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站上政策风口,农业的“芯片”能迎来价值重估?
相比常年在聚光灯下熠熠生辉的消费、科技、医药,以及因为供需错配今年来迅速翻红的周期,作为农业主要子行业之一的种业,的确不算资本市场的顶流。但是,随着周三的一则关于《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即将下发的重磅消息出炉,关于种业的报道瞬间铺天盖地。由于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市场对于种业未来将长期向好发展的预期也越发强烈。
为什么党和国家这么重视种业的发展呢?我们不妨还是从最基础的行业知识入手,一步一步进行了解。
要说种业,我们可以先简要介绍一下农业。农业生产产业链的上游是原料,包括种子、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等;中游主要是粮食种植和土地承包等播种、耕耘、收获的过程;下游则是农作物的生产加工环节。
种业是什么?顾名思义,就是从事农作物种子、种苗生产销售的行业。种业位于农业产业链的最顶端,属于农业领域中科技含量最高且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对于作物产量、质量和抗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决定意义,因此又被称为农业生产的“芯片。
民以食为天,关于农业的重要性,挖掘基认为实在不需要赘述了,尤其是粮食安全,一直被视为“国之大者”。新冠疫情之下,多国宣布限制粮食出口,更是凸显了筑牢粮食供应链的战略意义。
在我国面临人口增速放缓、农村劳动力人口减少以及耕地面积受限的背景下,要保证粮食安全,必须要想办法提高单位面积的农作物产量,高质量的种子就成为了破局的关键。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世界各国政府均把促进种业发展作为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种子行业全景图谱
如果按环节拆分,种业产业链主要包括育种、制种和销售三部分。其中,育种是核心环节。行业内的企业也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类是育种型(科研开发能力)。育种就是进行新品种的研发,比方说通过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方法,培育出高产、抗病、优质的新品种。这类企业主要包括农业科研院所和专业育种公司等。
第二类是制种型。一般是委托制种,就是接受需要制种的种子公司送来的亲本种子,组织当地农户进行大田制种,再回收成品种子销售给委托制种的种子公司。
第三类是销售型。这类公司主要从事种子的销售,将商品种子卖给下游的种植者。行业内的大部分公司都属于销售型公司。
第四类是综合型(科研开发能力)。即育、繁、推一体化的种子企业。这类企业综合实力较强,具有种子培育、扩繁以及销售与推广的全流程服务能力,相应的数量也比较少。(来源:申万宏源研究)
1999年《种子法》、《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种业开始试点市场化。2011年后,国内种业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化育种新格局。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种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全面进入市场化、产业化时代。市场规模也从1999年的330亿,稳步增长至2015年的1170亿。
但2016年以后,由于我国粮食库存过剩,国家提出了以“调面积、减价格和减库存”为主的供给侧改革,种子市场开始承压,种业市场空间一度停滞在1200亿左右。
根据去年数据,目前我国种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213亿元,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种业市场。我国种业市场展现出“起步晚、进步快”的特质,以杂交水稻技术为例,在过去的奋斗历程中也取得了一系列可圈可点的成就。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但客观来看,我国种业目前实际上处于“大而不强”的格局,在部分关键环节仍然存在“卡脖子”的问题。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问题。
1)企业数量多、规模小、集中度低
