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农业经济问题》2022年第11期目录及摘要




目录2022年
第11期
粮食问题

全球农业贸易治理与中国粮食安全

......朱晶,张瑞华,谢超平(4)

新发展阶段我国重要农产品保供稳价的调控思路与机制设计

......程国强,朱满德(18)

中国粮食储备体系的演进逻辑、现实矛盾与优化路径

......曹宝明,黄昊舒,赵霞(25)

我国粮食损失浪费现状与节粮减损潜力研究

......武拉平(34)

粮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与对策

——以山东省为例

......范成方,李玉,王志刚(42)

组织与制度

中国农村推进共同富裕的目标与路径

......万广华,江葳蕤,陈亚会(57)

关于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思考

......唐海龙(70)

何以破解特困地区合作社的集体行动困境

——基于社会资本视阈的多案例分析

......张正岩,王志刚,孙文策,宁兆硕(77)

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助力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

......谢璐,韩文龙(96)

从悬浮到适应:县域公共品供给的制度变迁与情境实践

......严红(106)

其他

乡村产业振兴的金融溢出效应:形成机理与现实表征

......刘赛红,胡丽辉,孙媛(117)

唤醒沉睡资源:乡村生态资源价值实现机制

——基于川西林盘跨案例研究

......贾晋,刘嘉琪(131)






01

全球农业贸易治理与中国粮食安全

朱晶,张瑞华,谢超平(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面对粮食消费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环境承载力约束及生产成本上升的现实,国内粮食进口需求不断扩大,国际粮食市场供应与流通的稳定性已成为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然而,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现行多边贸易治理框架下存在的规则失宜、机制失灵、谈判失效等问题被不断放大,叠加以气象灾害、新冠疫情、俄乌冲突为代表的极端事件的持续发酵,全球农业贸易治理体系的公信力与有效性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日趋复杂的外部市场环境和改革滞后的贸易治理体系,我国应在坚持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基础上,努力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积极维护多边机制正常运转、大力推动农业贸易规则改革、加强区域农业经贸合作、完善国际粮食风险防控机制,与各国一道共同构建更加完备有效的全球农业贸易治理体系,夯实粮食国际贸易基础,切实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关键词:农业贸易;国际秩序;市场风险;粮食安全;中国作为


02

新发展阶段我国重要农产品保供稳价的调控思路与机制设计

程国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朱满德(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粮食、肉类、蔬菜、植物油等重要农产品保供稳价事关民生,关乎国家发展和安全大局。我国已经建立相对系统完备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和市场调控体系,但在新发展阶段,目前的稳产保供体系、保供稳价机制,面临更加复杂而严峻的新形势新挑战。为此,本文初步提出我国重要农产品保供稳价的监测预警、宏观调控、应急保障等制度化机制化设计思路和要点,进一步提出强化重要农产品国内供给保障能力、压实保供稳价责任、统筹处理常态与应急等关系、提升全球供应链管理能力、建立国家农业大数据实时监测网和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重要农产品;保供稳价;供给保障体系;调控机制


03

中国粮食储备体系的演进逻辑、现实矛盾与优化路径

曹宝明,黄昊舒,赵霞(南京财经大学粮食和物资学院)


摘要:粮食储备是政府、企业、城乡居民及社会组织为应对粮食获得风险,或政府为调节粮食市场供求而建立的粮食库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基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粮食工作的特殊使命,以及粮食系统不断衍生的矛盾和问题,中国粮食储备在不同历史时期进行了不同的体系构建和制度安排。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粮食储备体系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为维护农民利益、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我国现有的粮食储备体系在目标与功能、安全与效率、中央与地方、产区与销区、原粮与成品粮等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矛盾和问题,需要从目标、功能、结构、布局、体制和机制等方面进行优化和完善。

关键词:粮食安全;粮食储备;优化路径


04

我国粮食损失浪费现状与节粮减损潜力研究

武拉平(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然而,多年来关于我国粮食损失浪费和节粮减损的研究相对不足,本文对粮食损失浪费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对粮食损失浪费的测算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利用2016—2017年全国大范围实地调研和测量数据,对田间到餐桌主要环节的粮食损失浪费进行测度,同时对节粮减损的潜力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第一,三大主粮的综合损失浪费率为20.02%,其中加工环节最大(6.03%),储藏、运输和销售环节损失率较低(1%以内),从品种来看,小麦综合损失率最小(13.38%),水稻综合损失率最大(30.27%);第二,根据当年粮食产量测算,我国三大粮食总损失浪费量为12170万吨;第三,基于样本最小损失率,同时考虑生产实践的可行性,本文测算的粮食减损潜力为7.06%,即只要采取适当措施,三大粮食综合损失率可以降低为12.96%,这样可减少损失4292万吨。为此,本文从粮食供应链各主要环节分别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粮食损失;粮食浪费;食品浪费;节粮减损


