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些兵团“90后”,战“疫”身影好酷


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战“疫” 中的兵团“90后”身影
一个紧急电话,一则召回短信,让在家过年、和家人团圆的他们,迅速返回岗位,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阻击战当中,他们的名字叫兵团“90后”。
截至2月20日,兵团共有235名“三支一扶”大学生坚守在新疆及全国各地基层抗疫防疫一线,在街道社区、企业车间、值班卡点、医院病房,随处可见他们投身防疫抗疫工作的身影。



社区里的快乐小哥



“阿姨,给您带点儿元宵。”
“谢谢小伙子,真的太感谢了!家里人正想着怎么买元宵呢。”
今年元宵节夜晚,八师石河子市的“三支一扶”大学生黄乾坤和工作人员们挨家挨户给一四二团社区的居民们送去元宵。
黄乾坤家和服务单位都在一四二团。疫情爆发后,他第一时间赶到社区,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及时设置疫情防控点,向辖区居民积极宣传疫情防控政策和卫生防范知识,并坚持在卡点值班。
一四二团“三支一扶”大学生黄乾坤(右)给社区居民配送生活必须品。
黄乾坤说,“疫情防控期间,有的居民居家不能外出,难免烦躁或者感到孤单。趁着送生活用品的时间,我和他们聊聊天,逗个乐儿,缓解一下压力,居民们很开心。”

医院的防疫“小战士”




分别服务于一师阿拉尔市十一团医院和十二团医院的于洋洋、唐文君是兵团2019年招募的“三支一扶”大学生,他们分别毕业于湖南医药学院和辽东学院。
在家人眼里,他们今年有点儿“不孝顺”。本该与家人团圆的日子,他们在疫情面前选择了冲锋在前,舍小家顾大家,并在疫情爆发后,说出了这样的话:“我年轻,我先上。”
由于长期接触消毒水和酒精,于洋洋的手背裂开了口子,起了红疹。工作期间,全天佩戴防护口罩,长期挤压耳背,皮肤蜕皮脱落。

十一团医院“三支一扶”大学生于洋洋的手。
年长的同事看到于洋洋的手,心里不是滋味,可于洋洋却安慰同事:“不就蜕点儿皮嘛!没事,会慢慢恢复的!多少医护工作者为了争取打赢这场防疫战不惜自己的生命,我这算什么。”
唐文君每天都要为居家隔离的返疆人员测量体温,对隔离区进行消毒,同时积极为居家隔离人员进行心理疏导。他虽是个大男孩儿却很细心,有一天,去测体温,一名隔离人员没有像往常一样跟他打招呼。测完体温,唐文君没有离开,而是坐在了隔离人员身边,“大姐,今天看新闻了吗?病愈出院的人多了,你看这是不是个好消息?”这位隔离女士终于回应:“哦,是嘛?这是好消息啊!你再帮我看看还有什么好消息啊!”
十二团医院“三支一扶”大学生唐文君为其女朋友整理防护服。
到了晚上,唐文君就跟同事们一起住在附近社区的值班室。疫情发生以来,他始终坚守岗位。

哪里需要哪里“搬”



“哪里需要,我们就去哪里!”这就是兵团“三支一扶”大学生们最常说的一句话!
八师石河子市的“三支一扶”大学生奂振涛和文镜潭春节期间回家探亲,原本计划利用假期好好陪陪父母。疫情发生后,他们各自主动参加了家乡的疫情防控工作。
奂振涛在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大川镇老庄村跟随党员突击队进行摸排,组织青年志愿者到村里的各大小街道进行消毒工作。他进村入户,宣传防控,引导群众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活动,不串门、不集会、不聚餐,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
石总场“三支一扶”大学生奂振涛在甘肃省舟曲县大川镇老庄村街道进行消毒。
文镜潭在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报名成为社区的青年志愿者进行相关志愿服务。文镜潭说,“在兵团工作的一段时间,让我不知不觉有了‘兵’的意识,凡事要冲在前。所以,疫情当前,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防控工作,家里人也都很支持我。”
文镜潭在四川省自贡市荣县社区门口值班。
来自河南的“三支一扶”大学生陈阳,服务单位在皮墨(北京)工业园区。陈阳说:“虽然每天工作很辛苦,但服务单位是我的第二个家,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一定能够战胜疫情。”
在一师阿拉尔市托喀依乡,欧阳润楚等7名“三支一扶”大学生始终坚守在抗击疫情一线。他们服从指挥,相互配合相互鼓励,积极对辖区内返疆人员进行摸排,对集中隔离区信息进行汇总,对重点场所进行数据统计,地毯式排查,为托喀依乡的防疫抗疫工作贡献力量。
托喀依乡7名“三支一扶”大学生在抗疫一线。
到基层去,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他们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三支一扶”誓言,一直奔赴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胡杨网记者韩晓怡 、通讯员范梦龙、徐雁、牛继承)



来源:胡杨网


编辑 / 唐瑜  责编 / 甘琦  审核 / 钟新


兵团多家医院利用网络战“疫”


抗“疫”路上,兵团这些夫妻这样诠释爱


兵团各园区、各企业:防疫不松劲 生产保供应


兵团零距离


投稿邮箱:bthuyang@aliyun.com

投稿热线:0991-2680753


长按指纹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添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