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455份抗旱耐热小麦种质资源!挖掘小麦抗逆潜力 藏粮于技

卫斐 中国种业 2022-06-21



了解更多种业内容●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




6月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举办“小麦藏粮于技计划优异抗逆种质资源田间展示暨研讨会”,展示了小麦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创新团队筛选出的455份表型多样的抗旱耐热小麦种质,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抗旱耐热基因资源,可供小麦育种家们按需选择利用。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张合成、副院长万建民院士,中国工程院刘旭院士、程顺和院士、康振生院士、胡培松院士,院办公室主任王晓举、科技管理局局长任天志、成果转化局局长王述民,作科所领导班子、“藏粮于技”项目组专家等领导和专家通过现场以及视频连线出席了会议。



据悉,我国水资源形势严峻,农业用水占全国用水总量的比例高达62%,干旱缺水和后期高温等逆境是影响小麦生产的突出问题,我国常年易旱小麦面积约1亿亩,据估计,减产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110亿元。培育抗旱耐热小麦品种是保障口粮安全的重要途径,我国已收集保存的5万多份小麦种质资源中的抗旱耐热基因是进行高效育种的物质基础。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景蕊莲研究员介绍,历时39年,作物种质资源工作者通过田间和人工模拟干旱、高温条件,先后对2.4万份小麦种质资源材料进行了抗旱性鉴定评价,对部分材料进行了耐热性鉴定评价。筛选出一批抗旱性和耐热性比较突出的种质资源,其中抗旱耐热材料110余份,为小麦抗旱耐热育种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保守测算,应用抗旱耐热小麦新品种每年至少比普通品种节省“一水”,按常年易旱小麦面积1亿亩计算,抗旱品种在增产19.95亿公斤的基础上,可节水40亿吨,相当于北京市三年的生活用水总量。参会专家对该研究成果进行了高度评价和认可,并对加强小麦关键抗逆基因的基础和理论研究、完善鉴定评价体系、抗旱材料的有效利用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万建民院士指出,首先,在水资源匮乏的中国,抗旱性是影响作物生产最重要的性状,研究意义重大;其次,项目创建的抗旱性鉴定体系和标准是非常科学和先进的,值得推广;最后,抗旱研究不能孤立进行,应组织专家联合攻关,从技术体系、资源、基因等层面全面开展。

张合成书记对项目取得的进展表示肯定和支持,针对小麦科研工作,他强调,一是支持小麦科研要“不计代价、不计成本”,口粮要保证绝对安全;二是小麦科研要“谋划高点,强化工作措施”,在小麦科研领域要“高点强攻”;三是对小麦基础科研要“加大支持力度”, 坚持长期性,坚持战略性,坚持不间断。


据了解,2020年中国农科院正式启动“藏粮于技”重大科研任务,作科所牵头其中小麦、玉米、大豆“藏粮于技”任务。小麦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创新团队承担着为整个小麦“藏粮于技”项目提供共性新技术、抗逆新种质的重任。多年来,团队坚持小麦种质资源抗逆性鉴定评价工作,不断创新和完善抗旱、耐热性鉴定方法,创建小麦抗旱耐热资源鉴定评价技术体系,筛选出一批抗旱性和耐热性比较突出的种质资源,为小麦抗逆育种提供了材料基础,为顺利实施小麦“藏粮于技”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官网




推荐阅读


 实测高产!国审优质强筋小麦“中麦578”平均亩产841.5公斤
 中国农科院启动院级联合攻关重大任务——培育高蛋白饲料玉米新品种
 简报 | 国家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最新进展
 经验贴!DUS测试摄影必备技巧,你掌握了吗?
 植物新品种权申请过程中三大“雷区”,有必要了解一下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中国种业》▼把时间交给阅读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点个“在看”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