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经济》2022年第9期目录及摘要
目录
菽玉真的不可兼得吗:带状复合种植对玉米大豆生产的影响研究
——基于局部均衡模型的模拟分析
......张姝,王晓君,吕开宇,胡向东(4)
高水平开放下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中国农产品市场的影响
......刘丽,孙炜琳,王国刚(20)
区域全面伙伴关系协定(RCEP)实施对中国农业影响的量化模拟及政策启示
......钱静斐,孙致陆,陈秧分,张玉梅(33)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资本监管与盈利能力
——基于风险承担与资产质量的中介效应
......梁伟森,温思美,余秀江(46)
脱贫农户收入不平等研究
——基于陕西省周至县的数据
......陈光,王征兵,王娟(59)
门诊统筹改变了农村中老年人的医疗行为吗
——来自医疗保险微观报销数据的经验证据
......何文,申曙光(74)
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户籍身份转换对中老年人孤独感水平的影响
——基于CFPS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
......何微微,贾仓仓(88)
“农转非”与城市本地居民的工资差异变迁
......许岩,付小鹏(105)
非农就业、土地流转抑制了农户当前及二轮承包到期时土地调整意愿吗
......张兰,孔岩,樊鹏飞,冯淑怡(122)
乡村振兴水平差异及空间结构研究
——以黑龙江西部地区为例
......章磷,张秀茹,姜楠(134)
——基于局部均衡模型的模拟分析
张姝,王晓君,吕开宇,胡向东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摘要:确保大豆一定水平自给是我国新时期全面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需要,是防范化解极端事件风险的重要举措。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通过带状套作间作提升大豆产量,并已在试验研究和区域性推广中取得较好成效,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效果与影响却缺乏整体性时序性分析。本文在分析技术效果及其挑战的基础上,运用局部均衡模型,在农业各产业关联及供求平衡的构架下,模拟预测带状复合种植后玉米大豆可能的产量、消费量和自给率。结果表明,到2035年大豆产量将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8%~68%,自给率提高6~8个百分点,但在这过程中将面临适宜品种缺乏、除草困难、机械化难度大、生产者技能弱、经济可行性不强等诸多困境。未来须在品种培育、农机、生产者技能等方面更多投入。
关键词:带状复合种植;大豆自给率;局部均衡模型;情景模拟;种植结构调整
02高水平开放下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中国农产品市场的影响
刘丽,孙炜琳,王国刚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摘要:以制度型开放为引领的新一轮高水平开放下我国粮食安全面临更多挑战和压力。自2020年6月以来国际粮食价格持续攀升,2022年3月跃升至历史最高值,高水平开放下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国内市场的冲击愈加明显。本文首先基于2010—2021年国内外大豆、玉米和小麦的月度现货价格,运用协整分析和VECM模型分析国内外粮食价格的联动关系,然后根据联动系数,应用中国农业产业模型模拟分析国际粮价波动对国内粮食及畜产品市场的影响。结果显示:(1)国内外粮食价格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其中大豆最显著,玉米次之,小麦最弱;(2)国际粮价大幅波动会加剧我国玉米和小麦进口量的波动,冲击国内大豆和玉米生产,影响消费者福利;(3)通过饲料粮国际粮价的波动,进一步冲击我国畜产品市场,且多种粮食价格同时波动会加剧冲击幅度。在新一轮高水平开放下,亟需提高国内粮食供应,减少食物浪费,推行饲料减量替代,加强多边合作,构建国际粮价风险预警体系,防范国际粮价波动风险。
关键词: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冲击;农产品市场;局部均衡模型;协整分析
03区域全面伙伴关系协定(RCEP)实施对中国农业影响的量化模拟及政策启示
钱静斐,孙致陆,陈秧分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张玉梅(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基于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农产品贸易现状,采用中国一般均衡模型(CGE)量化模拟RCEP协定实施对中国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RCEP协定实施有利于中国以更低的价格保障大宗农产品有效供给和满足国内居民食物消费升级需求,在贸易创造效应的作用下,中国从RCEP国家进口的农产品增加;在贸易转移效应的作用下,中国从世界其他国家进口农产品数量将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中国与RCEP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具有弱竞争性,RCEP实施不会冲击中国农产品市场;城镇居民将从农产品关税下降中获益,由于面临产业竞争,农村居民社会福利将略有下降。
关键词:区域全面伙伴关系协定;农业;贸易效应;一般均衡模型
04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资本监管与盈利能力
——基于风险承担与资产质量的中介效应
梁伟森,温思美,余秀江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鉴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整体盈利性不足,考虑银行资本对利润侵蚀和创造的作用路径,本文构建资本监管影响银行盈利能力的计量模型,选取全国94家农村中小银行2014—2019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资本监管对其盈利能力具有显著影响,较高的资本缓冲降低了银行的经营绩效。村镇银行的资本储备抑制了利润增长,其风险承担存在主要中介效应;农商行则具有异质性,资本储备的利润创造效应大于侵蚀效应,其资产质量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此外,资本监管对农村中小银行盈利性的影响具有经营地域、资产规模和支农服务的异质性。
关键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资本监管;盈利能力;风险承担;资产质量
05脱贫农户收入不平等研究
——基于陕西省周至县的数据
陈光,王征兵,王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脱贫群体的收入不平等状况对后脱贫时代的减贫政策制定和共同富裕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周至县为例,基于2016—2020年全县农村建档立卡家庭收入数据,运用基尼系数和收入流动等指标从收入结构视角对脱贫农户的收入不平等变化状况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脱贫农户与一般农村居民的收入不平等状况存在明显差异,工资性收入在脱贫农户的总收入和对总收入基尼系数的贡献率上都占据主导地位。不同时期都有不同来源的收入分别发挥带动增收和平抑收入不平等的作用,其中分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是影响总收入基尼系数的决定性因素。2020年仅有转移性收入的增加能显著降低脱贫农户的总收入基尼系数。在脱贫攻坚时期的政策作用下,脱贫农户自生能力有显著提升,收入有序流动,总收入不平等状况呈减缓趋势,在疫情背景下也并未表现出“危机下更加不平等”的现象。鉴于此,本文认为应通过延续现行减贫政策、注重精准再识别并分类施策、提高脱贫农户财产性收入等方式带动农村脱贫群体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脱贫农户;收入不平等;收入结构;共同富裕
06门诊统筹改变了农村中老年人的医疗行为吗
——来自医疗保险微观报销数据的经验证据
何文(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申曙光(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摘要:本文利用样本地区医疗保险微观报销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门诊统筹对农村中老年人医疗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1)门诊统筹后,农村中老年人可避免、不合理的住院行为显著减少,使得住院次数和费用分别降低了17.84%和6.21%;(2)普通门诊的报销水平相对较低,因此门诊统筹尚未改变这一群体对门诊慢性病保障项目的利用程度;(3)在总体层面上,尽管政策使得门诊费用显著提高,但是对住院服务利用产生了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再加之住院服务相对昂贵,从而既降低了农村中老年人的医疗负担,同时也缓解了医保基金的支出压力。本文的研究为全民医保基本实现背景下,如何进一步优化与完善医保制度的待遇体系,以更好地保障农村中老年人的医疗需求和促进健康提供了有益启示。