虽然从2010年以来,随着一系列的行业政策出台,企业门槛提高,种业行业快速整合,种子企业的数量明显下降。但是,截止2018年末,我国种子企业仍有5663家,其中资产总额在1亿元以上的仅有373家,占比不足7%。此外,我国种业行业CR10的市占率仅为18%,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当前全球CR10市占率已超过60%。
2)市场竞争激烈,同质化严重
我国种子企业以生产杂交玉米和杂交水稻为主,面临严重的同质化竞争。举个例子,我国目前有近千家企业都在生产玉米种子,但由于杂交玉米的育种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它们生产的产品从技术上已经没什么差别,同质化相当严重。叠加我国在2015年修订了《种子法》之后,品种审定的门槛大幅降低,使得品种数量井喷,比如说2019年玉米的审定数量就高达2016年的4倍。
数据来源: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方正证券
同时,2016年开展的农业供给侧改革更是使得头部企业的收入和利润大幅明显下降,面临明显的生存压力。此外,国家加快推进种业对外开放,本土种企还要面临大型跨国种企的竞争,这背后的内卷程度可想而知。
3)缺乏原始创新性技术,种子大量依赖进口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种子行业的科技含量仍然有待提升。比如说,当前我国在生物技术育种领域方面的论文发布数量和专利申请总量均位于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虽然在数量方面表现出色,但无论是从发文影响力还是从专利质量来看,我国和美、德、澳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背后的原因是,我国在生物技术育种领域仍缺乏自主创新的原始技术。
以基于CRISPR/Cas的基因编辑技术为例,虽然国内学者进行了诸多改进,也取得了一些相关的自主知识产权,但目前的研发仍然以延伸性、尾随性居多,存在原始创新性不足的问题。并且目前常用的基因编辑的核心技术源自美国,核心技术的专利权基本由欧德森–柏若德斯大学和科迪华公司所掌握。
同时,我国是种子净进口国,部分重要的农业生产种子(比如蔬菜)严重依赖进口,2019年的贸易逆差达2.24亿美元。从全球的种业竞争格局来看,销售额排名前十大基本上都被欧美企业垄断,仅拜耳(德国)+柯迪华(美国)的市场份额就占到了全球的四成,唯二上榜的中国企业只有被中国化工收购的瑞士农化巨头先正达(约6.7%)和隆平高科(约1%)。由此可见,我国种业的确存在关键环节“卡脖子”的风险。(来源:《全球作物种业发展概况及对我国种业发展的战略思考》,中国工程院院刊《中国工程科学》2021年第4期)
1)政策大力支持,行业竞争格局有望重塑
正是因为种子具备农业“芯片”的重要意义,但国内市场又暂时面临一系列的现实问题,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种业的发展,将种源安全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在政策的驱动之下,我国种业的同质化竞争的格局有望转变,不具备技术创新和研发实力的产能中小公司或将逐步出清或者被兼并,头部公司的研发、品种优势以及集中度有望得到增强,或将带动盈利能力的提升。
2)玉米种植周期向上逻辑不变,景气区间有望持续
玉米种子周期波动来自玉米量价变化,而玉米种子的需求取决于玉米的需求,沿着“玉米涨价—农户种植积极性提高—优质种子需求增加—种子价格上涨”进行传导。由于制种与种植不同步,价格变化一般存在1个种植季的滞后期。
从需求端来看:超5成的玉米消费用于饲料。说到饲料,就跟猪周期有关。7月份,中央连续3次冻猪肉收储合计5.3万吨,以提振市场信心。且猪价已下跌至阶段性低点,随着传统猪肉消费旺季来临,预计价格将逐步见底反弹,供需结构方面将迎来改善。截至2021年6月,能繁母猪存栏4564万头,同比增长25.70%,环比增长3.7%,生猪存栏拐点未现;饲料累计产量1.39亿吨,累计同比增长21.1%。生猪存栏有望继续增长,对应饲料需求旺盛,带来玉米种子的需求向上。
从供给端来看:08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我国开始推行玉米临储制度,08-15年间,玉米播种面积和库存持续攀升。16年取消临储政策后,国内玉米价格和播种面积回落,库存也从15年的2.4亿吨大幅减少至20年的1.1亿吨。截至2019/20种植季结束,玉米库存消费比已下滑至38.75%,临近30%的库存安全线下线。2月25日,农业农村部发布明确要求东北和黄淮海等地区增加玉米面积1000万亩以上;从上到下开始多次提及增加玉米种植面积,政策驱动下新一轮种植结构,调整周期即将开启。国内库存低位,而进口方面,在养殖利润亏损背景下,下游对高价原料的选择或将更为慎重,或将对进口玉米增量形成压制。
