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谢华安院士:保障种源自主可控 守护农业的中国“芯”
了解谢华安院士与水稻的故事,点击上面的视频哦
1
打牢种质资源基础
会议指出,保障种源自主可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粮食安全这根弦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绷得更紧。谢华安进一步解释道,优异的种质资源是种质创新的基础,只有保存好这些种质资源,我们才能进一步地去发掘有利的基因,培育出具有 “丰产性、优质性、抗性、广适应性”的优良水稻品种。
有了优良的种质资源库,如何提升水稻育种水平呢?谢华安表示,这其中的关键就是要将原来单打独斗的科研模式向多学科、多单位协同创新转变,发挥多方的优势和力量,不断地提高种业自主创新能力。
2
扎实推进南繁硅谷等创新基地建设
粮食安全的基础在种业。“十四五”开局,我国种业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从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到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无一不在强调种业的重要性。种业的短板弱项如何尽快补齐?本次会议再提南繁硅谷。
“强观察”栏目梳理发现,2015年,《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规划(2015—2025年)》出台,划定26.8万亩科研育种保护区。2021年5月19日,中国农科院南繁育种研究中心在三亚崖州湾揭牌成立,围绕国家粮食安全需要和全球种业创新前沿,着力打造南繁硅谷。
如何建设好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谢华安表示,农作物“南繁”,就是利用南方温暖的气候条件,把在北方夏季种植的农作物育种材料,冬季移至南方再种植一代或两代。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海南具有优越的农业气候资源条件,因此要发挥好海南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气候优势,发展绿色农业,助力推进种业高质量发展。此外,我们一定要占领良种理论攻关的前沿,深入实施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联合攻关,推进产学研合作一体化,发挥好种业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
3
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耕地则是粮食生产的根基。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土地资源并不丰富,特点是“一多三少”: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优质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
“为保障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必须严防死守。”谢华安强调,没有土地,粮食保障无从谈起。首先,我们要守住耕地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的管制;其次要谨防工业对农田的污染和损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展生态农业,打造绿色高效品牌农业。没有干净的土地,就生产不出绿色的产品。
此外,谢华安建议,水利设施、农业机械化,栽培技术措施、绿色环控措施,这些都要跟上去。同时,要将更多农户融入到农业产业链中,让农民能够受益于好的品种,享受到增值收益。
为努力守护农业的中国“芯”,谢华安院士对种业科研人员提出希望:不仅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雄心壮志,更要有在科研上永攀高峰的创新思想。
来源:人民网
﹀
﹀
﹀
▎最新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