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农业农村部就粮食市场运行和生产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点击关注☞ 中国种业 2022-06-21



了解更多种业内容●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




主要内容:


2020年8月26日(周三)上午9时30分,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当前粮食市场运行和生产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出席嘉宾: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 唐珂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 潘文博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宁启文等

地  点:


农业农村部新闻发布大厅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洪涝灾害影响和国际粮价震荡传导,我国粮食市场运行出现了阶段性波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农业农村部持续加强粮食价格监测和市场供求形势跟踪分析。当前我国粮价稳中有涨,品种间走势有所分化,不同环节价格波动有所差异。7月份,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集贸市场均价每百斤122.4元,环比涨0.2%,同比涨1.7%,其中稻谷价格涨幅最小,小麦次之,玉米价格涨幅较为明显,收购、批发环节粮价涨幅偏大。

唐珂指出,我国粮价总体保持稳定,有三个基本面因素支撑:

一是生产稳中向好。今年夏粮和早稻已获丰收。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夏粮产量2856亿斤,增24.2亿斤;早稻产量546亿斤,增20.6亿斤,连续7年下滑后恢复增产。从农情调度的情况看,今年秋粮面积稳中有增,尽管局部旱涝灾害较重,但灾后生产恢复及时有效,秋粮长势总体不错。如果后期不发生大的灾害,全年还将是一个丰收年。

二是粮食库存充裕。近年来我国口粮库存持续保持高位,目前全国稻谷、小麦库存水平大体相当于城乡居民一年的消费量,玉米库存虽然消化较快,但市场供给有保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有关部门适时加强了储备投放和应急保供,市场供给平稳有序,市场上不缺粮、不缺油。

三是消费较为平稳。粮食作为生活必需品,消费相对刚性,年度间一般不会大减也不会大增。今年受疫情影响,口粮居家消费增加,但外出消费有所减少,在消费总量上变化不大;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后,玉米饲用和深加工消费恢复势头良好,但实际需求的增加量也是较为平稳的。前期出现一些消费者和贸易商囤粮现象,短期会拉动市场需求波动,但不会改变粮食消费变化趋势。也就是说,粮食短期需求变化不会对粮价产生持续影响。从后期走势看,我国粮食生产供给完全有保障,国内粮价缺乏大幅上涨的条件,预计随着秋粮陆续丰收上市,我国粮食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基本稳定。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抗灾夺丰收,全力夺取今年秋粮好收成,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粮食市场调控,保障好城乡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答记者问环节


Q

受南方洪涝的影响,粮食问题非常受关注。秋粮是全年生产的大头,请详细介绍一下当前秋粮生产情况怎么样,未来丰收有保障吗?

潘文博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

吃饭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今年粮食生产是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又在遭遇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农业自然灾害偏重发生的特殊情况下展开的。党中央、国务院对抓好今年的粮食生产高度重视,格外关心,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力度之大应该说是多年少有的。


在中央政策支持各地工作的推动下,从目前看,今年粮食生产形势总体不错,夏粮、早稻已丰收到手。秋粮占全年粮食的比重是四分之三,能不能实现全年的粮食丰收,关键看秋粮。


今年秋粮丰收有一定的基础






第一是面积增加。初步预计,今年秋粮面积12.84亿亩,增加了500多万亩。面积增加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春播期间雨水比较好,墒情好,有一些过去偏旱的地块今年种上了。二是疫情的影响,农民对后期粮价上涨有预期。现在看,水稻、小麦、玉米的价格都比同期有所上涨,在市场拉动和播种期间墒情好的情况下,今年秋粮的面积是增加的。


第二长势总体正常。全国秋粮的大头在东北,去年东北的粮食产量为3493亿斤,秋粮接近1万亿斤,占了35%,目前东北的玉米前期授粉、灌浆不错,大豆已经鼓粒,水稻也压圈,开始有产量了。秋粮还有几个区域,黄淮海、西北区玉米长势不错,西南、华南的水稻长势也总体正常。特别是备受关注的秋粮大省,像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南地区作物的长势都是这几年较好的一年。


产量形成关键期仍备受考验






但是客观地讲,今年我国农业气象年景总体是偏差的。洪涝灾害重于常年,但是干旱总体偏轻,洪涝主要局部的、阶段性影响长江流域的部分地区,不会影响全局。干旱主要集中在辽西、蒙东,辽宁西部和内蒙东部交界的几个传统旱区,持续时间不长,也影响有限。


