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农业经济问题》2023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目  录




城乡关系

城乡二元结构转换过程中的农业劳动力转移

——基于刘易斯第二转折点的验证

......马晓河,杨祥雪(4)

区位与分工:论统一大市场建设下的县域城镇化

......陆铭,李鹏飞(18)

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实施的理论逻辑与发展路径

......霍学喜,刘天军(29)

新时代城乡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

......张明皓,叶敬忠(38)


组织与制度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成本收益与补贴政策

......杨钰莹,司伟(49)

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江苏实践与理论诠释

......徐志刚,章珂熔,彭澎(64)

区块链技术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应用

——理论机理、发展实践与政策启示

......谭砚文,李丛希,宋清(76)

“盒马村”的“流空间”透视:数字农业经济驱动下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重构

......陈国军,王国恩(88)

农村土地利益分配的失衡与均衡

——“地利共享”框架下耕地征收案例研究

......赵勇,慕良泽(108)


其他

林业碳汇质押贷款融资模式比较、现实困境与突破方向

......秦涛,杜亚婷,陈奕多,王姗(120)

电商价值链更新对水库农村移民增收的影响研究

——基于三峡库区首县秭归的分析

......曾妍,赵旭,段跃芳(131)





    

城乡二元结构转换过程中的农业劳动力转移

——基于刘易斯第二转折点的验证

马晓河(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杨祥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摘要:刘易斯理论中劳动力流动的第二转折点隐含了以农业劳动力转移为牵引实现城乡产业协调发展,最终破解城乡二元化格局实现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大市场建设的基础逻辑。本文在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框架下,引入新古典生产函数,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释放实现农业发展进而达到第二转折点状态的路径,并根据现阶段国内产业间劳动生产效率差距较大的经济事实,在借鉴国际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认为刘易斯第二转折点的实现不但要优化农业劳动力规模和实现资本积累,更要加强农业生产中技术投入并制定有益于农业发展的产业政策,最终通过农业发展缩小农业和非农产业间的劳动生产效率差距,保证劳动者在城乡产业就业中能够等同地实现自身的价值、获得一致的回报,完成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城乡统一劳动力大市场建设。

关键词:城乡统一大市场;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第二转折点;劳动力转移


    

区位与分工:论统一大市场建设下的县域城镇化

陆铭,李鹏飞(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在中国城镇化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本文提出了区域发展的“双重中心外围”框架,并在空间一般均衡的视角下探讨不同县城的发展定位,从而明确了城镇化“基于区位的分工”逻辑。在此基础上,本文发现,根据到沿海大港口和中心城市的距离远近,不同县城将逐渐分化为人口流入地和人口流出地,因此,要根据区位条件走向差异化的发展模式,形成有特色可持续的发展路径。面向未来,推进县域城镇化的关键在于进一步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优化建设用地的空间配置,推动建设用地指标和补充耕地指标的跨地区流转。与此同时,要尊重人口流动的客观趋势,强化县城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增强民生福祉,不断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关键词:县域城镇化;统一大市场;“双重中心外围”理论;地理区位条件;人口流动


    

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实施的理论逻辑与发展路径

霍学喜,刘天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不同地区具备的乡村振兴现实基础和客观条件不同,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需要选择不同的逻辑与路径。西部地区相对东中部地区,乡村各方面的条件总体落后、基础薄弱,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重点处理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政府与市场、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长期与短期、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关系;通过构建有效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激活乡村振兴各要素,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在西部地区高质量落地实施。

关键词: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理论逻辑;发展路径


    

新时代城乡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

张明皓(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叶敬忠(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摘要:城乡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内容。新时代城乡共同富裕是对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和共同富裕理论的创造性转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和共同富裕理论的继承创新,其理论机理内含目标维度上的城乡全民富裕、动力维度上的城乡共建富裕、内容维度上的城乡全面富裕和策略维度上的城乡渐进富裕。本文通过结合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设经验,以“全民、共建、全面、渐进”为原则提出了新时代城乡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包括始终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健全城乡全民共富提升机制,以紧密型城乡协作共同体建设激发城乡共建创富活力,以政策集成改革撬动城乡全面富裕建设,以区域性共富联盟和特色化发展战略支撑城乡渐进富裕路径,最终推动城乡共荣和全民共富的如期实现。

