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 国家良种联合攻关取得重要进展!
//2014
//2020
//……
良
种
攻
关
‖
‖
‖
国家良种联合攻关
选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
明确下一步重点工作
……
导
语
2014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先后启动了玉米、大豆、水稻、小麦四大粮食作物,油菜、马铃薯、花生、甘蔗等11种特色作物的良种联合攻关以及基础理论技术创新攻关。
经过6年多的持续努力,攻关组通过在基础研究上大联合、在资源材料上大整合、在育种技术上大集成、在产业链条上大贯通,选育了一批突破性新品种。
品种选育成效
01 育成一批高产稳产品种
合农71新疆测产现场
烟农1212测产记录现场
大豆攻关组:选育大豆新品种247个,其中国审品种42个。这些品种产量高,比主推品种增产5%以上,符合当前市场对优质大豆品种的需求,能够满足豆制品加工企业的需要。2019年合农71在新疆灌区亩产447.5公斤,创造全国大豆高产新纪录;吉育403在吉林千亩示范方亩产253.9公斤,创造了东北大豆大面积高产典型;郑1307在河南实打实收100.4亩,平均亩产303.1公斤,创造全国大豆主产区百亩大豆实收新记录。
小麦攻关组:小麦品种烟农1212在山东以亩产840.7公斤创造全国冬小麦高产新纪录。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何中虎研究员团队选育的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中麦578,平均亩产达到841.5公斤,创下黄淮麦区高产纪录。表现为早熟抗倒伏、抗病抗逆适应性广、优质强筋且品质稳定,面包品质达到进口优质加麦水平。
中麦578实收现场会
02 育成一批绿色品种
2019年,攻关组鉴定种质资源材料44万份次,筛选绿色优异种质资源12万余份,创制优质新种质4457份,加快了环境友好型和养分高效型等绿色品种选育。
育成京农科728、泽玉8911等我国第一批适宜籽粒机收的玉米新品种,这些品种脱水快,适合机械直接收获籽粒,解决了玉米全程机械化“最后一公里”难题。
育成西农511等9个抗赤霉病小麦品种,实现我国黄淮麦区抗赤霉病品种零突破,有望控制小麦主产区赤霉病危害。
育成中麦5051、邢麦13等一批节水抗旱品种,在核心示范区小麦全生育期灌溉1水的条件下,亩产超过500公斤,节水40-50方,为华北小麦主产区提供了品种支撑。
03 育成一批优质品种
第二届水稻食味鉴评现场
南粳5718、隆6优19、桂育11号等10个品种获得2019年优质稻金奖,其中南粳5718高产方亩产超过800公斤,食味可与日本越光品种相媲美。
在水稻良种联合攻关的引领下,我国水稻品种在不降低产量的前提下,正从高产型向好吃味香的优质米型转变。据统计,2019年全国推广面积10万亩以上优质稻品种占65%以上,市场优质稻米率达42%,比水稻良种攻关前提高了5个百分点。
首届小麦优质品种鉴评现场
小麦攻关组首次鉴评出超强筋小麦品种新麦26、济麦44、师栾02-1和济麦229,鉴评出面包用、馒头用、面条用等小麦品种50多个,帮助农民合作社与面粉加工厂对接,促进了我国小麦面粉业升级。
04 育成一批特色作物品种
工作人员正在测产油菜产量
油菜攻关组选育高油酸品种华油2101、华油2109,出油率较普通双低菜籽高3-5个百分点;花生攻关组选育豫花37号、开农176、冀花13等高油酸花生品种,已成为全国花生主推品种;香蕉攻关组选育抗枯萎病新品种中蕉9号等品种,推广面积达10万亩以上;西兰花攻关组选育浙青60、浙青75等新品种,已具备进口替代潜力;荔枝攻关组选育优质特大果荔枝杂交新品系巨美人、早熟荔枝新品系仙桃荔,推广应用潜力大。
荔枝杂交新品系巨美人
即将成熟的仙桃荔
此外,基础理论技术创新攻关组首次从全基因组水平揭示了水稻及其祖先种的重要农艺性状变异的分子机制;克隆水稻等主要农作物功能基因19个;制定规模化种质资源精准鉴定技术规范74个;单倍体加倍技术体系已在全国60多家科研育种单位和企业推广应用。
新品种展示推介活动
小麦
多抗与弱筋品种
表现优异
2020年5月17日,国家小麦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小麦新品种展示推介活动在安徽省皖垦集团龙亢农场举办,共向社会推介发布多抗品种23个,其中兼抗条锈病、白粉病的小麦品种有11个,包括黄淮麦区的皖宿0628、宛1204、秦农578、百农4199、郑麦1354和百农5847R14;长江中下游麦区的扬14-214、西南麦区的川麦1690、黔麦21、绵麦902和川麦93。赤霉病抗性较好的品种有12个,包括黄淮麦区的安科1801、安农1589、WK1602、皖宿0891、紫麦19、康F、徐农029、秦农578和西农511,长江中下游麦区的扬16-157、扬14-214、安农1580。
展示品种(系)51个,所有参试材料均按当地的种植方式播种0.5亩大区,并划分为条锈病接种区、白粉病接种区、赤霉病接种区和病害防治区。在小麦灌浆初期和中期,分别调查各品种发病情况,对各品种抗性进行评价。
马铃薯
2020年7月3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主办的国家马铃薯良种科研联合攻关品种及绿色增产增效集成技术示范现场和云上观摩会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举行。