今年备受关注的病虫害——草地贪夜蛾、水稻“两迁”害虫,这都是常年偏重发生的,今年前期基数比较高,但是草地贪夜蛾我们布了四道防线,防控效果比预想的要好,据监测分析,目前没有造成大的危害。


从历史上看,雨水多的年份局部可能洪涝重,水田可能受到一定影响,但旱地作物长势好,尤其是玉米容易创高产。1998年我国发生了非常严重的、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稻谷减产40亿斤,但那年玉米增了570多亿斤,当年的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降雨确实对局部区域或者对某一个农户,一冲如洗、一冲致贫,那可能是对秋粮地区的一块田。


我国是旱作农业的主要国家,有10亿亩左右的旱作农业面积靠雨养。农谚讲“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目前距秋粮丰收还有40天左右,这段时间是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灾害多发易发期。夺取秋粮丰收还要过秋旱、台风导致的倒伏、北方的早霜、南方的寒露风,还有病虫害的关口,最担心的是8月底、9月上旬的台风,因为这正是作物头重脚轻的时候,作物已经灌浆了,玉米穗很大,水稻穗很大,如果这时候刮台风,容易造成倒伏。


下一步,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立足抗灾夺丰收,环环紧扣,一招不落,加强分类指导,落地落实后期田管措施,全力以赴地夺取秋粮的好收成,确保今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实现小康之年粮食和农业丰收。



Q

据了解,今年夏收小麦上市以后,山东等地的小麦价格在持续上涨,一些种粮大户有惜售囤粮的现象,小麦收购进度晚于去年。请问我国小麦购销形势如何?后期价格是否会大幅上涨?


唐珂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 

新麦上市之后,湖北、安徽、江苏、河南这四个省已经先后启动了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市场价格稳中走强。7月底,主产区小麦收购均价普遍上涨至每斤1.12-1.22元,比开秤初期高了大约2到6分钱。比去年同期高了3到8分钱,其中山东小麦收购价每斤1.17元之上,比去年同期高了8分钱左右。


今年的小麦丰产了,价格还有所上涨,于是就有舆论担心我国小麦的供给是否紧张,一些地方还出现了部分贸易商和种植户囤粮惜售的现象,我们对此进行了持续跟踪调度,从当前我国小麦市场供需的总体形势看,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小麦供给问题,小麦价格也不会持续上涨。主要是基于几点:


一是我国小麦连续多年丰产。2015年以来产量稳定在1.3亿吨以上,可以满足当年的消费量,产需呈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格局。


二是小麦库存充足。前面已经提到了,目前的库存量大体相当于一年的消费量,特别是政策性粮食库存水平高,储备调节能力强。


三是小麦价格变化具有阶段性特征,主要是近期玉米价格上涨明显,部分地区玉米价格高于小麦,一些饲料企业增加小麦的采购,替代玉米作为饲料,市场看涨的预期就增强了,部分农户和贸易商惜售的心理又进一步推高了价格。后期,随着玉米价格企稳,小麦价格继续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实际上,8月份以来,山东等地的小麦价格已经止涨趋稳。


从小麦市场购销进度看,截至8月10日,主产区累计收购小麦881亿斤,比去年同期减少212亿斤,但与近三年平均水平也是大体相当的,并且今年主要是政策性收购减少,市场化收购进度还是基本正常的。这表明,目前市场上的粮源是较为充裕的,市场机制的作用也得到了更好的发挥。特别是近年来优质专用小麦不断发展,用于酿酒、制作糕点的订单收购比例明显提升,优质优价特征日益明显,市场化收购活跃,越来越成为小麦收购的主渠道,与国家政策性收购形成了替代关系。


这些年随着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推进,农民的市场意识在逐步增强,在市场行情较好的时候,一些农民不急于售粮,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在这里要提醒广大农民朋友,密切关注市场行情,警惕一些炒作“粮荒”的舆论,不要盲目跟风囤粮,把握好售粮的时机,实现丰产又丰收。



Q

今年玉米市场的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累计涨幅比较大。请问如何看待当前玉米的市场形势?后期玉米价格会不会还会这样持续大幅上涨?


唐珂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 

玉米是三大主粮之一,用途广泛,产业链长。今年春节后,国内玉米价格保持持续上涨走势。从5月28日国家临储玉米竞价销售启动以来,持续高成交、高溢价,玉米市场价格继续走强,甚至可以用“火爆”这个词来形容。目前,东北、华北的玉米平均收购价已分别达到每吨2150元和2400元左右,比年初上涨约30%,短期涨幅较为明显,同比涨幅也将近25%。


我们组织开展了调度分析,关于当前玉米市场形势有两个大的判断:

01.

