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观鸟04丨杭州十鸫
点击标题下【浙江山野】,关注我们
鸫不是某种鸟的名字,而是鸟儿的一个类群。在《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中,鸫归入鹟科下的鸫亚科,现在多数鸟类学家主张鸫亚科从鹟科分出来,独立作为鸫科,所以在不同文献中有不同说法,有时归鹟科,有时又归鸫科,不必疑惑,知道这回事就好了。
除了南极洲以外,鸫几乎分布于全世界,大约300多种。我国的鸫类约80种左右,多属中小型鸟类,翅形尖,飞行迅疾,也善地面奔跑,羽色则变化多端,不同种类各不相同,杂食性,善于捕食昆虫、蚯蚓等小动物,也吃植物果实。
那么我们杭州能见到哪些鸫类呢? 不多,我见到过10种,大多为冬候鸟,也有留鸟和迁徙季节过境短暂停留的旅鸟或迷鸟。
1乌鸫(Turdus merula)
各种鸫类中,乌鸫归于鸫科鸫属,在杭州最为常见,体型也最大,长29厘米,体黑嘴黄,留鸟,常年可见。各公园、校园、居民小区、西湖边、运河畔随处可见。乌鸫善鸣,会模仿其他鸟类的不同鸣叫声,繁殖求偶时唱情歌十分动听,遇危险时向同伴的报警声则尖厉刺耳。喜在草坪上捉食蚯蚓,捕食昆虫,也吃植物果实,食物匮乏时还会翻垃圾箱,寻找人类丢弃的菜叶、果皮、肉屑、虾壳等厨房垃圾充饥,偶尔还会在居民住宅阳台上营巢。乌鸫已经高度适应城市生活,习惯与人共居。
2灰背鸫(Turdus hortulorum)
灰背鸫体长24厘米,两胁橘红色,雄鸟背部蓝灰色,雌鸟背部褐色,胸部和胁部有黑色斑点。春夏在西伯利亚和中国东北繁殖,迁徙经中国东部地区,在长江以南各地越冬,是杭州冬季常见鸟,喜欢在枯枝落叶中翻找食物,如果你在冬季听到灌木丛中“㗭㗭嗦嗦”的声音,十有八九就是它。书上说它“甚惧生”,据我实际观察多年,并非如此,大多数情况下,只要动作不要过大,很容易接近。我曾在毫无掩蔽物的情况下,接近到不足一米的距离内,使用焦距仅为180毫米的微距镜头拍摄,两三米的近距离内观察更是常有的事,它翻找枯枝落叶,我观察它的行为习性,互不妨碍,它并不怕我。
3白腹鸫(Turdus pallidus)
4乌灰鸫(Turdus cardis)
乌灰鸫体长21厘米。雄鸟上体黑灰色,雌鸟上体灰褐色,胸腹部及两胁都具黑色斑点。觅食习性与一般鸫类相似,通常单独活动,不集群。冬候鸟,杭州不常见。
5白眉鸫(Turdus obscurus)
6斑鸫(Turdus eunomus)
斑鸫体长25厘米,背部棕褐色,胸腹部具黑色斑纹。繁殖于西伯利亚东部,冬季迁徙至我国南方。喜欢在开阔的多草地带及田野大群活动,杭州市内公园冬季亦常见,但因缺乏开阔地,常高踞树梢,较少下地,需要寻找它们喝水或觅食的合适机会,近距离观察并不容易。
7红尾鸫(Turdus naumanni)
8赤颈鸫(Turdus ruficollis)
赤颈鸫体长25厘米,背部棕褐色,腹部近白色,颈部及胸前棕红色,这是它得名之由来。繁殖于亚洲中北部,迁徙经中国北部和中西部地区到达南亚越冬。包括杭州在内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既不是它的分布区,也不是它迁徙途中歇脚之地,仅在迁徙途中失散迷路时,才会偶尔出现在杭州,算极少见迷鸟。我观鸟十年,只在2007年见过一次,那时手头仅有小DC,焦距短,像素低,勉强可辨而已。现在器材改善,却没有机会重逢。
9宝兴歌鸫(Turdus mupinensis)
宝兴歌鸫体长23厘米,上体褐色,下体具明显的黑色斑点。分布我国中部地区,春夏在河北、北京、内蒙等地繁殖,冬季迁徙到四川、云南、贵州一带。 东部沿海地区不处于它的分布区和迁徙路线上,和赤颈鸫类似,宝兴歌鸫在杭州也是偶尔一见的迷鸟。性怯,惧生,不易接近。观鸟十年,在杭州见过两次。
10虎斑地鸫(Zoothera dauma)
上述各鸫都是鸫科鸫属的同门兄弟,而虎斑地鸫归于鸫科地鸫属,同科不同属,亲缘关系略远,算是表兄弟了。虎斑地鸫体长28厘米,在上述各鸫中,大小仅次于乌鸫,居老二。身上粗大的褐色鳞状斑纹犹如虎皮,很容易相认,因之得名。中国广为分布,冬候鸟,杭州市内公园冬季多见。喜在地面觅食,零散或小群活动,受惊则迅速上树。
在杭州市内,还有紫啸鸫、白眉地鸫、橙头地鸫等鸫类观察记录,但都是别人观察到或拍摄到的,我无缘一见,不说了。好好保护它们的栖息地,不要那么多的捕鸟网和猎枪,但愿以后有机会相遇,希望还在,明天还在……
让自然生活成为杭州的一张名片
博物·生活·乡土
咨询请加微信:dolphin1112
长按二维码图片,报名山野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