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麦家:二十年后重读“红高粱”,是一次冰凉的相遇

麦家 365读书 2019-12-03

后台回复“读书”

即可免费领取52本精读好书



|麦家    主播|阿高

来源麦家陪你读书(ID:mai1964)


01


说起红高粱,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一幅照片,因为这张照片曾在网上一度盛传,这张照片上有三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一个是莫言,一个是张艺谋,一个是巩俐。


在莫言得诺奖的那一年,这张照片确实在网上被疯传,也就是说,这张照片上的三个人都走向了国际。因为什么走向了国际?就是因为——《红高粱家族》。



像《红高粱家族》这样大名鼎鼎的作品,二十多年来,将近三十年里,它已经被很多人评说过,它已经有了一个独立的被解释的世界。今天我来介绍这部作品,我马上会想到,可能我要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废话,所有聪明的话、深刻的话、漂亮的话,甚至荒谬、自相矛盾的话,都已经(被人)说过了。

 

但我还是要说,因为我对这部作品有感情,也因为大家对这部作品有期待。


我认为,一部作品的阅读史就是一部漂流史,每一个变化的评判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时代的影子,是一个时代的文学在这一特定阶段的困惑、探索,甚至痛苦。

 

1986年,我们刚开始接触拉美文学,那种家族叙事和魔幻现实主义成为我们心中文学创新的样板,个人的解放、内心的自由,成为我们这代人追求的一种新的价值观。我们隐隐约约地感觉到,十七年红色经典所讲述的革命和国家的历史,以及当时的政治,这些话语并不是那么合适,贴切。我们拥有了自己陌生的文学。



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在这些方面满足了一个时代的阅读期待:原来历史还可以这样写!


他用性和欲望代替阶级斗争,作为历史发展的动因;以土匪的视角解构了教科书上的抗战史叙事;以家族回忆的方式替代了民族、国家这些宏大的词汇。

 

所以它一经出版,就被很多评论家关注、评论,被称为“新历史主义的开山之作”。


电影《红高粱》海报(1988年版)


正所谓,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红高粱家族》的写作方式,绝不仅仅是莫言自称的“抵达历史的某种现实”,而是历史为什么会以这样的方式进行讲述。


很多人都会对父母的情史有一种极强的窥探欲,对物质财富有隐秘的抢夺欲,这并不奇怪。哲学家们经常说,人们都喜欢问,我从哪里来?但在中国的伦理框架下,并没有多少作家愿意,或者说有勇气探究这些秘密。

 

《红高粱家族》是有勇气的,它已经做到了当时很多作家心里想而不敢做的事情。


电影《红高粱》剧照(1988年版)


回想当年电影院里令人激动的那些场景,就会知道,这样充满荷尔蒙和情欲的叙事决非偶然。那是一个时代的欲望,那是一个时代的秘密。

 

最蓬勃的生命力,最理直气壮的情欲,最张扬的色彩,最狂欢的表达,在观众和影片细节所达成的每一次交流的默契里,已经暗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欲望时代的来临。那些重新合法化的物欲和情欲不再是历史的场景,而是一个时代心态的真实的摹写。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红高粱家族》与十七年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一样,同样是最具政治意义、最吻合当时主流意识形态的文本。

 

这是《红高粱家族》被读者接受、并且被电影定格的基调。


莫言为《红高粱家族》新版作序


但我却惊讶地发现,二十多年后的这次重读,是一次冰凉的相遇,它远没有我记忆中的那么焦躁、炽热,而是幽深的、迷茫的,甚至是忧郁的、诗意的,它同时具有“文”和“野”的两个方面。

 

或者说,它的蛮力与激情之后,隐藏着对战争、死亡和人性的诗意表达,只是这一面在文学史和批评史的叙事里被轻轻地抹过去了。

 

莫言在回忆《红高粱家族》的创作动因时曾经说过,他写战争中的人和人性,把战争当作人类灵魂的实验室,他心中的典范是前苏联电影《第四十一》。


电影《红高粱》剧照(1988年版)


这种人道主义的战争叙事,本来也足以构成反叛的因素。只是在当时,在更为新鲜、时髦的话语面前,批评界对此集体沉默。这足以看出那个时代人们追求新意的急切。


而莫言自己也说,他曾按批评的方向,自觉调整自己的写作,比如说,更魔幻一点,这种时髦话题有多大程度压倒文本本身呢?魔幻主义有没有限制和抹杀了莫言的另一种可能性呢?为什么他后来会更多地向汉语写作自身的传统撤退?


电影《红高粱》剧照(1988年版)


批评总是不断地迎合当下的需求,却忘记了这种当下总有一天也会变成历史。一个作家写作时,某种程度上,也是与批评家不断妥协和较劲的历史。


但不管怎么样,批评与写作,这种合磨与互动,总比两不相干要好。而在这样的情况下,竟然能写出如此优秀的作品,这不得不归结于莫言天赋的才华。

 

莫言不可思议地找到了自己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他的既肉感又灵性、既粗粝又细腻、既炽热又苍凉、既野蛮又优美的“狂欢化”的文体,为我们开创了一个时代的文学疆域和记忆。  




END

往期精彩

我不是手机成瘾,而是没有一个人在我心里

如何年入10万+?我采访了20个人,总结了这3条道理。

他拿着菜刀走进教室,把400个混混送进了耶鲁哈佛


作者来源公众号:麦家陪你读书(ID:mai1964)。著名作家麦家带领100位专业书评人精读1000本好书。每天早晨7:30,麦家陪你读书15分钟。书是最大的,读书就是回家。,已获转载授权。


主播:阿高


音频配乐:

ゴンチチ - 朝

👍

如果您喜欢365,请点赞,让我们知道,您曾来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