玉米价格属于恢复性上涨,大体处于合理区间。


今年以来,随着生猪产能持续恢复,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好转,深加工企业开工率提高,玉米下游需求向好,同时随着临储玉米拍卖接近尾声,资本炒作和非理性的囤粮加剧,共同拉动玉米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目前,东北地区玉米价格水平低于2014年每吨2240元的临储价,也低于此前的市场价历史高点,仍属于恢复性上涨。粮价适当上涨,有利于增加农民的种粮收益,提高来年种植玉米的积极性。


关于如何看待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比如前期鸡蛋的价格低位反弹,引发了高度的关注,有媒体报道说,鸡蛋太贵,吃不起。其实,前期很长一段时间鸡蛋的价格是很低迷的,鸡蛋批发均价每公斤8元左右,算下来每个鸡蛋不到6毛钱,早上我们一般都是一个鸡蛋,批发价不到6毛钱。最近这十年,这个价格其实基本上没怎么涨。但与此同时,饲料、养殖成本不断上升,所以在这里呼吁各方理性看待农产品价格的正常波动,价格的合理上涨有助于激励生产供给,促进市场供需平衡。

02.

当前玉米市场供应总体有保障,后期价格将逐步趋稳。


前期拍卖的临储玉米将陆续出库,目前全社会库存能够满足秋粮上市前后市场消费需求。随着新玉米陆续上市,加上全球玉米总体宽松,我国玉米及大麦等替代品进口增加。预计全年玉米市场供给总量充足,价格有望趋于平稳。建议各类市场主体保持好购销节奏,不宜持续囤粮看涨。


我们将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持续提高玉米产能,稳定发展玉米生产,提高玉米品质和单产水平,立足国内保障玉米基本自给。



Q

年初国务院常务会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恢复双季稻,请问今年双季稻的生产形势怎么样?在南方严重洪涝灾害的影响下,能实现恢复的目标吗?

潘文博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

百姓关心粮食,实际上百姓更关心的可能是口粮,双季稻是最重要的口粮品种。双季稻占我们国家稻谷的面积三分之一,三碗饭有一碗饭是双季稻。今年中央着眼于粮食安全,明确提出恢复双季稻生产,并出台了一系列恢复双季稻生产的政策,比如提高了籼稻最低收购价,整合了40多亿元中央财政资金,加大对双季稻主产区的支持力度。


双季稻恢复势头明显

早稻已经丰收到手






从目前情况看,今年双季稻恢复的势头是明显的,双季稻的第一季是早稻,早稻已经丰收到手了,总产量达到了546亿斤,南方人比较喜欢吃米粉,今年增了20.6亿斤。


早稻产量构成是两个因素:一个是面积。面积今年增加了450多万亩,增了6.8%,扭转了连续7年下滑的势头;第二个是单产,实际上今年从春季一直到7月初,光、温、水匹配的非常好,早稻长势一直不错。7月中旬,湖南、江西遭遇连续的降雨天气,同时还伴有大风,部分早稻灌浆不足、局部受淹绝收,导致早稻单产下降。但这个洪涝灾害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江西、湖南这两个省份的鄱阳湖和洞庭湖湖区排水不畅的局部区域,它的影响是有限的,没有逆转早稻增产的趋势。

双季稻的第二茬晚稻怎么样?






今年晚稻生产最大的特点就是抗灾抢插增面积,各地加大工作力度,抢收抢插,千方百计落实晚稻面积。有一些晚稻秧田也受影响,通过品种调剂,早稻品种晚稻用,收了早稻之后能育秧就育秧,不能育秧就直播。虽然产量比晚稻育秧产量略低一点,但是起码能保一季。


8月中旬,晚稻栽插基本结束了,面积预计增加400多万亩,遏制了10年下滑的势头。目前晚稻大部分处于分蘖期,长势总体正常,为夺取丰收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


下一步,将继续抓好晚稻的田间管理,重点是要搞好肥水管理,防好水稻的“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同时因为今年有一部分直播的,要防寒露风。我们相信,只要科学指导落到田,措施落到位,晚稻能够取得好收成,也能够圆满完成恢复双季稻生产的目标任务。



Q

我国是大豆进口大国,请问今年我国大豆进口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大不大?国内大豆市场走势怎么样?

