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繁硅谷:海南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成效与路径
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利用方面
“十三五”期间,海南新增国家挂牌中期库 1 个、新增国家挂牌圃 7个、新增自建圃 5 个;新增入库保存种子 4730 份及离体材料 995 份;新增圃存 9614 份、新增鉴定评价性状 14.4 万份、新增编目保存 684 份;海南槟榔和香辛饮料种质资源保存量居世界第 1 位 。2017-2019 年在全国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收集到特色种质资源海南毛桃,被列为全国普查十大重要成果之一。
农业良种保障供给方面
良种联合攻关与示范推广方面
种子监管职责落实方面
一是海南岛18个市县均设有种子管理机构和农业综合执法部门,三亚、乐东和陵水3市县专门设立南繁管理机构,基层种子机构体系基本完善。
二是落实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分级审 批制度。“十三五”期间海南核发的许可证共有51份(其中6份为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45份为非主要农作物生产经营许可),33家种子企业在海南备案申请杂交种子生产许可,海南已初步实现“简政放权、证照分离”等优化准入服务。
三是严格监督种子生产经营备案管理工作。截至2020年底海南各级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备案单11126条,备案单网点1366个。
四是重视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检测工作。“十三五”期间监督抽查扦样检测的种子样品399份,受理的省级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现场鉴定活动32起,进行转基因成分检测样品1320份,DUS测试品种3661份。
优化种业发展环境方面
2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种质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利用不够
科技创新与新品种供给不足
知识产权保护与产业化不到位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南繁硅谷建设及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建设急需加快制定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总体规划、对接国际标准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构建“严、大、 快、同”的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才能吸引国内外种业公司真正的重视和投资育种。用最严厉的制度、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执法和最严肃的问责来打造种业知识产权保护高地,才能真正推动国家南繁硅谷建设,以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海南现代种业产业发展。
种子市场监管有所欠缺
尽管海南对种子违法行为一直呈高压打击态势,但受利益驱使,种子市场未审先推、无证经营、套牌侵权、以次充好等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市县种子管理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履职不到位;种业监管执法中农业、林业、工商部分职能交叉,人员业务不熟;品种真实性和纯度鉴定等分子检测技术尚未开展;非主要农作物嫁接苗和组培苗生产经营尚缺乏规范的技术监管手段;种子市场门店小、散、杂的分布情况也给监管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种业企业竞争能力不强
海南种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是缺乏强大的种业创新主体引领种业发展。当前海南6家主要农作物持证企业生产经营的种子60%是代制代销品种,农业生产上的主栽品种绝大部分 来自于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以水稻为例,海南本土科研企业自主选育水稻品种推广面积仅占总面积的30%。总体来说,海南省种子企业数量不多且规模有限,自主研发能力不强,尚未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缺乏强大的种业创新主体引领种业发展,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尚未建立,谈不上发挥市场引领作用,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南繁硅谷建设国家战略实施有一定差距。
3 发展的战略路径
主动融入南繁硅谷建设
深化品种准入制度改革,提高优良品种的生产供给
按照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要求,遵循“放管服”和“非禁即入”原则,深化品种准入制度改革。从全球着眼,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南繁硅谷建设着手,将海南农作物“品种市场准入审定或引种备案或登记或认定制度”改为“品种备案制度”,配套并轨落实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实施的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体系。压实改革后工作的主体责任,规范“事前”试验要求,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通过改革加强优良品种市场准入,扩大品种规模和种类,提升海南种业行业竞争力。进一步创新品种展示、验证评价、看禾选种和“海南好米”等品牌工作,助推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及其产业化。
完善种业各项标准体系
加快全省种子生产有关标准体系建设,制订完善种子生产企业准入标准、种子生产技术规程、种子分级标准、种子加工技术标准、种子纯度鉴定标准、种质资源库(圃)的认证挂牌标准,力争用标准来推动全省种业健康快速发展。
提升农作物种子检验认证体系。围绕优化种业创新环境,加快完善检验检测标准体系,加大品种真实性监管力度,推动种子认证制度落地,全面提升种子质量水平。加快新品种产业化开发并为海南种业高质量发展建设一批琼字号优质种业品牌,促进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可持续发展,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加强种子市场管理
开展净化种子市场治理行动。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监管执法部门相关人员的法律政策水平和执法能力,采用专项培训、工作交流等方式切实提高种子监管人员对政策法规的掌握熟知程度。重点针对种子企业、市场、生产基地、植物新品种权执法等进行监督检查,实现种子市场质量监管工作常态化,有效维护种子市场次序,实现种子质量合格率稳定增长。提升监管信息化水平,围绕支撑决策和服务引领,突出检测时效性、准确性与前瞻性,加强种子市场动态检测和种业统计工作,完善种业大数据平台,强化种业信息分析预测,筑牢种业决策服务基础。
强化种业科技创新
坚持种业科技优先发展,以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开展一体化农业科技创新。加强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一是要加大种质资源功能基因的研究力度,寻求种质资源的未来价值;二是建立种质资源和核心育种材料共享机制,切实惠及育种工作者。优化种业研发政策,集聚各级政府扶持种业发展的项目资源,集中力量支持团队和企业开展良种联合攻关,推进品种绿色化(尤其是抗病虫/耐盐碱)、营养化、功能化进程。
强化种业企业的主体地位
以做强做大海南优势特色产业为目标,着力构建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产业体系,培育壮大一批专业型龙头种业企业,使种业的研发更加市场化,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深化合作交流以及国际合作交流。借助南繁硅谷建设国家战略实施,可以适时考虑组建海南种业集团;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核心竞争力,聚集全省优势资源,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南种业集团,推动种业强省建设,助力“一带一路”倡仪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 刊于《中国种业》2021年 4 期 14-17 页 转载请注明
作者简介:
冯书云,海南省种子总站党支部书记
符海秋,海南省种子总站推广研究员
程子硕,海南省种子总站农艺师
范青云,海南省种子总站农艺师
推荐阅读
※ 从事杂交水稻育种近50年——谢华安院士:毕生目标是让大家吃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