整体而言,当前饲料需求继续上行,而玉米库存已降至安全线附近、供给不足。短期看,三季度新玉米上市量增多导致玉米价格高位回落;但中期看,库存压制解除+需求维持历史高位,玉米有望继续维持高价,带动玉米种子景气区间持续。
3)转基因技术突围,市场规模有望实现突破
挖掘基在前文中提到,近年来,我国种业的市场规模一直在1200亿元左右徘徊,止步不前。告诉大家一个简单的公式:种子的市场规模=种植面积单位用种量X种子商品化率X种子价格。受耕地面积限制,种植面积难以实现扩张;单位用种量方面,随着播种方式的变革和种子质量的提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因此我国种业市场规模想要实现突破,主要依靠部分种子(如小麦、蔬菜)的商品化率提高和种子价格的提升。
种子商品化率
就是农户播种的种子是向企业购买来的比例。相对应的概念就是自留种。自留种背后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购买的种子以杂交种子为主,当年表现良好,但是二次种植不稳定,如果留种可能会造成优良性状的遗失。在发达国家,种子的商品化率很高,可达90%以上。我国主粮(玉米、杂交稻)商品化率已达100%,但部分农作物商品化率不足50%,整体商品化率在73%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种子价格
种子价格是种业企业盈利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种业同质化严重,价格很容易受到供需关系的影响大幅波动。目前我国种子价格偏低,种粮比仅为2-8倍,远低于国际上20-30倍的水平,老有人说“国外种子按粒卖,国产种子论斤卖”,具备明显的提升空间。国内政策也在逐步放开种子价格。
——那么价格应该如何提升呢?
目前来看,企业倾向于进一步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子,这类品种由于竞争者较少,通常具备较强定价权。转基因种子单价约为常规种子2倍,转基因技术或将成为重要的破局思路。
我国部分种子存在单产劣势、抗虫性低等问题,成为我国提升粮食自给率的掣肘之一,转基因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途径。
目前,大豆、玉米转基因证书陆续发放,商业化推广一旦启动,市场格局或将发生根本性变化。由于转基因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小企业难以为继,龙头企业有望获得行业扩容+市占率提升带来的双重机遇。参照美国转基因种子市场价格,我国转基因玉米的终端市场收入空间达693亿元,理论利润空间为135亿;我国转基因大豆的市场收入空间达85亿元,理论利润空间为16.5亿,空间巨大。(以上来源:国联证券,方正证券,中泰证券,中原证券等)
至于投资方面,由于行业之前面临的问题,业内公司整体的盈利能力一般,而市场给予的估值较高,中信种业指数的市盈率-TTM目前高达229倍,市净率在6倍左右,的确不便宜。投资种业需要守正出奇。对于风险承受能力匹配,对种业又长期看好的投资者,可以尝试控制好仓位,左侧分批布局;对于偏好稳妥的投资来说,不妨耐心等待基本面拐点得到进一步确认,估值有所消化的时候再考虑进场。(数据来源:Wind,2021.9.10)
整体而言,种子既然被称为农业的“芯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看好种子的长期发展机遇和看好芯片半导体的未来其实不谋而合。核心逻辑都是我国在大国崛起的过程中,一定会逐步解决在关键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实现产业链的国产替代。政策将种子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我国种业格局有望长期向好,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集中度的提高,优质种业公司有望摆脱跟随粮价波动的周期特征,凸显成长属性,我国种业有望迎来全面的价值重估。(来源:华夏基金)
END
微信投稿请注明作者简介(200-300字),感谢
外地郎诸侯争霸 本地女静待花开 | 当下中国极早熟区玉米品种概览
369个!全国农技中心发布24种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信息公示
千亿规模的中国种业市场,能再培育出一个先正达吗?
提高我国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农业农村部予以答复
胡春华:坚决有力实施好种业振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