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农业经济问题》2023年第10期目录及摘要


01农机装备

关于我国智能农机装备发展的几点思考

......赵春江,李瑾,冯献,马晨(4)

农业强国建设目标下的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与路径

......金文成,王欧,杨梦颖,龙婷玉(13)

如何把小农户“服务好”“带动好”

——基于农机社会化服务视角

......曹光乔,吴萍(22)

农机服务主体双重角色动态转变的理论逻辑与现实检验

——以华北平原农机服务专业户为例

......魏素豪,卢洋啸(32)

02组织与制度

构建中国特色的农地产权制度

......石锐,钱忠好(47)

共同富裕视角下低收入人口界定、测算及特征分析

......谭清香,檀学文,左茜(56)

农民视角下的乡村振兴:选择、困境与策略

......洪名勇,张安琪(70)

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对集体经济影响研究

——基于集体行动视角......徐艺宁,潘伟光(79)

产权科层视角下集体成员权的实现机制研究

......肖盼晴(92)

03产业经济

中国生猪产业碳排放经验解构与动态达峰路径选择

......梁耀文,王明利(101)

智慧农业助力粮食生产减损的内在逻辑与长效机制构建

......崔宁波,刘紫薇,董晋(116)

03其他

中国流动人口二代成年后面临问题研究

......石智雷,王璋,邵玺,周小强(129)


01

关于我国智能农机装备发展的几点思考

赵春江,李瑾,冯献,马晨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摘要:智能农机装备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础,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支撑。通过梳理美国、德国、日本等国智能农机装备发展的经验,研究认为农业发达国家在构建本国智能农机装备产业技术体系中,均结合了本国“三农”特色,并突出政府与市场两大主体在研发推广中的关键作用。立足我国农机装备智能化转型的历史维度,研究发现我国智能农机装备经历了由实验室研发、关键技术攻关、点状示范向主要领域规模化应用的演变趋势,面临着农机农艺与农具融合不紧密、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管理服务体系不健全、产业集中度不高,以及人才储备不充足等问题。未来我国智能农机装备发展的重点在于大力加强智能农机装备技术创新、规模化应用与智能化制造,尤其要支持研发制造与集成推广一批适应我国不同耕作制度、不同地域类型的先进适用农机装备。本文建议从创新平台建设、配套政策创新、产业集群发展、人才队伍培育等方面共同发力,助推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

关键词:智能农机装备;农业强国;科技创新;农业机械化;农业智能化







02

农业强国建设目标下的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与路径

金文成,王欧,杨梦颖,龙婷玉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摘要: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技术基础和重要支撑,也是推动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系统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程,总结了历史性的成就和发展经验,分析了新时代新征程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并从补足农机装备短板、解决部分关键零部件“卡脖子”问题、强化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艺与农地相结合、打造农业领域的大国重器、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供给,以及增强国际竞争力等方面提出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路径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强国;农机装备;智能化;发展路径






03

如何把小农户“服务好”“带动好”

——基于农机社会化服务视角

曹光乔,吴萍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摘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机制。当前,代耕代种、全程托管等农机社会化服务已经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内容,在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现代农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内涵、内在逻辑、重大需求、现实障碍等方面对农机社会化服务进行系统梳理,分析农机社会化服务如何能够实现“服务好”“带动好”小农户,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机社会化服务;小农户;服务;带动





04

农机服务主体双重角色动态转变的理论逻辑与现实检验

——以华北平原农机服务专业户为例

魏素豪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卢洋啸

(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兼具生产与服务功能的农机服务主体是推动中国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载体。本文结合华北平原农业机械化的调研数据,以农机服务专业户为例,考察了农机服务主体双重角色转变的内在理论逻辑。研究发现,农机作业服务市场竞争与交易成本的外部困境,引致农机服务主体服务半径收缩、服务面积与收益同步下降,出现农机和劳动时间的同时闲置;人力资本专用和实物资产专用性的内部矛盾,增加了农机服务主体转入其他行业的粘性,其本身在经营农业方面具有人力资本和机械装备的比较优势;在外部困境与内部矛盾的双重约束下,农机服务主体角色从服务供给主体转变为租地自营兼具对外服务的农地规模经营主体,实现土地规模化与服务规模化的交融发展。本文为思考中国式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新路径提供了重要线索。

