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 所有参与农作物种子质量认证试点示范工作者的一封信
各位种业同仁:
01
科学谋划
合力推进
种子质量认证工作回顾
省级种子管理部门、质量检验机构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的有关专家共同编制试点示范实施方案、认证方案指导活动顺利开展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科学谋划 落实试点任务精心选择优势企业、优质品种和优良基地部署工作 明确分工 细化要求指导各单位严格落实方案
从2018年开始连续2年统一组织有关专家、技术人员对试点作物进行田间检验和现场考察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优化措施确保方案得到有效落实……
从试点情况看
除部分种子因不符合方案要求而报废、降级外其他绝大部分作物种子(种薯、种苗)均符合认证方案要求在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种子认证试点示范规模逐年扩大↓↓↓02
积极探索
筑牢基石
种子认证试点示范取得的成效
01
理清了我国开展种子认证的工作思路
开展试点示范活动,由各省种子管理机构代行认证机构职责,严格按照认证方案对各作物开展认证。
一方面在实践中对关键环节进行梳理,推动对认证制度运行机制和操作程序不断改进,促进对认证规则和认证方案的优化完善;
另一方面对种子认证管理模式、实施方式先试先行,逐步形成可操作性强的工作模式。
02
搭建了一套科学可行的制度体系
在借鉴国际种子认证做法、充分调研和研究的基础上,起草了《农作物种子质量认证管理办法》(草案),制定了认证试点实施方案和认证方案,对种子认证的申请、受理、检查等程序,以及检验、质量控制等关键环节进行规定。方案经实践证明,在管理上运行有效,在技术上科学可行。
03
打造了一支技术人员队伍
通过连续3年实践工作和持续技术指导培训,培养了一支认识深、懂技术、干劲足的认证管理队伍,锻炼了一批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认真负责的种子认证技术专家团队和检验人员队伍,基本可以满足我国开展种子认证工作的要求。
04
充实了一系列认证活动实证案例
充分梳理试点示范期间发现的问题和成功经验,总结典型做法,这些经验和案例将为认证活动正式实施提供极有价值的实证。
05
提升了种子质量和效益
试点认证种子质量与国家标准相比,玉米发芽率最高提升13.7个百分点,品种纯度最高提升3.9个百分点;
小麦大田用种发芽率最高提升10个百分点,品种纯度最高提升0.6个百分点;
杂交稻和常规稻种子发芽率分别最高提升13个和7个百分点,品种纯度分别最高提升3.9个和0.9个百分点;
大白菜种子发芽率最高提升13个百分点,品种纯度最高提升3.8个百分点;
黄瓜种子发芽率和纯度均提升1个百分点;西瓜种子发芽率最高提升5个百分点,品种纯度最高提升4.5个百分点;
马铃薯种薯总病毒病、重花叶病和卷叶病发生率明显降低。
此外,相比同期非认证种子(种薯),试点种子(种薯)每667m2收益增加:玉米195元、小麦80元、杂交稻462元、结球白菜1265元、黄瓜126元、马铃薯一级种薯320元。
认证种子获得市场欢迎!据了解,安宁农业认证的2万株柑橘种苗质量得到市场认可,销售价格达到15元/株,相比非试点认证种苗提升50%;宁波微萌种业的夏合认证种批发价高于非试点的种子20元/kg;垦丰种业试点水稻种子较非试点售价高0.4~1.0元/kg;固原天启种业的种薯与非试点的相比每667m2产量提高11%,利润率提高4.7%。
06
提高了企业质量意识和质控水平
通过试点让企业树立了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效益的意识,部分企业成立工作小组,带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形成全员上下共同管理、齐抓质量的好氛围。试点企业结合生产实际,建立和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强化全程质量管理,促使其提升质量控制水平。
07
扩大了种子认证试点示范影响力
种子认证试点示范工作得到了农业农村部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得到了行业内相关各方的大力支持。试点期间,通过媒体报道、培训会议、学术交流或论文报告等渠道进行广泛宣传,让种子认证对提升我国种子质量、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意义深入人心,也让认证种子就是优良种子的概念得到推广。
部分试点企业采取线上宣传、现场观摩推介等方式,向经销商、农户、管理部门讲解宣传公司强化质量管理、参与认证试点的做法,对示范推广种子认证制度起到积极效果。
