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把握科技和文明进步规律,扬帆数字经济发展新蓝海
点蓝色字关注“中移科协”
//
11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在四川成都举行,论坛以“开放、信任、合作”为主题。中国移动党组书记、董事长杨杰通过线上方式参加开幕式,并作了题为《把握科技和文明进步规律,扬帆数字经济发展新蓝海》的主旨演讲。
杨杰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为国家依靠科技创新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杨杰围绕三个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如何推动人类文明演进的?生产力发展呈现出哪些明显变化和突出特征?如何发挥好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作用?
杨杰认为,能量和信息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两条主线。纵观历史,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巨大进步,总是伴随着科学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具体体现为能量和信息两个方面。在人类文明演进的不同阶段,能量、信息的发展以及两者的融合创新,呈现出了不同特点。进入信息文明时代,人类在“连接、算力、能力”等方面生成运用信息的水平实现指数级跃升,能量信息呈现出加速融合的趋势,拓展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丰富多样性和无限可能性,引发了“瓦特×比特”的融合聚变。文明进步是人类获取利用能量的技术,生成运用信息的技术,以及两者融合创新的技术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本质都是科技的进步。未来,随着能量和信息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深度融合,绝大多数人类活动都可以概括为能量和信息协同作用的活动,绝大多数问题都需要借助信息手段协同解决。
杨杰指出,新一代信息技术孕育催生经济社会发展的数智生产力。回顾信息技术发展进程,“图灵机”“冯·诺依曼架构”“香农信息论”等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成熟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摩尔定律”“吉尔德定律”“梅特卡夫定律”等定律的驱动下,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入经济社会民生各领域,成为人类文明发展不可或缺的“数智生产力”,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发生深刻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新基础设施提供信息感知、传送、存储、处理全链条服务。5G、算力网络、能力中台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能够贯通信息生成、运用的全过程,支撑百亿级“人机物”等多元主体的智能连接,打造可有机组合、灵活调用的一站式信息服务。二是新生产要素释放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数据要素具有非竞争性、低边际成本、高流动性等特征,能够引发推动资源优化配置的“新规模效应”、精准满足多领域个性化需求的“新范围效应”、突破人的经验和认知局限的“新学习效应”,促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三是新生产工具助力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硬件、软件、平台等加速迭代发展,各领域专业化的知识内化为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工具,推动生产工具属性从人类体力外延向智力外延转变,助力人类解决更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
杨杰表示,数字经济逐渐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主阵地。数字经济既是科技进步的前沿领域,也是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阵地,更好发挥科技创新驱动作用,需要我们做好“两个强化”“两个融合”。一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科技领军企业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担当好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坚持补短板和锻长板并进,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攻关,努力实现“从0到1”的突破。坚持纵向创新和横向创新结合,通过“纵向创新”在细分领域做深、做透,在特定行业做到顶尖;依托“横向创新”推动各领域技术、各行业应用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坚持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协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主动融入全球创新体系,释放数字经济推动全球增长的潜力。二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好产业创新发展的引领作用,通过研发合作、市场牵引、资本撬动、人才支撑等方式,攻关网信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发挥好产学研用协同的促进作用,积极对接国家实验室、科研院所、高校等创新力量,促进形成从科技成果到产业应用的良性循环。发挥好产业链融通互促的带动作用,深化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供应链、生态链、价值链融通发展,积极培育无人驾驶、元宇宙、智能机器人等创新应用。三是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新一代信息技术呈现相互支撑、齐头并进的群体突破态势,需要加快集成融合、系统创新,提升创新整体效能。深化基础理论融合创新,推动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在技术原理、标准路线、体系架构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协同互促,引领信息领域前沿技术发展方向。深化基础设施融合创新,加快算力网络、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等领域创新发展,推动网、云、数、智、安、边、端、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通发展。深化技术能力融合创新,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AR/VR等通用技术能力的集中沉淀和开放共享,加快向工具化、平台化发展,不断提升全社会创新的效益和效率。四是推动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民生深度融合。信息技术需要深度融入经济社会民生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充分释放数智化应用的规模效应。支撑数智化生产,推动生产、销售、管理等各环节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加快智慧工厂、远程服务、无人农场等应用场景落地,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产环境、保障生产安全。丰富数智化生活,依托线上化、智能化、云化手段,推动衣食住行等生活场景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更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赋能数智化治理,面向数字政府、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智慧社区等重点场景,提升公共服务的信息掌控能力、科学决策水平,实现更加精准、更高效能的社会治理。
杨杰表示,发挥好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需要我们把握能量和信息融合创新的时代大势,主动作为建强科技创新引擎,奋勇当先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携手构建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生态,共同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
— end —
往期精彩内容,戳我
· 中国移动设计院专家入选国家级重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技术审查专家库名单
更多精彩视频
仿生鲸鲨
多功能变形小车
据说每一个点【在看】的人都收获了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