关键词:农机服务主体;角色转变;市场竞争;资产专用性;交易成本





05

构建中国特色的农地产权制度

石锐,钱忠好

(扬州大学商学院)


摘要: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农地制度改革以构建中国特色的农地产权制度之于实现农业现代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妥善解决大国小农现实约束下如何破解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困境、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如何形成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如何按照“三权分置”的制度要求进一步明晰农地产权等问题。为此,需要基于农村土地制度环境的变化适时深化农地制度改革以正确处理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按照“三权分置”的要求进一步明晰农地产权,在坚持农业家庭经营为主的同时持续推进农业经营组织的创新并强化关联制度的建设与完善,通过强化集体所有制根基、保障和实现农民集体成员权利、激活土地资源资产要素,有效构建起中国特色的农地产权制度。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农地产权;三权分置





06

共同富裕视角下低收入人口界定、测算及特征分析

谭清香,檀学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左茜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


摘要:本文将中等收入下限标准作为低收入标准,根据收入动态变化,将低收入人口划分为持久性低收入人口和潜在中等收入人口。持久性低收入人口指到2035年仍无法达到中等收入下限的人口,根据中增收方案的收入预测,2020年中国农村和城镇持久性低收入人口规模分别为2.53亿人和1.38亿人,分别相当于农村和城镇常住人口的49.57%和15.26%。到2035年,约有0.8亿持久性低收入人口由农村进入城镇,导致城镇持久性低收入人口比例提高到20.41%。利用住户样本数据分析了农村持久性低收入人口不利结构性特征,以及增收和改善福祉面临的困难。针对低收入群体“提低”政策思路是促进包容性增长和共享繁荣发展。

关键词:低收入人口;持久性低收入人口;共同富裕;共享繁荣发展;收入预测





07

农民视角下的乡村振兴:选择、困境与策略

洪名勇,张安琪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农民在传统与现代交织下的乡村变迁浪潮中做出何种选择将深刻影响未来城乡关系的演变进程。本文以个体农民为对象,以乡村发展现实为基础,根据农民与土地、村庄关系的松动程度将其划分为离土离村型、离土守村型、守土离村型与守土守村型四种基本类型,并从外生与内生两个角度重点解读其中两种具有过渡意义的分化形态背后所折射出的“城愁”与“乡愁”。本文提出应从大城市城镇化与小农户现代化两方面着手,深化户籍制度双向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完善社会多元治理体系,从而实现要素自由流动,打造城乡间发展与平衡的共赢格局。

关键词:农民分化;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城乡融合发展





08

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对集体经济影响研究

——基于集体行动视角

徐艺宁

(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潘伟光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


摘要:自2015年开始,我国农村先后进行五批股改试点,致力于解决长期以来农村集体产权模糊的问题,推动集体经济发展。但当前集体经济外部依赖性强,整体水平不高。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通过理论机制阐述和案例分析对股改效果进行评估。研究发现,股改能够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并实现分红和增进农民社会福利;股改通过提高农民集体认同,形成农民集体行动,改变资源配置,推动集体经济发展;股改对集体经济影响具有时滞性。最后提出加快集成改革,有序破除农村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积极发挥地方财政职能支持农村建设,激活农村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守住各类底线红线,探索适合的发展模式与路径,进行市场化经营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股改;集体认同;集体行动;集体经济






09

产权科层视角下集体成员权的实现机制研究

肖盼晴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摘要:近年来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拓展成员的财产性权利方面成果显著,但同时也导致了成员自益权与共益权之间的进一步分离,且使以程序性权利为主要内容的共益权陷入困境。近期公布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草案)》不仅不能解决上述问题,反而会加剧问题的恶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多个层次间的博弈,并且各层次间形成循环往复的嵌套性关系。因此,可基于产权科层的视角,从个体、集体和国家三个层次探讨集体成员权的实现机制。即拓展个体层的参与渠道和参与方式,并实行多元激励机制。健全集体层的决议机制和统合式监督机制。国家层的制度设计和相关立法应对集体成员的自益权与共益权、农民集体与集体经济组织等加以明确区分,并在立法中完善集体决议撤销权的相关规定,为集体成员监督权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产权制度改革;集体成员权;自益权;共益权;产权科层




