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经济》2023年第10期目录及摘要
目录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下降了吗
——基于投入产出视角的分析
......李裕瑞,潘玮,公丕萍,陈秧分(4)
“规模效应”还是“拥挤效应”
——奶牛养殖产业集聚对环境效率的非线性影响研究
......许佳彬,李翠霞(22)
农地经营权强度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渠道的正规化
——基于fsQCA的分析......米运生,王家兴,徐俊丽(44)农村土地流转、农民收入结构与相对贫困治理
......顾宁,李颜汝(6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市融入与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
......佟大建,张湖沿,应瑞瑶(79)
自雇何以影响农民工健康权益可及性
——基于CMDS数据的实证分析
......周德水(95)
普惠金融缓解农户多维不平等的效应研究
——基于CFPS数据的分析
......张琴,王艺容,余新平,赵丙奇(111)
大数据视角下生鲜电商供应链物流服务策略研究
......石成玉,陈怪亨,王妍,王荣彬(129)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下降了吗
——基于投入产出视角的分析
李裕瑞(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潘玮(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公丕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陈秧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摘要: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不断下降,但这是否就意味着农业的经济地位不再重要?本文基于1997—201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分析农业的前后向联系及农业与其他行业的关联特征,利用2012年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分析各省份的农业前后向联系和区域间关联特征。研究发现:(1)中国农业的后向联系水平小幅增长、前向联系水平大幅增加,表明农业与其他行业的关联程度稳步提升,农业的作用并未下降。(2)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的下游链条不断延伸,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角色正逐步从消费品转型为投入品。(3)农业的前后向联系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农业增加值越大的省份,农业对下游产业的影响往往越大;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越高的省份,农业生产对其他产业的产品需求往往越大。本研究从经济系统、产业关联的角度为理解农业的角色变化提供了新认知,乡村产业振兴进程中的农业政策设计,应从“大农业”的角度,将农业与其关联产业进行统筹考虑。
关键词:农业;投入产出;产业关联;前向联系;后向联系;乡村振兴
02“规模效应”还是“拥挤效应”
——奶牛养殖产业集聚对环境效率的非线性影响研究
许佳彬,李翠霞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的背景下,探究奶牛养殖产业集聚对环境效率的非线性影响,对于实现奶牛养殖业绿色转型、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4—2019年中国28个省份奶牛养殖面板数据,利用随机效应的面板Tobit模型检验产业集聚对环境效率的非线性影响,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产业集聚影响环境效率的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奶牛养殖产业集聚与环境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规模效应”先发挥作用,在跨越产业集聚拐点以后,“拥挤效应”将起到抑制作用;经过内生性处理以后,计算所得的奶牛养殖产业集聚拐点值为3.10,即拐点左侧产业集聚的“规模效应”显著提升环境效率,拐点右侧产业集聚的“拥挤效应”将会降低环境效率,稳健性检验证实倒“U”型关系依然成立;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养殖优势区域拐点值为4.19,明显高于普通区域的1.40,目前仅有少部分区域跨越拐点值,绝大部分区域依旧需要发挥产业集聚的“规模效应”以提升环境效率;中介效应检验显示,政府环境支出的无效扩张、基础设施投入的不足以及服务业发展水平偏低会显著抑制奶牛养殖产业集聚对环境效率的提升作用。因此,本文提出鼓励推进奶牛养殖集聚发展、优化奶牛养殖空间布局、时刻关注奶牛养殖集聚规模、构建多元化主体协同治污机制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奶牛养殖;产业集聚;环境效率;规模效应;拥挤效应;绿色转型
03农地经营权强度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渠道的正规化
——基于fsQCA的分析
米运生,王家兴,徐俊丽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有着强烈资金需求而在融资渠道方面倾向于正规机构。基于大量转入农地的事实,其能否实现融资渠道正规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地经营权强度。本文从法律、事实和感知三个维度度量农地经营权强度,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法,从理论与实证方面分析农地经营权强度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渠道正规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渠道正规化是多因素综合的结果;农地经营权在法律维度、事实维度与感知维度具有高强度能够导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渠道正规化;特别是,农地经营权在法律维度具有高强度是核心条件。本文既肯定了从法律上创设农地经营权的重要性,也从事实维度和感知维度提出了提升产权强度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农地经营权强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渠道正规化;fsQCA
04农村土地流转、农民收入结构与相对贫困治理
顾宁(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
李颜汝(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完善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分配制度,对于提高农民收入、缓解相对贫困、保障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围绕“农村土地流转、农民收入结构和相对贫困治理”展开研究,探讨了三者的理论联系,基于中国养老与健康追踪调查(2018年)的截面数据,利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了收入结构在土地流转减缓农户相对贫困过程中的中介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土地转出和土地转入对缓解农户的相对贫困水平都有显著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农户收入结构的变化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在土地转出减缓农户相对贫困的过程中,工资性收入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农业经营性收入具有显著的遮掩效应;在土地转入减缓农户相对贫困的过程中,农业经营性收入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财产性收入具有显著的遮掩效应。