关键词:门诊统筹;农村中老年人;医疗行为;慢性病;溢出效应
07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户籍身份转换对中老年人孤独感水平的影响
——基于CFPS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
何微微(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贾仓仓(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摘要: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人口老龄化的“双快”发展,中国中老年人的孤独感问题日益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6年和2018年两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检验了户籍身份转换对中老年人孤独感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户籍身份的变动会提升中老年人的孤独感水平,并且在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户籍身份变动对孤独感的影响效应在不同群体之间存在异质性,女性和低龄中老年人的孤独感提升效应相对更高。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户籍身份转换引发的孤独感水平提高,可能源于中老年人对城市居民人际信任的降低。研究结论对于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户籍身份转换;中老年人;孤独感;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
08“农转非”与城市本地居民的工资差异变迁
许岩(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
付小鹏(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
摘要:在中国高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农转非”与城市本地居民间的工资差异呈现出持续扩大的趋势。那么,两者间工资差异的变迁是因何而起呢?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文以城市化过程中“农转非”精英选择效应的嬗变为线索,搭建了一个分析“农转非”与城市本地居民工资差异演变的理论框架,并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通过Oaxaca-Blinder分解和计算不同就业机会的相对发生概率(RRR比率),讨论了工资差异的来源以及“农转非”精英选择效应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随着户籍制度的松动,“农转非”群体中“政策性农转非”的比重迅速增加,这导致“农转非”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精英选择效应逐渐式微;“农转非”与城市本地居民间日益严重的工资差距主要是劳动者间禀赋性差异造成的;“选择性农转非”与“政策性农转非”的工资分解结果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并呈现出进一步分化的趋势。
关键词:“农转非”;城市居民;市民化;工资差异
09非农就业、土地流转抑制了农户当前及二轮承包到期时土地调整意愿吗
张兰(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孔岩(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石庄村委会)
樊鹏飞,冯淑怡(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运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8个省份180个村庄871户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定量研究非农就业、土地流转对农户当前及二轮承包到期时土地调整意愿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不同地区的异质性影响。结果发现,当前想调整土地的农户占比为34.44%,而二轮承包到期时想调整土地的农户占比增加至56.72%,农户对土地调整的诉求在增加;农户非农就业对当前及二轮承包到期时土地调整意愿均有负向影响,且对后者的抑制作用更大;村庄土地流转对农户当前及二轮承包到期时土地调整意愿影响均不显著;从区域异质性影响来看,东部、西部地区农户非农就业有效抑制了其土地调整意愿,东部地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展因财产价值显化效应激发了农户未来的土地调整需求。
关键词:土地调整;非农就业;土地流转
10乡村振兴水平差异及空间结构研究
——以黑龙江西部地区为例
章磷,张秀茹(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姜楠(广东省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监测和评价县域发展水平是实现乡村振兴总体目标的重要保障,研究县域空间结构对乡村振兴路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构建县域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TOPSIS和空间分析方法,测算2018—2020年黑龙江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后,模拟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3个县(市)乡村振兴系统评价值逐年提升,子系统评价值具有明显差异性;县(市)发展存在全局空间正向相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四个子系统呈局部正相关,相邻县具有相似特征。据此结合实际将黑龙江西部地区县(市)划分为推进发展、协调发展和提升发展三种类型,提出突出特色发展、协调地域发展和巩固总体发展等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指标体系;水平评价;莫兰指数
《农业经济问题》月刊,1980年创刊,著名经济学家薛暮桥题写刊名,是由农业经济问题杂志社承办的、由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和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国家级经济学核心期刊,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定的22种A类期刊之一。
《农业技术经济》月刊,1982年创刊,是由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是全国农业经济类的核心期刊。
根据国际引证年报,《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再次入选“2021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其中,《农业经济问题》国际影响力CI值为91.095,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为284,国外机构引用频次占比超过30%,国际影响力指数在农业经济领域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二,连续6年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农业技术经济》国际影响力CI值为68.783,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值为210,国外机构引用频次占比达到34.29%,国际影响力指数在农业经济领域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三,连续2年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另外,根据2021年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在“F3农业经济”类中均位于Q1区(前25%)。
官网:https://www.iaec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