水土平衡、水利设施到产品市场销售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各方面,提了许多问题。由于我们事先作了充分准备,答辩进行得很顺利。一问一答整整一天,直到世行官员说:“OK!”我们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丁文波对可行性研究的评价是:“在中国参加过很多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评估,像你们写得这么全面、这么好的,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OK!”


1987年3月,哈管局成立外资项目办公室(简称项目办)。我从农业处借调到项目办负责葡萄栽培技术。作为1955年从八一农学院(现新疆农业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我感到肩上担子十分沉重,怕葡萄种不活、长不好,更怕项目失败了没钱还贷款。因为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哈密垦区的葡萄种植就没有间断,但总是第一年活,第二年、第三年就死。1985年,全哈密地区的葡萄种植面积只有4600亩,总产量不到1000吨。


葡萄熟啦!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1987年哈管局世行项目正式实施,1993年项目竣工。完成葡萄建园面积16900亩,开荒 67200亩(部分开荒地种植棉花),打井156眼, 建葡萄晾干房52000平方米,房建32500平方米,机械设备购置238台,建葡萄干加工厂一座,共计完成投资6600万元。之后,在科学的管理下,哈密垦区的葡萄长势喜人,再也没有出现过葡萄低产的情况了。


这就是我们曾经奉献过的甜蜜事业,这里有着我们的骄傲。


如果,你也有和她一样的故事

就点开下面这串文字吧

   征文 | 说出你的故事,“我与改革共成长”网络征文活动开始啦  


作者:黄琼德


编辑 / 宋春晓   责编 / 蒋龙珍  审核 / 钟新 侯万里


猜你喜欢

美丽兵团 | 想在新疆体验电影《地道战》的感觉,来这里吧

 

美丽兵团 | 我叫一万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