关键词:城乡共同富裕;理论逻辑;实现路径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成本收益与补贴政策

杨钰莹,司伟(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发展集约化生态农业的重要措施,在中国拥有巨大发展潜力。本文利用农户的调研数据和典型案例调查资料,梳理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技术模式、成本收益和补贴政策,分析了现阶段技术应用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本文认为,该技术未来应用主体在于规模户,需依靠机械实现规模化种植;规模户采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能在规模经济基础上实现范围经济,具有双重效益;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时,应重点考虑如何将采用该技术的农户机会成本最小化。本文还发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大规模推广主要受制于以下因素,包括技术模式应用推广与当地农业经营方式不够兼容、专门的补贴和保险体系尚未构建、适配农机供给和专业农机手不足、农田基础设施和制度保障不完善、大豆购销渠道单一与农户认知存在偏差。为此,本文提出集成创新区域技术模式、完善补贴与农业保险体系、优化配套农机设备与服务供给、优先提供基础设施与制度保障、打通种子供给与产品销售渠道以及开展多元化推广与多主体示范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大豆生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成本收益;补贴政策



    

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江苏实践与理论诠释

徐志刚,章珂熔(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彭澎(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


摘要: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在徐州市先行先试,于2019年起在江苏全省陆续推行。实施结果表明,乡村公共空间治理行动有助于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创造生态宜居环境,提高乡村善治水平,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以江苏省邳州市为典型案例,在对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本质诠释的基础上,基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池塘资源制度设计原则”,从自主治理角度提出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五大关键因素;采用“米切尔评分法”,从公共政策角度分析地方政府、村组织、村民三方核心利益相关者在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中的利益诉求及角色定位;在对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江苏实践给予系统解释的基础上,揭示其制度创新价值。

关键词:公共空间治理;乡村振兴;农村公共资源;利益相关者


    

区块链技术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应用

——理论机理、发展实践与政策启示

谭砚文,李丛希,宋清(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区块链是大数据时代应用领域十分广泛的数字技术之一。本文结合区块链技术的功能和特征,从理论上分析了区块链技术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的内在机理,系统阐述了区块链技术在驱动农产品供应链发展方面的作用及国际实践现状。研究认为,区块链技术可有效解决农产品供应链中因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食品质量安全、农村金融及农业保险中的道德风险等诸多问题,但是由于农产品供应链系统的复杂性及区块链技术应用条件的不成熟,区块链技术得到全面的推广和应用尚需要一定时间。然而,发达国家目前正利用其技术和资本优势加快区块链农产品供应链的全球布局,使发展中国家在农产品供应链、价值链中面临被“低端锁定”的风险。中国应加快构建数智化现代农产品供应链安全体系,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及时把握全球数字农产品供应链的主动权。

关键词:区块链;农产品供应链;食品安全;全球价值链


    

“盒马村”的“流空间”透视:数字农业经济驱动下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重构

陈国军,王国恩(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


摘要:数字经济和数字农业融合发展的“盒马村”模式下,网络空间和地理空间的融合衍生出一系列城乡融合和产业融合的要素流空间。解析“盒马村”形成“流空间”的驱动力,多维度划分“盒马村”形成的“流空间”,分过程详细论述“盒马村”要素流空间的组合、性质和显隐关系,整体上,“盒马村”的“流空间”呈现出容量扩大化、双向可感知、三过程融合的特征。“流空间”透视下,“盒马村”的数字农业经济增强了要素的调动性,要素的流动引发全新的农业要素配置和组织分工,在产业、治理、设施等方面呈现出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驱动性。数字农业经济驱动下,“盒马村”出现的新功能结构及其衍生的空间多样化引发了农村功能转变和布局重构,形成了特定关系下多主体、共协同、互作用的功能关联网络和产业融合发展数字化的农村发展空间,促进了乡村的功能协调发展和空间协调发展,加强了城乡地域系统在功能和空间上的有效衔接和相互支撑,加快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新时代以“盒马村”为代表的城乡融合发展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将引发数字农业经济导向下城乡各级层次分明、网络与地理高度耦合的市场化、社会化融合发展新格局,推动更高水平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关键词:数字经济;数字农业农村;城乡融合发展;产业融合发展;乡村重构;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土地利益分配的失衡与均衡

