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与改革共成长 | 旧貌换新颜!塔里木河大桥竟然变化这么大

 “兵团零距离”—— 胡杨网品牌微刊


1961年,我从重庆来到塔里木河南岸的一师胜利十六场(现一师十三团),当时塔里木河上没有桥,我是坐渡船过河


彼时的塔里木河像无缰的野马,河水横冲直闯,经常把堤岸冲塌,渡口不得不经常变动。春天,河滩路翻浆厉害,车马难行,冬天,河水冰冻,得天天破冰打通航道,没有桥很不方便。但当时技术和财力都很匮乏,建大桥几乎是难以实现的事。所以,很长时间,渡船都是来往塔河两岸的重要交通工具。

1968年1月,我回家探亲,坐着中巴车一路颠颠簸簸吱吱嘎嘎地往渡口赶。远远地就看到等待渡河的队伍排得长长的。等呀等,眼看着航道就要打通了,突然渡口传来消息说拖轮坏了!天渐渐黑了,大家又冷又饿,河滩上点燃起一堆堆篝火,大家一起烤红薯、窝头、土豆、面饼充饥。 
于是,我做了一首江城子来描述大家当时渡河的艰难。        


 江城子·塔河还没桥


野马塔河还没桥,独木舟,退休了。渡船上岗,码头经常跑,机动船儿爱撒娇,河里趴,黑烟冒。


最急要数渡河人,两眼傻,双脚跳。稍安勿躁,待会就起锚。朝霞飞去晚霞照,等呀等,天又晓!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边疆要稳定,经济要搞活,生产要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要提高,建桥成了一师人的重要任务之一。


我也填词一首描述一师人当年齐心建桥的火热景象。


江城子·齐心建大桥


塔里木河建桥梁,水泥袋,肩膀扛,机械不够,都由人工上。龙门架上拉石夯,一夯夯,砸桩桩。


银镘闪闪道道光,筐子大,扁担长,号子震天,夜里灯辉煌,首座大桥架河上,双车道,三里长!

塔河一号桥

一号桥上的石碑


1985年,经过近3年的建造,塔里木河阿拉尔段第一桥建成通车!


大桥的建成对一师人有重要的意义,连接两岸的桥梁,说是一师生命线也不为过,塔南几个军垦农场需要的生产资料、生活用品等都是从桥那边源源不断运来;而农场生产的粮棉和瓜果等农产品也通过大桥运出去……


1986年,我再次回家探亲。过桥时,我看着平平的桥面一直通向远方,曾经的独木舟、老渡船的身影又在脑海里时隐时现,愉悦的心情自不必说。


2009年,为适应团场不断发展壮大的需要,一师阿拉尔市塔河第二桥也建成通车了!党的十八、十九大以后,为跟进兵团工作要以阿拉尔市为中心向南发展的需要,2016年,塔河第三桥也建成了。

塔河二号桥


今年春天,我和朋友去塔河边垂钓,看到不远处的塔河第四桥工地上人头攒动,巨型塔吊挑着彩云有序忙碌,搅拌机、浇筑机隆隆作响……没过多久,几座伟岸的大桥墩从河泥里长上来了,南北两岸的桥梁也在向着河心延伸。


有关人员告诉我,说第四桥是一师阿拉尔市的观光桥,桥上有观光点和一些文化元素的配置,预计2019年国庆节就可交付使用。


改革开放40年,塔里木河阿拉尔段这二十几公里的河面上,从无到有,已经建成了四座钢筋水泥桥,这四座桥就像塔河上的四道彩虹,架起了一师人与外界沟通的桥梁 。


最后,我再用一首江城子祝贺阿拉尔第四座大桥即将落成。


江城子·如今彩虹桥


滔滔塔河只等闲,四座桥,长又宽,铁柱钢梁,平稳坚如磐。车来车往撒着欢,装着喜,载着山。


现代桥上夜景观,彩笔挥,流星串。万马奔腾,朝着小康赶,担着边陲千斤担,中国梦,早实现。


作者:田应方


编辑 / 陈颖   责编 / 蒋龙珍  审核 / 钟新 侯万里


猜你喜欢

我与改革共成长 | 我入职的“老三件”退休了

 

我与改革共成长 | 我的梦想终于实现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