关键词:土地流转;收入结构;相对贫困;中介效应模型
05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市融入与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
佟大建,张湖沿(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应瑞瑶(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将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专题数据与区(县、市)数据进行匹配,以城市居民为参照系,从就业、健康医疗、社会保障和子女教育四个维度测度农民工个体层面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并探究其对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水平为0.815,健康医疗和社会保障两个维度与城市居民还存在较大差距,子女受教育问题依然存在,就业维度均等化水平较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上升显著提高了农民工的城市居留意愿,其中健康医疗和社会保障维度均等化的提高作用显著,就业和子女受教育维度的提高作用不显著;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提升农民工在当前城市的主观融入与行为融入提高农民工的城市居留意愿;个体异质性研究发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高收入、家中有土地资源、跨省流动的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的提高作用更强;群体异质性研究发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有居住证、有劳动合同、已婚农民工群体城市居留意愿的提高作用更强。本研究认为,应切实提升农民工个体层面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吸引更多农民工在城市居留,从而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民工;城市融入;城市居留意愿
06自雇何以影响农民工健康权益可及性
——基于CMDS数据的实证分析
周德水
(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自雇已成为农民工城市就业中日益普遍的方式。本文利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分析了自雇对农民工健康权益可及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自雇对农民工健康权益可及性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且这一现象存在性别、代际和区域的异质效应,对于男性、老一代农民工和东部地区更显著。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在低分位点上,自雇的影响不明显,但随着分位点的上升,自雇的影响程度显著提高,与农民工健康权益可及性呈现高阶相关性。进一步分析表明,自雇既通过影响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与医疗服务可及性对健康权益可及性产生正向作用,又因社会保障的相对缺失对健康权益可及性产生削弱作用。在采用内生性处理与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
关键词:农民工;自雇;健康权益可及性
07普惠金融缓解农户多维不平等的效应研究
——基于CFPS数据的分析
张琴,王艺容,余新平,赵丙奇
(宁波大学)
摘要:脱贫攻坚胜利意味着中国已消除绝对贫困,但在发展上仍存在不充分不平衡、表现多维度的特点。缓解农户多维不平等,关系着我国能否守住来之不易的减贫成果,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本文基于农户的五维资本与不平等的多维表现,通过建立资本与能力的关系,构建普惠金融缓解多维不平等的理论框架和作用机制,并利用CFPS微观数据和A-F法实证检验普惠金融缓解农户多维不平等的效果。研究表明:(1)普惠金融通过储蓄、信贷和保险等形式,直接增加农户金融资本,提升农户可行能力,从而缓解多维不平等;(2)普惠金融通过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效应,间接增加农户物质资本,提升农户可行能力,改善对物质、人力和社会不平等的缓解效应;(3)普惠金融对多维不平等的缓解效应具有环境异质性特点,在东部地区和在信心家庭中降低陷入多维不平等的概率分别高于西部地区和无信心家庭。因此,在精准识别多维不平等人群和改善内外环境基础之上,应持续推进发展普惠金融,大力提升农户金融的可获得性和适配性,从而缓解农村不平等,助力共同富裕。
关键词:普惠金融;不平等;资本
08大数据视角下生鲜电商供应链物流服务策略研究
石成玉,陈怪亨,王妍
(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王荣彬
(昆明理工大学)
摘要:本文通过网络爬虫获取京东自营店、天猫官方旗舰店生鲜产品在线评论数据,基于知网情感词典对在线评论进行数值化处理,通过TF-IDF计算指标权重,从可靠性、时效性、专业性、移情性四个维度,对比生鲜电商供应链不同物流服务策略及不同生鲜产品(肉、蔬菜、水产、水果)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自营物流服务各维度均优于第三方物流,但专业性优势不显著;不同生鲜产品中,水果、蔬菜物流服务评价均较低。自营物流企业具有良好口碑,品牌影响力大,应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利用完备的仓储、配送体系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加强平台信息共享,促进生鲜电商供应链各节点联盟合作,实现从订单到交付全流程精准服务,提升配送人员职业素养,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生鲜产品和良好的购物体验。
关键词:生鲜电商;自营物流;第三方物流;服务策略
《农业经济问题》月刊,1980年创刊,著名经济学家薛暮桥题写刊名,是由农业经济问题杂志社承办的、由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和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国家级经济学核心期刊,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定的22种A类期刊之一。
《农业技术经济》月刊,1982年创刊,是由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是全国农业经济类的核心期刊。
根据国际引证年报,《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再次入选“202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农业经济问题》国际影响力CI值为91.095,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为284,国外机构引用频次占比超过30%,国际影响力指数在农业经济领域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二,连续6年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农业技术经济》国际影响力CI值为68.783,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值为210,国外机构引用频次占比达到34.29%,国际影响力指数在农业经济领域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三,连续2年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另外,根据2021年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在“F3农业经济”类中均位于Q1区(前25%)。
官网:https://www.iaec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