——“地利共享”框架下耕地征收案例研究

赵勇,慕良泽(山西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

摘要:农村土地利益均衡分配是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宏观层面的土地利益分配注重审视政府、村集体和农民的关系,比较而言,微观层面的土地利益分配主要聚焦于乡村社会内部。研究冀中南案例村庄的集体耕地征收事实发现,纵向地看,征地利益分配实践主要经历了失衡阶段、调整阶段和均衡阶段;横向地看,征地利益分配矛盾主要表现在农民之间、干群之间和村组之间。农村地利共享秩序建构有其内在逻辑,以农民利益为核心,在外部权威有限介入、村干部内生整合与农民权利意识提升的耦合作用下,农村土地利益分配可以实现地利共享。然而,地利共享秩序的长期维系需要进一步提升分配方案的民主化与共享秩序的制度化。基于此,通过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明确集体成员资格认定标准,推动土地利益分配矛盾“公共化”,并有效激活农民主体意识,进而建构乡村社会场域的“地利共享”秩序,可以为化解村域层面的利益分配矛盾提供新的思路与视角。

关键词:土地利益;集体所有制;利益失衡;利益均衡;地利共享


    

林业碳汇质押贷款融资模式比较、现实困境与突破方向

秦涛,杜亚婷,陈奕多,王姗(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林业碳汇质押贷款融资可以有效盘活林业碳汇资源,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助力生态资源转变为生态资本和生态红利,是一种重要的碳金融产品创新。本文通过梳理现阶段我国五种代表性林业碳汇质押贷款融资模式,并从融资主体、参与机构、质押标的资产和增信机制等方面进行比较,发现林业碳汇质押贷款融资过程中面临质押标的资产有限、质押物统一核算评估体系缺失、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不完善、相关制度保障缺失和金融综合服务体系未建立等诸多制约因素,因此,需要加快推进林业碳汇资产开发交易、建立林业碳汇价值评估认证体系、健全“政银保”风险分担合作机制、完善相关制度优化信贷环境、创新林业碳汇“信贷+”合作模式,为发展林业碳汇质押贷款融资提供基础和支撑条件。

关键词:林业碳汇;碳信贷;质押融资;模式比较


    

电商价值链更新对水库农村移民增收的影响研究

——基于三峡库区首县秭归的分析

曾妍,赵旭(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段跃芳(三峡大学水库移民研究中心)


摘要:农村电商发展是推进库区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而因地制宜的电商价值链更新则是实现水电工程移民安稳致富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三峡库区首县秭归特色农产品电商的发展模式,采用“虚实双链”理论分析了移民电商价值链的重构路径,并通过413户移民的访谈调查,实证检验了价值链更新对家庭收入的影响效应。本文发现,农村电商若仅限于替代合作社的渠道功能,则难以确保库区移民增收;“平台经济”和“双品牌”的价值链更新路径能有效提高移民收入,其中实现全产业链参与、电商技能培训、绿色农技应用和品牌文化植入等是核心举措;“双链”重构有效实现了移民社区市场化嵌入和生计体系调整,但不同生计资本水平的移民家庭存在异质性增收效应。

关键词:电商价值链更新;移民增收;双链耦合;三峡库区







关于我们

《农业经济问题》月刊,1980年创刊,著名经济学家薛暮桥题写刊名,是由农业经济问题杂志社承办的、由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和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国家级经济学核心期刊,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定的22种A类期刊之一。

《农业技术经济》月刊,1982年创刊,是由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是全国农业经济类的核心期刊。

根据国际引证年报,《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再次入选“2021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其中,《农业经济问题》国际影响力CI值为91.095,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为284,国外机构引用频次占比超过30%,国际影响力指数在农业经济领域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二,连续6年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农业技术经济》国际影响力CI值为68.783,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值为210,国外机构引用频次占比达到34.29%,国际影响力指数在农业经济领域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三,连续2年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另外,根据2021年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在“F3农业经济”类中均位于Q1区(前25%)。

官网:https://www.iaecn.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