 
10

中国生猪产业碳排放经验解构与动态达峰路径选择

梁耀文,王明利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摘要:生猪产业是中国畜牧业的碳排放“大户”,科学高效的减排路径直接决定着畜牧业碳减排目标的实现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推进。本文在运用生命周期法测算生猪产业碳排放的基础上,使用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分析其演变及影响因素,并基于蒙特卡洛模拟对生猪产业碳排放的演化趋势进行了动态情景分析,进而探寻出生猪产业的碳达峰路径。研究发现:第一,2007—2021年中国生猪产业碳排放总量呈“快速上升—缓慢下降—急速下降后又上升”的波动型演变趋势;各养殖模式碳排放强度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散养、中规模、小规模和大规模;散养生猪的碳排放强度下降趋势最明显,而余者均缓慢波动下降。第二,观察期内生猪产业碳排放的各影响因素表现出不同的促增和促降效应,只有生产和消费统筹考虑才能真正反映生猪产业碳排放的变动趋势。第三,在基准情境下,生猪产业碳排放在2039年达到峰值;在节粮增效情境下,生猪产业碳排放的增速放缓,但在2030年前仍将继续增长;而在种养结合情景下,生猪产业碳排放能够在2027年提早达峰。提高生猪生产效率,采用种养结合发展模式,是生猪产业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最有前景的路径。

关键词:生猪产业碳达峰;生命周期法;广义迪氏指数;蒙特卡洛模拟;动态情景分析






11

智慧农业助力粮食生产减损的内在逻辑与长效机制构建

崔宁波

(东北农业大学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中心)

刘紫薇,董晋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保障粮食供给安全既要做好“加法”也要做好“减法”,实现粮食减损就等同于增产,应立足源头从生产端抓起做好粮食减损工作。减少粮食生产损失能增加粮食供给,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强化抵御粮食危机的能力。但现阶段我国粮食生产仍存在明显的潜在损失与直接损失,生产减损空间依然较大。减损工作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以数字化与信息化为特征的智慧农业通过优化生产要素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强化设施建设、升级服务管理为粮食生产减损提供了新思路,未来可以从粮食育种、监管、产中、减灾和收获智慧化五大着力点全面突破,并从“规划+”“执行+”“科技+”“人才+”“反馈+”等方面加快构建智慧农业助力粮食生产减损长效机制。

关键词:粮食生产减损;智慧农业;内在逻辑;长效机制





12

中国流动人口二代成年后面临问题研究

石智雷,王璋,邵玺,周小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留守儿童和随迁儿童一直是政府和学界高度关注的群体,然而他们成年后的发展境况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基于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等数据资料发现,成年流动人口二代已占我国18~45岁劳动年龄人口的50.94%,且这一比例将在2030年上升至65.63%。边缘化的成长经历塑造了成年流动人口二代的脆弱性,该群体也面临失业、疾病、离婚等更高的社会风险。在心理层面,成年流动人口二代的人际交往态度较为消极,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概率更高。在生计层面,成年流动人口二代职业发展受阻、婚姻匹配失衡,很可能陷入比父辈社会地位更低,生存状况更差的境地。对流动人口二代的社会支持,需要围绕其全生命周期,兼顾问题治理与风险防范,推动政策支持体系从“碎片化”向“系统化”转变。

关键词:流动人口;成年流动人口二代;发展困境;社会支持






关于我们

《农业经济问题》月刊,1980年创刊,著名经济学家薛暮桥题写刊名,是由农业经济问题杂志社承办的、由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和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国家级经济学核心期刊,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定的22种A类期刊之一。

《农业技术经济》月刊,1982年创刊,是由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是全国农业经济类的核心期刊。

根据国际引证年报,《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再次入选“202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农业经济问题》国际影响力CI值为91.095,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为284,国外机构引用频次占比超过30%,国际影响力指数在农业经济领域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二,连续6年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农业技术经济》国际影响力CI值为68.783,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值为210,国外机构引用频次占比达到34.29%,国际影响力指数在农业经济领域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三,连续2年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另外,根据2021年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在“F3农业经济”类中均位于Q1区(前25%)。

官网:https://www.iaecn.cn/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