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春走基层 | 陈俊业的 “小目标”与新目标


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陈俊业的 “小目标”与新目标


一师四团团部一角鸟瞰(视频截图)。


春节的南疆,节日气氛浓浓。

1月27日,大年初三。记者来到新疆南疆的兵团一师四团。
在文体广电中心,记者就见到了四团三连党支部书记陈俊业。身着迷彩服的他见着记者的面后说:“走,我带你去三连看看。
三连距离团部有十多公里,陈俊业边开车边和记者说:“今年咱们连杏子收成好,职工年收入平均在7万到8万元……”
记者心里寻思:种的是金杏子吗,能挣这么多钱?
下车后,记者看到三连连部。办公楼前大红灯笼高高挂,一副内容为“内外平安好运来,合家欢乐财源进”的对联张贴在楼外的廊柱上。
“欢迎你到三连来!”陈俊业热情地说。
据他介绍,2016年2月他来到三连时,这里所属的24户73人为贫困户,上访事件频频发生,贫困户占比23%,三连戴上了一师深度贫困连队的帽子。当时,他就立下“小目标”:争取让这里的职工三年脱贫!没想到,两年时间,“小目标”就实现了。如今,这儿的职工不仅全部脱贫,还奔向了致富路。
平静的话语后,肯定有着不平凡的故事。记者开始了刨根问底般的采访。
陈俊业(左)与沈铁柱在交谈。
职工沈铁柱笑眼弯弯地不无得意地说:“陈书记来了后,我第二年就脱贫了,带头主动退出了低保。你知道我今年收入多少吗? 20万元呢!”这么多?记者更有点怀疑。

陈俊业(视频截图)。

继续采访得知:其实陈俊业不简单,人家是正牌的科班出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果树专业毕业生。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来三连后,他发现这里大部分职工以种植吊干杏树为生,因地理位置特殊,管理粗放,形成了“不管不结、不结不管”的恶性循环。但他初来乍到,看着眼前这个初来乍到的小年轻,职工群众普遍对他不太信任,对他讲授的科学种植方法更是将信将疑。
可是,陈俊业没有退缩、没有气馁,继续着他认准的目标。他在连里寻找愿意尝试科学种植方法的职工,费了一番周折,动了好多心思,最终找到了4户职工愿意跟着他的技术来管理杏园,这让他有些欣慰。沈铁柱就是4户之一。


视频来源:一师四团文体广电中心(拍摄于2019年9月)

“第二年,俺家的40亩杏树就丰收嘞,杏子又大又甜,所以价钱也卖得好。看着俺挣了钱,其他人可坐不住了,都抢着来向陈书记来学习科学种杏呐,围着陈书记问这问那,把陈书记可忙活坏了。”沈铁柱说。
就这样,陈俊业的首炮打响,直中靶心,威信大振,信心大增。
“我本来就是学林果业的,又在林管站工作了很长时间,对杏树比较了解,所以才这么有信心帮大家种好杏树增收。”陈俊业解释说。
陈俊业走访职工于守文(右)家庭,与他们夫妻合影。
“来来来,到俺家里坐坐,我要和你好好唠唠我们连的这位好书记!”记者见到职工于守文,还没完全定下心来,他就迫不及待地跟记者说了上述话语。
于守文家中果树种植面积小,家里有3个孩子,经济负担重。得知这一情况后,陈俊业向团党委申请减免于守文夫妇应缴的养老保险等费用5万元,由团场代缴。同时,于守文夫妇在陈俊业的帮助下,在七连种植了80亩小麦,每年可以获利4万元。
“2016年以前,我们一家一直在吃低保,陈书记来了,我们看见了致富的希望,我们都很感谢他!”于守文说。
其实,陈俊业在三连帮助了许许多多像于守文这样的家庭。
“我们两口子在陈书记的帮助下,做了护林员,每年可以增加2万元收入,我们很珍惜这个机会。”职工王青松对记者说,“我第一年种杏树,没钱买肥料,陈书记二话不说借了我8000元,是他带着我挖了‘第一桶金’。
2018年5月,三连实现贫困户全部脱贫,陈俊业获得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

面对着职工群众的诸多夸赞,面对着荣誉,陈俊业说:“职工群众对我的好评越多,我身上的担子就越重。种杏树是靠天吃饭,要让职工群众腰包鼓,就得多条腿走路,寻找更多的挣钱渠道。接下来,我会以团场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引领职工群众进一步延长吊干杏产业,尝试‘果园+’模式,开办合作社,让大家的生活再上一个新台阶。”(胡杨网记者蒋龙珍 通讯员郭湘锋)




来源:胡杨网


编辑 / 杨永霞  责编 / 蒋龙珍 甘琦  审核 / 钟新



新春走基层 | 走访八师石河子市疫情防控工作


新春走基层 | 左热姑·阿不都热依木:贴春联挂灯笼 红火过大年


新春走基层 | 兵团医院严阵以待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兵团零距离


投稿邮箱:bthuyang@aliyun.com

投稿热线:0991-2680753


长按指纹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添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