03
创新思路
注重实效
试点示范的实践经验
试点示范有关单位
用心探索 创新思路
采用了多种卓有成效的手段
为制度实施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谋划设计是前提
在前期充分调研和研究的基础上,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以试点作物具有代表性、参试企业有条件优势、示范品种可靠稳定有推广意义、制种基地条件符合要求为原则,精心布局、合理规划。
设计了以省种子管理机构代行认证机构、以参试企业为实施主体、以相关检验机构作为技术支撑、以行业专家提供技术指导的框架,探索了将来我国种子认证的基本实施模式。
综合协调是基础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充分整合资源,调动各方力量,确保试点示范顺利推进。试点单位高度重视,成立领导小组、技术小组,完善协调机制,确保认证机构、检验机构与企业各司其职、各尽其能,部门联动密切、配合默契,形成工作合力,提升了工作效果。
落实方案是根本
各试点单位按照实施方案严格落实各项工作,试点企业按照方案接受认证管理,部分还根据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细化。
比如陕西省站编制《质量管理细则》明确关键环节、体系运作、风险控制和文件表格;湖南检测中心提出“十个统一”的生产模式;西蒙种业实施“七统一”的田间管理规程;江淮园艺编制质量管理、调运制度、生产调查等配套文件;微萌种业增加分批收获、籽粒分级和分子检测等环节,确保认证方案更扎实执行。
强化管理是保障
各省认证机构强化试点示范管理,通过严格审查核查、加强技术指导、严抓田间检验、强化关键环节监控等,严控质量风险,确保种子质量符合要求。部分省给予认证试点资金扶持,湖北等省还在生产加工设备项目、种子救灾储备项目、制种保险补贴项目等予以倾斜,加大支持保障力度。
不断创新是关键
创新工作手段,应用通过航拍、遥感等数字技术,管控隔离、防治、除杂、父本割除等过程;通过信息化技术分析花期相遇信息,指导田间管理;采用航喷农药等技术降低病害交叉感染隐患,提升防治效果。创新工作机制,实行优质优价、低质减价、劣质拒收的奖惩措施,提高农户制种积极性,促使种子质量提升。持续优化方案,促进认证方案更加合理。
04
完善体系
深化推进
推进种子认证试点示范工作思路
尽管种子认证试点示范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诸多困难和问题
比如
种子认证管理办法尚未出台
给工作推进带来一定难度
种子认证宣传力度不够仍需加强
认证种子的经济效益尚未充分显现
认证方案中仍然存在技术问题
……
接下来的工作该如何干?
完善种子认证制度体系
完善认证管理办法、实施规则和认证目录等配套规章,优化种子认证方案、相关标准、技术规程和操作指南,夯实技术基础,构建好种子认证管理制度。
推进种子认证试点示范
进一步做实认证方案,强化试点管理,适当扩大试点范围,在试点区域选择上,增加其他地理位置特殊、气候环境特别的区域;在作物种类上,结合可能纳入认证目录的作物种类,适当纳入对农业产业影响大、国际贸易需求急的蔬菜、种薯、种苗和经济作物作为试点作物,进一步提高认证试点的代表性,以取得更多实效,积累更多经验。
进一步增强种子认证效果
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培训、会议、报告和媒体等渠道,宣传政策、制度、要求和效果,提高种子认证制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各级领导、更多企业和广大农民群众能够充分了解认证制度,接受认证种子。
推动种子认证制度落地
尽快出台《种子认证管理办法》,制定配套方案,培育认证机构和技术人员,强化示范带动作用。谋划筹建认证机构,综合考虑工作需求、作物种类和专业技术能力谋划机构布局,确保各作物、各地区都有主体来承担认证工作,避免认证机构无序发展;思考谋划认证机构主体,充分吸收管理机构、检验机构之外的新主体来承担认证工作。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优惠政策等支持,做好制度实施的各项准备。
任重而道远者
推动中国种业“走出去”
是每一位种业人义不容辞的使命
让我们合力前进共同擦亮中国种业品牌● 本文选自《我国农作物种子质量认证试点示范工作的成效与经验》
● 作者:刘丰泽,金石桥,周泽宇,张力科,晋芳,任雪贞
● 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刊于《中国种业》2020年第9期17-20页 转载请注明
推荐阅读
※ 厉害了!全国推广面积第一的小麦高产品种,累计达2.7亿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