唐珂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扩散客观上抑制了大豆需求,加上油价低迷打压了生物质燃料的需求,所以全球大豆的供需是宽松的,国际上大豆市场价格总体稳定,客观上有利于我国大豆进口。


从数据看,今年以来,我国大豆进口数量增加,当前价格小幅上涨。据统计,1-7月累计,我国进口大豆5514万吨,同比增加了17.6%,其中7月份进口大豆1009万吨,同比增加了16.8%。7月份,山东地区进口大豆到岸税后价每斤1.62元,环比涨1.6%,同比涨2.5%。从国产大豆看,今年受食用需求旺盛拉动,国产大豆价格持续向好。据监测,7月份黑龙江国产食用大豆平均收购价每斤2.75元,环比涨8.2%,同比涨51.2%。


从后期走势看,北美大豆陆续丰产上市,随着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落实,自美国进口大豆有望继续增加,预计下半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增价稳,下游豆粕、豆油供应是有保障的。国储拍卖大豆陆续供应市场,再加上新豆即将上市,市场供应持续增加,预计国内大豆价格将高位回落。



Q

日前《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一文中提到,到“十四五”期末,我国大概会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其中谷物占到了2500万吨。这一说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人担心这会不会意味着未来国家粮食安全会出现恶化,对此农业农村部如何回应?


潘文博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

“民以食为天”,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农业农村部门的首要职责。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提出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就是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20字方针。核心要义是端牢中国人的饭碗,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



疫情之下,我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定供给,功不可没。


我国粮食已经连续五年保持在13000亿斤以上,人均占有量是472公斤,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而且目前我国人均口粮消费不到150公斤原粮,折成成品粮(按出米、粉率70%),每年人均需要100公斤的口粮。我国两大口粮人均占有量是200公斤,多年的粮食丰收,库存充裕。


再说价格,我90年代参加工作,当时我的工资是240元,现在是1万多块钱,涨了多少倍?90年代初我国实施小麦保护价收购,混合麦是六毛九,白小麦是七毛一,现在实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最高1.18元,都没涨到两倍。社会应该能够接受粮价一定程度的波动,不是说上涨,而是应该回到一个合理的价格水平。90年代初,一袋化肥50块钱,现在是100块钱,粮食生产成本也上涨了。所以,粮食丰收、库存充裕、价格平稳,为经济平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粮食总量平衡下,结构性的矛盾将长期存在。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是能守住的。

我国粮食供需存在较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粮食品种中缺口最大的是大豆,近几年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大豆面积连续几年恢复增加,去年恢复到1.4亿亩。但大豆还有缺口,这是由于我国资源禀赋决定的,这边要保玉米,保谷物自给,因为玉米、大豆是争地的。如果算一下这8000多万吨的大豆,按照国内的耕地生产,需要6亿多亩耕地。


同时适度进口也是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调剂品种余缺进口一部分谷物,2019年净进口谷物是1468万吨,占国内的产量2%左右,即便按照这位记者同志说的专家测算的,“十四五”期末我国谷物进口2500万吨,也就占我国粮食产量的4%,我们国家谷物自给率还达到96%以上。今后我国仍可能适当进口国内短缺的品种,比如小麦进口主要就是强筋、弱筋,强筋做面包,弱筋做糕点,这两块国内生产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但是这个量也不会太大。我们将适应国家粮食安全的新形势新变化,守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同时加强市场调控,合理引导消费,增强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

唐珂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 

我们发现,对社科院报告里面提到的“十四五”末可能出现1.3亿吨粮食缺口,存在一些误读,社科院报告中讲的粮食缺口,应该指的是包括大豆在内的粮食产需缺口,而不是实际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缺口。实际的供给有保障,产需之间是有缺口,所以产需和供求是两个概念。我国产需缺口大、需要大量进口的主要是大豆,2017年进口量曾达到9553万吨的历史峰值。这种进口有效满足了国内蛋白饲料和油脂的需求。未来我国大豆进口仍将保持高位,通过加强国际经贸合作、稳步拓展大豆进口来源,有效弥补国内产需缺口、保障国内市场供给,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十四五”期间,随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深入实施,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并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障大豆等油料供给,农产品市场总体也将继续保持基本稳定。


来源:农业农村部

现场入口⬇️

直播:农业农村部直播农业农村部就粮食市场运行和生产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推荐阅读



 我国品种审定制度改革回眸
 经验贴 | 玉米试验田一次全苗的操作规程与作业标准
 调研 | 今年南方洪涝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盘点 | 2013—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 · 种业那些事儿
 山东发布:加快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中国种业》▼把时间交给阅读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点个“在看”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