05

粮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与对策——以山东省为例

范成方(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李玉(国家税务总局淄博市周村区税务局)

王志刚(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依据2009—2019年山东省粮食生产状况数据,结合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政策,从生产成本、产业供需、质量安全、政府政策、金融建设方面对山东省粮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粮食生产利润空间收窄,粮农收入遭遇增长瓶颈;有效粮食供给欠缺;粮食质量安全有待提升;政府粮食库存高,财政压力大;粮食产业保险信贷建设不健全。为此,本文提出如下对策建议:推进现代化粮食种植,提高粮食种植综合效益;提高粮食产业化经营水平,保障粮食有效供给;调整政府粮食政策,改善粮食质量;完善粮食储备管理体系,减轻库存压力;加大金融机构支持粮食产业发展力度,提升金融保障能力。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粮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06

中国农村推进共同富裕的目标与路径

万广华,江葳蕤(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

陈亚会(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十九大报告提出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其中最为艰难也最为关键的一步是实现农村的共同富裕基于城乡二元经济的背景本文提出将农村共同富裕分解为两个子目标农村平均收入达到城镇的水平同时将农村内部不均等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与此相对应推进农村共同富裕的路径为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以逐渐消除城乡差异同时显著改善农村内部的收入分配据此本文首先总结了城乡收入差距高企的原因并运用CFPS数据进行了验证其次借鉴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方法本文分析了相关因素对农村内部不均等的贡献度最后提出政策建议通过推动城镇化与市民化、促进农业人口的非农就业、提高农村教育和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水平、加大互联网普及力度等举措以加快实现农村共同富裕的目标

关键词:共同富裕;城乡差距;收入分配;不均等分解


07

关于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思考

唐海龙(北京市平谷区委员会)


摘要:本文基于对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进程的考察,以及对新时代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和方向的辨析,就创新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出系统的思考。首先概括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历史演变,梳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脉络,总结农村集体经济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其次从内涵定位、功能等角度分析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同时讨论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目标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所应该具备的特征;最后就创新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乡村振兴;共同富裕


08

何以破解特困地区合作社的集体行动困境

——基于社会资本视阈的多案例分析

张正岩,王志刚(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孙文策(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宁兆硕(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摘要:合作社根植于农村地缘性的社会网络,网络中的利益相关者依赖最多的便是社会资本。本文突破现有文献的研究局限,基于社会资本理论,通过对贵州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三家合作社案例的比较分析,考察了合作社社会资本对社员参与集体行动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资本所蕴含的关系网络和社会规范促动合作社产生了高水平的稳定性信任,能有效化解社员“合而不作”的动机,避免合作社集体行动困境的产生;社会网络是合作社实现“里应外合”的特殊资源,不同的网络关系强度和网络结构特征催生出不同状态的信任供给;高质量的正式制度可以维系网络关系产生的信任,并协同非正式规范对社员的制度信任观起到强化作用;制度的有效执行可进一步拓宽社员的网络边界,促进合作社的社会信任实现稳中有增;合作社积极参与乡村公共事务,增加对社员的人文关怀,有助于合作社信任半径的延伸和凝聚力的增强。为此,政府部门要明确自身“真帮扶、严督导”的角色定位,一方面帮助合作社进行外部网络拓展,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合作社的监测评价。合作社则在完善并高效执行制度的同时,注重发挥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努力营造良好的共情环境。

关键词:特困地区;合作社;社会资本;集体行动困境


09

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助力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

谢璐(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

韩文龙(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新动能和新活力。数字经济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就是要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范畴,即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关系,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关系,城市与农村的关系,农民和市民的关系,农村治理和城市治理的关系。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助力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就是通过社会再生产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的数字化赋能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新动能和新活力;通过数字化治理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治理新途径。面对城乡融合发展中城乡二元体制制约和数字技术变革带来新挑战的双重困境,需要准确把握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助力城乡融合发展的五大实践路径,即加快建设“互联互通”的数字基础设施、共同和有计划地利用数字生产力、以数字化驱动制度改革、以数字化变革推动“赋权赋能”和以数字化治理推动数字乡村建设。