观摩会展示和示范了15家良种攻关联合体单位育成的多抗优质高产新品种85个,示范马铃薯绿色增产增效技术13项,其中示范的西南高海拔大春马铃薯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模式较周边农户增产10%以上,减肥减药15%以上,增加效益15%以上。雪山镇农民户均来自马铃薯的收入占总收入62%以上,通过新品种和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示范,辐射带动雪山镇10万亩马铃薯生产区增产增收1500万元以上,助力脱贫攻坚成果显著。此次现场和网络观摩参会人员达6000余人次。
青梗菜
国家青梗菜联合攻关体单位——京研种业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联合召开云端品种展示会,3.5 万观众网上观摩!
本次直播展会展示叶菜类品种 133 个、包括青梗菜品种 22 个、春大白菜品种 14 个、娃娃菜品种 22 个、快菜品种 42 个、甘蓝品种 33 个,重点推介的青梗菜新品种“京 绿 6 号”,在抗性、品质、外观等方面实现创新与突破,直播全程参观者赞不绝口,纷纷电话预订实地观摩与联系试种。
主要经验与做法
良种联合攻关开展6年来
农业农村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关于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的指示要求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
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强化需求导向、政策激励和平台共享
促进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创新要素流动
形成了一批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做法
1
发挥制度优势
按照中央领导指示,良种联合攻关借鉴“两弹一星”经验,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由产业部门牵头,组织全国220家科研单位、174家种子企业和47家教学单位,成立攻关联合体,组建专家委员会,通过政策机制牵引,促进政产学研用融合。
2
坚持需求导向
围绕大豆高产、玉米籽粒机收、小麦专用品种选育等农业生产重大问题,确定良种联合攻关核心目标,常抓不懈,积小胜为大胜,每一项成果的取得,都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3
突出机制创新
攻关组积极推动基础研究平台与育种材料有条件共享机制、成果收益按比例分享与股权激励机制、国家企业与社会多元投入机制、攻关成果同业专家评价与市场主体评价相结合机制,促进政产学研紧密结合。
为加快资源材料流动,15个作物攻关组共签署协议580份,共享材料3119份,特别是水稻攻关组35家单位在国内签署了试行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共同承诺意向性协议书,为促进水稻育种原始创新迈出了关键一步。
4
加强平台共享
搭建种质资源发掘、分子育种检测、商业化育种、新品种测试平台,促进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品种选育与测试评价相互衔接。
目前绝大多数作物按照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思路,强化共享平台建设,在绿色性状鉴定等公共平台建设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水稻攻关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建立了规模化褐飞虱苗期鉴定平台,为攻关组鉴定抗褐飞虱材料29份,创制抗褐飞虱水稻新材料16份,为抗褐飞虱品种的培育提供了技术支撑,正逐步把我国抗稻飞虱研究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下一步重点工作
1. 狠抓攻关核心任务落实
加快绿色安全、优质高效、广适高产水稻新品种选育,发布一批优质食味稻米品种;加快玉米机收籽粒新品种选育,努力实现提高单产100公斤目标;加快小麦抗赤霉病、节水抗旱、优质高产新品种选育,发布一批优质小麦品种;加快大豆高产高蛋白新品种选育推广;加快优质专用、绿色生态的特色作物新品种选育,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产品竞争力。
2. 强化种质资源和关键技术创新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文件精神,加强资源鉴定评价与基因发掘平台建设,深度发掘优异种质、优异基因,强化育种创新基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支持各攻关组继续加大重要育种性状的分子基础等研究,加快突破基因组编辑和合成生物育种技术瓶颈。
3. 加快构建攻关长效机制
加快发布四大作物良种联合攻关5年计划,授牌一批攻关先进单位,建立可持续的联合攻关机制,构建国家联合育种创新体系,推进更高水平的联合攻关,支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制定特色作物攻关实施方案,加强对特色作物指导支持,加快推进特色作物种业发展。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中国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