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院院士评选!202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山东团队攻克小麦“癌症”成果入选!

点击关注☞ 中国种业 2022-06-21
了解更多种业内容●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

导读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腾讯集团发展研究办公室协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2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京揭晓。其中,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小麦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山东农业大学孔令让团队找到小麦“癌症”克星的科研成果成功入选。



小麦赤霉病堪称小麦“癌症”,这个病对小麦有什么危害?


孔令让教授介绍说:“小麦得了赤霉病会减产毁质,这是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卡脖子’难题。我国是小麦赤霉病受害面积最大的国家,每年赤霉病受害面积超过6000万亩,一般年份可减产20-30%,严重时可超过50%,甚至颗粒无收。更为严重的是,病原菌分泌的霉菌毒素广泛污染谷物籽粒,严重威胁人畜健康。抗赤霉病小麦品种培育可以说是突破了种源瓶颈,有力促进小麦产业高质高效发展,为筑牢粮食安全防线,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解决小麦赤霉病这个世界性的难题,孔教授和他的团队用了大约20年。孔教授说:“我们在小麦近缘植物——长穗偃麦草中发现抗赤霉病基因,随后,在国际上命名为Fhb7


这个基因是怎么来的?

一种叫作‘香柱菌’的真菌与偃麦草共生,二者发生了基因跨界转移,Fhb7就从‘香柱菌’跨界转移到偃麦草,现在我们通过小麦和偃麦草远缘杂交,又把这个抗赤霉病基因转移到栽培小麦品种,培育出抗赤霉病的小麦新品种。”

注意,基因的跨界转移≠转基因。

这个基因为什么抗病?

孔教授和他的团队发现,这个基因对赤霉菌分泌的呕吐毒素等霉菌毒素具有广谱解毒功能,从而产生赤霉病抗性。

这项成果还有多久应用到农业生产中?

目前,抗赤霉病小麦品种已经完成了两年的预备试验、两年的区域试验,去年进入生产试验,可望今年审定并大面积推广种植。相信抗赤霉病小麦品种大面积推广种植后,农民就能生产出更加健康的小麦!



哪些成果入选202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1

嫦娥五号探测器完成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科学研究启动 


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着陆后全景相机环拍成像。国家航天局供图


2

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 北斗全球系统星座部署完成


发射现场。胡煦劼摄


3

深潜再传捷报 我国无人潜水器和载人潜水器均取得新突破 


“海斗一号”。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供图


“奋斗者”号。中船702所供图


4

我国率先实现水平井钻采深海可燃冰


蓝鲸II号平台。中国地质调查局供图


5

科学家找到小麦“癌症”克星


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发表这一重要突破


6

科学家达到“量子计算优越性”里程碑


光量子干涉实物图:左下方为输入光学部分,右下方为锁相光路,上方共输出100个光学模式,分别通过低损耗单模光纤与100超导单光子探测器连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团队供图


7

科学家重现地球3亿多年生物多样性变化历史


古生代海洋生物多样性曲线与重要演化事件。南京大学供图


8

我国最高参数“人造太阳”建成


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供图


9

科学家攻克20余年悬而未决的几何难题


阐释图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供图

10

机器学习模拟上亿原子:中美团队获2020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最高奖项戈登贝尔奖


机器学习+物理模拟+高性能计算=新的科学范式。贾伟乐供图




推荐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将国外先进经验与国内种质资源库相结合,是打赢种业‘翻身仗’的有效手段

 育种人的心愿:让我们的人民吃得好

 重磅!参会嘉宾和议程公布——2021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精彩预览!

 关注!国内发现一植物新种!被命名为“长花柱野生荞麦”

 戴景瑞院士团队选育“农大778” 金色丰度获其全国独家生产经营权:计划3年推广300万亩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中国种业》▼把时间交给阅读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点个“在看”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