关键词:数字经济;城乡融合;社会再生产;治理数字化


10

从悬浮到适应县域公共品供给的制度变迁与情境实践

严红(武汉大学社会学院)


摘要:提高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事关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基于实践经验,本文建构“制度—情境”分析框架,对A县公共品“适应性供给”创新模式进行解构。研究发现,项目进村制度悬浮会导致公共品供给低效甚至无效。制度适应是处于统一性制度文本与差异化乡土情境之间的中间环节,县域政府能够以公共财政为基础,结合社会内生需求、基层治理能力和乡土权力结构三个维度,以供需有效衔接的决策机制、资源属地管理的赋能机制和民主监督的社会吸纳机制,实现制度逻辑从悬浮到适应的转变。当制度安排适应乡土情境时,有利于提高制度的可执行性,达成供需均衡、村民参与和监督有效的实践效果,优化公共品供给效率。这表明,制度适应是改善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的有效机制,需要强化公共品的县域统筹能力,培育县域自主性,使其能够因地制宜地优化制度。最终以制度的情境适应性实现动员群众和组织社会,促成村庄社会对公共品的自我建设和自我管理,实现公共品供给有效。

关键词:制度悬浮;适应性;公共品供给;县域政府


11

乡村产业振兴的金融溢出效应形成机理与现实表征

刘赛红,胡丽辉,孙媛(湖南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摘要:作为现代经济核心,金融是全面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引擎,在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的同时会产生溢出效应,带动当地及周边地区产业经济的整体性增长,并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为充分发挥金融对乡村产业振兴的正向溢出效应,本文以湖南省浏阳市的相关案例为基础,运用经典经济学理论,从关联网络、空间辐射、产业中介三个维度对金融溢出效应的形成机理展开剖析;基于宏观公开数据与微观调研数据,分析了乡村产业振兴的金融溢出效应的现实表征。并针对农村金融溢出效应发挥不完全的现状,提出优化金融服务供给层次、推动金融数智化转型、挖掘地区资源禀赋优势、促进资源跨区域流动等对策建议,为金融服务乡村产业振兴提供行之有效的政策与决策制定参考。

关键词:乡村产业振兴;农村金融;溢出效应;形成机理;现实表征


12

唤醒沉睡资源乡村生态资源价值实现机制

——基于川西林盘跨案例研究

贾晋,刘嘉琪(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


摘要:乡村生态价值转化是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和底色所在。本文立足乡村生态资源集体产权特性与半封闭性公共池塘资源特征,结合自主治理理论,提出乡村生态资源价值实现理论框架。基于川西林盘典型案例分析,探讨了乡村生态资源价值实现机制:一是集体行动,以唤醒沉睡生态资源,实现整体生态空间打造与生态资源要素化;二是共同治理,形成多元主体参与且发挥互补性作用的中国特色治理规则,以多要素集聚、多业态拓展实现生态要素产品化;三是利益共享,多种利益联结模式调节利益分配,实现共同富裕。乡村集体产权与乡村主体的新视角,不仅为推动乡村生态价值实现与振兴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也通过中国特色实践丰富了自主治理理论。

关键词:乡村生态资源;价值实现机制;川西林盘;案例研究




END
关于我们

《农业经济问题》月刊,1980年创刊,著名经济学家薛暮桥题写刊名,是由农业经济问题杂志社承办的、由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和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国家级经济学核心期刊,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定的22种A类期刊之一。

《农业技术经济》月刊,1982年创刊,是由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是全国农业经济类的核心期刊。

根据国际引证年报,《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再次入选“2021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其中,《农业经济问题》国际影响力CI值为91.095,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为284,国外机构引用频次占比超过30%,国际影响力指数在农业经济领域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二,连续6年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农业技术经济》国际影响力CI值为68.783,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值为210,国外机构引用频次占比达到34.29%,国际影响力指数在农业经济领域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三,连续2年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另外,根据2021年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在“F3农业经济”类中均位于Q1区(前25%)。

官网:https://www.iaecn.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