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果地球上只剩下一种主食……” 种质资源:有我在就没有如果!

中国种业 中国种业 2022-06-21

如果地球上只有一种植物

如果主粮只剩下玉米

人类难以生存



这是《星际穿越》里描述未来农作物种植的一个片段,由于气候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威胁,农作物物种相继灭绝,世界粮食只剩下玉米……


种业的“芯片” 竞争的核心


走出电影,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居安思危,保护农作物品种多样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途径。农作物的基因都蕴藏在种子当中,如果说种业是农业的“芯片”,那优异的种质资源就是种业的“芯片”。
 

种质资源也叫品种资源或遗传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第七十四条规定,种质资源是指选育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植物的栽培种、野生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各种植物的遗传材料。


种质资源已被世界各国及有关国际组织公认为国家的战略性资源。谁占有了种质资源,谁就掌握了选育品种的优势,谁就具备了种业竞争的主动权。
 

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就是:来自中国的大豆种质资源,成就了美国大豆产业的发展。1954年,美国大豆爆发孢囊线虫病,科学家们“翻箱倒柜”找到“北京小黑豆”品种,从中提取抗病基因并育成高产抗病新品种,帮助美国大豆产业复苏并跃居世界首位。当时,这份来自中国的大豆种质资源,已在美国存放了47年。

 

美国先锋良种拥有世界最大的玉米种质资源库,覆盖了全球60%的玉米种质资源,培育出了具有竞争优势的系列品种,占有全球玉米20%的市场份额。

 

海水稻是种植在大海沙滩上的水稻,野生海水稻是由一位名叫陈日胜的农业科技人员在芦苇地发现的。“全国有十几亿亩的盐碱地没种庄稼,如果推广一亿亩海水稻,每亩产300公斤,将增收300亿公斤,相当于一个湖南省的水稻产量”,袁隆平院士说,“在海水稻的研究上,中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在中国南方大江大河的入海口,生存着耐碱性强、抗病性强、生命力强的野生海水稻,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基础”。


保护种质资源 时不我待


保存种质资源,并非保护一个物种那么简单。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养活了中国人,杂交水稻的一个重要种质资源来源于海南的一种野生稻。在云南省,上世纪80年代在26个地方都存在的野生稻居群,而今在24个地方已经消失。“有很多物种,人类还没来得及搞清楚它的作用,可能就因为人类自身的影响而消失了。”中科院昆明分院院长、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李德铢说。
 
随着现代育种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作物品种改良和少数高产品种的大面积种植,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品种的“基因流失”。“育种家多追求优质高产,在保留A基因的同时可能就淘汰了B。”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刘春明认为,“它们一旦消失,是很难重新创造的,种质资源的战略意义就在于保存这种多样性。”

这些年,我国在种质资源保护上下了不少功夫。据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刘春明介绍,我国已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50万份,未来,我国新的作物种质库保存容量将扩充到150万份,跃居世界第一。
 
“一个物种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一个基因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盛。”著名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征镒教授在1999年提出创立“种质资源库”的意见,也就是当今中国的大科学工程——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截至目前,这里已经收集了4000万颗种子,其中大部分都是珍稀、濒危的植物种子。


政策保驾护航

 
目前,我国已形成种子企业、科研单位和农民均为参与主体的农作物品种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格局。全国第3次种质资源普查和采集工作顺利开展,新发现作物种质资源2.5万份,创制多抗、肥水高效利用资源1500多份。
 
2011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将农作物种业提升到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的高度,首次明确了企业是种业发展的主体。
 
2015年,《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30年)》发布,首次以政府文件给予作物种质资源工作的最高待遇。同年,《种子法》大修设立种质资源专章,种业发展迎来新起点。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实施国家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程”2月10日农业农村部出台了《2020年种植业工作要点》,全力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坚决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推进种植业绿色高质量发展;2月11日,首个专门聚焦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正式印发,开启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新篇章。这些重要文件有力强化了种业的国家基础性、战略性核心产业地位,种质资源发展迎来“加速度”。

开启种业新篇章


粮稳天下安。蝗虫肆虐威胁粮食安全、草地贪夜蛾的强压、农作物病虫害将加重、疫情影响、转基因农作物发展的推进……面对这样的现实和未来种业发展的更高需求,在风起云涌的世界种业格局中,要抢占科技制高点,离不开种质资源这块“芯片”的强力支撑,保护种质资源,就是保障一个国家抵御风险与损失的能力。
 
我国对种质资源的重视为种业发展开启了新篇章,强化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深度发掘基因资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竞争力,提高种质资源利用价值,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种质资源保护意识,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地球不会只剩下一种主食,中国不会世界就不会。从“中国粮”用“中国种”变为“世界粮”用“中国种”,从“用种大国”转变为“制种强国”,牢牢抓住种业‘芯片’,引领世界种业新时代。



推荐阅读

  院士谈:中国作物种质资源的发展史【种业论坛】“从种子到筷子”—国际化背景下打通我国芝麻产业全链条通道
 @种业人,你们是“疫情”里的一道阳光

编辑:张鑫
封面:人民日报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科普展馆内的亚克力种子杆|李发兴 摄)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中国种业》▼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点个“在看”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